1. 首页 > 娱乐生活

阳原黄糕

阳原黄糕是张家口阳原的特色糕点小吃,又叫炸糕,主要是用黄米磨成的面粉制作而成,类似南方年糕样的食品,因其色泽金黄,故名黄糕。黄糕质地松软,味甜香润,营养丰富,因“糕”与“高”谐音,因此张家口有其独特的吃糕文化,尤其是阳原人极爱吃糕,奉为主食,是天天过年、顿顿登高的意思。阳原黄糕是以黄米作为主要原料,配以红豆和红糖,再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刚出锅的炸糕黄里透红,色泽金黄,口感外酥里绵,味道香甜,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吃起来质地松软、味甜香润,它可以当作主食吃,还可以放入面条汤里面吃,在阳原,黄糕还是招待客人的首选

太原市阳曲县拾珍之东黄水古镇

阳原黄糕

东黄水位于阳曲县城东12千米,三面环山,古称五龙镇,以五条河流聚汇于此而得名,又以村内有东西南北中五堡而曾名五堡村,后因雨季山洪暴发,河内卷入大量泥沙,黄水滔滔绕村南而过,改名黄水村。

东黄水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历经苍桑巨变,现在村中东西大街上很难找到古店铺古院落,但有两株古槐(人称唐槐}仍巍然屹立,西街一株仅存树于,直指苍天,东街一株依然枝繁叶茂充满生机,见证了东黄水千百年来的历史。

村东奶奶庙又称圣母庙规模宏大,建筑在高坡上,上下两院,有戏台、东西厢房、正殿和耳房等,现在还是全村重大节庆活动的场所。

村北还有红化坛,四合院落,高大悬山顶门楼,两侧硬山顶配殿,硬山顶正殷前出廊,殿内佛龛飞檐斗拱垂柱雕饰非常精美。红化坛中供奉着佛教中的菩萨,大约类似寺院中的观音堂。

村中还有关帝庙,有正殿悬山顶前出廊。殿内梁架上挂有一匾额,正中所书四字非常奇特,多年没有人能够认识。有人对照古文认为是先秦古文“气生道成”,后来又有专家考证应为“易生道成”。

此匾为傅山2先于康黑十六年(公元1677年)七 十一岁,在此隐居时所题。

东黄水五堡多不存,只留下村东南河对岸土崖上的郑家堡。堡墙下砌石,上夯筑土墙,堡内东西一条街,两端辟门,东门已毁像一个堡墙的豁口,西门非常完整,石券拱门,门楣刻“郑家堡”。堡墙除部分坍塌外,大部分保存完好。

清明踏青好去处新乡原阳黄河稻夫农庄

黄河稻夫农庄农场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太平镇,占地面积2090亩,其中水稻区1100亩,鱼塘区400亩,林下养殖区200亩,蔬菜区30亩。农场主要出产古法天然米,稻田鸭、稻糠鱼、有机蔬菜等,在有机生产种植环境的保护下,农场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空气宜人。首届油菜花节清明节也将成为郑州、新乡、开封周边2016年踏春旅游的新去处。

摄影师|喜来乐

[原创]人文初祖,曲水流觞——游广东潮阳东山黄帝庙、曲水流

今天一早,老妻和她的佛友们外出念佛去了。正巧有好友来访,并邀余同游东山黄帝庙和曲水流。于是茶余饭后,即刻骑车启程。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 华夏民族的共主, 五帝 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古谚云: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为中华民族始祖。

黄帝即位据说是在公元前2697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黄帝出生于公元前2717年。

黄帝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初姓公孙,后因生于姬水(在今陕西黄陵县内),故以姬姓,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因崇尚土德,土为黄色,故称黄帝。

(关于黄帝的出生地,古代文献记载有河南新郑、山东寿丘 、甘肃天水 三地;近代学术界推测黄帝的发源地有陕西黄陵说 、辽河说 等。)

相传黄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聪慧。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已经无所不通了。

据古代司马迁的《史记》描述:黄帝从出生到成长,就是神一样的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上开启文明的第一位一统天下的领袖。他联合炎帝部落,从黄土高原出发,历经52战,一统华夏氏族、东夷氏族、苗蛮氏族三大部落,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我国最早的畜牧业生产与养蚕、舟车、房屋、衣裳、文字、音律、医药、算数等的发明创造,均始于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

黄帝居位百年,寿终110岁,后人多建“黄帝庙”祭祀、纪念之。

潮阳黄帝庙位于东山风景区内的“紫云岩”上,和潮阳著名景点“曲水流”上下为邻。

关于潮阳黄帝庙的记载较少,也不知始建于哪朝哪年,只从立于庙内碑记中的片言只语可知:该庙于1941年被毁,辛酉年由“制锦工人”重建。

查万年历可知,1941年后的辛酉年是1981年,距今也已近40年。据说近年该庙局部倒塌,今年刚由热心人士出钱出力重修完工。

新修后的庙中有好几对由好友撰写的长联,如:

上联

下联

在黄帝庙里,我们受到了管理人员的热情接待。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我们在庙里参观、祭拜、会友、品茶……,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同行好友因与庙里的理事们熟络,便带我与他们握手辞行,然后步下紫云岩的石阶,来到潮阳东山的另一景点——曲水流。

潮阳曲水流,也称水帘亭,位于城区东山北坡。是潮阳古八景之一。有水自半山而下,奔于积石喷作瀑布之状,如垂帘,先人因此筑亭,其间引以为流觞曲水(细看图片可见,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区的建设和发展,自古以来作为曲水流源头的山泉已经断流,不得不用自来水代替。)

明天顺年间(1457-1463),四川眉州籍知县陈瑄始重修,至正德九年(1514),福建莆田籍知县宋元翰复易以后,曲史陈公升又修石龙以驾飞泉。亭左(南)有佥事江汇大书“云壑风泉”四字,及邑人陈大器的“观海”二大字。

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名人的手迹石刻:

还看到现代潮汕诗人黄雨(1916-1991,汕头龙湖人)的诗作石刻:

以下是从曲水流下山回拍的沿途石刻,真是游兴未尽,美不胜收:

下面这张,也是本帖最后一张,是位于棉安善堂右(南)侧、通往曲水流和黄帝庙的石阶。祝朋友们象这上山的台阶一样,一路顺畅,步步高升!

谢谢观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40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