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清西陵

AAAAA级旅游景区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千米的永宁山下,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清西陵

在清西陵8300公顷的保护范围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寺福、行宫)。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

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这些古建筑环抱于苍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竞相峥嵘。还有五色祥云萦绕的永宁山,绵绵屏立于陵寝之后。八功遥溯灵源的易水河缓缓流淌于大红门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规模宏大,颇具气势。

 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清朝末年泰宁镇总兵陈增荣在笔书余暇,雅爱山川秀丽,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荆关紫气”、“拒马奔涛”、“云蒙叠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钟”、“福山捧日”、“华盖烟岚”、“易水寒流”。

 正是由于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衬托出了“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离开父祖,独辟蹊径,在易州境内首辟西陵,以图大清江山万代、岁远天长。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于泰陵地宫。后来,为使东陵和西陵香火永续,乾隆皇帝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以后的皇帝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于清东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东陵界内的胜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与祖父康熙为伴,其子嘉庆在泰陵旁边建了昌陵与祖父雍正相守。遵照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寝原建于东陵宝华峪,在历经七年建陵大工完竣并葬入孝穆皇后以后,发现地宫内渗水不断,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内选择了一块高平之地,将宝华峪陵寝建筑拆除,到西陵营建陵墓。在隔咸丰、同治两代皇帝后,光绪也将坟墓建在了西陵。

如果说西陵的舆地山川均为天造地设自然成趣,那么,从建泰陵到崇陵竣工历时185年之后,又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观在陵寝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正如孙鼎烈在《永宁山扈从纪程》中所说的那样:“山势自太行来,巍峨耸拔、脉秀力丰,峻岭崇岗,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迄下山岗无数,如手之有指,每两岗间平坦开拓处,诸陵在焉,花之瓣.笋之箨,层层包护”,“龙蟠凤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前后拱卫,实如金城玉笋”。

2000年11月30日,清西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这组古老的建筑群又迈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她的价值得到了全世界的公认。 200l年 1 月9日,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清西陵的所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以及周边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和文化财富。

 清西陵,这颗镶嵌中国版图上的古建筑艺术明珠,为我们留下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实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网址:http://www.qingxiling.com/

河北省旅游景点清西陵地图「河北省保定市清西陵景区」

清西陵在什么地方?

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是清王朝皇室的陵墓群之一。有帝陵四座——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后陵三座,妃园寝三座,王公、公主园寝四座。共十四座,葬七十六人。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这是一片丘陵地带,树木茂盛,景色宜人。清西陵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其建筑技艺之精湛、品种之齐全,在中国皇家陵寝建筑中绝无仅有。泰陵是清西陵中建筑最早、布局与形制最符合中国的“风水”观,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帝陵。泰陵前3座精美的石牌坊和大红门构成西陵的总门户。昌陵建筑与泰陵规制相同,但其隆恩殿内以花斑石漫地非常独特,有“满堂宝石”之誉;慕陵隆恩殿、配殿建筑木构架均为楠木,并以精巧的雕工技艺雕刻出1318条形态各异的蟠龙和游龙。祟陵殿宇木构架均为钢铁木,质地坚硬,被称为铜梁铁柱,其地宫内的石雕佛像精美无比。永福寺、行宫和亲王、公主园寝则是清陵建筑中完整保存的珍品。整个清西陵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实为中国陵寝古建筑中的精美杰作。清西陵的402座古建筑,基本上是相沿明代帝后纪陵寝建筑样式修筑而成,它依据清宫式作法,在严格遵守森严等级制度的同时,又不拘泥于典制,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大红门前石牌坊一改历代皇家陵寝均设一架的规制而增至三架,在用料、工艺上更细腻、精美;慕陵殿宇的楠木雕刻已突破了其他清陵油饰彩绘作法,采用在原木上以蜡涂烫,壮美绝伦。自道光始,在陵寝建筑上稍有衰落,但是裁撤石像生、圣德神功碑亭、明楼、方城等建筑,以石牌坊代替琉璃门,又形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新模式。昌西陵罗圈墙及宝顶前神道产生回音效果,隆恩殿内藻井独有的丹凤彩绘,又成为中国陵寝建筑的一个特殊例证。正由于清西陵拥有众多的独到之处,从而构成清代陵寝建筑最具特色的例证。关于清西陵的传说本来,清王朝入关后已选定河北遵化昌瑞山麓为陵区,为什么顺治帝的孙子雍正又另选陵址呢?对这个问题有种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雍正派人去东陵查勘,认为没有理想的地方,于是派人另找,便找到易县这块地方。另一种说法是,雍正当皇帝,是篡改了父亲康熙的遗诏,因此不敢葬在父皇的旁边,找个借口另辟陵址。到乾隆时,又规定以后父、子不葬一地,相间在东、西两陵选址建陵,因此,东西两陵的规模大体相当。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雍正的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上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 ,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嘉庆的陵称昌陵。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规模与泰陵不相上下。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西士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石板上还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是满堂宝石。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工艺精巧的道光慕陵道光的陵称慕陵。慕陵的特点是规模小,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坚固,则超过泰、昌二陵。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有龙,而且檩枋、雀替,也雕上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据说,这都是道光本人的主意。原来为他选的陵址,发现地宫浸水,道光便另选一址,并命名为龙泉峪,道光认为,地宫浸水,可能是群龙钻穴、龙口埕水所致。如果把龙都移到天花板上去,就不会在地宫吐水了,于是,他命千百个能工巧匠,用金丝楠木雕成许许多多的龙,布满天花藻井,造成“万龙聚会,龙口喷香”的气势。崇陵是光绪的陵墓,在泰陵东5公里,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建于1909年,1915年完工,其时清朝已被推翻,由逊清皇室继续修建。明清皇陵——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英文名称: Mausoleum of the ming and Qing Emperor),2000年明显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清东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清西陵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编号:200-027)。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清西陵在河北省的什么地方?

清西陵(Western Royal Tombs of the Qing Dynasty),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梁各庄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98公里。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完工于民国四年(1915年),其间185年。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室陵墓群。

总体规模:

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寝,帝陵4座: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庆皇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绪皇帝);后陵3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3座,其他陵寝4座(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0多人。

西陵在哪呢呀?

清西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围群峦叠嶂,树茂林密,风景极佳。

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清西陵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

中文名称

清西陵

外文名称

Qing Xiling

行政区类别

河北省保定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电话区号

0312

历史沿革

始建于雍正

清西陵

八年(1730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

雍正八年(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1730年)首建泰陵,至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

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陵寝规模

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处环境幽雅、

清西陵景观

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王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清西陵风光

清西陵共有14座陵寝,帝陵4座:泰陵(雍正皇帝)、昌陵(嘉庆皇

清西陵地图

帝)、慕陵(道光皇帝)、崇陵(光绪皇帝);后陵3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3座,其他陵寝4座(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0多人。

清西陵地理位置介绍

清西陵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易县梁各庄西,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历经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余绪延至民国年间。

清西陵是一片丘陵地,周围群峦叠嶂,树茂林密,风景极佳。东有2300多年前的燕下都故城址,西望雄伟的紫荆关,北枕高耸挺拔的永宁山,现抵滔滔东流的易水河。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选此为陵址。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但他认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因而将原址废掉,命另选“万年吉地”。选陵址者奏称,易县永宁山下是“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览奏后十分高兴,也认为这里“山脉水法,条理详明,洵为上吉之壤”。自此,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西两大陵墓。西陵自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首建泰陵,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历经186年,共建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嫔园寝7座,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及王公、公主等共80人。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1000多间,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清西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西陵有规模宏大、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一处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在方圆200华里、面积80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从建陵开始,清王朝就在永宁山下、易水河畔、陵寝内外,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现在这里有古松1.5万株,青松幼柏20余万株,陵区内松柏葱郁,山清水秀,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若隐若现,俨然一幅绚丽的山水画。

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皇帝陵、皇后陵、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妃、公主、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

清西陵有帝陵四座:泰陵、昌陵、慕陵、崇陵;后陵三座:泰东陵、昌西陵、慕东陵;妃陵三座。此外,还有怀王陵、公主陵、阿哥陵、王爷陵等共14座,共葬有4个皇帝、9个皇后、56个妃嫔以及王公、公主等76人。

西陵周边近200里,外围原有红、青、白三层界桩,每层之间距10里,界桩以外还有官山,不许老百姓涉足。为了加强陵区的管理,设立了一套机构。西陵建设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宫殿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群。众多建筑均有彩画与雕刻,陵区宫殿多施旋子彩画,庙宇牌坊多施和玺彩画,行宫、住宅多施苏式彩画,在陵区雕刻中,为数最多的是龙凤。整个建筑群反映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高度水平和民族风格的优良传统,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杰出智慧和创造才能,是祖国极其珍贵的文化瑰宝。西陵陵区富有浓郁的园林气息,陵区古松参天,四季常青。���绿色的海洋里,浮现出金光灿烂的琉璃瓦宫殿,春夏之时,绿荫荫的松涛岛语,流水潺潺,季丽如画,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

余座,大部都保存完好。

唐山市遵化市清东陵之同治帝惠陵、定东陵、昭西陵

同治帝惠陵清东陵最后一座帝陵。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死后才定址、定名,开始兴建。其规制依照定陵,除未建神功圣德碑亭和二柱门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筑布局从南往北依次为:五孔拱桥一座、平桥两座、石望柱两根、牌楼门一座、东西下马碑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厨库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桥三路、平桥两座、东西朝房各一座、东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门一座、东西老燎炉各一座、东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门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一座,宝顶下为地宫。

同治帝惠陵1

同治帝惠陵2

定东陵为咸丰帝的皇后陵。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这里分葬着两个人:普祥峪定东陵葬的是咸丰帝的皇后、后来的慈安皇太后;菩兰峪定东陵葬的是咸丰帝的懿贵妃、后来的慈禧太后。两陵规制在顺治帝皇后孝东陵的基础上又增建了神道碑亭和下马碑,用料讲究,质量优良,在皇陵中堪称上乘。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入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以年久失修为由,对菩陀峪定东陵进行了重修。隆恩殿、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均拆除重建,并对其余建筑揭瓦大修,历时13年,至慈禧临死前几天才全工告竣。重修后的慈禧陵,特别是隆恩殿和东西配殿构件改用名贵的黄花梨木、油饰彩绘全部贴金等在明清两代皇陵中独一无二。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下马石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谥号碑亭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一路三孔拱桥、二路平桥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隆恩门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隆恩殿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陵寝门

普祥峪定东陵(慈安)庙号碑楼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下马石与井亭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谥号碑亭1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谥号碑亭2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一路三孔拱桥、二路平桥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门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外景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凤上龙下”丹陛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双凤一龙”栏板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金龙盘玉柱与黄花梨木梁架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金龙和玺”彩画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隆恩殿“五蝠捧寿”与“万字不到头”砖雕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配殿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寝门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祭台与五供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庙号碑楼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地宫1

菩陀峪定东陵(慈禧)地宫2

在清东陵大红门外,还有一座陵寝,就是著名的孝庄皇后的昭西陵。清康熙二十六年(1637年)孝庄皇后崩逝。按祖制,应将她葬入沈阳的昭陵与皇太极合葬,但孝庄皇后遗嘱在东陵安厝。康熙帝既不愿破坏祖制,也不想违背祖母遗愿,于是将孝庄皇后生前喜爱的寝宫拆运到河北遵化,建了一座临时殡宫,称“暂安奉殿”。康熙帝一直未能解决孝庄皇后的陵寝问题。雍正帝即位后,以“孝庄文皇后安奉以来,我圣祖仁皇帝历数绵长,海宇入安,子孙蕃衍,想孝庄文皇后在天之灵极为安妥”为理由,认为暂安奉殿所在之地就是风水宝地,因此在雍正三年(1725年)将暂安奉殿改建为陵寝,按与沈阳皇太极昭陵的位置,称昭西陵。与其他皇后陵相比,昭西陵颇有特色。一是因为该陵远离清太宗皇太极的昭陵,故增建了神道碑亭,首开皇后陵建神道碑亭的先例。二是隆恩殿为重檐庑殿顶,而其他后陵均为歇山顶。三是有内外二道围墙,其他后陵只有一道。四是陵寝门建在隆恩殿两旁,三座门建在隆恩殿之前,而其他后陵则把三座门作为陵寝门建在隆恩殿的后面。四是昭西陵无沟河桥梁、砂山。

昭西陵(孝庄)谥号碑亭

昭西陵(孝庄)隆恩门

昭西陵(孝庄)三座门

昭西陵(孝庄)隆恩殿

昭西陵(孝庄)祭台与五供、明楼、宝城

昭西陵(孝庄)庙号碑

清西陵:探秘中国最后一座皇家陵园

10月5日上午九点,我和家人来到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从慕陵开始参观,自西向东依次游览慕东陵、昌西陵、昌陵、泰东陵、泰陵妃园寝、阿哥园寝、端王园寝、公主园寝、崇陵、溥仪墓等。下午五点左右,来到最宏伟的泰陵,结束了一天的旅程——

清西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的陵址原本选在清东陵的九凤朝阳山,但是他认为那里“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于是,他将原址废掉,在易县的永宁山下,重新选择“万年吉地”。从此以后,清代的皇帝便分别埋葬在遵化和易县的两大陵区,被称为“清东陵”和“清西陵”。

清西陵共有四座帝陵,分别是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另外,还有三座陪葬的皇后陵,各类妃子、王爷、阿哥、公主等园寝,以及末代皇帝溥仪的墓葬。本人此次的西陵之行,除了怀王园寝和崇妃园寝以外,到达了这里所有的陵墓,作为第一次来清西陵旅行的游客,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成功了!

接下来,本人就以自己的参观顺序,带领大家一起探秘清西陵,领略一下中国最后一座皇家陵园的恢弘气势——

1、慕陵

结束山西大同的旅行,我们在灵丘住了一晚,第二天才经过紫荆关,来到河北省的易县。刚刚驶下高速公路,就直奔清西陵最西端的一座帝陵——道光的慕陵。

慕陵的规模比其他几座帝陵小,这里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生等礼制建筑,但是华丽程度却一点儿也没有减少。隆恩殿的建筑精巧,大殿全部采用金丝楠木,表面不涂抹油彩,保持原木的本色;它的天花板和周围的木结构上,雕刻着上千条各种姿态的龙纹,共计约1318条。

道光是一个提倡节俭的皇帝,据说他曾穿着打补丁的裤子上朝,穿的衣服不经过三次洗涤不更换。当走到慕陵的尽头,看到孤零零的一座宝顶时,才充分感受到道光皇帝的“节俭”,确实有一点儿过了!

2、慕东陵

离开慕陵,顺着公路,绕到帝陵的东北侧,车辆经过下马碑、神厨库、石桥,直接到达慕东陵的隆恩门外,两侧是东西朝房和班房。这里是道光孝静成皇后和妃子们的陵寝,由于没有正式对外开放,所以很少有游客来此参观,门前修建着简易的板房,到处杂草丛生。

3、昌西陵

地图上标注着一个叫“回音壁”的地方,来到这里之后才知道是昌西陵。它是嘉庆孝和睿皇后的陵墓,其宝顶矗立在一面弧墙之前,由此产生了奇特的回声现象,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一样闻名天下。原本想凭借文博单位的工作证,免费进去感受一下这个奇观,但是看门的大叔不给面子,所以我在门口晒晒太阳就离开了!

4、昌陵

顺着公路继续向东,不知不觉竟然已经进入昌陵的神道中央,北面是气势恢宏的碑亭、隆恩门和配殿等组成的建筑群;南侧是地面凹凸不平的神道,龙凤门、石拱桥、石像生、望柱等整齐排列,这算是半对外开放吧?

昌陵是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的陵寝,它的神道与泰陵相接,也建有圣德神功碑亭,这是西陵之后的帝陵所没有的。乾隆传位给嘉庆的时候,就为他在泰陵西南的地方,选好了这处陵址。这种父亲为儿子选陵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恐怕绝无仅有吧?

5、泰东陵

经过泰陵时,这里的人太多,我们就直接绕到东北侧的泰东陵。这里埋葬着雍正皇帝的熹妃,也就是乾隆帝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它是清西陵里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后陵,其神道原本与泰陵连接在一起,如今大多地段被损坏,或被杂草覆盖,或被改造成道路,基本看不出来原样。虽然泰东陵核心区域的建筑已经修葺一新,但是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

离开泰东陵,前往崇陵的途中,道路两侧各类园寝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在眼前。虽然它们均没有对外开放,但是门口都有明显的标志物,走马观花般地穿过其间,可以充分感受到清西陵不同等级的墓葬形制。

6、泰陵妃园寝

这里最南端为一座单孔石拱,宫门面阔三间,绿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院内共有21座宝顶,包括皇贵妃1位、妃3位、嫔1位、贵人5位、常在7位、格格4位,分三排埋葬。难怪在电视剧《甄嬛传》里,雍正皇帝的后宫如此复杂,从这里就可见一斑了!

7、阿哥园寝

这里埋葬着雍正皇帝的第三子弘时,以及弘时的儿子永坤。据说,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随后蹊跷死去,享年二十四岁。乾隆帝即位之后,才追复他的宗籍。

8、端王园寝

这里埋葬着雍正皇帝的嫡长子弘晖,生母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可惜他只活了8岁。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初六(8月17日),弘晖病死。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皇帝追封弘晖为亲王,谥号端。

9、公主园寝

这里埋葬着嘉庆皇帝的五女慧安和硕公主与九女慧愍固伦公主,她们去世时分别只有十岁和五岁。历经200多年的天灾人祸,这座园寝原本仅剩下地基,2003年西陵的管理部门对它进行重修,才使得这处公主园寝重新呈现在我们面前。

10、崇陵

在清西陵所有陵墓之中,只有光绪皇帝的崇陵地宫被打开,并且对外开放。因此,这里的游客明显比其他陵前的多,也是我游览清西陵的一个重要目的地,因为它是中国现存的最后一座帝陵。

这里合葬着光绪帝和隆裕皇后。1938年秋,一群不明身份的军人将崇陵盗掘,他们对地宫的结构很熟悉,轻而易举地进到墓室之中。光绪皇帝的梓宫正面,被斧头砍开一个圆洞,他的尸体被拖到棺外,棺内的随葬品也被盗。隆裕太后得梓宫盖子,被从上方打开,盗走随葬物品。

上个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重新打开地宫,这里是拱券式的石结构建筑。墓道全长约60米,其中有四道石门,每道石门均以青白石为原料,上有巨大的铜管扇,表面雕刻着八大菩萨立像,高约2米,神态庄严,气势威武。

地宫的尽头是金券,在这里的宝床之上,停放着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在宝床正中的金井里,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除了珍珠翡翠玉石之外,还有金壳怀表、银壳怀表、珐琅壳怀表,上面都写有亨得利字样。

11、溥仪墓

离开崇陵之后,原本打算返回泰陵,但突然想起旁边还有溥仪墓,于是又调转车头,绕到崇陵的北侧。1967年,溥仪去世的时候,最初安葬在八宝山。1995年,溥仪的骨灰被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他的左侧埋葬着妻子谭玉龄,右侧是末代皇后婉容的衣冠冢。

12、泰陵

最后,我们又返回到雍正皇帝的泰陵,这里是清西陵的核心区域,不仅建筑最早,而且规模最大。虽然已经下午四点,但是这里依然人头攒动,在泰陵隆恩门和碑亭之间的广场上,正好赶上一场仿古的帝王登基表演,乐声激扬,龙旗飘扬,好不热闹。

泰陵是清西陵的第一座陵墓,这里埋葬着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这里的神道很长,从南往北分布着40多座建筑,依次为五孔桥、石牌坊、大红门、圣德神功碑楼、七孔石拱桥、石像生等。

离开清西陵之前,我们来到泰陵的神道南端,这里基本上免费对外开放。夕阳西下,游人散去,独自静静地欣赏这些宏大的建筑,结束一天的探秘之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9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