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始建于2003年,以蒙古文“汗”字(帝王之意)的造型,堪称当代蒙古族典型建筑之一,是国内外唯一专题收藏、研究、展示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馆内珍藏的成吉思汗以来的蒙古历史文物和精美独特的民族器物,为继承和弘扬蒙古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地。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是以蒙古历史文化为主题,以旅游景区为依托,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博物馆,由内蒙古东联旅游集团投资建设,2005年6月18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总投资5000多万元,是内蒙古大型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之一。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由“走向世界的历史伟人”、“亲切的关怀”、“成吉思汗陵变迁”、“成吉思汗陵园建设”、“神秘的成吉思汗祭奠”、“守灵人达尔扈特”等六部分组成。成吉思汗陵历史文化展览,通过图片、实物等,系统地展示了成吉思汗陵沧桑历史,古老神秘的成吉思汗祭祀,成吉思汗陵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成吉思汗陵的发展变化。

博物馆以建立国内外蒙古历史文化资料中心、研究中心和展览中心为目的,为蒙古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供重要的基地。馆内藏有众多展现蒙古历史和文化的实物,其中有大量蒙元时期的蒙古族文物精品,特别是蒙元时期的一组兵器,堪称为文物精粹,此外诸如蒙古汗国时期的姑姑冠(贵妇之帽)、女奴顶灯石雕像、板耳金杯、文字石,以及清代的蒙药包和药袋等均为极其珍贵的文物珍品。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的展览布置呈现3条主线,第一条主线为长206米的大型系列蒙古历史长卷油画,画面内容从蒙古民族起源、成吉思汗1162年出生至蒙古统治者1368年撤出元大都,退居漠北草原,建立北元政权,真实地反映了蒙古族最辉煌的一段历史发展历程。其余2条主线以文物陈列和辅助展品的展览形式,反映了蒙古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历史部分与油画内容同步布展,翔实地展示出蒙古民族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历史步伐和为人类文明进程做出的巨大贡献。

文化部分以展示蒙古族古老的民俗内容为主,分为草原牧放、游牧生活、文化娱乐、风俗礼仪、宗教信仰5方面,较全面系统地再现了蒙古民族千余年以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表现出了蒙古民族将游牧文化推向历史巅峰的巨大作用。

成吉思汗陵蒙古历史长卷巴音昌霍格草原八白宫宫帐阿拉坦甘德尔敖包苏勒德祭坛铁马金帐群雕


活化历史建筑、建成12座博物馆,内蒙古扎兰屯市——小城故事多(会后探落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国际在线官方帐号

核心阅读

人口约40万、市区面积仅10多平方公里,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小城,却拥有12座博物馆。活化利用历史建筑、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如今,博物馆已成为扎兰屯的一张新名片,讲述着风味独具的小城故事。

今年春节假期,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卧牛河镇的非遗传承人都叶梅有点忙。当地的中东铁路博物馆邀请她到展厅为游客展示剪纸技艺,欢度春节。看文物、听历史、赏非遗、学民俗已经成为当地的新年俗,不仅热闹,也更有文化气息。一名游客说:“第一次在博物馆过春节,没想到这座小城的博物馆这么有意思。”

人口约40万,市区面积仅10多平方公里,扎兰屯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小城。但这座不大的城市里,却有着12座博物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讲述着风味独具的小城故事。

活化利用

建筑遗址焕发生机

“黄房”,是扎兰屯市的独特风景。这些黄色外墙的欧式建筑属于中东铁路建筑群,包括中东铁路俱乐部、森林警察宿舍、六国饭店等旧址。如今,这些历史建筑大多成为博物馆,记录着扎兰屯的历史。

1897年起,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扎兰屯作为重要站点得到开发。上世纪90年代起,城市建设势头很猛。时任扎兰屯市文体局副局长冯靖宇说,扎兰屯人意识到,要把文化遗产保护放在和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注重遗址利用,赋予历史文化时代内涵并彰显其新的价值。随后,这种相对超前的理念被当地政府写进工作报告。随后几年,一度无人问津的“黄房”迎来新的生机。

2006年,扎兰屯以原中东铁路俱乐部为基础建设了扎兰屯市历史博物馆。之后,又陆续对21处中东铁路建筑遗址进行了大规模修缮,利用老建筑建设了5座博物馆,历史建筑在活化利用中得到了专业保护。“这是道钉,这是扳道岔……”在中东铁路博物馆,曾在铁路局工作的刘大爷正在讲解展品。讲解员说,这些老铁路工人对展品的了解有时比他们还细致,“这曾是他们亲历过的岁月。”

扎兰屯市委宣传部部长于萍是中东铁路建筑群保护工作的见证者之一。她说,20多年间,文保工作始终是当地的重点工作。“十一五”期间,扎兰屯就投入超过1500万元用作文物基础设施经费。2013年,中东铁路遗址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扎兰屯又投资1亿元,用于建筑遗址群的保护和修缮……

除依托中东铁路建筑群建设的博物馆,当地还积极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建设了达斡尔民俗博物馆、鄂伦春民俗博物馆等民族文化博物馆,规模不大,但各具特色。如今,扎兰屯市拥有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2处,博物馆12座,馆藏文物5000余件。这些博物馆已成为扎兰屯的新名片。

群策群力

文保队伍发展壮大

说起这些博物馆的建设历程,扎兰屯文旅局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崔东波记忆犹新。有一次,崔东波听说在距离扎兰屯百余公里的博克图镇,有一位专注于中东铁路相关文物的民间收藏家,正准备出手一批当时中东铁路兴安岭隧道中的煤油灯、铁路工人的工作证等文物。欣喜之余,崔东波获悉有不少民间藏家也正“盯着”这批文物。

“如果被别人抢先了,不仅价格会升高,文物的完整性也会受影响。”崔东波和同事赶往博克图镇,在他们的耐心沟通下,这位收藏家最终同意将这批文物出售给他们。

在中东铁路博物馆里,还有一批“借来”的藏品,它们来自当地民间收藏家鄢春田。鄢春田退休前是公路系统的职工,近年来,他先后投入40余万元,收藏了包括昔日铁路工人用过的道钉、井头等在内的文物。鄢春田曾想自己开一座博物馆,将这些文物展示给大家,经过与文保工作人员的多次协商,老人最终欣然同意将自己的部分藏品借给博物馆展览。

博物馆的建设,还带动了扎兰屯文物保护队伍的发展,实现了文物保护志愿者、讲解员从无到有的突破。

张琪是中东铁路博物馆的一名讲解员,从2011年开始就在这里工作,是当地最早的一批讲解员。目前中东铁路博物馆共有14名讲解员,都是当地的年轻人。编制讲解词、设计展板、设置布展……讲解员们为博物馆建设提供了不少好主意,当地也定期对讲解员进行培训,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我觉得这项工作特别有意义,我们作为青年一代,有义务把扎兰屯的历史保留好、讲述好、传承好。”张琪说。

文旅融合

历史印迹走入生活

“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扎兰天一方。”老舍先生曾这样赞美扎兰屯。在这里,有穿城而过的雅鲁河、面积广阔的原生林,风光如画、幽绝一方。

各具特色的历史建筑让扎兰屯的旅游资源更加丰富。文旅部门的工作人员说,有的游客本来冲着自然风光来,看到这么多历史建筑和博物馆,就会多逗留一段时日。2019年当地接待游客341万人次,同比增长5%,收入32.9亿元,同比增长6%。

在中东铁路博物馆,馆内专门开辟有当地民间艺术家作品展馆,剪纸、钢笔画、羽毛画、书法作品琳琅满目,展现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印迹。退休工人孙大爷住在中东铁路博物馆附近,博物馆落成后,他常来参观,“原来扎兰屯还有这么多能人。”如今来博物馆不仅能参观学习,还能在这里选购文创产品、订购作品,带动了一批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兴起。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知识,扎兰屯每年都会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将展板及条件允许的展品带到校园,实现“把展览办到教室,把博物馆搬进校园”。同时,他们也会邀请当地中小学走进博物馆开展文化拓展活动,实现“馆校互动、文教共进”。

张琪每年都会参加“博物馆进校园”活动,每次他们来到校园,孩子们都很兴奋,在听讲解过程中也会不停提问。每年夏天,博物馆还会从学校选拔“小小讲解员”,让小朋友们体验博物馆的工作。“通过和展品的近距离接触,孩子们对这座城市的历史更感兴趣了。”张琪说。

如今,中东铁路风情历史文化街正在建设中。当地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招商工作正在稳步开展,文化产业、特色民宿、民族美食将在这里汇集。等到对外开放时,游客们抬眼可见蓝天青山,俯首可品美食美器,侧耳可闻列车轰鸣,迈步可履百年风情。

(本报记者 陈沸宇 翟钦奇 韩冷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16日 13 版)

探秘古都历史,寻觅人文踪迹 ——首都博物馆北京历史文化探究活动

愉快的暑假伴着气温的高升姗姗而来,丰台区少年宫文心语社“小紫老师带你看世界”主题活动提前为暑假预热,带领20名小学员与6月24日来到首都博物馆,进行了一次主题为“探秘古都历史,寻觅人文踪迹”北京历史文化探究活动。

本次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式,用“挑起生命脉搏——北京历史生命线”、“最熟悉的陌生人——远古汉字档案卡”、“叫醒沉睡的宝藏——辖区出土文物地理坐标”、“放眼世界版图——中英双语世界历史大事年表”四个主题任务引导学生在博物馆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资料查找、临摹描绘、动手制作、合作互助等方式学习北京历史文化知识,体验实践活动的乐趣。

探索开始了

集合后,同学们把各组完成任务的成果进行交流分享,由各组小组长带领队员分别介绍了本组的收获和感悟。有的同学对探究顺序独到领会,有的同学对分工协作颇有心得,有的组作品绘制精美,有的组表述生动清晰……同学们都在各自的优势上尽情发挥、长进不小。活动在同学们的欢笑和满足中渐近尾声。

传统的博物馆参观活动只是带领同学们走马观花式地浏览,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小紫老师带你看世界”系列主题活动以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手法,借助博物馆优质的教育资源场所,让学生变被动为学习的主人,用任务引导认知和发现的过程,把博物馆当作探索的乐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在互助和分享中快乐学习。

丰台区少年宫文心语社致力于为青少年打造有趣味、有素养、有价值、有内涵的校外语言、人文主题实践活动平台,期待着更多小朋友们的光顾,让我们一起凝结生命的动力,发现更好的自己。

— The End —

茶马古道博物馆—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茶马古道博物馆也称大觉宫,是明代木氏土司“束河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是一座珍贵的古建筑。建筑内部设置的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以茶马古道文化、束河当地风俗和普洱茶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同时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

历史文化发展:

吐蕃南征,在丽江设立"神川都督府",茶马古道由此起始:唐明皇禁茶入藏,促成滇茶进藏;宋王朝的军事需要,刺激"茶马互市的繁荣";于是,从元、明以来到近代,茶马古道成为滇、藏、川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公元680年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格外引人关注。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 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思茅、普洱,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地区、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普洱是茶马古道上独具优势的货物产地和中转集散地,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茶马古道博物馆游玩攻略:

一、走进茶马古道博物馆:茶马古道博物馆也称大觉宫,是明代木氏土司“束河院”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是一座珍贵的古建筑。建筑内部设置的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以茶马古道文化、束河当地风俗和普洱茶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向游客展示着这里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文化,非常值得参观。历史上的茶马古道起于滇南,经过大理、丽江、迪庆、拉萨,止于印度,贯穿中国西部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最具魅力的"三江并流"和"香格里拉"地域。茶马古道以马帮文化为主,贩运茶叶、骡马、布匹和生活用具等,在历史上十分著名,是一条“南方丝绸之路”,也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风俗和历史故事。

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门研究并展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同时也是丽江市第一家从事普洱茶文化研究、宣传、推广的专业机构。茶马古道博物馆由《序厅》、《史事1厅》、《史事2厅》、《束河厅》、《皮匠厅》、《茶马风情厅》、《茶艺厅》、《影响资料中心》等8个部分组成,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茶马古道的起始时间、线路和重大历史事件,是人们了解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二、地理位置:丽江市古城区束河古镇中和路

三、开放时间:9:00-18:00

四、门票:包含在束河古镇门票内。

五、交通:到达束河古镇后,沿镇内中和路步行可到。

注意事项:

1、注意一些当地民风民俗,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2、主要是带一些常用感冒药、肠胃药、防蚊虫的花露水、防暑药品、晕船晕车药等。

3、最好结伴出行,尤其是晚上。单身女性或是小孩最好能随身准备写必备的防卫工具。

4、相机必不可少,还应根据目的地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需要防晒等其他用品。

5、丽江属高原型西南季风气候,气温偏低,昼夜温差也很大。来之前,最好查一下丽江天气预报。

6、丽江日照强,紫外线强。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请戴上太阳帽,涂抹防霜,以保护皮肤。

7、束河古镇里都是石板路,建议穿布鞋或轻便的运动鞋。

8、博物馆东西不经允许不要触碰,以免弄坏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926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