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香糯

香糯

上思县香糯种植历史悠久,是在特定的气候、土壤和栽培管理条件下,经农民长期精心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米质纯正,米粒较大,洁白如玉,蒸熟成饭,软滑而粘,气味芳香,有“一田种糯遍垌香,一家煮饭全村香”之说,是民间逢年过节用以制作粽粑、年糕、汤圆或绿豆糯米饭等地方风味的上乘原料。上思县香糯因其香特异而闻名,深受区内外顾客的欢迎,但外地引种均因无法保持其香味而失败,故逢年过节,特别是在春节将届之际,外地前来求售香糯甚多。

香糯

上饶广丰特色美食“廿四都糖糕”,香甜软糯,你吃过吗?

在江西上饶,对于不少广丰人而言,童年最甜蜜的记忆少不了横山镇廿四都糖糕。糖糕,相传在南宋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为慰问抗金宋兵而做,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游览到廿四都时尝此糕点,惊叹为“人间极品”。廿四都糖糕口感软糯、香甜,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现在在广丰人的年夜饭上以及正月里招待亲朋好友时,桌上都少不了一盘热腾腾、甜滋滋的廿四都糖糕。“糕”与“高”谐音,寓意步步高升,十分吉祥。廿四都古镇上有一条老街,叫五四街,走在街道上,放眼望去都是糖糕店,不少店铺的招牌上写着百年老店。

廿四都糖糕

“过年吃糖糕”,是广丰人的一种仪式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糖糕制作的手艺不断更新和改进,但蒸糖糕带来的浓浓年味儿一直没有改变。廿四都有一条老街,叫五四街,街两旁十几户人家常年制作糖糕,生意兴隆。不过,每年进入腊月份,所有的糖糕店便会格外的繁忙,彤红的炉火日夜不息,磨米浆的机器昼夜轰鸣。蒸糖糕的水蒸气从各家作坊的门窗飘出来,整条街云蒸霞蔚,甜香四溢,蔚为壮观。街道两旁摆满了各色糖糕,有褐色的糖糕、白色灰碱糕、黄色的千层糕……琳琅满目,任你选购,客人熙来攘往,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往往成了廿四都镇最繁忙最拥堵的一段。

廿四都糖糕

在廿四都,糖糕的制作手艺都是祖辈上传下来的,将优质的大米和糯米洗净后,浸泡十二小时,之后磨成米浆。然后,将装有米浆的布带攥紧,用石块压住,这个步骤叫做压浆。两个小时后,米浆被压实,没有多余的水分,再将事先熬煮好的热糖,倒入其中,搅拌均匀。搅拌过后便是进入到蒸的工序,这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两个小时后,随着蒸笼盖地掀起,蒸汽里满是米香和甜香。趁热撒上一层层薄薄的芝麻,美味看上去就呼之欲出了。刚蒸好的糖糕,色泽枣红,面上撒着芝麻或红枣花生,口味柔韧绵甜,轻咬一口,蔗糖的丝丝蜜甜、茶油的幽幽清香在口内萦绕,只觉得心情都柔软了。

廿四都糖糕

根据自己的食量,叫店家切上一块,直接上手就可以开吃了。糖糕除了趁热直接吃,也可以用茶油煎着吃,别有一份风味。廿四都糖糕滑嫩可口、老少皆宜,带着一股山村田园气息的香味。现在的糖糕,也越来越多样化,不再只有单纯的芝麻,配上了红枣花生,寓意更深。糖糕几乎成了廿四都的一张名片,独特的造型,五彩的包装,深受很多消费者的喜爱。每年春节,广丰人都会上街买糖糕吃,并把其作为��庭的互赠礼品,寓意步步高升,一年更比一年高!这是一种可贵的传统文化,家家如此,代代相传。

上饶广丰特色美食“廿四都糖糕”,香甜软糯

通过纯手工制作出来的廿四都糖糕美味可口,食用方便。或开袋即食,或蒸食,或用油煎食。味道甜美,属于小吃中的上乘美食,堪称“糕中之王”。廿四都糖糕,采用多种天然配料,经传统的工艺和配方,再加以现代科学的生产流程精心加工而成,保持了产品特有的原味,使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带有山村田园气息的香味。小伙伴们,上饶广丰特色美食“廿四都糖糕”,香甜软糯,你吃过吗?

延伸 推荐

秋天是硕果累累的季节,庐山西海蜜桔成熟了,你吃过吗?

在江西九江,秋天的易家河蜜桔,肉质脆嫩,汁多化渣,风味浓郁!

庐山云雾茶,味道醇厚浓郁,清新爽口,你品尝过吗?

吉安传统小吃“薄酥饼”,香甜薄脆,甜而不腻,你吃过吗?

鄱阳湖银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你吃过吗?

在浙江余姚,梁弄大糕,软糯香甜,甜而不腻,你吃过吗?

美食领域创作者

在浙江余姚,大糕是婚嫁文化的一部分。依据风俗,每每端午时节,已订婚但还未结婚的毛脚女婿需挑着大糕到丈人家拜访。结婚以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则是由女方挑着大糕拜访男方,寓意两家和和睦睦,吉祥如意。大糕的魅力之处在于它是个纯手工食品,现在的人讲究返璞归真,越是慢工细活做出来的食品越能保证最自然的口感。梁弄大糕,四四方方一块,白如皑雪的糕底上,印着寓意吉祥的祝福,咬下一口是清甜的馅儿,口感甜而不腻,是有些人口中的美食,也是有些人心中一辈子的执念!

梁弄大糕

梁弄大糕,余姚市梁弄镇的传统糕点,以外形美观、香甜柔糯,还设有远近有名的“大糕一条街”,赢得了众人的口碑。其外形方正,雪白的大糕上面有可食用红粉印的“吉祥如意”、“福禄寿喜”、”不忘初心”等不同的字样,使大糕红白分明,色彩鲜艳,既增添了美感,又增加了食欲。如今的梁弄大糕口味众多,有豆沙、桂花、抹茶、黑米等,让你百尝不厌。梁弄大糕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弄大糕

制作大糕的手工技艺,是梁弄古镇的独创,也是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这样一种技艺,世代相传。如今的余姚梁弄镇,因为有着这种独特的大糕而声名鹊起。米、豆沙馅和白糖的完美结合,看似简单的材料,却成就不一样的美味。为了大糕软糯,刚碾出来的米粉不是直接用,而是还要用到搓、揉、甩等数种手法,在这个手和米粉接触的过程里才能拿捏到好吃,恰到好处。蒸熟后的大糕透出淡淡的米香,入口米糕软糯细腻,里面的豆沙馅香甜醇厚。

梁弄大糕

大糕的样子和江苏的垫脚糕有些相似,糯米做的原料,小小方方的一块,不同的是垫脚糕是纯白实心的,而大糕中间有豆沙馅子,且大糕的外部印有朱红的花纹,诸如“福”“寿”之类的寓意喜庆的字眼和大糕师傅自家的印记。平日里大糕的生意并不红火,但端午前一个月大糕就开始俏起来。新嫁或新娶的人家必须在端午前给亲戚邻居们分送大糕是梁弄由来已久的习俗,分多少全凭主人家自定,尽的是个心意。一屉大糕十六小块,大概可以分两户。收到大糕的人家必定感谢连连,托着热腾腾的大糕和主人家一起回忆一下新成家的孩子想当年是如何如何的乖巧,再捎带感慨一下宛如风火轮一般飞快的日子。分送的是大糕,更是被岁月雕琢的成就感,也许分送大糕的意义就在于此吧!

梁弄大糕,软糯香甜,甜而不腻

如今的梁弄,大��小巷里大糕铺子随处可见,大糕的内涵亦是推陈出新,不再局限于一贯的豆沙馅,而是煞费心思地推出了黑芝麻、蓝莓、枣泥、香芋之类的新口味,外皮也不再是单一的糯米,而是适量的添加了黑米、玉米之类的粗粮成分。但不管如何改变,所有的大糕将自始至终地保持着梁弄的经典味道!清甜软糯的口感让人心生对原始味道的向往,对回归本真的渴望。小伙伴们,梁弄大糕,软糯香甜,甜而不腻,你吃过吗?

延伸 推荐

在浙江余姚,四明山的番薯枣子,你吃过吗?

在贵州安顺,紫云红芯红薯,香甜软糯,你吃过吗?

清远石湖“一点红”番薯,香甜软糯,你吃过吗?

金秋十月,罗田甜柿,甜脆可口,你吃过吗?

金秋十月,柿子飘香,你吃过恭城柿子吗?

300多年的历史!香甜软糯,到武乡必吃,这种美食简直太好吃!

武乡枣糕

“砖壁的房,王家峪的院,大杨树红星很鲜艳;瓦窑科的糕,权店的杏,龙湖旁边演实景剧;上司的小米,段村的饼,吃好喝好看顶灯”。一段武乡琴书《夸武乡》将当地特色悉数道出,其中,瓦窑科出产的武乡枣糕更是声名远播。

张卓良,作为武乡枣糕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其传承的不仅有父辈的手艺,更有对当地美食不舍的情怀。近日,记者一行在“卓良枣糕制作坊”见到了他,听他讲述了武乡枣糕的历史和特色。

传说里的特色小吃

听琴书,吃枣糕,是游客到武乡不可错过的体验。“碾了五升软米面,买了三斤太谷枣。太谷枣,是好枣,皮薄肉厚核儿小,一层层面一层层枣”武乡琴书《吃枣糕》描绘出武乡枣糕制作考究,选料精良的特点。

(资料图)

说起武乡枣糕的由来,有一个颇为有趣的传说。传闻,从前有一座白云寺,寺内住着十多个和尚,他们在白云寺的周围种了很多的枣树、黍子、谷子、玉米、蔬菜。和尚们逢年过节常用黄米加大红枣熬制成甜食稀粥改善生活。有一年春节,老方丈让一位来自武乡的小和尚到灶房烧煮米粥。做饭的过程中,小和尚用铁匙搅粥,由于用力过大,把锅磕出了一道缝,结果稀粥变成了稠粥,根本盛不出来,只好把它倒在案板上,用刀切成块儿让大家吃。老和尚边吃边说:“这东西粘糊糊,黄澄澄,甜滋滋的,怪好吃哩。这叫什么饭?”小和尚一时答不上来,老和尚想了想说:“我看就叫枣糕吧。”

据当地人介绍,武乡枣糕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末年,武乡县丰州镇下城村便有人在太原、清徐、平遥、祁县、潞安等地售卖枣糕。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传统美食青睐有加,武乡枣糕再次被大众接纳喜爱。据当地人介绍,武乡枣糕曾在“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比赛中荣获银奖,且有“山西名小吃”的美誉。如今,武乡枣糕不仅誉满上党,而且随着当地红色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开始扬名省内外。

瓦窑科的美食之家

历史上武乡枣糕的由来如今仍停留在传说中,但现实生活中的武乡枣糕,却在一辈辈枣糕制作者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在武乡,提到枣糕,瓦窑科村便不能不提,这里被人誉为“武乡枣糕生产基地”。在瓦窑科几乎家家户户会做枣糕,很多家庭都在从事枣糕生意,其中,张卓良一家从父辈便开始从事枣糕生意,如今在当地已颇负盛名。

(资料图)

据张卓良介绍,他自幼便跟随父亲学习枣糕制作技艺,不满二十岁他便开始独立制糕。

夏天时,守着蒸笼,一家人汗流浃背。冬天时,在露天环境中作业,双手经常冻的通红。“遇上谁家办喜事,或是赶集,订单量就会猛增,有时一天要做上千斤枣糕,饭都顾不上吃一口。虽然辛苦,但是心里却是美滋滋的,那么多人认可咱的手艺,是咱的福气。”回忆起十多年前自己独当一面时的情形,张卓良感慨颇深。

张卓良(左一)向记者介绍枣糕制作技艺。记者 张一博 摄

据张卓良介绍,自己家中兄弟三人,枣糕制作技艺全部师承父亲张瑞银。他说:“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父亲独自一人苦心经营家庭。每天做糕、卖糕、收米,有时累得直不起腰。直到我们长大,才开始给父亲打下手,一点点学习制作技艺。现在我家生产的枣糕不仅在当地销售火爆,在市内很多饭店都有销售。”

在近30年的传承中,张卓良和父辈、兄弟一起让武乡枣糕得以飘香上党,誉满三晋,其中的苦与乐只有他们自己知晓。而对于钟情于武乡枣糕的食客而言,心中留下最深的印象或许就是:品武乡枣糕,找瓦窑科张家!

味蕾上的乡土情结

据介绍,武乡枣糕在选材和制作流程上都十分讲究。首先,要将软米面用温水搅拌成碎粒状,继而将大红枣用清水冲洗于净,用温水泡软,再将蒸锅置于旺火上,水沸后套上专用蒸米的瓦甑铺纱布。取软米面粒撒入甑内一层(大约6厘米厚),待蒸气腾越后,再撒一层软米面粒,如此大约18厘米厚时,排放一层红枣。反复数次,直至甑满为止。蒸熟后,倒在案板上,用湿布盖住,双手蘸冷水拍压面馍状,吃时,用刀切成薄片即可。正是因为真材实料,纯手工制作,让张卓良制作出的枣糕更加香甜绵软,广受好评。

(资料图)

“枣糕虽然好吃,兼具润肺功效,但多吃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张卓良提醒到。

提及武乡枣糕的未来,张卓良说:“武乡枣糕不仅是当地的历史名吃,也是父辈给予我的一门技艺。特别是2010年,武乡枣糕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后,更坚定了我继续传承的信念。未来我希望可以把枣糕生产、销售推向一个更专业化的平台,利用网络让更多人了解武乡枣糕,喜爱上这一地方名吃。”

▌融媒体记者:张瑞英

▌编辑:周丽

版权声明

长治日报社所属《长治日报》、《上党晚报》、i长治网和新媒体平台享有版权的内容,任何单位及个人在互联网、无线客户端、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上使用须事先取得长治日报社的书面授权,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90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