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旬邑烧馍

旬邑烧馍

旬邑县传统食品,此馍不只用蒸制法做成,而是既蒸又烙,先烙后蒸。人们叫做“烧馍”。淳化和彬县邻近旬邑的一些乡村也有这样的食品,叫做“蒸烙”。

制法:小麦面粉,发好,加青椒叶末及少许盐,揉成扁圆形,略长,用梳子压出花纹,放入铁锅稍烙,使之上色;然后进笼蒸熟。

特点:成品形似狗舌头,吃口香甜。可作主食。

旬邑至汉中铁路建设方案研究

旬邑至汉中铁路建设方案研究

王智鹏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710043)

摘要:为构建“陕煤入川渝”通道,以旬邑至汉中铁路为研究对象,对其建设方案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基于功能定位、运量预测、主要技术标准等要素,综合考虑主要经济据点及重点控制工程分布情况,分段对线路走向方案进行论证研究。其次,从工程地质、技术条件、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等方面系统考虑,采用RT-TOPSIS模型对各分段线路方案进行综合决策,生成各分段最优线路方案。最后,以综合决策结果为基础,对整体线路具体走向进行阐述说明。

关键词:客货共线铁路;建设方案;综合决策;线路走向;后悔理论;理想点法

国家能源及电力“十三五”规划的发布[1-2],对煤炭运输通道规划布局提出了新的形势要求,陕西省作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将成为煤炭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能源驱动效应的充分发挥在有效推进区域经济建设的同时,对能源供给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作为“陕煤入川渝”的实施基础,旬邑至汉中铁路(简称“旬汉铁路”)的建设方案研究对促进川陕渝经济协作发展,发挥陕西能源产业优势、促进四川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的耗能工业发展等将具有重大意义。

1 旬汉铁路概况

1.1 线路地理位置

旬汉铁路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宝鸡市和汉中市。线路北起咸阳市北部旬邑县,向西南经麟游北部矿区,利用既有宝麟铁路经凤翔西至宝中铁路千河站后引入宝鸡枢纽,出宝鸡枢纽后向南经留坝县在阳安线褒河站接轨,后沿既有阳安线抵达汉中市汉中站,线路位置及走向如图1所示。

图1 旬汉铁路地理位置示意

1.2 建设必要性

通过经济社会、综合交通、区域规划及新型城镇化等多视角系统分析[3-5],旬汉铁路的建设必要性主要体现为:一是加快推进我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临河至磨憨纵向新通道建设的需要;二是完善区域铁路网布局,构建宁陕及陇东地区与川渝地区间南北纵向新通道的需要;三是发挥促进陕川渝地区优势资源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需要;四是强化区域综合交通体系,改善陕南地区交通条件,打造宝鸡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的需要;五是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加速沿线城镇化进程的需要。综上研究,旬汉铁路建设对带动区域经济、社会、交通、旅游、新型城镇化等方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其建设必要性突出。

2 功能定位及主要技术标准

2.1 功能定位

旬汉铁路北接西平铁路,中连陇海铁路、宝中铁路、北宝成铁路,南连后方通道阳安铁路、汉巴南铁路。向北可到达彬长和旬东矿区,向南可到达汉中及西南地区,主要承担关中、陇东及宁夏、内蒙古与陕南、川东北地区及重庆、昆明、贵阳等西南地区间的客货交流及沿线地区客货交流任务。

因此,结合本线与路网中相关线路关系及其建设必要性,研究确定本线定位为:我国“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临河至磨憨纵向新通道中段的重要组成部分[6],宁陕及陇东地区与川渝地区间南北纵向新通道的骨架干线,陕西与川渝地区最便捷的能源新通道组成,在路网上可减轻北宝成铁路的运输压力,是一条以货为主、客货共线的区域路网干线铁路。

2.2 运量预测

基于旬汉铁路所在区域铁路网,分别采用“四阶段法”[7-8]及产运销平衡法[9]预测旬汉铁路客货运输需求,以旬邑至汉中为下行方向,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旬汉铁路区段货流密度、旅客列车对数预测

2.3 主要技术标准

从旬汉铁路功能定位、运输组织、与相邻线协调匹配性、需求适应性等方面论证[10-13],并进行技术标准耦合性分析[14],研究确定本线主要技术标准如表2所示。

表2主要技术标准的推荐意见

3 线路方案研究

线路由南向北经过千河阶地区、渭北黄土台塬区、黄土沟梁低中山区、关中(渭河)盆地、秦岭山地和汉中盆地6个地貌单元,根据既有铁路分布情况,沿线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主要经济据点及线路重点控制工程的分布情况,分段对线路走向方案进行研究,线路方案研究中综合运用工程地质选线、环境工程选线等方法[15-17]。

3.1 旬邑至宝鸡段方案

本段受沿线经济据点、保护区和既有宝麟铁路位置控制,线路走向较为明确,为东北—西南方向,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条件,结合环境敏感点、矿区和既有线站点分布,重点研究与既有宝麟铁路接轨方案,即招贤接轨方案AK、杨家河接轨方案A1K和姚家沟接轨方案A2K,如图2所示。

图2 旬邑至宝鸡段线路方案比选示意

工程地质条件方面,三方案均位于黄土梁峁地区,工程形式以桥梁隧道工程为主,工程地质条件相当。接轨条件方面,招贤站为既有中间站,线路引入招贤站工程较简单;杨家河站为既有会让站,虽引入车站工程量不大,但车站北端为5.1 km的杨坪隧道,需在既有隧道东侧预留适当距离新建隧道工程,且需要增加和延长既有到发线;姚家沟站为预留曲线车站,车站东端为1.9 km的杨家山隧道,同样需要在既有隧道东侧预留适当距离新建隧道工程,且该站跨沟设置,开站将增加较大的桥涵工程。运营长度方面,三方案中招贤接轨方案新建线路长度最短,杨家河接轨方案次之,姚家沟接轨方案最长,但从运营长度分析,招贤接轨方案分别较杨家河接轨方案和姚家沟接轨方案长5.0 km和9.6 km。工程投资方面,招贤接轨方案新建线路长度最短、投资最省,较杨家河、姚家沟接轨方案静态投资分别减少62 921.4万元、109 947.4万元。

3.2 宝鸡至留坝段方案

宝鸡至留坝段线路需翻越黄河与长江水系分水岭秦岭,岭北山势挺拔,地形陡峻,河流源短流急,谷狭坡陡。本段以重点控制工程秦岭隧道不同越岭位置,不同隧道长度选择情况共研究了沿清姜河方案AK、展线经太白县方案A1K以及长隧道取直方案A2K三个方案,线路走向如图3所示。

图3 宝鸡至留坝段线路方案比选示意

保护区关系方面,各方案均无法完全绕避秦岭分布的各类保护区。沿清姜河方案以隧道群通过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长隧道通过天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穿越长度相对较短;展线经太白县方案以隧道群穿过红河谷省级森林公园及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虽长度较长但位置靠近边缘;长隧道取直方案穿过天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穿越长度较长。沿线经济点影响方面,三方案均能经过留坝县,展线经太白县方案可经过太白县。地质及桥隧工程设置条件方面,总体工程地质条件差别不大,但桥隧总长度越长,地质条件引起的工程风险则相对更为突出。工程投资方面,沿清姜河方案总费用现值156.9亿元、投资最省,较展线经太白县及长隧道取直方案分别节省57.1亿元及1 978.7万元。

3.3 留坝至汉中段方案

本段地处秦岭山区、汉中盆地以及大巴山北麓,线路比较段落自留坝附近至米仓山越岭隧道进口。汉中盆地分布东西走向阳安线,本线与其交叉(或接轨)。沿线可利用主要沟谷为汉江支流褒河、濂水河及冷水河,主要经济据点汉中座落于汉江南岸,南郑县位于濂水河右岸入江口附近。考虑引入汉中地区方案选择,本段主要研究了褒河接轨沿濂水河AK、新设汉中东站沿冷水河A5K、史寨接轨沿冷水河A6K及褒河接轨沿冷水河A7K四个方案,方案走向具体如图4所示。

图4 留坝至汉中段线路方案比选示意

运营管理及运输组织方面,褒河接轨沿濂水河方案可充分利用既有设施,旅客换乘方便,但通过客车需在汉中折角,运输组织较复杂,运营距离较长。史寨接轨沿冷水河、褒河接轨沿冷水河方案可充分利用既有设施,地区客车集中汉中站办理,旅客换乘方便,便于管理;除西安方向动车外,其他方向客货运输径路顺畅,运输组织方便;缺点是运营距离长;新设汉中东站沿冷水河方案地区客车分别由汉中和汉中东站办理,未能充分利用既有客运设施,管理相对分散,运输组织相对复杂,但运输径路顺畅,运营距离最短。

联络线工程设置难度方面,褒河接轨沿濂水河方案在史寨修建阳平关方向联络线,同时需修建汉中站客车联络线,与本线及褒河货车疏解线互相制约,工程设置具有一定难度;史寨接轨沿冷水河、褒河接轨沿冷水河方案分别在史寨、欧家坡修建阳平关方向联络线,制约因素少,工程设置难度小;新设汉中东站沿冷水河方案修建各方向联络线长度45.6 km,联络线需连续跨既有阳安线、货车外绕线、G108国道及西成高铁线,跨线立交桥制约因素多,孔跨布置难度大。

工程地质条件方面,各方案均由秦岭山区经汉中盆地至大巴山区,总体工程地质条件相当,褒河接轨沿濂水河方案布线段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其余方案沿冷水河段沟谷深切,两岸滑坡、溜坍、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发育,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差。

城市规划方面,褒河接轨沿濂水河方案线路穿规划区西南侧,分割城市发展备用地,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影响;史寨接轨沿冷水河、褒河接轨沿冷水河方案虽西东向横穿规划区,但线路沿既有通道布线,对城市规划总体影响较小;新设汉中东站沿冷水河方案位于规划主城区发展地带,分割城市发展方向,对其分割影响较大。

环保方面,褒河接轨沿濂水河方案稍差,其余方案差别不大,褒河接轨沿濂水河方案需以隧道穿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褒河森林公园、省级南湖—红寺湖风景名胜区,桥跨省级汉江湿地保护区;史寨接轨沿冷水河、褒河接轨沿冷水河方案在褒河站前需以隧道穿石门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褒河森林公园、桥跨省级汉江湿地保护区;新设汉中东站沿冷水河方案隧道穿天台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褒河森林公园,桥跨省级汉江湿地保护区。

工程投资方面,褒河接轨沿濂水河方案静态投资126.1亿元,较新设汉中东站沿冷水河方案、史寨接轨沿冷水河方案分别省3.9亿元、4.8亿元,较褒河接轨沿冷水河方案贵6.6亿元。

3.4 线路方案综合决策

3.4.1 方案综合决策

针对线路分段方案工程技术特征,从工程技术条件、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等方面考虑,综合选取工程条件、工程地质、运营管理、工程投资、接轨条件、环境保护、经济影响以及城市规划等8项指标为各分段方案决策要素,综合运用后悔理论与理想点法[18-19],采用后悔理想点法即RT-TOPSIS模型对线路方案进行综合决策,决策过程如下。

(1)按照优劣程度将决策要素划分为高、较高、中、较低、低五个等级,然后应用AHP法中的相对量度方法进行决策要素定量规范化,生成线路方案决策矩阵。

(2)应用后悔理论模型,确定目标策略及完全错误策略;分类运用效益型错误函数和成本型错误函数测算错误值,并应用投影原理确定各个属性错误极限损失值后,计算确定错误损失矩阵如表3所示。

(3)应用TOPSIS法以各方案错误损失序列与正、负理想点接近程度集结错误损失序列,结果如表4所示。

表3错误损失矩阵

表4错误损失序列集结值

(4)根据错误损失序列集结值,各段线路最优方案决策结果分析如下。

旬邑至宝鸡段:招贤接轨方案为最优方案,其主要优势在于该方案虽运营长度最长,但新建线路最短,工程投资最省,接轨站接轨条件也最好,可有效促进麟游矿区资源良性配置,带动地方经济协同发展。

宝鸡至留坝段:沿清姜河方案为最优方案,其主要优势在于该方案虽不能经过太白县,越岭主隧道长度长,但其线路短直,桥隧工程设置条件好,考虑运营费后投资最省。

留坝至汉中段:褒河接轨沿濂水河方案为最优方案,其主要优势在于该方案运营长度较短,主要方向货运列车径路顺畅,能够充分利用既有客货运设施,工程投资适宜。

3.4.2 方案研究结论

根据分段方案综合决策结果,旬汉铁路线路走向具体为:线路北起咸阳市旬邑县城东北侧新建旬邑站,出站后沿三水河河谷而下,在河谷内陈家河村设陈家河站、刘家河村设庙香站,线路出庙香站后于孙家沟村南侧跨越泾河,再向西沿拜家河足坡而上,下穿银西高铁后于咀头村北侧设蒙家岭站,线路再以长隧依次下穿西平铁路、福银高速,继续向西分别经马家湾村、金庄寺村,后折向西南以长隧在四郎池水库水源保护地南侧穿越翠屏山至宝鸡市地界,线路再以桥隧相连工程折向西在县北河北岸台地设崖家河站,出站以长隧分别穿越上野峪和堡子山后引入既有宝麟铁路招贤站。从招贤至凤翔西,利用并电气化改造宝麟铁路至凤翔西站。后从凤翔西站南端新建线路足坡展线而下,在王家村东南设王家村站,出站继续展线引入既有宝中铁路的千河站。尔后,自既有宝中铁路千河站和陇海铁路卧龙寺站分线引出至屈家村合线,向南跨渭河下穿西宝高铁转向西,沿西宝高铁行至宝鸡南站并场设站,出宝鸡南站后线路转向南足坡而上,以长隧穿越秦岭至褒河支流西河,其后线路以桥隧相连工程沿西河而下至狮子坝转向西南穿玉皇庙隧道至北栈河,沿河谷转向东于留坝县城东南大滩村设留坝站,出站后线路转向东南继续以桥隧相连工程前行至褒河岸边,沿河而下经马道驿至杨家庄转向东引入阳安线褒河站,后沿既有线增建二线至汉中站;同时,在褒河站前设阳平关方向联络线。

4 结论

旬邑至汉中铁路作为陕西与川渝能源新通道的重要组成,其合理规划建设对项目效益、经济社会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基于建设必要性、功能定位以及运量预测等研究结论,从本线运输组织、与相邻线协调匹配性、需求适应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了分段化的线路技术标准。然后,根据区域既有铁路分布,沿线地形、地质条件,结合项目影响区内主要经济据点及重点控制工程分布情况,分段对线路走向方案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RT-TOPSIS模型以工程技术条件、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等要素为决策属性,对各分段线路方案进行综合决策,结果显示,旬汉铁路旬邑至宝鸡段、宝鸡至留坝段、留坝至汉中段最优线路方案分别为招贤接轨方案、沿清姜河方案和褒河接轨沿濂水河方案,以此为基础,对旬汉铁路整体线路走向进行了阐述说明。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EB/OL].(2016-12-26)[2018-06-20].http://www.ndrc.gov.cn/zcfb/zcfbtz/201701/t20170117_835278.html.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EB/OL]. (2016-12-26)[2018-06-20].http://www.cec.org.cn/yaowenkuaidi/2016-12-26/162924.html.

作者/来源:雅安那点事儿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旬邑石窟镶嵌在绝壁上的空中楼阁

在渭北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带的旬邑县境内,有一条自东向西流的三水河,逆流而上,除了可以看见青山绿水,还有危崖峭壁、怪石嶙峋,每走几里,河流两岸的石山上就可以看见一排排石窟星罗棋布,气势恢宏,一组组岩洞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粗算下来,从下游的马家河到上游的黑牛窝大约50公里路程,至少有7处石窟、30多处岩洞,洞窟数以千计。这些绵延数十公里的成片石窟岩洞究竟是何人所凿?又所用为何呢?

独特的地理

旬邑民间自古至今流传着一首顺口溜:“石山土盖头,汃水向西流;发财不长久,做官不出头。”

后两句道出了旬邑的人文特点,论经商,这里出过商号遍布13省的鼎鼎大名的唐家,至今其宅院唐家大院还是旬邑人引以为豪的人文景点之一;论做官,这里出过东汉宰相(大司空)第五伦,唐朝宰相第五琦,还有北宋时期地位相当于现在“国务委员”的范仲淹等等,但到底富贵不长久,做官不到顶,人还得有“平常心”才好。而前两句说的则是旬邑的自然景象了。汃河也就是三水河,河水从东北向西南流淌,经年累月流淌冲刷,河床两边露出的全是高耸的石山危崖,石山顶上覆盖着深厚的土层,森林茂密,苍翠碧绿。

如果你沿着三水河逆流而上,就会看到一幅徐徐展开的立体画卷。行进途中,河流两岸的石山上的数以千计的石窟岩洞,让人惊叹不已。《三水县志》里记载了旬邑石窟群的盛景:“绵亘数里,栈道连云,石梯落霞,网户万启。”清人周崇雅曾游此地吟诗《洞千正阁》,诗云:“岭楼依壁下无地,云阁飞空上有天。”极赞其宏伟奇特。于是到了民国初年,清末翰林萧莜梅返乡时曾一度隐居此地,也佐证了石窟的风景之胜。

我们知道,随着佛教的传入,在丝绸之路沿线和黄河流域有不少石窟,其中许多都声名在外。但能像旬邑这样集中、这样壮观的石窟岩洞群却并不多见。旬邑地区的地理环境为开凿石窟创造了首要条件。用专业语言来描述,旬邑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地带,塬、梁、峁、沟相间存在。地理构造为南北向褶曲带,岩性以三叠、白垩纪的砂页岩和泥质砾岩为主。山体中部坡度多在45左右,广袤陡峭的崖石是开凿岩洞的天然场所,又缘砂页岩质松,更加利于穿凿。

我们可以这样大胆想象,当某日因为某个原因人们开凿成了一个石窟,发现这事儿其实“so easy”,后来便有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开凿,最终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石窟群。

神秘的赵家洞

赵家洞是旬邑石窟里的典型代表。赵家洞又称琅天洞,位于县城东北十余公里处的汃河北岸。抵达赵家洞,只见密密麻麻有许多洞窟,且排列规整,层次分明,远远望去,恰似镶嵌在绝壁上的一座座楼阁。

据村民赵师傅介绍,古时先人为避祸乱,常躲避在石崖上,日久相继凿洞而居。石窟先小后大,先下后上,多达300余孔,历经千年,风采依旧。

我们徒步而上,仰首望去,红崖峭壁上依次凿有多个石窟,外露其窗,内隐其洞。我们细心数了数,共分上下三层,其中上两层现有完整洞穴45孔,每孔高2米,宽3米,洞深4米。洞内宽敞明亮,设有暗道,连接上下洞窟,洞外崖壁上修有栈道,架有云梯,使之穴穴相通,如今洞外崖壁上的栈道桩孔历沿着悬崖依次而上,令人目眩。

站在旧址上,能清晰看到“宋金人避兵于此”之句,由此可推断,该洞应当创建在南宋之前。洞在石崖峭壁上凿成石炕石灶,留下了经年岁月烟熏火燎后的痕迹。手扶石窗,凭栏而望,只见崖壁上伸下缩,如雄鹰展翅,迎风翱翔。细细观赏,石窟顶无片瓦覆盖,也不遭风蚀雨淋,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先人匠心独具,颇具慧心。

据村民赵师傅介绍,赵家洞虽然年代久远,但一直没有中断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社员在此生活,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480”工程处占用。“文革”时这里存放绝密档案,后又成为国家文物部门的库房,为这处独特风景又增添了神秘色彩。

群。

另一个“世外桃源”

除了赵家洞,比较集中的还有官家洞石窟、马家河石窟、寺沟佛窟石窟群等等。这些岩洞众多,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旬邑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

关于这些石窟岩洞究竟开凿于何时,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旬邑本地人萧之葆对于当地石窟很有兴趣,研究之后得出了“以时势揆之,洞当起南北朝及唐末时”的结论。有结论当然得有推论过程,萧之葆是这样解释的:“ 则旧志载,唐末邠宁节度使王行瑜逆命朝廷,据龙山自固,为李克用兵攻,走中部。(按:龙山即堡岭,距各洞甚近。)时又与黄巢之乱相先后,居民被蹂躏不堪,相率凿洞以居,以避兵计。”“又南北朝及唐人均好造像,今飞云、琅天及桑村洞,均有佛像,垩碧庄严,亦一证也。”

萧之葆的推测还是主要基于历史时代背景。石窟技艺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并在隋唐时期达到繁盛。而自从唐统一了全国后,建都长安,旬邑县所处地理位置,离京都较近,离番地不远,山大林密,沟壑纵横,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连年的战争,在唐贞观之治前,旬邑是“狐狸常在村边转,狼进村舍无人喊,难民游民民遭难,无衙无官无人管”的情景。

于是,为了躲避战争,随着开凿石窟技艺的日趋成熟,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聪慧的旬邑古人便与三水河河谷内开凿出了一个又一个石窟岩洞,使之成为避难安身之所。而这些位于百米高崖之上的石窟居室,隔绝了纷乱的战事,也躲避了野兽的侵扰和洪水的肆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外桃源”。

还有人认为旬邑石窟应该在封建制度的初建时期就已有开凿了。距离赵家洞约2公里处的官家洞,史载“始为周族祖先穴居之地”。旬邑地处古豳地,这里为周人祖先生活之地,是西周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诗大雅绵》中有记载:“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康熙《三水县志》卷二《官家洞》条记“而陶复则石也”。但“陶”究竟为“掏”还是“窑”,“穴”究竟是指“凿地为穴”还是也指“土室”,许多解释都有歧义,后人的理解更加五花八门了。

如今,我们览诸洞,观余迹,会发现仍然有许多奥秘有待于查考。但在此之前,不妨先为开凿出这些大河之上、峭壁之巅的庞大石窟群的古人们鼓鼓掌吧。

以上所有图片均由刘晓华拍摄。

Tips

官家洞:距离赵家洞约2公里处,又名飞云洞,是在峭壁上凿成的四层楼式叠洞,保存较完整。每层及各洞之间均有甬道相连。据史志记载,官家洞“始为周族祖先穴居之地”。

马家河石窟:1992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石窟中的题诗和碑文推断,应建于五代,清嘉庆八年重修。石窟位于河岸百米高的石台上,人工雕凿而成,其形制为中心柱窟。窟内中心石柱四面设龛造佛,共四佛、八弟子、八菩萨、八飞天,其雕刻细腻,形象逼真,衣纹流畅,着色典雅。

寺沟佛窟:位于旬邑县东北部10公里处,地处官家洞与赵家洞之间。寺沟石崖,形如刀削,崖壁上留有佛窟多孔,窟中皆有佛像壁画,其形象生动、姿态万千。壁画上写有明代华山大地震、关中洪灾、雹灾的灾异题记多条,为研究古代气象提供了可贵资料。

带你领略旅游发展之魂!

送你一个美丽的陕西,

标题

陕西旅游杂志

微信号:sx710075

编辑部:029-82090291

广告部:029-82090007

旬邑的这所学校走出了很多中国脊梁

陕北公学简称“陕公”,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日干部为目的一所统一战线性质的干部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前身。

在旬邑办学期间培养了大批优秀革命干部,毕业于旬邑的陕公学员奔赴全国各抗日战场和战线,为抗战和革命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陕公借此在党史和教育史上竖起了一座丰碑。

1

为何创办陕公分校

陕公从创办到1938年5月,9个月间,共办两期27个队,先后接收和培训3000学员,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办学成绩,但一方面随着共产党威望的不断提高,全国要求来延安进陕公学习的青年,与日俱增;另一方面边区各部门、各个抗日根据地、各部队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需要增添更多的干部以壮大抗战力量,陕北公学仍需扩大招生。但是,一方面延安人口不断暴增,粮食及各种物资日趋供应紧张;一方面国民党实行“限共、反共”政策,加紧反共磨擦,胡宗南集团在洛川设立战干团和集中营,并设了许多关卡和检查站沿途堵截、逮捕去延安的青年,送去集中营劳动,导致青年在去延安的途中艰难重重。由此党中央决定择地创办陕公分校。

(旬邑陕北公学旧址)

2

为何选择在旬邑创办

随着抗战形势和国民党反动派反共行为升级,陕公分校的校址必须能够为教育更好的提供服务。经过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深思熟虑决定在关中分区驻地旬邑创办陕公分校。旬邑地处陕西中腹部,北接延安,东、西、南三面与国统区接壤,离西安较近,属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地区,容易接应从国统区前来的学员进入边区;这里民风淳朴,党组织基础牢靠。党中央决定留成仿吾在延安主持总校工作,着重办好研究班,为分校培养师资;派李维汉任陕公分校校长率一部分骨干分两批赴旬邑创立分校。

看花宫是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看花宫处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辖区。扩建陕北公学分校选址看中了看花宫,经过三个月的筹备,1938年7月陕北公学分校校部落脚在看花宮一座何姓家的老宅院,建设者在青砖门套一侧的土墙上挂上红牌,上面写着:“陕北公学校部”。陕北公学教学点及学员往处分散在看花宫周边村落。

陕北公学教职员工合影(后排右二为成仿吾)

3

陕公分校在旬邑的创办历程

(一)陕公分校的创办

1938年5月30日,陕公在关中分区建立分校人员开始起程,于7月初安全抵达看花宫村,建立起分校领导班子,着手创办陕公分校。校部设在看花宫一座何姓家的老宅院,校舍全是借用老百姓的房屋,教学用的桌椅、板凳及其他生活用品都是借用老百姓的。7月7日,在抗战一周年纪念日之际,陕公分校在看花宫举行开学典礼。

有了总校的办学经验,分校各方面的工作都进展很快。按照总校编队,从第28队开始,编到54队。分校在组织上新建了区队一级机构,每四至五个队组成一个区队,相当于部队的营。区队有区队长、军事副区队长、协助员(相当于总支书记)。陕公分校设四个区队,分别驻坪坊、门家、看花宫、照庄,三区队是女生区队。学校的教学方针、教学制度、教学组织、课程设置等均沿袭总校。为了加强教学指导,挑选文化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干部建立研究室,选拔优秀学员培养师资,充实教师队伍。

(陕北公学女子队在旬邑看花宫合影)

(二)陕公分校的成就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封锁蚕食关中分区带来的困难,陕北公学分校学员晚上站岗放哨,白天上课之外开荒生产,保证生活的需要。在何家山开荒2100多亩建起陕公新村,种了土豆、谷子、糜子、麻子、蔬菜。分校合作社自制肥皂草鞋等来实现自给自足。

2、响应中央号召。1938年冬,响应抗日号召,分校第一批毕业生中1000多人分到晋东南抗日前线。12月3日至9日,陕北公学分校校长李维汉在全校传达讨论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调整授课内容,清除了王明右倾机会主义。

3、培养学员。陕公在旬邑办学的一年时间里,先后培训学员2期,办54个队,培养6000多名抗战干部,吸收3000多人参加中国共产党。许多人在解放后担任重要职位,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原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原朱德的政治秘书廖盖隆、邓小平的夫人卓琳、杨开慧的侄女杨展等等优秀的革命前辈,他们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陕北公学在门家村的图书馆)

4

陕公的历史沿革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成立干部教育部,任命洛甫任部长、李维汉任副部长,抽调陕公分校两部教员和学生赴晋察冀、晋东南建立抗大第一、第二分校。1939年1月,陕公总校从延安迁入看花宫与分校余部合并。主要任务是办大学部培养行政、民运及文化方面的高级干部,兼办研究部培养专业学者。1939年5月底旬邑事件后,中共中央命陕公北上延安与延安鲁迅艺术师范、延安工人学校、安吴青训班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6月下旬,陕公离开看花宫迁入延安,结束了在关中分区一年的办学历史。在离开看花宫办学后,陕公先后经历华北联合大学、后期陕公、延安大学、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时期,如今的人大以新的姿态继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的职能,成为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责任编辑:秦玉龙 转自旬邑党史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74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