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腾冲乌龙茶

腾冲高山乌龙茶

腾冲乌龙茶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品种较多,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中国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走进中国乌龙茶之乡,潮安凤凰山,来一场茶文化之旅

凤凰单丛茶产于广东潮州潮安区凤凰山,这是中国六大乌龙茶主产区之一。这种茶在冲泡时,有一种独特的清新的香果味,沁人心脾,饮后回甘,非常受国内饮茶爱好者的喜欢。

周末,乐玩君坐动车到达潮汕站,自驾方式深入凤凰山,在单丛茶的原产地来一场茶文化主题旅行。

茶山之巅,探访千亩古茶园

凤凰单丛茶这么有名气,但你了解它多吗?单从种型来说,就多达几十个品系,并且香型跟中国白酒一样,也分为清香型和浓郁香型等,带着这些问题,到实地去了解,是最好不过的了。

潮安凤凰山为潮汕地区的第一名峰,终日云雾缭绕,主峰凤凰髻海拔1497.8米,雄伟壮丽, 这里从山脚到山顶,全是茶田。

航拍下,茶田层层叠叠,沿着山势向下漫延,非常看好。

在山下有两个巨型的水库,而山上也有天池。这些都使凤凰山的蒸发量非常大,这也是常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我们这次探访的千亩古茶园大约在海拨1200米左右,这个区域刚好处于云层上面,雾气非常大,这对茶树的生长非常有利。

走进茶园内,可以看到茶树的树干上,都长满了青苔。

据统计,现在这里的古茶树,现存100年以上树龄的古茶树约15000株,200年以上树龄的约4600多株。

必打卡景点:

来凤凰山旅游必打卡景点,主要就是天池,它位于乌岽山顶峰西侧。

天池由古火山口所形成的天然湖泊,在湖泊的四周全是奇形怪状的石头。湖边还有草坪,今天是周末,看到很多家庭带上小孩在湖边扎帐篷露营。

天池只能徒步爬山到达,从停车场到达山顶牧场之间大约有一百多米的海拨,步行大约需要半个多小时。登山小径铺设了石块,也挺轻松的。

天池建有一些凉亭和长廊,两个有椅子,为游客观景、休息之用。

凤凰山的最高峰叫凤鸟髻,海拔1497.8米,这是粤东地区的最高峰。最佳观景位在宋茶荟。

宋茶荟里面也做了许多像“鸟巢”等一些的网红打卡位,供游客免费拍照。

他们家的茶室很漂亮,四周的墙壁由全透明的玻璃构成。晴天的时候,坐在里面边品茶,边欣赏窗外凤凰山主峰的景色。

住进风景里

如果想潮州凤凰单丛茶文化主题旅行的记忆更深刻一些,推荐住到茶园里。

潮州凤凰单丛茶博物馆的民宿客房建在茶园里,透过玻璃窗,就能看到屋外的茶树。这个房间是两层的复式,一楼是客厅,采光很好,景观美。

二楼是主卧,二层之前有独立的楼梯可以连接,还带有超大的浴缸,在这里泡着热水,看着茶园的精致的景色,这种旅游体验也是超特别的。

民宿的健身房也是建在山腰上,运动时,看到外面的景色,视野很赞。

公共书吧里面,可以找到很多与茶文化相关的图书,旁边的茶文化展馆内,可以了解凤凰山的产茶的历史,还有茶叶制作工具的一些文物展出,整体来说还是挺不错的。

关于凤凰单丛茶

凤凰单丛茶主要概括有五个特别,分别是“形美、色翠、香韵、耐泡、回甘”。它的香味非常特别,品尝后让人齿颊留香。

凤凰山的当地产茶历史非常悠久了,最先可追溯至唐代,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

凤凰单丛闻名天下,据当地人说是因为南宋末年,皇帝南逃时路经凤凰山,因为口渴,随身工作人员从山上的茶树采摘叶子,烹制成茶,皇帝饮后顿感觉止渴又生津,慢慢当地群众种植推广,名气越来越大,也就成了现在的凤凰单丛茶。这也是广东省品质最好的名茶之一了。

看完,留言告诉我,你想来这里看看吗?

腾冲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一片叶便是解开茶文化的“密钥”

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位于腾冲市城东南43公里处的蒲川乡北部的清河社区。海拔高度 1560米,研学基地总面积为500亩,采摘基地总面积500亩,茶园总面积1000亩。周边旅游资源丰富,北有北海湿地保护区,火山公园、樱花谷景区、云峰山、有国殇墓园、热海景区、和顺古镇,南有龙陵、芒市,处在旅游发展热点区域内。从市域旅游区位看,景区位于腾冲东部山水旅游片区南端,与东部山水旅游片区各乡镇联动发展。

从蒲川境内看,景区沿蒲窝河为河谷农田景观,中部丘陵、岭岗有形态优美的台地茶环绕,两侧山顶有茂密的森林覆盖,地形、地势优美,景观层次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背靠著名生态旅游胜地清凉山风景区,景区内万亩森林郁郁葱葱,山腰的台地茶景观优美,山脚有清泉汇聚。景区内水资源丰富且优质,蒲窝河由北向南贯穿景区,景区内还分布着大小湖泊、水系,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不但灌溉了农业,也为清河茶文化研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景区内散布着形态优美的、原生态的传统村落,村落内部鸡犬相闻,炊烟袅袅,随着季相变化,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山、水、田、园、家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沿途河谷风景宜人,是游道建设的理想线路。景区气候温和、空气清新,无极端气候的影响,全年都适合开展旅游活动,是养生度假、避寒、避暑、旅游观光的胜地。人居环境和谐,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是旅游者追求健康、享受生活的“健康旅游天堂”。

2019年12月,经腾冲市文化和旅游局初评并推荐,由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评定,确定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达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并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0年5月,景区又被腾冲干部教育培训学院认定为现场教学点,6月,经腾冲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考察调研,决定授牌景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森林体验基地”。一系列的荣誉赋予了景区更高的标准,更新的要求,更好的前景,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正昂首阔步朝着高质量、跨越式的方向发展。

回忆过往,虽然蒲川环境资源得天独厚,茶叶种植历史悠久,有台地茶、古树茶、野放茶等不同类型的茶树,一年有三季茶山满目新绿、漫山滴翠,也打造出了清凉山茶等响亮的品牌,甚至享有“保山市第二大茶乡”的美誉,但受种种不确定因素限制,始终难以将不同品牌的茶叶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除了当地茶人一直坚持做良心茶,茶农长期坚守茶地外,却鲜有人至,更不用说品茶问道这么高雅的文化艺术行为能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然而,美好的风景、底蕴深厚的茶文化终究是不会被辜负的,“清凉山上茶,龙川江中水”构成的天然美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水美物丰的自然资源,都决定了茶叶势必会为蒲川带来希望。

时光回转到2019年7月21日,那天一早,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迎来了第一批研学团队—校长班,从此开启了蒲川茶文化研学之旅。随之而来的教师班、单位团体、旅行社带团……一拨又一拨游客纷至沓来,过去的一年里,迎来送往的游客总共70多批,5000多人次,研学为景区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研学团队的到来,让蒲川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探索茶文化的热潮。从那以后,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处处欢歌笑语,人们始于探山寻水,穿梭在风景秀美的茶园,体验采摘茶叶的乐趣,享受茶山的清新空气。重在品茶问道,在研学馆加工制作茶叶、包茶、品茶,感受茶道文化,传承茶道艺术,使茶文化研究逐渐定格成为常态化趋势。于是,对一片叶的研究终于支撑起了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这个腾冲新兴景点。这条旅游线路的走红,依靠的不仅仅是一时博人眼球的奇思妙想,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清河小镇始终延续着传统的种茶和制茶工艺,原本这一片叶本身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需要不断发扬与传承,而开展研学活动对景区来说,就是���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了一批批对的人。

前期,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牢牢抓住了政府支持、文化需要、旅游转变等多重契机,大力挖掘茶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发展旅游特色茶文化。不断对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对景区的景观及建筑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进一步提升景观吸引力,提高景区美誉度,开拓乡村旅游的新模式。完善了采摘基地、研学馆、茶园区观光步道、观景亭等方便游客观光游览、体验的硬件设施。

采摘基地位于蒲川乡清河社区黄阳地,严格按照“有机、绿色、环保、生态”的要求,采用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建设基地,目前,已全部套种油茶、蓝花楹、脆柿、冬桃、等覆阴树,该生态茶叶基地坚持走高起点、高标准原则,实行优良品种改良,按照茶文化研学思路,该基地建成集品种展示、可观光、可采摘体验的绿色生态基地,基地的建设助推了清河茶文化小镇建设步伐,为茶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学馆内设施齐备,布局美观大方,茶文化氛围浓厚,充斥着艺术气息,馆内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具体内容包括:茶与诗词、茶与歌舞、茶与禅教、茶艺表演、茶与婚礼、茶事掌故、茶与楹联、茶与谚语、茶叶专著、茶叶期刊、茶与小说、茶与美术、茶与祭祀、饮茶习俗、陶瓷茶具、茶馆茶楼、茶食茶疗、茶事博览和茶事旅游等方面。集茶文化展示、爱国主义教育、茶艺师培训、茶文化研究、文化交流以及旅游休闲为一体的重点特色内容。

观光步道贯穿整片茶园,采用不规则的火山石板与青石板镶嵌于草坪和林地之间,并设计了防滑斑纹和特色造型,与景区协调搭配,显现出景区生态及历史文化保护的初衷。观景台建有多处,其一位于主干道旁,地面全部由火山石砌成,台上建有当地特色的吊脚木亭子还建有一个巨大茶壶,是当地茶文化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台上远眺,茶园风光一览无余。另有两处基地观景台分别位于茶叶采摘区内和茶文化小镇最高茶山顶,站在观景台上,可以俯瞰千亩茶园风光及整个清河小镇,给人一种凉快、舒心、愉悦的感觉。

当前,景区已打造完成的环绕茶山进行玻璃漂流的项目是一个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好项目,更是一种创举。茶园上空一条悬空挂起的玻璃滑道自高处迂回而下,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型长龙呼之欲出,叫人有了马上一试的冲动,如此富有想象力的创意怎能不满足大众游客喜欢体验惊险刺激的心理呢?

茶山高空玻璃漂流滑道项目总投资1000余万元,于2020年6月开工,9月竣工验收完成,9月23日起进入体验阶段,10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滑道全长1000米,高度落差近100米,采用钢结构框架,透明钢化玻璃为槽体,玻璃水滑道有S型、C型弯道和连续弯道回转,利用茶园落差,一股清泉穿流而过,形成落差冲击力,推动橡皮艇沿玻璃滑道快速下滑,漂流时间约2-3分钟。游客穿戴好防护防水设备后,坐在橡皮艇上顺滑道而下,就好像悬浮于空中溪流任意穿梭,带给游客非同一般的体验,让每一位探索者都能趁兴而来,满意而归。若是晚上到此观光,则可以让你欣赏到华灯初上的夜景,多种灯光色彩交织,如梦如幻,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带给人一份惬意舒适的心情。

未来的日子,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将会合理利用好茶叶这张名片,抓住优势,固本守根,坚持走一条生态旅游特色之路。整合乡域内茶叶和温泉资源,打造宜旅、宜居、宜业,生态、生活、生产、生意共同推进、产业融合、空间融合、资源整合、要素聚合、功能创新型茶文化温泉旅游景区。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融入民族元素,充分挖掘民族资源,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带动当地居民就业,给蒲川带来无限的魅力,为腾冲旅游文化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丰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内涵,紧紧围绕茶叶这个主题来实现生态旅游文化的创新,把绿色惠民与健康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生态保护与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茶文化资源的良性循环。来到这里,你一定能感受到人们对茶的研究已经早���就从文本文化走向了生态文化,是啊,读茶乡、读茶园这一本本自然之书所悟出的茶文化,远比坐而论道来得更真实、更准确。或许,中国茶文化太过于博大精深,要想悟深、悟透绝非易事,但是,只要我们从采摘身边的一片叶、加工亲手采摘的一片叶、品尝杯子里沉浮的一片叶开始,就有了茶文化基础,就找到了打开延续千百年的茶文化的“密钥”,这把“密钥”便珍藏在清河茶文化研学景区。

来源:百年茶乡养生蒲川

作者:鲁常华

腾冲甘露寺:山光水色峰峦 茶想当年气味清

甘露寺古烽火台的烽燧

又是一年新茶事。梁实秋先生所说“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茶”。茶,清香扑鼻,书,墨香轻飘,泡一杯茶,凝视新绿、回甘幽远绵长。捧一书卷,诵读诗声,打开胸中千沟万壑。品茶讲究文化,文化就要寻根。在极边腾冲,茶文化的根在哪儿?到哪儿边喝茶边品味腾冲茶文化的根呢?请跟我走吧!去芒棒镇甘露寺古村落。甘露寺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腾冲市芒棒镇郑山社区,这是一个因南方丝绸古道而闻名的村庄,是南方丝绸古道的一个重要驿站。

老僧施茶

《明一统志》里说:“大盈江之水,一出自东北赤土山,而此铺名赤土,水犹似东北下龙川者,岂其西排簇层峰为赤土山,而此犹其东麓之水,以其在麓,即以名铺耶?又转而西一里余,有庵施茶,当脊北向而踞,是为甘露寺。东南由甘露寺脊而下者也,第峡水南出东转,不知其北合于建安桥,抑直东而下龙川否也?”甘露寺是美的,甘露寺的美是跨越历史时空的文明流淌的,是大自然与人文精神的交融,是中原文明与南亚次大陆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是一草一叶与一砖一石的契合。作为重要交通要道,徐霞客记载“有庵施茶,当脊北向而踞,是为甘露寺”。这个茶庵就是现在的甘露寺,元代大理鸡足山高僧性通和尚云游腾冲买山建寺于赤土铺,于驿道上设铺舍茶以饮行人,并定寺名为“舍茶寺”,明天启年间腾越知州樊一芝感动于性通和尚及传承人的美德将其改名为甘露寺。成就了腾冲茶文化的发祥地,今天不说美景,不说历史,只品茶读诗。我之所以将茶与诗放在一起,不只是人们诵诗时喜欢饮茶,饮茶时爱读书,实际上这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当你第一开冲上开水时,茶汁尚苦,不得真味;第二开时,轻啜一口,满口生香;第三开时,茶香袅袅,妙不可言。读诗何尝不是如此。初始不得要领,再读通其局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郑山古道石板路

对同一个村庄,不同历史时期的诗家用同一个地名的称谓为标题写出同是关乎茶叶的诗作极为少见,甘露寺就是这极为少见的地方或者说极为少见的同题诗作。仅仅在永昌府文征上就有五首《甘露寺》同题诗,确实了得。

甘露寺古茶树

清代腾冲道光丙午科岁进士赵赐绶诗云:

昔年曾记饮僧茶,璎珞庄严像共夸。

佛与全车齐覆贼,人行官道叹无家。

杨枝莫洒三更露,梅坞空留一树花。

试问西来果何意,守兵真个等虫沙。

寺出茶、迤西驰名。

茂盛的古树茶

清代腾冲道光乙酉拨贡,诗人刘晋康作:

名缰利锁路途长,片刻何曾是歇场。

独有老僧无个事,山头做笑白云忙。

纯一芽形如毛笔是为毫

清代腾冲岁贡生,性至孝的董大醇路过所作诗:

松风隐隐梵天声,此地曾传甘露名。

寺化劫灰无佛像,门临孔道有人行。

村余故磊炊烟少,茶想当年气味清。

下马我思寻雀舌,蓬蒿离乱暮烟横。

一芽一叶是为旗枪

李根源族兄毕业于云南讲武堂,1911年参与张文光领导的腾越辛亥起义,半生戎马,南征北战,授陆军少将,著有《滇缅边界记》四卷、《罗生山馆诗集》四卷、《罗生山馆文集》一卷、《治平吟草》诗集四卷的李学诗经停而口沾:

衰草寒烟古道旁。梵王宫殿久荒凉。

秋风茆店鸡声早,夜雨山村客思长。

仆仆马蹄踏霜雪,织织女手剔旗枪。

此间暂把劳尘息,雀舌春芽细细尝。

腾中产茶地,曰蒲窝清风寺,曰龙江甘露寺,以甘露寺茶为第一。

一芽二叶的雀舌

民国腾冲河西人,岁贡生尹乃汤与张敬三尹苑林诸君同行而诗:

联骑一路览山光,野寺清幽供法王。

佛悯行人消渴病,频施甘露煮茶香。

甘露寺产茶最佳。

一杯茶,一本书,一知己,足矣

饮茶是一种消遣,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在喧嚣的尘世之外,邀约三两好友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品一壶茶,捧一书卷,诵读三两篇诗书,偷得浮生半日闲。茶香里弥漫着书卷气息,书卷气息里浸润着茶香,可谓一脉相连。甘露寺,这里一条千年古道蜿蜒曲折留下的千古烽火岁月之痕;这里山光水色峰峦起伏绵延不绝,山岩跌宕道路盘旋弯曲;这里水波荡漾生起了烟雾;这里佛鼓经声清音妙曼伴随着青烟袅袅;这里涤荡灵魂,放下尘世中一切浮华,岂不妙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73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