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好太王碑

介绍:青山绿水环绕中的古城集安,仿佛湖水中一片静立的荷叶,而城中伫立了1500多年的好太王碑则似荷叶上的一滴露珠,璀璨夺目。“东方第一碑”的好太王碑,坐落在吉林省集安市区城东4公里外的禹山脚下、通沟平原上,是为高句丽第19代王“好太王”陵墓所立,高大、端庄、通体黝黑。据史料记载,好太王碑建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414年),迄今已有1590年的历史。它是用一块完整的巨大角砾凝灰岩石柱稍加修凿而成。碑高6.39米,四面幅宽不等,在1.34米至2米之间。碑体重约37吨,碑身略呈方柱形,无碑额。整座石碑未借助任何外力,直接矗立在一块不规则的花岗岩石板上。“好太王”名谈德,于公元391年18岁时即位,39岁死亡,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专家研究表明,好太王在位的22年间是高句丽历史上的空前繁荣发展时期,他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东讨西征,占辽东、驱倭寇,侵汉江、降扶余,使高句丽疆域空前扩大。好太王碑是长寿王为纪念其父的功业而树立的。碑的四面刻有碑文,为汉字隶书,方严厚重。四面碑文竖行共44行,行间以界格,每行41个字,原有文字1775字。上千年的岁月磨蚀,以及晚清、民国时火焚除苔和不当拓字,使碑体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可识之字目前仅为1600字左右。碑文文意大体明了,惟断句、考证所涉及历史、考古诸多问题争议不少,中外学者因此著书立说,各陈己见。好太王碑碑文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较短,共6行,主要记叙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及好太王统治时期国富民强,五谷丰登的局面。第二部分是碑文中心所在,占22行,较详尽地记录了好太王率军攻城略地的情况。第三部分占16行,记载了为好太王守墓之烟户数量、来源以及有关的守墓制度。据专家介绍,高句丽历史上目前已知的有文字文物仅存三件,好太王碑是其中记叙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件。由于文献资料对这一民族的记载很少,这块刻有1775个汉字的石碑记载的史实比较完整,涉及面广,而且源于高句丽政权的鼎盛时期,因此对研究高句丽的政治、军事、文化、制度、传统和它与新罗、百济及日本列岛的关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这通价值连城的石碑,却被荒烟蔓草整整湮没了十个世纪之久。直到1877年(光绪三年)桓仁建县,一个名叫关月山的书启(秘书之类职务)在公务之余才发现了这块石碑,拓印若干碑文,后传入北京,人们才开始知道,这一脉山泽水间,竟有过冠盖如云、钟鸣鼎食的繁华岁月,甚至还是多次颇具影响的历史风暴和旋涡的策源地。好太王碑被发现后,成为中国、日本、朝鲜及欧美等国学者争相研究的对象。1928年,集安工商各界集资修成木结构碑亭,好太王碑得以保护。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对碑上裂隙进行修整,并成功地进行了化学封护,防止风化剥蚀,起到很好的作用。1982年又重新修建了雄伟壮观的仿古碑亭。去年,又在碑亭四面装上了防弹玻璃,并派专人把碑严密保护起来。此外,政府还迁走了好太王碑和太王陵周围的居民,并整治了周边环境,使碑、陵遥相呼应,相映成趣。2004年7月1日,好太王碑与太王陵一起被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好太王碑

吉林通化市

云逸书法︱好太王碑集联

︱绘画 书法 篆刻︱

王剑庐艺术工作室

致力于绘画、书法、篆刻艺术创作、研究,传播与推广

注重传统文化内涵及文人精神气质。

| 王 剑 庐 艺 术 工 作 室 |

名称:好太王碑集联之一

尺寸:每联纵一三六,横三四厘米。

材质:冷金纸本

释文:五十河洛数,三千弟子流。

款识:集好太王碑为联。此碑整体呈现凝重古朴,

力举千钧之势。戊戌春日剑庐。

钤印:王(朱文)。剑庐印信(白文)。

好太王碑集联之一(局部一)

好太王碑集联之一(局部二)

名称:好太王碑集联之二

尺寸:每联纵一三六,横三四厘米。

材质:冷金纸本

释文:锦带居官阁,法船渡迷津。

款识:好太王碑集联。此碑字体转笔处灵动坚实,

浑厚朴圆。戊戌春日剑庐。

钤印:王(朱文)。剑庐印信(白文)。

好太王碑集联之二(局部一)

好太王碑集联之二(局部二)

| 王 剑 庐 艺 术 工 作 室 |

名称:好太王碑集联之三

尺寸:每联纵一三六,横三四厘米。

材质:冷金纸本

释文:生烟人海沸,看月天河横。

款识:集好太王碑得此联。此碑书法用笔藏锋逆入,

行笔迟涩。戊戌春日剑庐。

钤印:王(朱文)。剑庐印信(白文)。

好太王碑集联之三(局部一)

好太王碑集联之三(局部二)

名称:好太王碑集联之四

尺寸:每联纵一三六,横三四厘米。

材质:冷金纸本

释文:烟水罗浮路,人我须弥山。

款识:好太王碑集联。此碑字体在楷隶之间,

方正纯朴,用笔圆钝。戊戌春日剑庐。

钤印:王(朱文)。剑庐印信(白文)。

好太王碑集联之四(局部一)

好太王碑集联之四(局部二)

| 王 剑 庐 艺 术 工 作 室 |

名称:好太王碑集联之五

尺寸:每联纵一三六,横三四厘米。

材质:冷金纸本

释文:观大千世界,入不二法门。

款识:好太王碑集联。此碑结体圆劲疏朗,

古朴敦厚,宽博大方。戊戌春日剑庐。

钤印:王(朱文)。剑庐印信(白文)。

好太王碑集联之五(局部一)

好太王碑集联之五(局部二)

名称:好太王碑集联之六

尺寸:每联纵一三六,横三四厘米。

材质:冷金纸本

释文:六朝都建业,八月遊广陵。

款识:集好太王碑为联。此碑气息浑穆古朴,

空间布局随意自然。戊戌春日剑庐。

钤印:王(朱文)。剑庐印信(白文)。

好太王碑集联之六(局部一)

好太王碑集联之六(局部二)

| 王 剑 庐 艺 术 工 作 室 |

名称:好太王碑集联之七

尺寸:每联纵一三六,横三四厘米。

材质:冷金纸本

释文:贤相临黄阁,属国来朱耶。

款识:集好太王碑为联。此碑书体线条质朴,

厚重自然,气静神凝。戊戌春日剑庐。

钤印:王(朱文)。剑庐印信(白文)。

好太王碑集联之七(局部一)

好太王碑集联之七(局部二)

名称:好太王碑集联之八

尺寸:每联纵一三六,横三四厘米。

材质:冷金纸本

释文:将军不好武,稚子可承家。

款识:集好太王碑为联。此碑中宫疏朗,内质

平淡中和,苍茫浑厚。戊戌春日剑庐。

钤印:王(朱文)。剑庐印信(白文)。

好太王碑集联之八(局部一)

好太王碑集联之八(局部二)

| 王 剑 庐 艺 术 工 作 室 |

︱往︱期︱内︱容︱

[ 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 ]

致力于绘画 I 书法 I 篆刻 艺术创作

云逸山房 I YUNYISHANFANG I

崇 尚 品 位 追 求 境 界

《好太王碑》拓片引学界关注

图片说明:张福有在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拍摄拓片照片。(赵晓林摄)

很多读者应该还记得,本报曾在3月23日刊登了《古碑帖神品<好太王碑>全套拓片首次亮相济南》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参观者络绎不绝。有很多网站和媒体对此报道进行了转载,也引起了全国各地研究《好太王碑》专家的注意,近日来不断有专家来到济南报业大厦3楼的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欣赏和研究这套珍贵的拓片。4月21日,吉林省文史馆研究员、长白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张福有专程赶来,对这套拓片进行了认真鉴赏并对其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拓本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张福有已经年近70岁,但精神矍铄,多年来一直专注于高句丽历史文化和《好太王碑》的研究。他告诉记者,他在网上看到《好太王碑》全套拓片在位于济南报业大厦的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展出消息后,便托人联系了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馆长徐国卫,希望在展览结束前亲眼看看这套拓片研究一下。“在墓碑的现存文字中,有百余字存在分歧,这次我来想好好拍一拍,回去再进行更细致深入的研究。”

张福有说,他生在《好太王碑》的故乡集安,研究《好太王碑》是他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学术活动,曾出版《好太王碑帖》等学术专著。在展厅见到《好太王碑》拓片后,张福有马上严肃起来,并立即开始拍照等工作,而且一拍就是近3小时,不仅拍了拓片的全套照片,还将一些存疑文字一一记录在册。“《好太王碑》的全套拓片比较罕见,在全国也没有几套完整的,所以这次能在山东见到真是难得。这套早年拓本不仅为我们研究多了一个可参考的版本,甚至对东北文化研究等都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这套拓片中有几个字比较清晰,而这几个字在学术界是存在争议的,此行有望解开这些字的“秘密”。此次参观、拍照只是一个前期工作,回去后他会根据资料进行全方位的对比研究,相信对《好太王碑》的研究能提供非常大的帮助。展览延期一个月至5月24日闭展

就在4月20日,张福有的两位老乡——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特聘院长、历史学教授耿铁华,通化师范学院高句丽研究院院长、历史学教授李乐营两位全国知名的《好太王碑》研究专家也专程赶来进行参观和初步研究。他们出版有《藏好太王碑拓本》《好太王碑新考》等多部专著,尤其耿铁华还曾在集安博物馆工作,守护好太王陵20年。

他们认为,从纸张、墨迹等方面,可以判定是清末民国初年,大约1905年-1913年的拓本,这对研究碑文、拓本的历史等都提供了重要依据。所以,这套拓片的价值非常高,属于珍品。

耿铁华表示,此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因为不仅是在山东,就是在全国,《好太王碑》全套拓片也是首次公开展出,这个专题展览在全国研究《好太王碑》的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也是正常的。

徐国卫表示,这次展览能吸引这么多专家前来参观、研究是事前没想到的。他很高兴能为专家和有关学术界提供条件进行研究,而这也实现了他在打造山东中国文学艺术博物馆之初的目的。“既然有这么多专家重视,还有很多各界人士希望前来参观,我决定本次展览将延期一个月,到5月24日闭展,欢迎各界人士和研究者前来参观、指导、研究。”(本报记者赵晓林)

韩国为什么一再向我讨要“好太王碑”,原来是他们错认祖先了

现存于吉林集安的好太王碑,自清朝末年被发现以后,躲过了战火与各种世事变迁,一直被完好地保存着。但是,近些年,韩国人却不断向我们索要这块高句时期留在下来的王碑,并声称高句丽是韩国人的祖先,高句丽的历史文化继承理应属于韩国。其实,这是最典型的历史白痴,韩国人是认错祖先了,古时的高句丽与现在的韩国没半毛钱关系。

在中国封建割据史上,有一个存在了近700年的割据政权,名为高句丽。它的存在时间为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所处位置为今日吉林省一带,后被唐朝和新罗联军所灭。

据《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因与其他王子不和,逃离扶余国到卒本扶余,建立高句丽。而一些学者认为高句丽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成立,因为,“高句丽”作为一个地理名词在公元前113年就出现在《汉书》中。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由于学术界对高句丽的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将高句丽与三韩人王建公元918年建立的高丽王朝混淆,也正因此,使高句丽被不少学者误认为是韩国古代国家。其实,高句丽与高丽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

高句丽当年的主体民族与建立者也是中国境内的扶余人,国都也位于中国境内,使用汉字,兴盛汉文化。虽然被中原王朝视作隐患,但与吐蕃、契丹、西夏等一样,高句丽是中国的古代政权的事实不容置疑。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早有定论我们古代的地方割据政权,多年来,一直被韩国视为己有。所有与高句丽有关的,韩国人都想从中挣点存在感,其中比较有名的一个事例,就是关于“高句丽好太王碑”的。

清朝末年,在如今的吉林省通化市的集安,出土了一块巨大的高句丽王碑,就是著名的“高句丽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这块巨型石碑高超过6米,宽两米,上面用隶书镌刻了大量汉字,共44行有近1800字。是中国东晋时期高句丽第19代王谈德(374-413)的记功碑。

好太王碑是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高句丽考古史料。碑文内容分 3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并简述好太王的行状;第二部分记述好太王征碑丽、伐百济、救新罗、败倭寇、征东夫余过程中攻城略地并掠得生口等史实;第三部分根据好太王遗教,对好太王墓守墓人烟户来源和家数作了详细记载,并刻记不得转卖守墓人的法令。

好太王碑的发现,确认了自中世纪以来为世人遗忘的高句丽文明及中心之所在, 在东北亚考古遗迹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史中对于高句丽的记载并不多,而这块石碑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一经发现就被视作珍宝。百多年来,人们捶拓、考释、研究,好太王碑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专门学科。

面对韩国一再索要的无理要求,国人感到很无语。这不,连日本的网友也看不下去了,他们笑称:“就算给你了,你们能看得懂么?”

韩国自从废除汉字教育后,就出现文化断层,除了学者等极少数人群外,大部分韩国人已经无法看懂他们自己写的古代历史书,何况是几千年前的汉字石碑呢?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605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