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补天石

补天石

补天石是一块数十米长的亘石,形如“天”字的一捺,一笔甩向湖中。相传这块石头乃是女娲当年的补天石,传说中补天石剩余三块,一块化为石猴,就是后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一块在通往神界的空间中。还有一块遗落人间。

补天石

去花石崖才知道,女娲补天竟在这里遗落了石头

女娲补天的故事世人皆知,但女娲补天用的是哪地方的石头,补天途中又在哪遗落了石头,就未必有人知道了。其实,我也是在10天前有幸游览了甘肃清水的花石崖景区后才知道的,权当现学现卖了。

【花石崖,女娲遗落的补天石】

传说盘古开辟了天地后,女娲用泥创造了人类。后女娲继了皇位 ,镇守一方的水神十分不满,就兴风作浪,女娲即令火神迎战。经过殊死搏斗,水神大败,恼羞成怒,一头向擎天柱撞去,竟然把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时天塌了个大窟窿。天地相通,脉气失常,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类陷入灾难之中。

女娲见她的儿女们即将失去生存条件,十分着急,就决心炼石补天。可去哪里炼石?女娲遍涉群山,选择了天台山。这里山高顶阔,水足石多,是炼石的理想地方。女娲在天台山上炼了九九八十一天,炼了块厚12丈、宽24丈的五色巨石,众神称好。于是依照此法,又用整整4年的时间炼了36501块五色石,连同前面的那块共36502块。众神仙和众将帮女娲补天,用了36500块。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

女娲补天炼了36502块石头,只用了36500块,剩余2块在哪?据说一块弃在大荒山无稽崖的青埂峰下,即后来转世的贾宝玉;另一块在补天途中经过甘肃清水时遗落在花石崖。遗落在花石崖的这块五彩神石,高30多米,雕刻于石头上的“补天石”三个红色大字,简古俊逸、气度恢弘,为当地书法家毛慧民先生题写。

【花石崖,补天石上有一磨针殿】

补天石的顶端,有一磨针殿,如空中楼阁一般。从窄抖的外悬梯子而上,既见“非人间世”的牌匾。经带领我们游览的道长指点,依稀看到“清雍正四年由民众捐资所建”的字样。

磨针殿面积只有几平方,内有清代塑像两尊,为“观音点化,祖师修遒铁棒磨针”之形象。两侧有“太子游四门”、“祖师成道”壁画。磨针殿内这致两尊惟妙惟肖的塑像,有着不同版本的传说,但都演绎着教化大后众、启迪民智的“铁棒磨针”的故事。殿内“太子游四门”的壁画,为清代所作,形象逼真,极富传奇色彩。

【花石崖,佛道并存的寺观胜地】

花石崖,不但有女娲石、磨针殿,还是一个佛道并存的寺观胜地。远在唐代以前,这里就建有庙宇,北宋太平兴国元年年又重修玉皇殿。历代以来,多有修建,尤以明清时期为最。现存明清石窟三处,殿宇6座18间,塑像12尊,壁画12平方米。花石崖的所有建筑均依山取势、因地构建,错落有致、张弛自如,风格各异。

花石崖最大、香火最旺盛的寺院是大殿院。大殿院有老君殿、灵宫殿、三宵殿和药王殿。其中三宵殷供奉的是三霄娘娘。据说想要小孩的信众都来求子,十分灵验。

三宵殿的墙壁上绘有百子图,百子图上小孩子都少了身体的命根,道长讲,这些命根都是来求子的信士拿走的。

每年农历二月十五,也就是传说中老子生日这一天,大殿院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庙会,邻近的陕、甘两省群众都要来此敬香,祭祀道教创始人老子,祈求幸福安康。

【花石崖,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花石崖,不但有历史传说,人文胜景,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深秋时节畅游在花石崖,只见雾霭蒙蒙、峰峦叠嶂、色彩斑斓、姹紫嫣红。山麓之中,水出石缝,清泉四溢,飞流激响,飞瀑白练缀其间,雾海云烟相与还。大自然犹如一个神奇的调色板,让这里美不胜收。

花石崖山雄、石奇,水丽、林秀,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处人间奇景。这里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态,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丰富多彩的生物种群,陡峭巍峨的峡谷石崖,浩瀚葱郁的森林灌木,清冽甘甜的泉水溪流,把花石崖点缀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北依关山望秦岭,花石斑驳殿堂隐。缘何飞洒及时雨,白云飘渺闻晨磬.”这首诗便是花石崖的真实写照。不过,游览完花石崖,有个问题始终没有搞明白,那就是风景和人文兼备的花石崖,为何至今都不收门票?

贴士:

花石崖,位于甘肃清水县陇东乡。在县城东南28公里的陇东土寨村之间沟河下游,渭河北岸盘龙山中段,西北向支峰南坡,海拔最高处1823米,山对面下到五里为310国道。畅游花石崖,有两条线路可选,一是上崖,一是下崖。我选择的石下崖,一是步步下山,体能消耗少,二是由高及低可俯瞰对面山峦的弯弯曲曲的山路。

“南天一柱”秘闻(1)|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石撑南天

内容提要:在三亚市天涯海角景区,有一尊约 7米高大兀立的圆锥形奇石,象一根神柱直顶苍穹,这便是第四版2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的“南天一柱”石。“南天一柱”这四个大字,是清朝最后一任崖州知州范云梯所题。他为何要在海边摩崖题字,其背后蕴涵怎么样的历史背景?本期,先从远古的神话来开讲,揭开隐匿在神话传奇背后的人文秘事,解读“南天一柱”文化现象的真实涵义。

------------

文图|刚峰

其实,“南天一柱”作为一个名词,它来源于“女娲补天”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华夏民族远古的神话传奇。只是到了汉朝“伏波开琼”至南北朝“冼夫人重置崖州”,到南宋琼州安抚使谢图南获皇帝赐“南天一柱”匾,再到范知州海边摩崖题字励志,才落地成为海南人文的重要元素。

一,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天涯补石撑南天

其实,“南天一柱”作为一个名词,它来源于“女娲补天”与“共工怒触不周山”等华夏民族远古的神话传奇。之所以说是传奇,是因为,这些神话故事都源于一本奇书,名叫《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外读者公认的一部世界奇书,也是中国保留并传承下来最早的一本奇书。书中内容主要是华夏民族三千年之前的民间传说中的有着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其中,书中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是对五帝直到夏商时期神巫文化的系统记载最早的奇书,后来春秋时代的《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及汉代的《史记》,对远古的传说,都相应继承了《山海经》的内容,所以,从史学沿革来说,《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源头,书中的七个远古神话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

先秦远古时期“女娲炼石补苍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故事,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世间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也没有明言记载,语焉不详。将共工触山与女娲补天焊接到一块,是东汉学者王充。王充这个人很聪明,他在《论衡谈天篇》利用“共工怒触不周山”为背景原因,完善情节解释了“女娲炼石补苍天”中缘何天塌地陷、发生灭世灾难的理由,至此,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

后人还是喜欢用司马迁的《史记》一书的古籍,因为它是中国公认的第一本正史。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万灵始得以安居。

因为有了“共工触山”,于是也就有了女娲补天和大禹治水的后续故事,司马迁将远古神话与华夏民族的“三皇五帝”正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后人在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就有了“名正言顺”的底气,地域文化在借用这些远古神话也就“有本所依”。

(图片来自天涯海角景区)

比如,共工撞击的不周山在哪里?后人根据典籍记载推论出它地处中华的西北方向,就是昆仑山脉,昆仑山便成了中华民族龙脉发祥之地。

再比如,女娲炼石补苍天之地,后人推定为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天台山。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练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的景点。

当然,还有很多城市,都说自己是大禹或女娲的故乡。

三亚的这块“南天一柱”石头被当成女娲斩神鳌之足而撑起南天的故事,当然也是源于《山海经》一书,只不过是世人知晓的历史没有内地早,因为,海南历史上曾就是“南荒”之地,中原文化落地比较晚。但是,从三亚曾用名崖州的历史上来看,其实,南海之滨的这块“南天一柱”历史传说并不比内地晚。这是因为,三亚著名的旅游胜地南山,其实,在元朝时就名叫鳌山,有贬谪在崖州的元朝副宰相王仕熙《鳌山白云》一诗为凭证,并且,此诗为王副宰相“崖州八景”诗之首位。

当然,还有南宋吉阳军(崖州)知军毛奎在此修炼成仙,拜谒鳌山,不知所向,留下两个大脚印的传说。

于是,从宋朝起,三亚历史上就有了女娲补天斩鳌足的另一个版本:说的是天的四极是由撑天的柱子支撑着的。炎帝去世时,他的儿子水神共工与黄帝之孙颛顼争夺帝位失败,感到没有颜面,便用头怒触不周山,撞断了撑天的柱子,西北方的天顶塌了下来。一时间天河倾泻,星辰暗淡无光,江河洪水泛滥。天帝眼看天空摇摇欲坠,人间洪水横流,急忙派女娲补天。女娲在情急中,来到南海之滨的鳌山,砍下一只大鳌的腿就地支撑快塌下来的天,然后炼出五色石去补破漏的天隙,从而保证了人间太平无恙。

于是,三亚崖州湾畔天涯海角景区内的这块“南天一柱”石垒便成了撑起南天的一根“擎天柱”,使它与女娲一样,成为“补天救世”的大英雄!

当然,《山海经南山经》记载的南山后人认定为陕西的终南山。但是,这座南山不象鳌,没有海,更不在中国的南方,自然跟女娲斩鳌足挂不上勾,也就没有古人在此山摩崖题字“南天一柱”匾。

举目望去,在神州大地,只有三个景区有“南天一柱”景点,除了天涯海角,还有张家界。张家界风景区中有根因岩石风化而形成的孤立石柱,原名“乾坤柱”又名“南天一柱”孤立在南天门,漂浮在天空的一群山脉中,云雾缭绕,非常震憾。可惜,景区为争夺电影《阿凡达》中的经典场景“哈里路亚山”的原型,将南天一柱更名为“哈里路亚山”,抛弃了传统文化而转向西化的“更名门”事件,引起了网友们的开骂,张家界自毁“长城”。

另一个有古人摩崖题刻“南天一柱”的景区,是广西桂林的“独秀峰”,由清康熙年间广西布政使黄国材在此山上题有“南天一柱”字匾。

虽然,独秀峰有“南天一柱”之外形,但也因此山不象鳌更不靠海,与女娲补天沾不上边。因此,从人文旅游的角度,唯有天涯海角景区内的这块“南天一柱”与远古神话传说有些紧密关联。

那么,清朝广西这个布政使为何要在独秀峰摩崖题写“南天一柱”四个大字呐?其实,桂林的这个“南天一柱”与三亚的这块柱子,文化系同一头,都渊源于纪念汉朝的一位伏波将军,他的名字叫马援。

至于,马援为何被称为“南天一柱”?不要走开,下期再讲!

女娲补天扔下的三块石头,至今没有人能爬上去!

在辽宁抚顺县,有一个叫做三块石国家森林公园的风景区,这里因在高山之巅有三块巨石相依相拥,昂然剑立,直入云端而得名。

而关于三块石,还有一个来自远古时代的传说。

相传,远古时代正是造山运动和自然灾害频仍的时期,一天西方的上空经不住雷电、暴雨、飓风的强烈撕扯,终于裂开一个大口子,且迅速扩展成一个大洞──天漏了。人类始祖女娲,为了整个地球的生灵万物面对严重的死亡威胁,岌岌可危,开始了传说中的补天。

女娲一路东行,历尽千辛万苦,艰难坎坷,终于寻得补天之石,便马不停蹄地往回赶,但西方的洞越漏越大,情况危急。女娲心急如焚,可又难堪重负,无奈之下,在途中一次歇脚时,忍痛丢下三块稍小的巨石。

所幸的是女娲用剩下的石头溶炼后恰好把天的漏洞补上了,而被丢下的三块石头就在抚顺县的后安镇东部群山中的最高峰上。

远远望去,这三块巨如从天而降,叠摞山顶,似擎天巨柱,独撑长空,所以“三块石”风景区也因此得名。而时至今日,如此直插云霄的三块石头,从来没有人爬上去过。

这是关于三块石的传说,亿万年前的故事,给予了这个风景秀丽的景区更加绚丽的色彩,而今天,人们沿着女娲补天的脚步,来寻找山峰之巅的三块石头。

山间流水下映衬树影斑驳,两边是高山,中间是峡谷,沿着河道吹来五月的风,这是抚顺最为怡人的地方。超高的负氧离子含量让人在这里感受到轻松自在和回归山林的美好!

山灵则水秀、水秀则物奇,有传说故事的地方,一定不会太差。超高的森林覆盖率,春季,山花满壑,生机盎然,夏日,泉水叮咚,流水潺潺,秋天,漫山遍野,红叶尽染;即使到了最暗淡的冬天,这里白雪皑皑,像是一个童话世界。

从山脚到山顶,从瀑布流水到山间美景,再到群山万壑,仙人台观景平台是三块石风景区的最佳观测点,也是三块石风景区中最美的地方。

仙人台、仙人台,不是仙人上不来,来到仙人台就像仙人乘着仙鹤来,说明此处身沾仙气。站在仙人台不仅可以远观三块石,又能近看林海、云海,每逢雨后会出现雾海,周围雾气缭绕使人仿佛身在仙界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55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