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贝类

贝类

贝类

丹东市有海洋国土面积525万亩,其中0-10米等深线106万亩,适宜贝类底皤增养殖面积50万亩;滩涂面积36.3万亩,适宜养贝面积18.8万亩。丹东近海有鸭绿江、大洋河两大河流注入,底质平坦、泥砂比例适中,饵料生物丰富,是贝类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丹东贝类在色泽、规格、口感、肥满度方面均优于其它地区,深受外内欢迎。

全市共有海水贝类41种,主要经济贝类有菲律宾蛤仔、文蛤、四角蛤蜊、泥螺、青蛤、缢蛏、魁蚶、毛蚶、中国蛤蜊等十多种,经多年的发展,丹东贝类养殖业已初具产业规模。到2000年末,全市贝类增养殖面积达到59.1万亩,产量7.8万吨,产值4.59亿元。目前全市有贝类生产单位80家,贝类加工、经销企业30多家,年加工能力5万余吨。贝类养殖业已成为丹东渔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也是全省重要的贝类生产基地。

中国四大海味是什么 海产品贝类有哪些

不知道大家对于国内的四大海味有了解多少呀,其实这四大海味说起来还是比较补的,不过就是价格可能会有一些高,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海鲜海味吧。

中国四大海味

1.鲍鱼

主要产地:日本、墨西哥、中国东北等

身体大小:1头、2头、3头;0.6公斤

制作方法:清蒸、煲粥、煲汤、蒜蓉、火锅、清炒

食品工艺:鲜活水产、冷冻水产、水产干货

营养功效:提高免疫力、调经润肠、促进发育、医治高血压

2.海参

主要产地:印度洋、西太平洋、中国辽宁、山东、南方等

身体大小:10-30厘米

制作方法:葱爆、炖汤、煲粥、清炒

食品工艺:水产干货、鲜活水产

营养功效: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降三高、促进伤口愈合

3.鱼翅

主要产地:日本、美国、中国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

身体大小:大裙、中裙、大钩、中钩、小钩

制作方法:清炖、煲汤、红烧

食品工艺:冷冻水产、腌制水产

营养功效: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丰富胶原蛋白、益气渗湿

4.鱼肚/花胶

主要产地:东南亚、印度洋,中国福建,广东沿海等

身体大小:几两

制作方法:炖汤、爆炒、煲粥

食品工艺:冷冻水产、水产干货

营养功效:高蛋白、治疗疮疖、肿痛、补肾益精,滋养筋脉

水产/礼品

1.银鱼

主要产地:太湖、苏州,无锡,湖州,常州

身体大小:6-15厘米

制作方法:清蒸白灼

食品工艺:鲜活水产、水产干货

营养功效:富钙质、高蛋白、润肺止咳、增强免疫力

2.鲈鱼

主要产地:松江、青岛、石岛、秦皇岛及舟山群岛

身体大小:15厘米左右,100g左右

制作方法:清蒸、红烧、油泼、糖醋

食品工艺:冷冻水产

营养功效:益肾安胎、防治水肿、贫血头晕、维持神经系统

3.鲤鱼

主要产地:黄河、河南、陕西、山西

身体大小:半斤到三斤

制作方法:清蒸、红烧、糖醋、油泼

食品工艺:鲜活水产

营养功效:补脾健胃、防治动脉硬化、冠心病

4.大白鱼

主要产地:兴凯湖、松花江

身体大小:三斤到三十斤

制作方法:清蒸、红烧、炖汤、煎炸

食品工艺:鲜活水产、水产干货

营养功效:补肾益脑,开窍利尿、减肥润肤

5.桂花鱼

主要产地: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

身体大小:80厘米以上、7.5公斤左右

制作方法:清蒸、炖汤、臭桂鱼

食品工艺:鲜活水产、腌制水产、水产干货

营养功效:归脾、胃经、补气血、益脾胃、减肥

6.武昌鱼

主要产地:长江中游、鄂州市、梁子湖

身体大小:一斤到三斤

制作方法:清蒸、红烧、糖醋、香蒸

食品工艺:腌制水产、水产干货

营养功效: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预防贫血

7.小黄鱼

主要产地: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沿海

身体大小:15-25厘米

制作方法:清蒸、香煎、炖汤、糖醋

食品工艺:冷冻水产、腌制水产、水产干货

营养功效:丰富蛋白质、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气填精

8.小龙虾

主要产地:盱眙、安徽、湖北、苏州、江西、湖南

身体大小:20厘米~40厘米,0.5公斤

制作方法:清蒸、爆炒、椒盐、油焖

食品工艺:鲜活水产、冷冻水产

营养功效:肉质松软,易消化、脂肪含量低、矿物质丰富

海鲜/礼品

1.大闸蟹

主要产地:苏州阳澄湖、高淳县固城河、太湖

身体大小:半斤到一斤

制作方法:清蒸爆炒、椒盐咖喱、药膳

食品工艺:鲜活水产

营养功效:蛋白质丰富、核黄素、钙、磷、铁、维生素A

2.生蚝/牡蛎

主要产地:欧洲、美国西海岸,中国渤海、黄海、福建等

身体大小:10-20厘米

制作方法:煎蛋、炖汤、煎炸、清炒、烧烤

食品工艺:鲜活水产、水产干货、腌制水产

营养功效:强肝解毒、提高性功能、净化淤血、滋容养颜

3.扇贝

主要产地:麻萨诸塞州乔治斯浅滩、中国山东、辽宁、广东

身体大小:2.5~15公分,50g以上

制作方法:清蒸、奶酪焗、蒜蓉、煎炸

食品工艺:水产干货、冷冻水产

营养功效:健脑、健脾和胃、养颜护肤、抗癌抗瘤

4.干贝/瑶柱

主要产地:广东、福建、青岛、连云港、浙江等

身体大小:一斤80头、100头

制作方法:炖汤、煲粥、焖饭、清蒸

食品工艺:水产干货

营养功效:降血压降胆固醇、软化血管、富含丰富的矿物质

5.鱿鱼/枪乌贼

主要产地:南澳、东南亚、港澳,中国广东、福建、浙江等

身体大小:1.5公分~20公尺;一般的两斤左右

制作方法:清炒、烧烤、葱爆

食品工艺:冷冻水产、水产干货、腌制水产

营养功效:防治贫血、预防带血综合症、预防糖尿病

6.墨鱼/乌贼

主要产地:朝鲜、日本及欧洲各沿海,中国广西、海南等

身体大小:30~50厘米

制作方法:爆炒、炖汤、烧烤

食品工艺:水产干货、冷冻水产

营养功效:补肾理气、养血、明目、通经、安胎

7.三文鱼

主要产地:加拿大、挪威、日本、俄罗斯、中国黑龙江等

身体大小:60厘米左右,15斤左右

制作方法:清蒸、刺身、煎炸、烟熏、清炒

食品工艺:鲜活水产、冷冻水产

营养功效:预防老年痴呆、预防慢性病、健脾胃、缓解水肿

8.海藻类

主要产地:白令海峡和日本北海道,中国山东、大连等海区

分类:发菜、紫菜、海带、海白菜、裙带菜

制作方法:炖汤、凉拌、红烧、清炒、煲粥

食品工艺:水产干货、腌制水产

营养功效:多种矿物质、防治便秘、排毒养颜、降血脂血糖

走进八千年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江洪鲤鱼墩贝丘遗址

日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广东省乡村旅游的开发资源目录(第一批)》,遂溪县江洪镇北草村入围。近日,记者走进江洪镇北草村东边角村东南部的鲤鱼墩贝丘遗址,探秘八千年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在江洪,记者看到自驾游客纷至沓来,人们漫步沙滩,探访北草古村,家家海鲜饭店门庭若市,“旅游小镇”雏形初显。

鲤鱼墩从高空望下去,形似鲤鱼。

鲤鱼墩遗址诉说人类文明

跟随江洪镇副镇长何羽游,记者首先来到位于江洪镇东边角村边田垌之中的鲤鱼墩贝丘遗址。鲤鱼墩是一个东大西小的凸起土墩,四周鱼塘和田野萦绕,墩上草木茂盛,几块石碑立于绿野之外,更显肃穆。据介绍,该墩由贝壳堆积而成,因形似鲤鱼而得名。该墩遗址东西长80米、南北宽35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向四周延长保护线40米。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东边角村村民常常在村边拾到石砧、石斧和经打磨过的动物骨骼、贝类等。1983年该县开展文物普查时发现此墩,经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申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02年11月至2003年1月间,在国家文物局的资助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湛江市博物馆、遂溪县博物馆组队对遂溪鲤鱼墩遗址进行科学发掘,经考古专家多年的考古研究,论证鲤鱼墩遗存年代较早,文化面貌富有特色,是距今7000年至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称为“雷州半岛第一村”。

“当时,专家动员村民参与挖掘,我们亲眼看到了古人骨骼的出土,盘腿而坐,个头高大。”近80岁的老村民吴如成回忆说。据记载,专家考证面积629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层5层,屈肢葬墓8个,房子2座,遗址出土了陶、石、蚌器一批,大量的锛、网坠、石锤、石砧、石饼、石拍和贝壳堆积,为文物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鲤鱼墩遗址遗存年代早,文化富有特色,出土文物丰富,具有较高的考古研究价值,1991年被湛江市人民政府确立为文物保护单位。

“江洪鲤鱼墩贝丘遗址是一块历史文物宝藏,也是一块乡村旅游宝藏,目前开发程度尚低,待深挖空间巨大。”何羽游说,江洪镇将抓住此次入选的机遇,利用好政策,结合滨海旅游和渔港经济区发展,做好乡村旅游这篇文章。

鲤鱼墩贝丘遗址。

仙裙岛风景怡人引人入胜

遂溪县江洪镇濒临北部湾,是一个面积52万平方米的小镇,人口仅3.7万多,该镇小而古老,自然风光秀丽,人文古迹闪烁。

何羽游介绍,江洪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是考古研究和历史教育的基地,又是一个具有特色文化的乡镇,文化底蕴极其浓厚,融自然景色与纯朴民俗风情为一体。江洪素有四个“最”,除鲤鱼墩历史之最外,仙裙岛景观之最、鱼露美食之最和龙舟节人文之最也远近闻名。近几年,该镇积极融入北部湾旅游经济圈,在区域旅游竞争中突围崛起,日益成为一个风景迷人的滨海旅游小镇。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遂溪县西南部的仙裙岛。该岛呈狭长形,南北走向,沙滩位于岛西侧,江洪辖段长约2200米,宽约100至300米,总面积约596亩。岛东面与江洪渔港码头隔海相望,是渔港码头一道天然屏障。江洪渔港正是借助仙裙岛这一屏障而成为广东省有名的天然避风良港。岛内绿树成荫,海风习习,沙滩洁白无瑕,外滩平坦开阔,海水清澈透明,是夏天游玩避暑的好地方。天气晴朗时,整个仙裙岛与蓝天、白云、大海相互映衬,犹如仙境,令人流连忘返。

据江洪镇政府透露,目前,该镇每年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具有综合开发观潮听涛、休闲垂钓、海浴冲浪等休闲养生旅游资源优势。

江洪镇副镇长何羽游向记者展示出土文物的画册。

龙舟竞渡注入文化新内涵

“现在刚进入休渔期,渔船都靠港了。端午节你们再来,这里龙舟竞渡,非常精彩热闹。”何羽游热情地邀请记者参加即将举行的江洪龙舟节。据介绍,江洪镇渔港进港航道连绵数公里,是龙舟竞渡的好地方。自清初开埠以来,龙舟竞技是江洪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活动。

江洪镇还被称为“半岛传统龙舟之乡”,该镇通过不断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推进本土特色文化,把龙舟赛办成文化艺术节,成为远近文明的艺术品牌。

近年来,江洪龙舟节不断注入新的内涵,将龙舟文化的人文精神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舟为媒,以文促贸,龙舟盛会集经贸、旅游、文化活动为一体,通过举办书画展览、摄影大赛、醒狮表演、文艺晚会、篮球邀请赛、产品推介等大型活动,丰富了传统的龙舟赛内容,把龙舟文化推向更高层次,打造龙舟文化产业,促使其成为更响亮的品牌。

乡村旅游发展红红火火

江洪镇委镇政府积极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文明村大石坑村、东边角村和大桂坡村为模范,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大石坑村以仙裙岛滨海风情旅游为带动,出租别墅小洋楼吸引旅客,下一步将挖掘村前的泉水特色资源,建设原生态园林小别墅,打造休闲养生胜地。东边角村融入新农村建设的现代元素,结合村前古榕林、休闲塘和绿色无公害瓜菜种植基地等景观,打造以鲤鱼墩贝丘遗址为依托的古村落旅游品牌。大桂坡村以盘活集体土地、抓好土地流转权,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特色种植、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和农耕体验,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湛江晚报 文/记者林艳芳 图/记者李嘉斌)

广东佛山银洲贝丘遗址或可窥探珠三角史前人类生业模式

遗址挖掘时,国内多名顶级文物专家赶来三水参与挖掘研究。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波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周村乡银洲村豆兵岗,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山丘,它就是具有四千年悠久历史的银洲贝丘遗址。在历经四次的考古挖掘中,银洲贝丘遗址一度招来国内考古学众多顶级专家学者……工艺精美的玉玦、实用性极强的石器、骨器、陶器,一件件铭刻着数千年的史前历史印记的文物被发掘出土。

四千年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又如何证明早在四千年前就曾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银洲贝丘遗址的研究发掘,对珠江三角洲有着怎样的积极意义?昨日,作为当年参与遗址整理并深入研究遗址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黄可佳博士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首次揭秘:银洲贝丘遗址不仅仅在四千年前有人类分阶段生活的轨迹,更是目前已经发现的珠江三角洲史前最有代表性的贝丘遗址之一。通过对银洲贝丘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或将由此而了解到珠江三角洲史前人类的生业模式。

74号墓中出土的玉玦。

揭秘1: 小山丘中深藏千年历史印迹

如果不是写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豆兵岗这个杂草满山的小山丘丝毫不会引起外界的注意。这个小山丘就是有着4000年历史的银洲贝丘遗址,三水地图上标注显示,位于广东省佛山三水区白坭镇东南约6公里处,于西江和北江交汇处,在史前时期是两江入海口附近、高出地表的一个台地,坐落在银洲村东侧一座孤立的椭圆形岗丘上。

“考究发现,曾有人类居住于此,水产资源是主要的生活利用对象。由于人类在上面活动,食物里面有部分是贝类,食用贝类会产生很多残余贝壳垃圾,被人类遗弃在遗址周围,时间久了,会形成一层层的贝壳堆积,考古学上称这类遗址叫贝丘遗址。”曾致力于贝丘遗址研究多年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黄可佳博士介绍说,很早之前,这里实际上叫豆兵岗遗址。

记者近日循迹走访发现,遗址所在之地表层仍旧依稀能够看到不少贝壳等残留物,古代人类生活的印迹已被杂草和绿色植被覆盖,几乎完全没有了踪迹,大面积的遗址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更迭后,与现代的农村田地相差无二。

“从外观上确实看不出来遗址有着数千年的印迹!”三水博物馆馆长蓝丹青介绍,整个遗址可以分为三期,一期文化位于岗顶处,堆积非常薄弱且破坏严重;二期文化堆积布满岗顶和岗坡处;三期则分布于岗底平地。山岗东北为低塱地,有鱼塘、稻田,西南为村落,遗址文化遗存遍布整个岗顶和岗坡,并一直延伸到坡下平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残余贝壳垃圾被人类遗弃在遗址周围。

揭秘2: 或可窥探珠三角史前人类生业模式

1982年,全国文物普查第二次时银洲贝丘遗址被发现。鲜为人知的是,银洲遗址的发掘,缘起1989年在珠海的一次学术研讨会。

黄可佳博士介绍说,当时考古界想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石器到青铜时代的文化认识进行一些总结,北京大学的赵辉先生受到日本贝丘遗址研究的启发,在会上向广东同行提出可否在珠江三角洲找一个贝丘遗址进行一些工作。这个提议得到了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支持,双方随后合作进行了“珠江三角洲史前贝丘遗址研究”项目,选定银洲遗址作为重点发掘目标。

“当时这个遗址还没有被命名为银洲遗址,是用它所在的岗丘小地名命名为豆兵岗遗址。”黄可佳表示,1991年至1995年,银洲遗址先后进行过三次比较大规模的发掘和一次以环境考古为目的的小规模的发掘。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朱非素、李子文、冯梦钦、吴海贵等人,北京大学由赵辉带领几名本科生和留学生参加,三水博物馆的麦海等人也参与了发掘。第四次小规模的发掘主要是为了配合袁靖进行动物考古学研究而进行的,并进行了周边考古调查。这样的发掘团队,即使今天看来也是超豪华的。

“几乎全部参与人员都是国内考古界的顶级专家,可见当时银洲贝丘遗址的重要性!”黄可佳说。

对于当时为何选择银洲遗址来进行发掘和研究,黄可佳认为,遗址属于珠江三角洲史前最有代表性的贝丘遗址之一,保存比较完整,通过对它的发掘和研究,由点及面,可以了解珠江三角洲史前人类的生业模式。另外一方面的考虑是,在银洲遗址发掘之前,广东地区包括珠江三角洲也做过不少考古工作,但堆积丰富、遗迹丰富的遗址并不多。

“当时一些条件限制的缘故,发掘出的遗址或者堆积简单,或者由于发掘时代较早,发掘技术和采集技术尚不成熟,还没有建立比较详尽的文化谱系!”黄可佳表示,基于这些原因,四千多年以来珠江三角洲每个时期的文化面貌怎样,并没有发掘清楚。除此之外,银洲贝丘遗址位于西江和北江的交汇处,通过水路可以很便捷地连接华南的西部和北部,甚至与长江流域发生联系,这些地区与珠江流域在史前的关系如何,也是选择银洲遗址来发掘和研究的重要考虑之一。

揭秘3: 或是三水最早人类文明发源地

事实上,银洲贝丘遗址从被发现到发掘,一直受到外界普遍关注。根据三水地方史记记载,遗址是目前可知的三水最早有人类活动的地方,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捡拾贝壳、捕鱼狩猎,并能手工制造精美的陶器、玉器并在此繁衍生息。

蓝丹青馆长介绍,遗址被发现后,各级顶级古文物专家先后到达三水,遗址经批准后实施主动性开发,前后四次进行遗址挖掘,都证实有大量人类生活过的痕迹。黄可佳博士也表示,经过多次的考古挖掘,专家们在遗址范围内发现了古代的灰坑和房基,这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这里的人们就会使用火煮东西,并会建造房屋抵御严寒和野兽的侵袭。

玉玦玉斧和这两件精美的玉器,在广东省这一时期属首次发现,人类工艺非常的明显。考古发现,银洲遗址的远古人类已会制造工具和装饰品。遗址出土文物以陶器为大宗,还有石器、骨器以及少量的玉器和木器。文物中还有少量凹底器,并首次在珠三角发现了这一时期的三足器和较完整的大型釜、罐。在74号墓中出土的玉玦和玉斧十分罕见,玉呈墨绿色,虽经历数千年的地下埋藏,仍有脂肪般光泽,呈微透明状。

三水博物馆专门有一个展厅展示银洲贝丘遗址上挖掘出土的文物,以陶器为主,有火烧过的痕迹。银洲贝丘遗址被认为是三水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揭秘4: “银洲先民”遗址生活或存多个阶段

经过多年的发掘研究,专家们不但发现了大量的人类居住生活留下来的各种遗迹和遗物,由此还分析出银洲先民在遗址生活有早中晚多个阶段。

黄可佳和蓝丹青等专家分析介绍,遗址最早阶段,人类最早居住的位置可能以岗顶为中心,稍靠斜坡分布,留下的遗迹被后代破坏严重,只剩下少量地层和零星的房屋柱洞。后来在原来的居住位置附近出现方形房屋建筑,生活垃圾丢弃在房子周围。新盖的房子位于已废弃房子周围,有的建在垃圾上,只是稍加铺垫,平地起建或稍挖浅槽。房子规模不大,似为家庭居住。这时期的墓葬墓圹规模较大且深,多数有随葬品,分布范围较大,墓葬排列稀疏。

然后进入银洲贝丘遗址比较繁荣的阶段,开始出现新的房屋建设,位置主要是在岗的东部和西部,出现大量灰坑和柱洞。大约同时在岗顶和岗西南坡出现大量连续埋葬的墓葬,岗西南坡第三阶段的房址已经遭到废弃,大量墓葬打破房址。这些墓葬排列密集,墓窄长较浅,揭开表土后即露随葬品、骨架,随葬品少。墓葬有成组分布的特点,组与组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似乎代表不同的家族。

“在这个大阶段的偏晚段,在一些墓葬之上,主要在岗顶周围又出现一些房屋建设的迹象,但由于后期破坏严重,所剩迹象不多。这时期出现另一个特征,就是垃圾似乎有集中沿岗地陡坡倾倒的趋势,如在岗的西部都出现深厚的短时期贝壳和陶片堆积,数量众多,似乎是人类对垃圾的处理开始讲究起来。”黄可佳介绍说,最后一个大的阶段是向低处居住的阶段,银洲人的居住有向低处走的倾向,可能与周围泥沙长期沉积,海岸线更向东南推进有关,周围地貌已经由河流入海口地貌,变为湖泊纵横的三角洲平原地貌。这一阶段的遗迹主要位于岗下的鱼塘附近,在鱼塘中甚至有类似水中居住的干栏式建筑的木柱和榫卯结构。此阶段之后,岗顶一直荒芜,特别是明代以后,一直到现代,成为银洲村的墓葬区域。

专家: 对银洲贝丘遗址可建遗址公园

“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涉及文化谱系研究、聚落考古研究、动物考古研究、体质人类学研究、环境考古研究等方面的内容,未来会有更多更新的认识。”自2013年开始参与遗址整理的黄可佳博士多年来一直在三水深耕银洲贝丘遗址研究。让其扼腕叹息的是,由于当年参与的多名专家先后去世,银洲遗址的考古资料整理工作因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系统开展,目前关于银洲贝丘遗址考古资料的整理工作尚未完成。

“银洲贝丘遗址紧邻现代村落,有不断被现代人类活动危害的风险,同时银洲贝丘遗址又距离三水区城区比较远,如何进行未来的展示和活化利用工作,是一个难题。”黄可佳表示,银洲贝丘遗址的未来的保护工作比较艰巨,作为三水最早的史前遗址,同时也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堆积最为丰富的代表性遗址,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黄可佳认为,对银洲贝丘遗址原地保护和展示是比较理想的方式,条件成熟时可以建立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设计开发一些与遗址有关的公众参与项目,让遗址活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成为三水人生活的一部分。

父与子全集(全彩版)

作者:[德] 埃奥卜劳恩 绘

当当 广告

购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542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