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文庙建筑群

文庙亦圣庙、孔庙。始建于唐开元十三(725)。长庆四年(824)县令邢审容首葺(原有碑记)。宋代李玠再葺,并刻御制“八行八刑”碑于其中。元代时权三葺之。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孔子63代孙孔贞宁迁居汶上,且因曲阜长支64世衍世衍圣公之爵,并加赐居汶各支世袭太常寺、五经博士和六品官等官爵(品级均高于县令),故明清二代不断仿曲阜文庙形式予以修葺、扩建,形成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庞大建筑群。其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规模仅次于曲阜方庙建筑群。

文庙建筑群

今存大成殿系明代建筑,长23.5米,宽13米,高11.6米,悬山式建筑,7楹32柱,单层飞檐,覆绿色琉璃瓦。前侧有黄色琉璃瓦棱形图案,内外皆施斗拱,平拱双昂。斗拱、飞檐皆施彩绘,殿脊、飞檐饰人物、鸟兽。殿内上悬“万世师表”巨匾,正中塑孔子像,两侧有4配12哲塑像。前有戟门(一名大成门)。5楹单檐彩绘。后有彩绘明伦堂7楹,为县学授课场所,正中悬“明伦堂”匾额,传为宁代大儒朱熹所书。殿之月台两侧并建东西庑各12楹,内设孔子弟子及历代陪飨先贤先儒牌位。另有文明坊、东西华门、棂星门、瞻贤坊、仰圣坊、名宦乡贤祠、节孝祠、启圣祠、文昌祠、博文斋、药礼斋、教谕训导二宅、敬一亭、架阁史房、射圃学仓等建筑。院内碑碣林立,古柏参天。前文明坊书“太和元气”,东西华门书“德侔天地,道冠古今”,棂星门前墙外设有石栏、“-人等至此下马”二石碑。民国及日伪时期,曾对上述建筑加以小修。1948年解放后,因改建学校、扩街等,大部拆毁,众多碑碣被埋于戟门前之泮池中和东侧院内地下。今唯余大成殿、戟门、明伦堂、名宦乡贤祠、节孝祠和元代《重修圣庙记》碑一通。

1993年对文庙进行整修,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提写“戟门”匾额。

印象丨府学文庙:一座深藏闹市的古建筑群

府学文庙南邻芙蓉街、北邻大明湖、东临曲水亭街、西邻是居民的小区。谈起文庙,不是济南人你未必知道文庙在哪里?即便你是济南人,不是老济南人,你未必知道文庙在哪里?我在济南居住了三十年了,第一次有幸尽情的记录了完整的文庙,利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游览了这座创建于宋熙宁年间(公1068-1077)、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清代历次重修,有着较高历史价值的古建筑群落——济南府学文庙。文庙为何叫做济南府学文庙?留一个关子给大家。

这是文庙的正门,这是文庙的第一道门,通面阔10.08米,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通进深5.74米,通高9.12米,建筑面积102平方米。黄琉璃瓦歇山顶建筑,朱漆木门,门上饰有金色门钉,共计198个。

棂星门,是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雕花石坊,面阔15.10米,进深5.34米,高9.50米,四根圆石柱中缀祥云,顶雕怒目端坐的风、雨、雷、电四大天将,柱间设红色栅栏门,柱前后以石鼓夹抱,并分别用石戗柱倾斜支撑。其重要性相当于紫禁城的天安门,所以建筑档次很高。文庙原棂星门已毁,新门是按照曲阜孔庙棂星门的尺寸来修复的,主体石构件使用了质地坚硬、耐腐蚀的草白玉,并且聘请来自“雕刻之乡”河北曲阳的专家亲自安装雕刻。

济南文庙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泮池,不但有大泮池,还有小泮池,这在文庙中也比较少见。另外,其他地方文庙里的泮池大多数只是个象征,有的最多只能放进去些死水。而这里的泮池不但有水,还是能流动的泉水,这在全国即便不是独一无二,也是极为罕见的。这充分说明历史上济南就水系发达,体现了其作为泉城的特色。

济南最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就是都有泉水流过,文庙更不放过泉水的点缀。酷夏,一池碧水,蛙声悠扬。泮池:泮池及浮桥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礼记、王制》中曾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泮)宫。”“辟雍”,四周环水, 而泮宫东、西、南三面围以池水,形如半壁,呈半圆状,取玉壁之半之意称泮池。到了后来,泮池为儒家的文庙、学宫所专用,成为文庙兴官学的标志。孔子曾受封为文宣王,所以有“泮池”。古时学童进县学为新进生员,须经泮桥入宫拜孔子,叫入泮或游泮。诗经泮水篇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等句,意思是古时士子若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可在泮池中摘采水芹,插在帽缘上,以示文才。文庙泮池近半圆形,弧面朝南,北岸弦长37.4米,池深约2米,白石望柱、栏板绕池一周,泮池上有一座五孔石拱桥,即泮桥,从中间纵跨南北,将其分为东西两部分。泮桥中间一孔最大,两边对称递减;桥长19米,桥面宽2.88米,均用加工规整的青石板铺面。据考证,这是济南市最古老的石筑拱形桥;东泮池南侧还保留着一段完整的玉带河,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按照旧时的科举礼尚,只有中了状元的人,才可以在文庙前面的头门处不下马。一般人进文庙绕池而行,唯有状元才能从桥上进庙,因此泮桥也叫状元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泮桥,有犯上作乱之罪,进退两难,只好自己跳进了泮池。

文庙东西各有一道牌坊,钟英坊在东,毓秀坊在西,彼此遥相对应。二坊形制相同,面阔7.72米,进深3.74米,高7.50米,均为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式木质牌坊,覆黄琉璃瓦,并施有彩画,十分精美。钟是凝聚、集中的意思;毓是养育的意思。钟英毓秀是指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形容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1952年,根据大明湖公园建设的需要,有关部门将位于府学文庙古建群当中的屏门,移至大明湖公园南门安置,成为一个具有地标特色的大门。2005年府学文庙修复过程中,专业人员借助考古发掘发现,原屏门的柱础未被移走,便依照柱础的布局、形式,参考现大明湖南门牌坊,设计重建了现在的屏门。本次府学文庙重新开放后,游客就可以亲眼目睹这座传承了数百年风韵的屏门。

很难让人置信,外面商埠繁华,文庙里却罗雀有声。文庙又是庙、学合一的教育场所,所以文庙又称为学宫。文庙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78年的春秋时期。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享年73岁。次年,即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故宅改作庙堂,当时庙内藏有孔子生前所用衣冠琴瑟车书等物,并岁时祀奉,这就是中国文庙的开端。

据《历城县志》记载,济南府学文庙“规制如鲁”,即其形制、规模如曲阜孔庙。其中间为大成殿、殿前御亭碑,东西庑分列两侧,再前为戟门,前为屏门,屏门东侧为更衣所,西为牺牲所,东西两侧院墙上设钟英、毓秀二座牌门楼。

大成殿:文庙的主体建筑,是文庙的正殿。大成殿在历史上曾有文宣王殿、宣圣殿、先师殿等不同称谓,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尊孔子“集先圣先贤之成”,赐名“大成殿”,并御书匾额。济南府学文庙大成殿是济南市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也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建筑,规格上仅次于曲阜孔庙和北京国子监孔庙,在中国各地文庙大成殿的规模中位列第三。大成殿原坐落在宽阔的月台上,随着岁月变迁,建筑已破损不堪,脊兽在文革中被砸毁,殿基也早与地面齐平,重修时,采用了“落架抬升”的方式,将大殿全部拆除并仔细标记构件,抬高地基,然后在原地尽量使用原物重建。重建后的大成殿,整体抬升了1.5米,重现当年的高峻。

修缮后的大成殿讲究精细,我不惜笔墨,用各种角度展示了文庙的内在。

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唐宋时,还只有一枚脊兽,以后逐渐增加了数目不等的蹲兽,到了清代形成了今天常见的“仙人骑凤”领头的小动物队列形态。传说仙人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闵王,一次兵败后被追兵紧逼,逃至河边为水所阻,正在危急之中,忽见一只凤凰飞至面前,闵王骑上凤渡江而去,终于逢凶化吉。因此,“骑凤仙人”除表示鹏程万里之外,还有祈求吉祥之意。另一种传说他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的关系往上爬。姜子牙看出小舅子的居心,但深知道他才能有限,因此对他说:“你的官已升到顶了,如果再往上爬就会摔下来。”古代的建筑师们根据这个传说,把他放在了檐角的最前端,如果再往上爬一步就会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脊兽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其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古建筑上的跑兽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垂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 、斗牛、行什,这些跑兽的设置有不同的寓意。垂兽单指蛮吻,也叫哜吻,传说它性格好高骛远,喜欢登高眺望,所以把它放在跑兽的上端。

一条从府学文庙古建筑群直接抵达人们文化生活的路线是:祭拜孔子沐浴中华文化洗礼,穿街走巷品味泉城古韵,手捧清泉遥想老残游记,进出祠堂熟知名人六艺。通过文庙充分展现济南的历史文化内涵,进一步体现其历史文化价值,提高济南的城市品位,使之成为济南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

唐山印记|历史上遵化城内较大的古建筑群——文庙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思想更是被中国的读书人奉为经典。在封建社会,为了传承和弘扬孔子的文化与精神,在京城和省城要建造孔子文庙,县城内要兴建文庙。文庙,又叫宣庙、孔庙、儒学或学宫,因为与武庙相对,所以俗称文庙。

民国十七年遵化文庙老照片

文庙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供奉孔子的地方,二是为本地读书人学习提供场所。遵化的文庙位于城区西南的西大寺,是遵化县城内较大的古代建筑群。关于遵化文庙的始建年代,并没有找到明确的记载,但是对遵化文庙的修缮,有详细的说明。

遵化文庙主要经历了以下几次较大规模的修建:

金正隆三年,重修遵化文庙;元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卢珪到遵化任县尹,用时三个月,对文庙进行了重修。除了修复文庙的主体建筑,还对各建筑物进行了彩画,连台阶和院墙大门等都加以维修。

遵化的文庙原来与其他各县的规模相等,但是到了明代宗朱祁钰景泰年间,由于遵化在军事地位上日益重要,使得遵化从一个边鄙小县,一跃而上升为边防重镇,政府特意让相当于现在省长级别的顺天巡抚驻节在这里监管。相应的,遵化文庙也提高了地位,规模得到了扩大。经过多任巡抚的修复,遵化文庙建筑物的规模迅速扩大,其中巡抚孟春增建的尊经阁和文明楼,十分雄伟壮丽。孟春调任后,继任刘泽继续完成重修文庙的工程,前后经历了9个月的时间。

明朝嘉靖年间以后,遵化文庙的规模大致如下:

院中间是一座3间的 先师殿,先师殿左右坐落着共28间的左右配殿。配殿前面是一座3间的戟门。戟门的前面是一座泮池(古代的文庙前面都有水池,因为形状像半圆的月亮,故被称为泮池),有三座石桥横跨在泮池上面。泮池的南面是一座棂星门,就是孔庙的外门。文庙外东侧有一座儒林门。

先师殿的后面是一座5间的 明伦堂,明伦堂是文庙的正殿,正中南供奉孔子的牌位,两旁列四配和十一哲牌位。明伦堂前面是两个配殿崇德斋和广业斋,分别为5间,在这里用历代先贤和先儒来陪祀孔子。

明伦堂的东面是 敬一亭,内刻有明世宗朱厚熜所作的《敬一箴》,还有嘉靖所注宋儒程颐《四箴》。敬一亭后面是一座3间的启圣祠,是祭祀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场所。启圣祠东面是一座3间的魁星楼,是为了保佑当地的学子文运亨通,在科举考试时高中魁首。

明伦堂的后面是一座 尊经阁,后西北方是县教谕的住宅,前西南是训导的住宅。训导宅的南面是各3间的名宦祠和乡贤祠。在明清时期,乡贤祠是供奉遵化当地名人的地方,名宦祠是用来祭祀那些在本地做官、很有政绩并且被当地人民所怀念的人。 再往南面一些,是遵化县学校所用的28间校舍。

在遵化文庙的东南方向是一座3间的 文昌阁,文昌是传说中主管功名的星君,在文庙中建造文昌阁的作用和魁星阁相同。 在清朝以前的各个朝代中,那些任职于遵化的地方官们,对位于西大寺的文庙十分重视,他们在赴任之初,都要亲临文庙躬行祭祀。如遇破败损坏之处,还要及时加以修缮。当时文庙还是遵化一州的最高学府,这里培养出大批的贤才,为遵化乃至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图文来源:公众号“唐山档案”“葵花朵朵”)

THE END

江西一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分主殿和侧殿两大建筑群

寺庙旅游

在我国多个区域城市发展之中,寺庙都会成为其中很关键的旅游文化资源,也表现出很典型的人文魅力,而要是从发展的角度说,多数城市都会因此变得更有竞争力,特别是与寺庙相关的旅游文化上,它们之间的发展能力也表现出很强的推动性,所以这对于其寺庙发展而言,它也呈现出很不一样的旅游优势,小编将会对这座寺庙的关注程度会更高,更体现出发展上也体现出很重要的魅力,从发展过程中看,它所呈现出很鲜明的地域特色,这也提升了其寺庙在旅游上很典型的人文风景区,从而具备了很鲜明的价值。

佑民寺

这座寺庙是江西很典型的古代建筑风景区,它位置在江西南昌,根据史料记载,它大约始建于公元502年-519年之间,也成为当时江南的佛学中心,是南昌在古代很具有代表性的寺庙风景区,而且这座寺庙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文化传统丰富,之后历代香火鼎盛,享誉到国内外,逐步成为江西受欢迎的寺庙景观,通过多年的发展布局之后,佑民寺才提升了它的发展地位,更表现出其寺庙很丰富的精神意义。

寺庙特点

佑民寺很早之前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通过重点保护的方式,进一步的提升了其寺庙旅游知名度的增加,在其寺庙的建筑构成上,它主要是分为主殿及侧殿两大建筑群,也表现出极其规整化的设计格局,在其寺庙演变至今,它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更表现出其寺庙旅游产业上很典型的社会意义。

寺庙建筑

这座寺庙不只是江西一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寺庙,也是南昌唯一完整的寺院,通过多年的发展布局后,它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因此逐步形成了很大的吸引力,在其寺庙内部,它殿堂雄伟,最值得关注的是,在其前殿有众多佛像和千佛缸,而且在缸外还装饰九十余个佛像。

在我国多数城市建筑之中,很多寺庙都会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而这座寺庙由于历史久远,香火旺盛,所以也表现出很不一样的文化意义,它内部的观音殿、祖师殿、伽蓝殿、地藏殿和其它建筑,它们也在整体上表现出很鲜明的地域特色,更让其寺庙的旅游产业取得了更好的发展提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42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