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禅师

南岳怀让(677 -744 ),唐代高僧,俗姓杜,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市)人,慧能大师高徒,后弘法于南岳福严寺,六祖下弘传最盛的两大法嗣之一,其后出临济、沩仰二大宗支。

怀让禅师,从小就喜欢阅读佛经。有一天,来了一位玄静法师对怀让的父母说:" 这孩子如果能够出家的话,将会有所成就,而且可以广度众生。"

十五岁时,怀让在荆州玉泉寺弘景律师座下出家。万岁通天二年,满二十岁受具足戒。弘景律师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律师,指示怀让用心研读律藏。每日钻研于文字般若的少年怀让,不免感叹:" 夫出家者,当为无为法,天上人间,无有胜者。"

禅师

同门坦然法师了解怀让的志气超迈,于是劝怀让一同前往拜谒深受隋炀帝和唐高宗尊崇的嵩山慧安大师。

慧安大师是五祖弘忍大师的门徒,五祖入灭后,慧安大师行脚至中岳嵩山,便在此处定居,遁世离俗。怀让和坦然法师在顶礼慧安大师后,直接说明来意,请教佛法的大义。

问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安曰:" 何不问自己意?"

曰:" 如何是自己意?"

安曰:" 当观密作用。"

曰:" 如何是密作用?"

安以目开合示之。

在一番请益后,坦然法师当下明了真心,不再怀疑。而怀让禅师的机缘还不具足,慧安大师知怀让将来定为禅门龙象,所以指点他到曹溪参礼六祖大师,习学无上心法。

当六祖大师看到怀让禅师时,就问他:" 从哪里来的?"

怀让回答:" 嵩山来的。"

六祖大师又问:" 是什么东西,怎么来的?"

当时,怀让哑口无言,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经过了八年的参究,忽然间,怀让有所领悟,便对六祖大师说:" 我终于明白了!"

六祖大师问:" 你明白了什么?"

怀让禅师回答:" 说是什么都不对!"

六祖大师听了,马上追问:" 那还须不须要加以修证呢?"

怀让禅师回答:" 修证即不无,污染即不得。"

六祖听了之后,认可说:" 只此不污染,诸佛之所护念。你是如此,我也是如此。"

六祖接着又说:" 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曾预言:' 在你门下将出一马驹,踏杀天下人。' 这件事情你只要记在心中,不需要太早说出来。"

事后证明,怀让座下出了马祖道一禅师,大弘禅法,从马祖座下并开展出临济宗和沩仰宗二大法系。

怀让禅师留在宝林寺参学,侍奉六祖慧能大师达十五年之久。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 年),怀让禅师才移驾南岳衡山般若寺,担任般若寺住持后,集资将寺院重新修缮一新,并将" 般若寺" 改为" 观音寺" ,辟为禅宗道场。广收法徒,大力弘扬慧能的禅宗" 顿悟" 法门。

衡山是我国五岳之一的南岳,有七十二峰连绵,山中道场林立,四处充满修行的风气。当时,有一位道一法师,在南岳山终日禅坐,怀让禅师知道这位年轻法师可为法门龙象,一日,上前询问:" 大德坐禅,图甚么?"

道一回答:" 图作佛。"

怀让禅师便就地取了一块砖,在大石上不断地磨着。许久之后,道一问道:" 磨砖要作什么?"

怀让禅师回答:" 我要把砖磨成镜子。"

道一又问:" 砖头怎能磨成镜子?"

禅师答说:" 磨砖既无法成镜,难道坐禅就能成佛吗?"

道一接着问:" 应该如何才是?"

禅师说:" 就像让牛驾车,车不动了,应该打车,还是打牛呢?"

接着又说道:" 你学坐禅,是为了学坐佛吗?如果是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

于无住、无为的心法,不应生取舍分别。你若执着佛由禅坐而得成就,就是误解佛法,执着禅坐之相,不能通达佛法究竟的道理。"

道一法师听到怀让禅师这样的开示,如饮醍醐,对怀让禅师再三恭敬礼拜。

又问曰:" 如何用心,即合禅定无相三昧? "

师曰:" 汝学心地法门,犹如下种。我说法要,譬彼天泽。汝缘合故,当见其道。"

又问:" 和尚见道,当见何道? 道非色故,云何能观?"

师曰:" 心地法眼,能见于道。无相三昧,亦复然矣。"

马师曰:" 可有咸坏不?"

师曰:" 若契于道,无始无终,不成不坏,不聚不散,不长不短,不静不乱,不急不缓。若如是解,当名为道。"

当时流行的壁观、看净、禅坐等法,对身心的调适、精神压力的舒解,诚然有莫大的功效,但要达到完全的解脱,乃至成佛,显然是不可能的。明心见性成佛,当从心性上着手,而不是专注于呼吸等法可以解决的。

怀让举了两个比喻,即磨砖成镜喻、驾车喻,以说明坐禅与成佛的关系。特别是驾车之喻所蕴含的修持理论,基本能解决明了对于身心修持的关系,即成佛的关键在心( 牛) ,而不是外在的形式( 车) ,而对心性的修持并不在于禅坐。

另外,怀让继承六祖对禅定的解释,即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因而禅非坐卧。而佛亦非相,所谓若知诸法空相,即见如来。此即怀让倡导在生活中体证佛法,而不仅仅是禅坐中。

以后,道一拜怀让为师,专修" 我心即佛" 、" 见性成佛" 的" 顿悟法门" 。道一后在江西开堂说法,弘传南宗教义,成为一方宗主。后人把怀让磨砖的地方称为" 磨镜台" ,并刻上" 祖源" 二字。

怀让禅师的门徒虽多,真正受到怀让禅师认可的共有六人。一日,禅师将门下弟子六人召集入室,对他们说:" 汝等六人同证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仪──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顾盼──智达;一人得吾耳,善听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气──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谭说──严峻;一人得吾心,善古今──道一。"

怀让禅师深知这些弟子们将来是弘宗演教的龙象,又用心提醒弟子们弘法的要件:" 一切法皆从心生。心无所生,法无所住。若达心地,所作无碍。非遇上根,宜慎辞哉!"

怀让在道一离开南岳不久,于唐天宝三年(744 )八月十一日圆寂于南岳般若寺(今福严寺),唐敬宗赐谥为大慧禅师,世称禅宗七祖。

怀让禅师开创了南岳一系,世称南岳怀让,与同为六祖座下的青原行思,分成二大支系弘通禅法;青原座下并开出曹洞、云门和法眼等三大法系。

怀让禅师的高德,正如唐高宗的诏书所赞叹:" 不染世荣,而宏化于后世,傅翼圣教,以垂庥于寰宇" 。

怀让禅师身居承先启后的地位,是开启禅法在中国普传的先河,不仅促成了日后禅宗的发展,亦促进了整个佛教的兴盛。

牛恒刚:2012年4月27日于新疆

禅,有点意思——访洞山禅寺(附:古道师父《寒山僧踪》) 禅师

来到洞山禅寺的第一个清晨,早鼓声响起,闻声而去,抬头看见的是满满的月光,在寂静空旷的大殿门前,这世界就好像只有一人走在虚空中,若梦若幻。

早香时间,黎明中倾听鸟语虫鸣,偶尔也会更换成风雨声,就好好的,坐在那儿,一念回观谁是我,万念顿息~

行禅漫步庭院中,放松,寂静调素。

在初冬遇见这几朵红梅,想起一首诗,

看那枯枝几点红,只管亭亭演初冬,

非是有心独作秀,懒随春花竞俗浓。

——延灯师诗

真是千年傲骨万年稀~

钟清人常寂,景美不需禅。

还在准备中的国际禅修中心。

由古道禅师所题的只管打坐去。

被保留下来的老禅堂,

曹洞家风,默照为宗。

浮云世事一身轻,成佛登仙亦外行,

纸上谈兵原梦语,不然何计遣今生。

寻访祖师塔林

打坐,吃饭,看书,睡觉,这种简单的生活状态,让身心自然地松沉调柔下来,……放眼过去,难怪祖师说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茶庵醒早,与君漫步。只听到脚底轻轻踩在枯叶上的碎碎声,简单而纯粹~

早课还来日已高,清寒散尽紫云薄,禅庭边扫金黄叶,边听百鸟噪僧寮。

无论是参禅打坐还是瑜伽冥想,我们都要哄好自己的那颗心,不乱。

最遐逸的午休时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古人云:“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南老就是一盏不灭的照世明灯。

民宿之内的谦之门。

好一个大乘禅者的方丈室。

快乐做人,快活做事,被师兄们感动到。

莘莘学子为探究人生而入山潜修,被点化后,破除迷雾,重返世间,为报父母之恩大拜着下山了……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寒山起雾僧踪杳,心有仙佛怎寂寥,

水墨原来真美醉,多少名士争画描,

宝殿无须焚香火,云烟半隐意更高,

顽石已悟听冬雨,钟声还唱出离好。

——延灯师诗

腊月年假,偷闲洞山,一改上回的蓝天碧日,这次尽是烟雨浓雾…

好一幅水墨真迹!

很多人不喜欢雨天,总觉得下雨心情会忧郁,我们又何必把心情绑定在天气上呢?

何况,洞山的雨景,是真美!

延灯师父说:

天下事有天下人去忙,天下人有天下事可做,

避开繁华原无尘可染,偷闲来此原不为什么。

这天在茶室听雨、看书……

忽然觉得,这么美的景,看什么书呢?

索性什么都不干,认真发一回呆…

接下来那一阵赤裸裸的心境,真是叹未曾有!

突然明白,原来打坐似乎不必盘腿……

师父说:嗯,有点意思了…

嗯...禪,有点意思。

德洪际圆禅师 禅师

德洪际圆(1709—1779年),清代僧人。江苏无锡人。俗姓李,名际圆,字德洪。

德洪际圆禅师早年阅读《法华经》“止止不须说,我法妙维思”,颇有省悟。三十三岁时,投天宁寺了尘禅师脱白、圆具。后于镇江金山江天寺参谒大晓实彻禅师,亲灸数年,经勘问方契合印可,嗣法为临济三十六世。清乾隆九年(1744年)住持天宁寺。后念天宁寺为千年古刹,衰堕已甚,自顾力薄,同仁商之,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延请时任镇江金山江天寺方丈大晓实彻禅师来天宁寺住持,自己退任都监,偕同监院扶功际明禅师,共襄大晓实彻禅师历十余年,百废俱兴,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大悲阁、九莲阁等修葺一新,又建御书楼、安乐堂和念佛堂,增置寺田一千余亩,古刹大盛。

凡上堂,小参法语,不许记录。一日告众云:“三心不得,四大无家”,便入寂。世寿七十一,僧腊三十八。灵塔建于寺后普同塔院。郡邑钱人麟(武进人,字服民,号铸庵。清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官至浙江萧山知县。著有《声韵图谱》)有《重修天宁寺记》:“自乾隆甲子德弘禅师初转法轮,明年敦清磬山宗大晓和尚瓶钵莅止。大公主持法席,提唱宗风,德公专职院事,佐以扶助禅师。一时善信檀那,响臻影辏,辇金输粟,捐材助工,虽非无因至前竟若不招而集盖由诚心积行,恍有神者相之。十余年来,百废俱举,所糜金钱以钜万计。循山门及天王殿,殿之东西各建罗汉堂周十六楹,循大雄宝殿上施承尘,前甃石台,其东西各建罗汉廊十八楹,建大悲楼五楹,下为斋堂。修九莲阁五楹,其后为轩。其东偏为楼七楹,上以宾礼耆宿,下为客座。其南为仓房,其两偏为楼三楹。迤而北为廊房九楹。建御书楼十五楹,崇奉御书,下为僧众结跏之所。东五间,其中三间崇奉三大士,下为历代祖堂,其左右并为僧寮;西五间,其中三间奉铁观音像,下为影堂。其左右为关房,为高德建关修证之所,皆宏敞坚緻。九莲阁之东隅,建安乐堂三楹,以膳养老疾。其前为上客堂三楹。其东偏建念佛堂楼为五楹,迤而北为楼十六楹,库仓庖湢毕具,各适其宜。其仍旧而稍加塗茨者不装修,三世佛及天王金刚弥勒韦驮诸像塑罗汉二百五十余尊,皆庄严华妙。又选匠范铜冶铁并增置竹木埏埴诸器及一切梵呗所需咸周。于增置膳田一百六十余亩,通旧存共八百二十七亩有奇。僧徒日盛,礼诵益虔,不缺于供,自非德公愿力显大神通,何以能视昔增华自他有耀若此。”文章说:“吾郡宰官居士念德公事若中兴,势同刱业。缅功德之无量,冀护持之有永。”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38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