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人民大会堂

AAAA级旅游景区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人民大会堂的建设来源于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决定兴建十大建筑,展现十年来的建设成就。这些建筑追求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人文环境相协调。人民大会堂为建国10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1958年10月动工,1959年9月建成,仅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人民大会堂集中了当时全国各地的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加班进行建设,仅仅用了10个月就完成了从设计图纸到从内到外所有装修及设备的安装调试。

人民大会堂初建时称“万人礼堂”。1959年9月24日落成后,时任总理周恩来邀请一批专家进行参观视察,请大家给其起个名字。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在纸上写下“人民大会堂”几个字。后来“万人礼堂”被定为“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为环列有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人民大会堂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正门门额上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正门迎面有十二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正门柱直径2米,高25米。四面门前有5米高的花岗岩台阶。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内部设施齐全,有声、光、温控制和自动消防报警、灭火等现代化设施。人民大会堂建筑主要由3部分组成:进门便是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只是门厅不设座位)。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堂;大会场北翼是有五千个席位的大宴会厅;南翼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人民大会堂每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两会)。以及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目前,人民大会堂已向公众开放。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文物局二OO七年十二月十九日将人民大会堂建筑已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公共汽车:1、2、5、8、9、10、17、20、22、37、44、48、52、59、66、67、69、71、82、90、99、120、126、201、203、205、209、210、212、301、337、608、626、646、673、690、692、723、728、729、901快、特2、特4、特7、特11、专1线、专2线、快速公交1号线。

地铁:地铁1号线天安门西站、地铁2号线前门站

门票

成人30元,学生15元。

开放时间

1月、2月、3月、12月:9:00至14:00

4月、5月、6月:8:15至15:00

7月、8月:7:30至16:00

9月、10月、11月:8:30至15:00

景点位置

西城区西长安街天安门广场西侧

奔走相告!共迎金堂在人民大会堂的高光时刻!

好消息!好消息!

金堂在人民大会堂得奖啦!

图据金堂发布

小福粉们,

激不激动?开不开心?

来来来,

跟着小堂堂来看看我大金堂的高光时刻!

图据金堂发布

1月3日,

2019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会

在人民大会堂召开 ,

金堂被授予“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称号。

在2019年金堂县就被授予了

全省首批“科研促进森林康养发展试点县”,

喜提“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称号,

为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再添生态名片。

我大金堂为何如此优秀呢?

金堂打造“康养”名片

结合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

和特色林业产业发展,

大力开发以主题观光、康养运动、

油橄榄文化体验、乡村旅游、

非遗体验等为主的“金”字品牌特色康养产品,

打造丘区特色森林康养产业。

截至目前,金堂县共有

玉皇养生谷、聚峰谷

两家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

梨花沟、聚峰谷、佳丰农场

3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省级森林小镇五凤镇及

省级青少年森林自然教育实践示范基地1个、

省级森林康养人家2家。

话不多说,

直接来看吧!

No.1

玉皇养生谷

玉皇养生谷植被丰富,

可观丘区特色风光、

体验现代农业耕作和采摘、

同时享受登山健身的乐趣。

当然,这里也有惊险刺激的体验项目!

玻璃滑道、玻璃天桥、溜索

听风在耳边呼呼吹过,玩的就是心跳!

最新9D技术,

让你感受脚下玻璃瞬间炸裂的刺激和惊险。

和家人一起登高远眺,

满山美景尽收眼底,

是再惬意不过了。

No.2

龚家山聚峰谷

聚峰谷位于成都“东进”战略重要区域

——淮州新城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聚峰谷种植油橄榄约

10000亩、苗木近21万株、

蓝花楹800亩,红枫800亩、

初步形成了以油橄榄为主导,

中草药、蓝花楹、红枫、树葡萄等为特色的

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构架。

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

和独特的橄榄文化基因

为发展康养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No.3

梨花沟风景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栖贤的梨花沟,

是赏梨花的一处佳境。

枝头怒放的花朵,

散发着诱人的浪漫气息。

相约树下谈天说地

也有别样风情。

No.4

五凤镇

五凤古镇,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柳溪河穿镇而过,交汇于沱江。

在五凤古镇,

坡坡街串着半边街,

清代民居丰富而独具特色,

关圣宫、南华宫气度恢弘而和谐。

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江,

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也是成都十大古镇中,

唯一的山地古镇样本。

五凤古镇二期的王爷庙,

在夜色的笼罩之下熠熠生辉。

庭院楼阁、青砖黛瓦,

诉说着千年古镇灿烂的过往。

▲王爷庙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美食,

五凤溪码头作为曾经重要的商贸中心,

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饮食业空前繁荣,

天鹅蛋、沱江仔鲢、风吹板鸭

让古镇韵“味”十足。

金堂打好蓝天保卫战

2019年12月31日,

金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8天,

空气质量优良天率达87.1%,

空气质量稳居全市第一,

也是成都22个区(市)县中

唯一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的。

金堂有美景美食,

是宜康养的好地方。

家住金堂,是怎样的神仙生活?

家住金堂,是一种怎样自觉自在的体验?

这么美的大金堂,

你们爱了吗?

人民大会堂:共和国的红色地标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十大建筑”之首,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共商国是、国家举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因其规模庞大、技术繁杂、文化艺术水准高、建造周期极短,建造人民大会堂在当时被视为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她的诞生过程,凝聚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智慧和勇气……

领袖的夙愿与大国工匠的智慧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十大建筑”之首的人民大会堂无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史上的一曲华丽乐章。这个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雄伟、庄严,设计建造风格独特,堪称世界一流。

作为中国最富政治象征意味的建筑之一,人民大会堂不仅是一个政治地标,而且犹如一部立体史书,记录着中国铿锵前行的足迹,见证“人民”的力量与中国奇迹。

它的故事,要从延安讲起……

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面对无电灯的简陋会场,看着木条长椅上坐着大口吸着烟的各地党代表们乐观地说:将来革命胜利了,建一个万人大会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各部门集中在中南海办公。中南海房子有限,党、军队、全国政协、政府机关,加上警卫部队,许多机构都在里边办公,很拥挤。特别是195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后,没有办公楼,而是与党和政府的办公机构挤在中南海内,自然有许多不便。

1958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北京城的改建问题时,明确提出要在北京建万人大礼堂的设想。7月,北京市规划局派人专门去莫斯科考察,准备筹建一座能够容纳万人的礼堂。

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决定实现这个梦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为庆祝建国10周年,在北京建一批重大建筑工程,展现10年来的建设成就。这些建筑追求建筑艺术和城市规划、人文环境相协调。这些建筑完全由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施工。这些重大建筑工程中,万人大会堂要放在首位,其他工程还有: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剧院、军事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农业展览馆(加上原有的工业展览馆、即北京展览馆,共十大公共建筑,后来被归纳为“十大建筑”或“十大工程”)。这些重大建筑的完工时间,定在1959年国庆节前。

据万里的长子万伯翱回忆:“父亲1953年元月被中央调入北京,和陈正人同志一起组建中央建筑工程部,很快成为国务院首任城建总局和城建部主要领导人。1958年又奉中央之令调入北京担任第一副市长(彭真任第一书记兼市长)和市委书记处书记,协助周恩来总理负责国庆10周年献礼工程建设。周恩来担任十大建筑总指挥,我父亲为副总指挥。”

周恩来的意见,是要在全国范围内把知名建筑设计师调到北京来参加此项工程设计,集中力量搞好国庆“十大建筑”,他还特地提到梁思成、杨廷宝、张开济、吴良镛的名字,表示要请他们参加设计。周恩来特别对已经确定的在天安门广场上建大会堂的位置做了考虑。他从天安门广场整体要形成雄伟壮观格局、中国建筑讲究对称、四周建筑物对广场中央有一个向心状态,以及方便中央工作等角度考虑,提出:大会堂设计在天安门广场的西侧。他的这个意见得到参与此项工作的专家学者、组织指挥广场建设的干部们的一致赞同。

10月6日晚10时,北京市、国庆工程设计总指挥部负责同志亲自将北京市规划局专家组、北京建筑设计院、清华大学建筑系的3份设计方案送到中南海西花厅总理办公室,并当面向周恩来汇报,请周恩来审阅这些建筑设计方案。周恩来认真听取汇报后,又仔细看了各个方案。他认为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大会堂方案比较好,建议设计单位都再研究一下各自的方案。

10月14日,刚从外地返回北京的周恩来立即让秘书通知北京市规划局负责同志到中南海来。他在西花厅连夜主持会议,专门审查大会堂设计方案。会上,周恩来和来参加会议的同志共同审查了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北京市规划局设计的3套方案,详细地看了3套方案的平面图和立体图。

在3套方案中,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院的方案规模较小,而北京市规划局专家组的设计方案是17万平方米,气势磅礴,并且有中央大厅。周恩来在审查3套设计方案时,更多地关注了北京市规划局专家组设计的方案。在场的人都看得出,周恩来对北京市规划局的设计方案十分倾心。据万伯翱讲,当晚,他父亲万里带沈勃、赵冬日等建筑设计专家赶到总理办公室汇报:“总理非常认真仔细,反复比较敲定为北京市规划局的设计图纸,他特别指出大会堂观众席要3层,中间大顶上要红星五角大灯为中心,四周似花瓣放射,要葵花向太阳、繁星满天拱月般的灯光效果。”

时间到了10月16日凌晨1时,周恩来以决断的口气说:就用北京市规划局的设计方案。至此,大会堂“体型”设计规划基本确定。

在讨论天安门广场的规划布局时,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的对位关系是建筑师们思考的焦点。如果大会堂和博物馆的大门正对纪念碑,彼此望去,通畅的视野就被正中间的纪念碑割裂,因此建筑师们让拟建的人民大会堂南侧盲墙、革命历史博物馆南侧石阙与已建成的纪念碑形成次轴线,使广场、东西两边的围合面向北延展,空间变得更加深远。这种布局也契合了中国传统造屋选址的理念,让人民殿堂、文化宫阙与英烈纪念碑各得其所,和谐共处于天安门广场。

“人民”二字实至名归

万人大会堂用地面积达13.73公顷,拆迁单位达67个之多,需拆迁房屋1823间;迁移居民684户,房屋2170间,共需拆迁房屋3993间。万伯翱说:“党的威信极高,群众闻风而动。近4000间房屋得拆迁,人们立马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皇城根下、天安门广场这黄金宝地,竟然没有一户提出过高要求,更没出现一家钉子户。”

毛泽东始终关注着他当年盼望的万人大会堂,1958年施工前他在周恩来的安排陪同下,率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毅、彭真等亲自审查了大会堂的模型,万里和齐燕铭为他们做了现场介绍。毛泽东等人十分高兴又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大会堂等地的设计和模型。

建筑专家们忙于设计时,北京市地质地形勘测处(现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前身)已开始在天安门广场上打起了前战。9月9日,勘测处连夜调集在远郊各地执行钻探任务的工作人员回市里为人民大会堂进行前期勘察。

“‘十八台钻打擂台’,现在还在院里流传着哩。”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退休职工张文雪至今清晰地记得勘察工地上的那段佳话。天刚亮,工地上迅速支起18台手摇钻。工作人员一声令下,擂台赛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工人们几人一组,负责一台机器埋头钻探。工作人员奔走于各个小组之间统计数据。天暗下来,工地上高高挑起一盏盏煤油灯,夜晚从不沉寂。有人实在困了,找个屋檐倒下就睡。直到今天,每当张文雪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仍能记得自己的梦常常关乎第二天一大早公布的比赛结果。

10月25日,施工指挥部对参加施工的职工进行了战前动员。

10月28日,天刚一放亮,大会堂施工工地上已是一片沸腾了,机械挖土和人工清槽挖坑同时并举。成千上万人的冲天干劲汇集成了波澜壮阔的海洋。青年突击队长张百发说:“有的工人没能进入天安门现场突击队还掉下了眼泪呢!”晚上挑灯夜战,经过广场的每个人,进入工地的每个建设者,无不感到时代的强劲脉搏。

万伯翱说:“虽然是‘大跃进’年代,但‘十大建筑’的施工,没有先进快速的掘土机,更没有进口的大吊车,都是依靠勤劳的劳动人民手中的大铁锹和十字镐等手工工具,上百辆汽车、拖拉机运出地基里挖出的断垣残瓦,再将成千上万吨从全国各地选出的最好的木材、石材、钢材等拉进工地。”

如同著名的战役造就著名的战将一般,修筑人民大会堂工程,也造就了一批敢想敢干的青年干部,他们的名字不仅和人民大会堂一起留在了中国现代建筑史上,而且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走上了很高的领导岗位。

大会堂工程任务展开之后,全国建筑行业著名的“青年突击队”陆续汇集到人民大会堂工地。最先来到工地的是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胡耀林木工青年突击队”,紧随其后的是全国闻名的“张百发钢筋工青年突击队”“李瑞环木工青年突击队”“丁庆云混凝土工突击队”等等。

1959年8月底,人民大会堂全部工程完工,前后历时仅10个月。

9月9日凌晨,毛泽东在万里、齐燕铭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大会堂工地视察。期间,毛泽东向万里详细询问了工程的概况和施工的情况。万里汇报说,大会堂总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两万多平方米,故宫修建花费十几年时间,而我们这座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会堂只用了10个月时间就建成了。

毛泽东一听诙谐地对万里说:“你叫万里,你日行万里,好嘛!”万里也笑着说:“这是两万多名职工废寝忘食、日夜奋战和全国各地大力支援的结果。”

万里还说:“这座建筑物还没有名字,周总理曾说过,等建好后由主席命名。”毛泽东问:“你们现在怎么称呼这座建筑?”万里回答道:“我们一般叫‘万人大会堂’或‘人大会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也有叫‘人民宫’的。”毛泽东说:“‘人民宫’这个‘宫’嘛有些旧了、封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堂’太长了,还是叫‘人民大会堂’好!因为它是属于人民的!”自此刻起,“人民大会堂”这个响亮的名字诞生了!

对于人民,毛泽东有着特殊的情感。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948年4月,毛泽东在五台山附近的繁峙县伯强村与村干部、群众座谈,毛泽东指出:不要迷信庙里的佛爷,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佛爷!1948年党的九月会议上,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正是对人民的特殊情感,毛泽东把大会堂命名为“人民大会堂”,也就顺理成章了。

大会堂建成后,得到中外上下一致好评,在一直方便实用中彰显着中国的大国威仪,成为中外建筑精品,落成40年后曾获得“20世纪当代中国建筑艺术奖”。

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殿堂

一提及人民大会堂,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在红都瑞金的一苏大旧址。一苏大旧址,位于“红色故都”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的谢氏宗祠。就是在这座看似寻常的祠堂里,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民主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谢氏宗祠可谓“当年的‘人民大会堂’”。如今,一苏大旧址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天全国各地到这里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中央各部委也常有人回来“寻根祭祖”,感受当年烽火岁月里前辈们是如何为人民谋幸福的。

人民大会堂落成前,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会议举办地为中南海怀仁堂。中共八大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全国政协一届、二届会议及三届一次、三届二次会议,和一届全国人大及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怀仁堂召开。直到1960年3月30日,从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始,才把全国人大召开地点定在人民大会堂,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机关和办事机构也设在了这里。1962年3月23日起,全国政协第三届三次会议在这里举行。从此,全国两会一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969年4月1日,人民大会堂第一次成为党代会主会场。自中共九大起,历次党代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人民大会堂作为主会场,见证了历次党代会,见证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幕幕。

自1959年建成,人民大会堂即成为人民行使权利、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和象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在人民大会堂为国计民生建言献策。两会开闭幕式、政府工作报告、总理答记者问、代表审议,委员大会发言等等,更是让它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1980年8月,邓小平3天之内在人民大会堂两次接受意大利记者法拉奇的采访。访谈过程中法拉奇尖锐辛辣,锋芒毕露;邓小平坦诚应对,睿智隽永。双方的“过招”充满思想观点交锋的率直和畅快。而通过这次采访,世界也第一次对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有了全面的认识。后来,法拉奇在接受美国电视台采访时说:“我所采访的世界领导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像邓这样坦率、深入地谈论历史问题。”法拉奇认为,对邓小平人民大会堂的采访,是她事业中最成功的一次。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时任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就香港前途问题进行会谈。会谈中,邓小平寸土不让。他那句著名的“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至今犹不时为人提起。两年后的1984年12月19日,经过中英双方两年22轮慎重和耐心的谈判,由于两国领导人高瞻远瞩的决策,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终于在人民大会堂签订。1987年4月13日,中国和葡萄牙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仪式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隆重举行。

三楼中央大厅,即金色大厅,有“大会堂第一厅”之誉。因为这里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中国最高规格新闻发布会的场地,成为中国重大政策动向的“窗口”,有记者称其“金色大厅”。如今,两会期间的总理记者会在这里举行。从1993年起,全国两会期间总理记者招待会常态化、制度化,通常安排在金色大厅举行,成为中外媒体“两会新闻大战”的最高潮,也顺带着使得金色大厅成为中外记者关注的焦点,得享人民大会堂“第一厅”之誉。

人民大会堂成为代表委员传达民声的舞台。而在人民大会堂外,近些年来,举办各种场所的听政会或听证会逐渐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为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做出努力,实现着民意和政府的双赢。网络也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重要空间,近年的每年两会期间从“有问题问总理”“我向总理报民生”等网络栏目到代表委员博客、微博,网民通过投票、发帖、留言等向媒体及代表委员反映问题、表达愿望,十分火爆,务实而坦诚。不少网友的建议建言,还被代表委员写进议案提案,带进人民大会堂,会内会外良性互动。一定角度看,此时的网络空间堪称“网络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为政治而生,也见证政治风云变幻。人民大会堂见证共和国前进的脚步。

1959年人民大会堂落成后,曾有一段时间每周对外开放一到两次。但到“文革”期间,群众性开放已中断。1978年12月底,有中央领导人提议,大会堂在不进行重大活动时,向各界群众开放,以密切党和广大群众的联系,体现党拨乱反正的决心。1979年7月,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会堂及部分大厅正式对外开放。

从决定国家根本性质和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到确立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中国的政治制度设计中,人民当家作主从来都是决定性要素。人民是主人,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些是中国人民基于历史和现实的选择,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将来,都将发挥更强大的生命力。

人民大会堂,以人民的名义,走过沧桑,芳华依旧。过去、现在、未来,这座殿堂与人民永远同在。

温州中学走出的牛人!登上人民大会堂,被国家表彰!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9月29日上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乘坐礼宾车,在国宾护卫队的护卫下,前往人民大会堂。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于9月29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其中,高铭暄获“人民教育家”称号。

高铭暄

“人民教育家”

高铭暄,男,汉族,中共党员,1928年5月生,浙江玉环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他是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作为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制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为我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

高铭暄祖籍平阳县水头镇,1928年5月出生于玉环县,斯时玉环隶属于温州。高铭暄在瓯海中学和温州中学度过了中学时期。耄耋之年,温州往事于他犹然历历在目。

2015年,在刑法学方面的巨大成就,使高铭暄成为荣膺“切萨雷贝卡里亚奖”奖的亚洲第一人。照片由高铭暄学生提供

【1】

求学市区:从倒数到第9

玉环县的古渔村鲜迭,又叫鲜叠村,按照当地方言,就是海鲜丰盛、层叠不尽的意思。出生于此的高铭暄,天天看着家门前船来船往,幼小的心灵常常追随消失在天际的船只,对外面的世界生出无限向往。最为向往的,一是父亲当时工作所在的上海,再就是乡人们口中很是繁华的市区温州。

1941年春季,高铭暄从鲜迭小学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以入学考第146名的成绩被瓯海公学(1942年更名为“瓯海中学”,今温州四中前身)正式录取,踏入他向往的城市开始中学生涯。瓯海公学是私立学校,著名的民族企业家谷寅侯出资并自任校长,管理科学,名师满堂,是温州地区当时首屈一指的中学。

瓯海公学当年招生,正式录取名额共150名,备取名额大概几十名。一个来自小村庄的孩子,能考上这样的学校当然很足以自豪;然而,来到瓯海公学的高铭暄,在倒数的名次面前,却又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自己是个乡下人,和城里的孩子是有距离的:不仅成绩上有差距,各个方面都有差距。他记得,那时才第一次看到了电灯、电话。有一天晚自习,教室里的灯忽然灭了。他把灯泡捻下来看了看,好奇地把大拇指探进灯头,想试一试是否有电。“啪”地一声,手指被弹出来,又麻又疼……那些年,他告诫自己,要努力缩短自己作为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距离。初中毕业,他如愿考上了温州最优秀的高中——温州中学。

当时社会风气对学识很敬重。高铭暄印象中,瓯海中学的毕业考试非常严格,考场的讲台桌上摞着一沓沓未拆封的信件,都是有钱有权人家发来说情的。监考老师虎着脸,原封不动地把这些信搬到考场中来,一来表示自己的清高和清白,二来也让学生们安心考学,不要担心不公平,也不要试图走歪路子。

一群学生走进街头杂货店买东西,店员首先接待的,是佩着温州中学校徽的学生,其次接待瓯海中学的,然后才是其他学校的。温州中学的盛名,也由此可见一斑。

温州中学的时任校长朱一青和继任的金嵘轩,都是学界名流。高铭暄至今仍能点出当年的各科老师:语文老师是北平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前身)毕业的温籍史学家董朴垞,学识渊博;英语老师杨悦礼教他通篇背诵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苏昧朔先生的第一个入室弟子叶曼济是他的美术老师;地理老师陈铎民,也就是后来杭州学军中学的创办者,讲课抑扬顿挫,引人入胜,在他的教导下,高铭暄养成了上课、开会记笔记的终身习惯……此外,苏步青、夏承焘等等名人,都不时来温州中学开讲座。

高中毕业时,他的毕业证书是第九号,也就是以第9名的成绩毕业。数十年而下,当年老师们殷殷教导的恩情,他时刻铭记于心。当年温州中学高中部,成了今天温八中的所在地。2008年参加世界温州人大会时,他特地跑去旧校址,不巧校门紧闭,他就在外面绕着围墙走了一圈。

【2】

立志学法:战乱激发家国情感

除了课业,高铭暄在高中期间还参加了学校很多活动。

高二那年,温州中学组织了《建设新温中》的征文比赛,高铭暄洋洋洒洒写了篇一万多字的文章参赛,得了第一名;还在《温州日报》上,用笔名刊发过两篇小散文。他自幼受父亲影响喜欢京剧,周末经常和同学相约去戏院听戏。温州中学的不少老师是京剧票友,课业之余,师生常常一起娱乐。有一位教务处的老师,就经常请高铭暄到他的宿舍去,他操琴,高铭暄唱,来一段《捉放曹》。

中学时期一次躲避日本兵的经历,高铭暄永生难忘。

194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入侵公共租界,占领了高铭暄父亲任职的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父亲不与日伪合作,避走家中赋闲,随后应邀去乐清工作,与居住在乐清的伯父往来密切。由于回鲜迭路途不便,高铭暄的周末,也就常常在伯父家度过。

有一天,他与堂弟忽然听到外面有异样动静,有两个穿着军服、手持刺刀的日本兵走来。两人一惊,拔腿就跑。伯父家有间孵化禽类的孵坊正在闲置中,堂弟就引着他躲到黑漆漆的孵坊中。日本兵在后面连声喊“小孩”,还开了空枪,后来找不到人,就把房门捣毁,悻悻而去。

高铭暄小时候,鲜迭老家就曾被日军的炮弹打去半爿,租住那房子的人被打死了;瓯海公学读初中一年级时,日军入侵温州城,学校无奈遣散学生,他和十多个非温州城里的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在山区步行了十来天才回家;高中时期,温州中学又被迫迁往雁荡山的灵岩寺上课……那天晚上,他和堂弟聊天到深夜:两个日本兵进村,整村的人逃的逃藏的藏;日本地图只如一只小蚕,中国地图(当时含蒙古共和国部分)像一张大桑叶,偌大的中国,就这样被蚕食,老百姓总受欺负!他和堂弟相互勉励,立志要做个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

这一切,鼓励着高铭暄的求学意志,也激发了他对家国的感情。随着对社会理解的深入,又在法官父亲的影响下,高中期间,高铭暄把自己的终生目标定位为法律,希望将来能为中国法制的健全出力。考大学填志愿时,他一气报了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的法律专业,并全部被录取。1947年8月,考虑到父亲当时在杭州法院工作,以及交通便利等因素,高铭暄选择了有“东方剑桥”之誉的浙江大学。著名的法学家李浩培先生任法学院院长,亲任高铭暄的刑法总则老师。

新中国成立后,浙大法学院被撤,在李浩培的帮助下,高铭暄辗转到北京大学继续学法律。毕业之际,正好有苏联专家来北大招刑法学研究生,他由此与刑法学结下一生渊源。

【3】

饮誉多哈:引领中国刑法走向国际

昔年孜孜求学的青葱少年,到如今著作等身的皓首老者,高铭暄被誉为“刑法学泰斗”、“新中国刑法学奠基人之一”。

他是唯一一位全程参与中国刑法立法起草38稿的学者,中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导;他著有专著6部,主编、参与著述100余部,论文300余篇。其中,1981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1993年主编的《新中国刑法科学史》,填补了新中国法学发展史研究的空白;在大学讲堂上执教数十年,他培养了近六十位法学博士和难以计数的私淑弟子,所有学习中国法律的人,都绕不开他的著作和思想……

但这些成就,并未留住他深远的目光。

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中国与国际接轨的角度日益深广。1984年,中国司法部首次派代表参加在开罗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刑法大会。成立于1924年的国际刑法学会是全球最高端的刑法研究机构,此前与中国学界未曾正式接触。

1987年,高铭暄作为中国代表出席了在意大利举行的国际死刑问题研讨会。同时,受中国法学会的委托,他与国际刑法学协会的有关负责人就中国加入国际刑法学协会事宜进行了初步洽谈。1988年4月,在多方支持下,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正式成立,高铭暄任副主席;同年6月,国际刑法学协会理事会正式接纳中国分会为其国家分会会员。

在国际刑法学界的影响下,中国的刑法学学界变得更加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得到更加科学而迅速的发展。近年来,在高铭暄等人的积极倡导下,中国的死刑改革、取消劳教制度、提倡社区矫正等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355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