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草原石城景区

AAAA级旅游景区

草原石城景区距吉木乃县城40公里,景区拥有壮美的地质景观。在景区内的山脊和山坡上,造型奇特的花岗岩地貌极具观赏性,每年吸引来众多游客。景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品质,打造一站式服务,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

景区内的山脊和山坡上怪石林立,规模宏大,是由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造型奇异的花岗岩地貌。

草原石城景区

步入了草原石城景区,也就走进了“人物的世界”、“动物的海洋”,您会被眼前的奇景所深深震撼,在草原石城景区这样的奇石奇景随处可见,充满想象力的人与动物奇石遍布其中,神形兼备,极具观赏,俨然一处巨型奇石博物馆。草原石城的花草更是与草原石城景区交相辉映,和谐共处,每年夏季各种野花相继盛开,满眼皆绿,色彩班驳,花香数里,宛如天界神境,游人百看不厌,流连忘返。特别是在陡峭笔直的半山腰中有一汪从未干枯的清泉,被当地牧民称之为“神泉”,泉水清澈甘甜,据说长期饮用能够延益寿,吸引了各族群众和慕名而来的大批游客膜拜、观光。据地质专家介绍草原神石城景区内的通天洞是国内目前已知花岗岩地貌中最大的。更为神奇的是在景区发现了一处怪坡,看似上坡其实下坡,更为石城的神奇平添了几分浓重的色彩。

一年有四季,季节的交替变换展现了草原石城不同的性格特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光怪陆离的奇石,春季积雪渐融动物奇石蠢蠢欲动,夏季山花遍野与石头露华浓,秋季雾气朦胧石头闪烁在虚无缥缈中,冬季白雪皑皑印衬着奇石的清新纯净。

重磅!吉木乃草原石城景区通天洞遗址发现5000年前青铜器

近日举办的“2019-2020年新疆文物考古成果汇报会”上,考古工作者在通天洞遗址发掘到距今5000多年的青铜器,这是新疆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器。

草原石城景区距离吉木乃县城40千米,属萨吾尔山下延山地草原,是萨吾尔山的冬牧场,也是阿勒泰千里画廊西端的重要节点。总面积达270平方千米,核心区域面积67平方千米。

景区拥有雄壮的地质景观,独特的草原花海,特有的民俗文化,神圣的石洞神泉。景区内的山脊和山坡上,有溶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造型奇特的花岗岩地貌奇石林立、范围集中、造型繁杂、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象形程度高、极具观赏性,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普及教育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先后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自治区风景名胜区、“新疆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新疆美术家协会美术创作基地”等,且在2017年荣获“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NO.1

今年6月至9月,考古工作者对通天洞遗址二号洞穴外的T0118探方进行了发掘。“清理到探方下第7个文化层时,发现了3个灶坑,并在灶坑内发现了一件铜管残件。”通天洞遗址考古工作队队长、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说,经过初步检测显示,此残件的成分是铜锡合金,即青铜。

图/新华网

NO.2

据了解,2016年至2017年,考古工作者曾在T0118探方第6至第7个文化层浮选出碳化麦粒用来测年。于建军说:“结合与青铜器同层位的小麦碳十四测年数据,我们认为青铜器的年代不晚于公元前3000年,这是目前新疆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在国内也是较早的。这一发现对研究欧亚草原冶金术的早期传播有重要意义。”

图/贺成磊

NO.3

通天洞遗址位于草原石城景区内,是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对了解新疆地区4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过程、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也具有重大意义。

图/贺成磊

信息来源 新华网

新疆旅游攻略(47)-新疆旅游景区景点-新疆草原石人及岩刻岩画

一、新疆草原石人遗址

草原石人是以石材为主雕刻的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像。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历史人文景观,它主要分布在阿勒泰草原和伊犁昭苏草原上。它与墓地有关。它们或随葬于墓中,或者守护在墓前,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可以重新唤起生命意识和力量的地方。

1、昭苏小洪纳海草原石人

小洪纳海石人在新疆昭苏县城东南5公里草原上,系隋唐时突厥游牧民族的的墓前石人,高230厘米,头宽35厘米,宽身50厘米,面东而立,双手抱置胸前,右手似执有硫、盏之类东西,头发多辫,分技在身后,腰间刻有古代民族文字。最有名的是小洪纳海的女石人,婷婷玉立,造型优美。有多条长发辫披垂在身后,下部还刻有文字。石人是新疆草原上古代游牧民族创造的一种文化艺术,多名突厥时代的墓葬附属物之一。

2、温泉阿尔夏提草原石人

在博尔塔拉温泉县境内阿尔夏提草原内上发现的阿尔夏提石人,就是用一整块白沙岩石雕凿而成的。其头部雕凿出一个宽圆的脸庞,一双突起的细长眼睛和高高的颧骨,上唇有两撤八字胡须。身上雕凿出翻 领大袷袢,腰部束一根宽腰带, 右手拿一只杯子举在胸前,左手按着一把垂挂在腰际的长剑。脚部刻画出一双皮靴子。石人的脸部表情严肃, 仿佛是威武的将士在保卫和巡视着周围的草原。

3、青河县萨木尔特草原石人

青河县萨木特石人,在通往三道海子的路旁,阿尕什敖包乡境内,有一个保存完好的萨木特墓葬及石人。据考证,它属于青铜器时代的石堆墓。墓葬中部是石板构造的墓体,长2.4米,宽1.6米,石棺的石板厚20厘米左右。在石棺的外围可以清晰的看到微微隆起的陪土,高在50至60厘米之间。在墓葬的东面竖立的这尊石人,露出地面高60厘米,直径60厘米,石质是黑色闪光岩砾。这尊石人只在石体偏上的部位雕刻了人的圆形面部轮廓,从线条上测量石人面部高是31厘米,宽33厘米,雕刻方法是凸刻,里面浮雕了深目,高颧骨,高鼻梁、大嘴,显示出粗犷古朴的游牧民族的特征。

4、清河三道海子鹿石

在青河县三道海子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通鹿石。这些鹿石是从哪里运来的?寓意是什么?散落在三道海子周边的鹿石与巨型石堆、麦田圈、太阳墓到底有什么关联?这一切人们不得而知。所谓“鹿石”,是指一些琢平的四面体的或圆形的石柱或石板,上面凿有各种动物图形。阿尔泰鹿石,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地区的东部——富蕴、青河两地。由于年代久远,有相当数量的鹿石已被人力、自然力所破坏,保存较完整的青河县三道海子鹿石已极为罕见。到目前,青河共发现鹿石39通,占到新疆鹿石总数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三道海子高山夏牧场的牧道或牧区,在较大的石堆墓旁边都能见到鹿石。鹿石是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原始巫术感应的产物,还是部落的地望标记,专家、学者众说不一。

5、布尔津阿贡盖提草原石人

阿贡盖提草原上的石雕人像,都是选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从外表来看,生动逼真,线条明快。有的佩戴的饰物件件可数,造型细腻。这里石人像最高的有三米多,最矮的也有六七十厘米。有一尊石人,脸和眼部都是圆形,方直鼻,小嘴,胸前饰三角纹。还有一尊是武士石人,左手握刀,右手作托杯状,雕刻精细。

6、阿勒泰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切木尔切克石人大都立于墓葬的东面,面朝东,而又被称为墓地石人或草原石雕人像。对于墓地石人的解释,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一般学者认为,早期墓地上立的石人,首先应该反映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说具有人形神的崇拜,具有灵魂保护的意义;晚期的石人是军事长官,以此来代替祖先或英雄,并认为石人逐渐趋向于肖像化,表现出具体的个体。

7、额敏县165团草原石人

8、特克斯草原石人

“草原石人”就是草原上的石雕人像,是欧亚草原文化的代表。多为墓顶碑石,选用整块石头雕凿而成,面东而立,有高有矮,或为浮雕,或为石像,造型生动,形态不一。由于面东而立,牧民常做方向标识。特克斯已发现草原石人89尊,约占全疆总量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草原石人第一县。

二、新疆裸露岩画岩刻遗址

1、阿勒泰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

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这是新疆目前发现的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集中的一处洞穴岩画群。其中一处岩画上,出现“脚踏雪板”的人物形象,众多专家学者认为,这是距今八千到一万年前,人类最早滑雪狩猎的景象。

2、阿勒泰滑雪岩画

3、巴里坤岩画

巴里坤岩画在三山基本都有,其中在水源丰富地较为集中,如兰州湾子古遗址群内的岩画,东黑沟古遗址区内的岩画都集中分布在水源丰富地,而八墙子山顶岩画却在山顶上。到目前为止,八墙子岩画区还没有发现人类生存的遗址痕迹。巴里坤岩画之丰富,敲击和凿刻技法之娴熟,是难得的岩画珍品,其内容之广在新疆区域内也很少见。

4、拜城县东汉刘平国刻石

5、布尔津县库须根岩画

库须根岩画是布尔津县规模较大的一处岩画,集中分布在距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县城至喀纳斯湖的公路较近的冲乎尔乡境内。岩画内容多与游牧民族生活有关,有山羊、狐狸、狗、马等动植物造型。游人观赏湖光山色时,可顺路探访,饱览古代草原文化的遗存。

6、布尔津县吐鲁克岩画(喀纳斯景区内)

岩画地理位置优越,迎面俯视湖面,背后依傍着优美壮丽的夏牧场。现岩画共分为两处。第一处岩画在羊背石背面磨光的刻石槽内,岩画面大部模糊不清,只有少许图案可见刺猬、野猪、山羊、雪鸡等动物造型;第二处岩画在羊背石背面的小陡坎上,图案多清晰可见,分上下两排,上排8个图案,下排9个图案,内容是以马、羊、狼、狗、鹿、雪鸡等动物为主,最大的一幅为梅花鹿图案,其鹿角向上,眼睛俯视前方,悠闲自得。整个岩画雕刻手法细腻、朴素,造型优美,是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7、富蕴县唐巴勒塔斯的彩绘岩画

8、哈密市伊州区东汉、唐焕彩沟石刻

9、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3A景区

新疆康家石门子岩画,古代居民进行生殖崇拜巫术的岩刻遗址。位于天山北麓呼图壁县西南康家石门子。岩刻画面雕凿在一处形若古堡琼楼的赭色山峰之底部,左右溪谷环绕,山前草木茂盛。与《大戴礼记》所载“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的自然崇拜观念十分契合。是一幅国内及世界上罕见的生殖崇拜岩画。

10、尉犁县库鲁克塔格山兴地岩画

兴地岩画 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兴地峡谷中,是新疆发现较早的也是较大的岩画,岩画长约15米,高约6米,有大小图像300余个,内容涉及动物、古牧民狩猎、放牧、驮运、宗教、婚嫁、舞蹈、杂技、征战、斗殴、建筑等,还有各种符号,是中国北方原始游牧民族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史学家认为,兴地岩画是匈奴人在西域活动期间开始创作的。匈奴势力在公元前2世纪到达塔里木盆地,兴地岩画应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以后。

11、皮山县桑株岩画

桑株岩画刻在皮山县桑株乡乌尔其村的一块岩石上,画面正对着河滩。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像:有人作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形,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类似大角羊。还有人手形和不明其义简单线条等。画面左上方还有像文字一样的符号,系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的。人像和动物都很形象,线条古朴,风格原始。一般人认为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作品,可能是反映远古时代畜牧和狩猎的生活。

12、青河岩画

13、特克斯县阿克塔斯岩画

在乌孙山下特克斯县的阿克塔斯山,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洞窟彩绘岩画,据专家考证系原始社会(旧石器晚期或新石器早期)产物,距今至少已有5000年以上,这是伊犁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原始人类的彩绘岩画。

15、乌苏四棵树河流域哈拉加要坡岩画

16、新源县则克台镇古岩画或称克孜勒塔斯套岩画

新疆新源县则克台镇古岩画或称克孜勒塔斯套岩画。该岩画位于镇区北面五公里处的深山之中,是新源几处岩画群中较大的一处,距今约3500年的历史。岩画高约十三米,宽约七米,在平滑的石面上刻有近千只牛、驼、马、羊和各种野兽的形象,猎人狩猎的战斗场面和猎后的欢乐场面,形象古朴传神,内容丰富多彩。岩画凿刻于悬崖陡峭之上,岩石表面光滑,有自然形成的裂纹。则克台克孜勒塔斯套岩画是伊犁河谷迄今发现的分布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岩画群。

17、裕民巴尔达库岩画群

巴尔达库岩画群:为古代突厥族先民的遗迹,内容表现了先民对生殖的崇拜及对生殖的大胆描述,反映了古代当地居民生殖崇拜,期盼部族人丁兴旺的愿望。形象地演示了当时自给自足的原始牧业社会生活景象。展示草原先民在这里的生活印迹,昭示历史的久远的见证。

18、昭苏科布尔特岩画

昭苏“科布尔特岩画”。岩画中大量的动物图案、释迦牟尼像、花草植物以及无法解读的文字等内容,生动地反映了先人崇尚自然生活、信仰宗教文化等场景。由于世人很少涉足且保存较好,国内外考古专家至今无法定论雕刻时间。

19、巩留铁力木图岩文

铁力木图岩文:位于塔斯托别乡铁力木图沟内。铁力木图为蒙古语,系磨坊之意,传说该地曾建有磨坊。进主沟8公里沿右支沟行500米,右坡之上有两块平坦如壁的褐色直立石块,相距约5米,其上刻有数行文字,竖行排列,状如蒙文,其中一石右下角有一似人图形部分字迹因风雨侵蚀,已不清晰,其余保存尚好。

草原钢城、北方兵器城,包头市旅游推荐,这些景区一定不能错过!

包头是地级市,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内蒙古最大的工业城市被誉为“草原钢城”、“稀土之都”。包头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自古以来就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移民,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

包头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是以达茂旗为核心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达茂旗的游牧文化和当地旅游资源,文化旅游节融合了自然、人文、休闲、体验等多种时尚元素,突出“草原本质生态、游牧特色文化、公众参与体验、民生人文关怀”主题。

中国白云鄂博国际基斯特勒文化旅游节历时40天,共举办5大类30项活动,包括基斯特勒文化活动、文艺活动、旅游活动、经贸活动、体育活动等。包头著名景点有西拉姆仁草原、赛汗塔拉生态园、北方兵器城、五当召。

希拉穆仁草原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达尔汗茂名安联旗,是国家3 A级风景名胜区,国内外著名旅游避暑胜地。平民化蒙古语意为“黄河”。平慕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是以平慕仁河畔的清代喇嘛呼寺“普惠寺”命名的。

该寺原为呼和浩特西丽图称第六活佛的颐和园,建于乾隆年间。寺内二重殿洞,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普惠寺后面的希拉穆仁河环绕,可以过河桥,欣赏阿勒宾保山上的草原风光。无尽的风景让人陶醉。

希拉穆仁草原昼夜温暖,仲夏夜凉爽如秋。希拉穆仁河在寺庙旁源源不断,为寺庙增添了动感之美。当你静静地躺在美丽的希拉穆仁河上,听着天籁之音,会缓解你工作中的烦恼,平复你烦躁的心情。

在希拉穆仁草原,每年都会举办盛大的草原那达慕活动,其中赛马、摔跤、射箭是蒙古族的“男子三大艺术”,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勇敢无畏的草原运动员的精湛表演,还可以亲自打扮,展示他们的才华,表达他们的骄傲。

在希拉穆仁草原,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草原的美景,品味草原游牧民族的英雄情怀,还可以参加“祭祀敖包”的盛大仪式,享受草原人的典型��味,体验独特而丰富的蒙古族文化和习俗。

北方武器城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青山路,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外,是以“绿色生态”为原则,以“传播军事文化,体现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特色园区,它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具有军事特色的旅游景点,北武器城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自主生产进口的装甲车、火炮、战斗机、导弹等退役武器,具有国防、科普、环保、爱国主义教育、武器展示、军事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景点。

赛汗塔拉生态园

它是包头市的一个原始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也被称为成吉思汗草原生态园(蒙古语“赛汗塔拉”的意思是“美丽的草原”)。位于包头市五个城区之间,是全国城市中最大的天然草原公园,每年农历8月17日举行祭祀敖包的仪式。公园分为八大景观区,分别为前沿景区、国家文化博览区、综合开发区、休闲度假区、生态科普示范区、国家体育竞赛区、自然湿地保护区和草原风光展示区。

公园属于低湿地,地下水位高,大多数公园都是天然的草滩,那里生长着大量的杨树和柳树,其中柽柳是公园最具特色的树种,生长茂盛。大量的野生动物和各种各样的候鸟栖息在森林和草地上,草和树形成了稀疏的森林和草原的自然景观,每当夏天来临,公园里到处都是水和植物,“天空苍白,荒野无边,风吹草动,牛羊低”的感觉油然而生,园子里的树多是东边的红柳,西边的小叶杨。

赛汉塔拉生态园包含了草原民族餐饮、服饰、游乐、民族歌舞、草原婚礼、礼仪接待等习俗和文化内涵,交通四通八达,赛汉塔拉生态园敖包、马尼洪、马场、射箭场、摔跤场、火台,相邻的牛、马、骆驼、羊、鹿、牧场形成了具有草的特色景观。

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如果你去包头,你会去哪里旅游?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34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