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阆中丝绸

阆中丝绸,久负盛名。唐代即为宫廷贡品。《唐书》载:“阆中郡岁贡绫、绢、索殳(hu,有绔纹的丝)等。”《明实录》也载:“当年山西潞安州织进贡绸缎,要采用间丝。”用这种丝织造的保宁水丝花素大绸远近驰名。

建国后,间中蚕桑丝绸发展迅速。先后建立大型丝绸企业阆中丝绸厂、间中绸厂,市属丝绸企业6家,生产绸、缎、绫、罗、绉、纱以及乔其、丝绒等织花、印花、刺绣真丝面料及丝毯,花色品种一千多个,创省级以上优秀产品三十余个,占四川丝绸总产值三分之一强。桑蚕丝绸实物质量1983年已名列全国第一。出口产品54个,销往美国、日本、加拿大、苏联、西欧、瑞士、西德、非洲、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阆中丝绸

阆中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制丝、丝织、丝绸服装、炼丝、丝毯、丝绸工艺品、纺织机械制造、汽车营运修理等多种管理于一体。生产七种规格的白厂丝、9大类60余个不同规格的丝制品和各类丝绸服装及附属品。梅花牌D4白厂丝连续22年稳定3A级以上,蝉联部、省双优。94年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在日本誉为“质量信得过”产品。12102双绘、12799时新绉、12798春香缎、13255双宫绸、13257霓裳绸、12011桑乐绉、们103乔其纱、11206电力纺等多个省、部优产品,在港、澳市场有“万能坯绸”美称。翠云牌真丝系列服装,卓尚牌丝毯,在94年四川省名特优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阆中绸厂为上海内迁厂,国家二级企业,年产丝织品45o万米,印染能力1000万米,砂洗能力100万件以上。除生产军工特品外,生产仿真丝系列,真丝交织及化纤类产品,还生产方巾,刺绣丝织工艺品及以泼染砂洗服装等深加工产品。

出口产品有纺类、绘类、缎类,尤以提花织物著称。已创“省优”26个,“部优”27个,“国优”3个。其中“彩虹”牌软缎被面连续三年获国家丝绸行业最高银质奖章。1994年,该产品又与14370花绉缎双获首届“中国、大西南名牌产品博展会”金奖;14013和14475花绉出口率达98.5%,绦沦仿真丝系列产品获中纺部最佳效果和最佳花色品种奖。1998年又获部级质量管理奖。该厂连续三次获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中国丝绸博物馆:西湖边的丝绸故事

原创

从抽丝剥茧、纺纱成线,再到华美绸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丝绸以一袭柔美之姿绵延千年,风靡世界。“千里迢迢来杭州,半为西湖半为绸。”杭州,有 “丝绸之府”的别称,世界最大的集收藏、研究、传承、展示于一体的纺织服饰类专题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就坐落在西子湖畔。

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这座1992年正式落成的博物馆,今年正值开馆25周年。

桑园染草,小桥流水,中国丝绸博物馆尽显自然之美。从丝线到绸缎,一切源于种桑养蚕,凝结了“大自然的馈赠”和中国人的勤劳、智慧。

博物馆内,白色的楼梯如同绸缎般飘逸灵动、行云流水。

赵丰介绍“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丝绸成为古老的世界商品之时,也有效传播了中国的丝绸文化。赵丰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馆长,他1977年考入浙江丝绸工学院印染专业,研究生时师从丝绸界老前辈、原浙江丝绸工学院院长,也是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提倡者、创立者朱新予。和老师一样,赵丰的一辈子也执著于一件事:丝绸。

赵丰说,博物馆还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博物馆及学术机构合作推进丝绸文化保护,《敦煌丝绸艺术全集》便是合作的产物。这部著作将丝织品进行了图案复原,并配上详细的组织结构分析,以期世人对丝绸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中国丝绸博物馆致力于保护、传播与弘扬丝绸文化。从历史文物到工艺过程,从科技保护到现代时尚,古今中外,只要关于丝绸的事物仿佛都容纳于这一馆之中。在赵丰馆长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这座讲述中国丝绸文化故事的博物馆。

在博物馆的天蚕灵机厅,工作人员在现场展示织机的操作。在2009年,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蚕桑丝织技艺不仅包括生产技艺、工具,还包括相关的民俗活动。

2012年,成都地铁建设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处汉墓,四部完整的西汉时期的织机模型被发掘出土。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些木俑,根据木俑的形态,专家推断出这是一幅纺织工劳作的景象。之后,博物馆根据木俑的身高比例,复原了织机,并摸索出了织机的工作原理。

刺绣针法放大模型

楼堞对兽对人物锦(局部),汉晋织物。其图案骨架由涡云纹样构成,呈波状排列,卷云之间又有直线相连,形成层层叠叠的楼堞纹样。

团窠联珠花树对鹿纹锦帽,唐代服饰。整件帽子的款式与笠帽较为相似,其中帽冠部分共有六片圆三角形织物拼缝而成,帽檐采用的面料与帽冠部分相同,在帽檐和帽冠相交处还缝有35根垂带。

黄褐色如意山茶暗花罗,宋代织物。这类写生花卉在宋代相当流行,仅江西德安周氏墓就出土了十余种,包括这块山茶暗花罗。

缂丝经皮子,明代织物。佛经封面俗称“经皮子”。缂丝经皮子以平缂、戗缂等缂丝工艺织出四位着上衫下裙的仕女,上方为三朵盛放牡丹,枝叶繁茂,下方为白色流云。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外销白缎地彩绣人物伞。此外销伞的伞顶饰有象牙人物圆雕,象牙伞柄镂刻树叶花卉纹,用料奢侈。伞面绣有中国历史故事和戏曲场景,极具东方情趣。

品蓝绸多子多福枕顶,民国工艺品。该绣品为一枕顶,方形,一对。主要面料采用蓝绸。其上彩绣石榴、佛手等纹样。这类石榴切开一角,露出浆果的图案,可称为“榴开百子”的吉祥纹样。

丝绸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内,通过各种藏品、展品,可以体会到千百年来的时尚变迁和生活演变。

素罗单衣,南宋服饰。宋代青年女子常用的服装。

元代服装。包括女子穿的大袖袍、男子的辫线袍、海青衣等,反映元代贵族男女的服饰风格。

黄色柿蒂窠妆花缎裙式蟒袍,清代服饰。从骨朵云纹、过肩蟒等纹样判断,应为明代晚期袍料,但款式却是清代朝服雏形,可能是后人将晚明袍料按清代款式缝制而成。

大红绸地盘金彩绣八团龙女袍,清代服饰。典型的晚清满族宫廷女子八团袍服,整件袍服共织绣了八个团龙,其中在前胸、后背处以盘金彩绣有三团升龙纹,两肩、两袖端为行龙,具有极其浓厚的宫廷色彩。

陈列于西方时装馆的使用巴尼尔式裙撑的女装——18世纪西方社会的流行样式。

19世纪30年代末的西式女裙。当时,越来越多的女性乐于选择各种印花面料,而当时新的毛棉面料的使用使得印花机可以印出更加清晰和鲜艳的色彩,半抽象图案和柔和的花卉纹样非常流行。

20世纪20年代,西方时尚洋装冲击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两者几经碰撞之后,一种被称为“文明新装”的服饰应运而生,同时还有中西合璧的“旗袍”。男装中则有长袍马褂完全中式者,有着长衫穿西裤皮鞋中西合璧者,也有完全西化整套西服者。

随着西洋裙装进入中国,衣领中式、裙摆西式的中西合璧式连衣裙也开始出现。并且,人们还将旗袍外搭西式外套、斗篷等。此时,东西方服饰文化达到了极大的交融,产生出多元文化时代的别样风尚。

旗袍继承了古代中国的袍服元素,吸取了西洋服装裁剪方法,完美体现中国女性秀丽柔和的曲线和独特的韵致。

相关报道,敬请关注 ☟

《人民画报》2017年第4期

摄影 本刊记者 郭莎莎

采访 本刊记者 张劲文

编辑 黄丽巍 莫倩

深挖丝绸文化 南充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南充市丝绸女神雕塑(范吉涛 摄 图片来自网络)

图说变化

近年来,南充市紧紧围绕“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战略目标,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致力于建设 “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据统计,2018年,全市蚕桑丝纺服装及相关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同比增长13.1%。

A

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丝纺服装产业快速发展

在南充市嘉陵区新庙乡,成片的桑树令人目不暇接。这里作为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的蚕桑基地,长期为公司源源不断地供应着原材料。据了解,全市重点规划了南部、嘉陵、西充、仪陇、阆中、蓬安6个省、市级优质蚕茧基地县和50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现有蚕桑基地60万亩。

为保证丝绸原料的供给,早在两年前,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就进行积极探索。从蚕茧到丝绸,作为一条贯穿农、工、商的传统产业链,农户、企业等多方受益。

2016年和2017年,蚕茧价格波动较大,给成长中的银海丝绸带来不小的影响。面对原料供应难题,公司到绵阳、南部等地考察发现,建立蚕桑基地不仅可以稳定原料供应,还能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2017年2月,借助脱贫攻坚的东风,银海丝绸先后投资近1000万元,在嘉陵区新庙乡麻感坝村、合兴嘴村、新庙村、粉笔山村流转土地2500多亩,建立优质蚕桑园;流转2000亩果桑园,建立桑叶(养蚕)综合利用示范园。“蚕农不仅可以收取土地租金,还可以赚取务工收入。此外,我们把租来的土地免费借给贫困户耕种,让他们赚取额外收入。”银海丝绸办公室主任彭伟说,如今,蚕农除了冬季维护管理桑园,4至11月都忙于养蚕,一年四季都有钱可赚。目前,有800余户农户参与蚕桑产业基地建设,年户均增收逾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蚕桑基地规模,不断满足企业的原料需求。”彭伟介绍,目前企业与水星家纺、富安娜合作,正在开发平板茧和黄金茧技术,提高蚕茧乃至丝绸的品质。2019年4月,银海丝绸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同时又与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合作,启动蚕丝资源多元化研究与发展,通过蚕桑基地提高蚕茧产业,实现蚕桑多元化种植。

在发展蚕桑基地和生产蚕丝被的同时,银海丝绸采取电视购物、电商与实体门店等方式,广辟销售渠道。2019年1至7月,仅电视购物渠道,该企业就实现销售收入500余万元。

参天银杏大树、百年老工业厂房、小火车、缫丝设备体验馆……每逢节假日,位于高坪区都京街道的六合丝博园,成为工业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四川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12年,1915年六合牌生丝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曾是亚洲最大的缫丝厂,目前是中国存续时间最长的丝绸企业,被誉为“中国四川工业活化石”。如今公司所在的厂区占地178亩,保留了从清末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各种建筑,以及不同年代制丝制绸机器1000余台,且90%以上的建筑和机器设备还在正常使用。以“新时代、新丝路、新未来”为主题的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即将在我市举办,届时,六合丝博园将张开怀抱,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南充市茧丝绸行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13.5亿元,新增无梭剑杆织机200余台。目前,南充市已在20多个省(市)和国内著名风景区开设了150多个南充丝绸、桑茶食品专卖店、加盟店和连锁店,部分企业已在美国、意大利、德国、巴西、印度等地设立了营销办事处。中国茧丝绸产业网在我市正式投入运营,入驻企业达1100余户。南充市10多家企业进入淘宝、京东、网库等国内主要电商平台,每年电商网络交易额达30亿元。

丝纺服装产业作为带动南充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将用5—10年时间,培育壮大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南充市人民政府还出台了《南充市实施“155发展战略”推进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意见(2017—2021年)》等多个配套文件,推动丝纺服装产业科学发展。

近年来,南充以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大力强化发展举措,全市丝纺服装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图片来源:南充新闻网)

B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结合文化旅游,南充市着重深度挖掘丝绸文化。南充作为传统“丝绸之乡”,积淀着厚重历史文化,“丝绸之城”雕塑(又称“丝绸女神”)作为南充城市形象标志矗立在城市中心“五星花园”。嘉陵区规划建设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中国桑茶之乡文化馆、中国蚕丝被之乡文化展示馆、中国蜀绘文化博物馆;高坪区规划实施都京丝绸特色小镇,列入全市推进产业发展十大项目之一;六合集团规划建设六合院、标志性牌坊、老茧库美术馆、百年六合丝绸体验馆;依格尔在西安、阆中、雅安、都江堰等地建立了丝绸文化展示馆。

2019年9月17—22日,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在南充举行,《南充政协》2019年第3期出版“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特辑”,宣传弘扬丝绸文化 (蓬州闲士 供图 )

同时,南充市大力发展丝绸旅游,探索出“丝纺服装产业+丝绸文化+休闲旅游”多元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以栽桑养蚕为体验的乡村旅游、以享受品牌企业文化盛宴为主题的工业旅游,打造一批蚕桑丝绸文化旅游景点,积极与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旅行社开展合作,形成了“丝绸文化+丝绸工业”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扩大丝绸文化宣传,聘请国内知名设计团队,精心组织拍摄了《南充丝绸宣传片》,编辑出版发行了《记忆中的南充茧丝绸》《丝绸源点,绸都印象》等书籍,《南充晚报》连续刊登了《重走南方丝绸之路》和《南充丝绸人》系列报道,进一步扩大南充“中国绸都”影响力。

《丝绸源点 南充茧丝绸 发展简史》,南充市商务局编,2019年9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蓬州闲士 供图)

南充市还呼应全球市场深刻变化和调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蚕桑综合利用开发方面,桑叶茶、桑果酒、桑果汁、桑葚膏、桑果干、桑枝食用菌等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借力“中国绸都”这块金字招牌,南充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近年来,丝纺服装产业完成重点建设项目13个,引进浙江金富春、尚非服饰、深圳新维、富安娜、家丰时装(香港)等30余户丝纺服装企业。投入技改资金13.5亿元,相继研发了特宽幅高经密大提花丝绸面料、高档丝毛混纺提花绸、高档纺绒真丝绸、高档重磅真丝绸等高端丝织品,通过大力发展织绸、服装、床上用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在迈向新征程的号角声中,南充正树立“大纺织”视野,实施大项目攻坚战略,走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之路:重点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做大高坪都京丝纺服装产业园、嘉陵工业集中区丝纺服装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实施丝绸文化旅游开发工程,擦亮“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努力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研发生产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产业名片:丝纺服装

南充市第六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实施“155发展战略”,将丝纺服装产业作为带动南充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并提出用5—10年时间培育壮大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南充市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完善了高坪都京丝纺服装工业园、嘉陵工业集中区丝纺服装产业园、仪陇丝纺服装产业园3个特色专业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大力推进丝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丝纺服装产业是南充传统优势产业和主要出口创汇产业, 涵盖了丝绸、棉纺织、服装、鞋类、化纤及其它(含产业用纺织品)五个行业,形成了桑、茧、缫丝、织造、染整、生产加工、出口贸易、丝绸旅游及文化等“农工贸”一体化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专家建言

整合资源 不断创新

丝纺服装产业大有可为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李小东:

南充古老的丝绸产业自秦汉以来在历史大潮中兴衰交替却从未中断,如今,依然有那么一批人在执着地坚守着、创新着这个美好的产品,南充市历届党委政府也始终将茧丝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不懈的努力让南充建立了目前全国最完整的茧丝绸产业链,赢得了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国绸都”称号。

近年来, 南充市加大了对蚕桑基地及三大丝纺服装工业园区的建设力度,着力完善蚕桑丝绸服装全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行业企业的技改支持力度,强化招商引资,组织带领企业积极参加行业展会, 使南充丝纺服装行业展现出新面貌。在经济疲软的大环境下,丝纺服装行业销售额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桑蚕种养基地增量提质,桑茶、桑葚饮料等桑蚕相关产品不断丰富;六合集团、 依格尔等企业开拓丝绸文化旅游板块;南充本地丝绸企业不断加强与国内知名丝绸、纺织企业合作,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

目前, 南充市在该产业尚未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未能产生全国行业领军企业、 创造行业领导品牌。全行业产值不高,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建议整合行业资源,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链各环节成本的降低和质量的提升;内培外引,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 构建有机协同的产业集群;政府牵头,企业积极参与,构建行业研发平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部门声音: 推进“两基地、一中心、一名城”建设加快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南充市商务局局长尹成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大力实施“155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产业年项目年开放年”行动,培育发展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全力建好蚕桑丝纺服装产业“两基地、一中心、一名城”。

一是着力夯实产业基础。重点抓好蚕桑基地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着力建好高坪、嘉陵、仪陇丝纺产业园区,积极招引一批国内外知名项目、 大品牌、大企业入驻,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 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

二是着力构建交易平台。精心举办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 着力构建区域交流合作平台、 行业发展互动平台和产品市场拓展平台, 做大做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服饰),规划建设茧丝原料信息发布中心、西部丝纺交易中心,加快建设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

三是着力推动丝绸文旅。依托“中国绸都”“丝绸源点”等金字招牌,大力推进丝绸文化与一二三产业融合, 重点发展以蚕桑生产、加工、设计体验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和休闲旅游,精心打造中国丝绸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加快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世界丝绸文化旅游目的地。

9月16日晚,银海丝绸 2019中国丝绸女神杯模特大赛总决赛在南充市高坪区举行(蓬州闲士 摄)

来源:南充新闻网

作者:杜 杰

供图:蓬州闲士

“嫘祖”入驻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

6月16日下午,“华夏母亲”嫘祖入驻南充,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是以尊为先蚕。”南充,号称“中国绸都”,丝绸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集丝绸历史、文化、展销为一体,是我国中西部面积最大的丝绸馆。

6月16日上午,由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在南充举行了华嫘祖母亲文化及南方丝绸旅游文化学术研讨会,海内外多名专学者在会上作精彩发言。省嫘促会副会长廖向希介绍了5年来嫘祖文化研究取得的学术成果:坐实了嫘祖是黄帝元妃,是蚕丝的发明人,是“一带一路”的奠基者,嫘祖作为先蚕为历代帝王所祭祀,而盐亭民间祭祀嫘祖活动历代未曾中断。成都是丝绸之路的南起点,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嫘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精华,是世界丝绸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炎黄文化、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独有、全国珍稀的历史文化,是极具发展潜质的旅游文化。大力弘扬嫘祖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功绩,将进一步构建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丰富和深化“南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伟大战略,推动地方文化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2015年3月18日,位于四川南充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馆内收集、整理、复制了从古至今缫丝、织绸等从栽桑养蚕到丝绸织造等所用器具和实物,游客可体验丝绸手工彩绘、蜡染等。绸博物馆复制出一台大型束综蜀锦花楼提花织机以后,又仿古复制了中国从古到今的脚踏缫丝机、缂丝机、云锦提织机,这些木织机全用手工操作,能织出壮锦、蜀锦、宋锦、云锦等丝绸制品。

南充充分利用“中国绸都”牌子,抓住国家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契机,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该馆主要分为收藏、传承、教育、纪念、旅游、休闲六大功能。通过这些功能,向世人展示南充丝绸历史文化,激励新一代丝绸人将事业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作为蚕丝的发明人,“嫘祖”入驻绸博物馆,将极大提升南充“中国绸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苏定伟 报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145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