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尼山孔庙和书院

AAAA级旅游景区

尼山孔庙位于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尼山原名尼丘山,因孔子名丘,为避圣讳,故名尼山。其山并不高大,海拔约340米,风景秀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出生于此,所以尼山名扬海内外。

中文名:尼山孔庙

尼山孔庙和书院

地理位置:曲阜市东南约28公里处的尼山东麓

海拔:约 340 m

记载:《括地志》

游走溪北书院、孔庙,感受文昌深厚人文历史气息

9月19日,“服务自贸港 ,文化兴文昌”海南文昌融媒体行采访团一行来到文昌市溪北书院、孔庙,感受文昌深厚的人文历史气息。

溪北书院始建于1893年,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米。书院大门前有一个半月形风水塘,取“昭昭明月”之意。门匾上为清末著名书法家杨守敬所题的“溪北书院” 四个大字,“书”字少一横,告诫学子,谦虚戒躁,世界上有读不完的书。溪北书院2019年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是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大规模清代建筑群之一,有利于我们研究海南琼北近代历史,传承海南教育文化,合理利用文化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文北中学校长邓卓夫介绍,溪北书院是清末著名书法家、诗人潘存发起筹建。1883年,66岁的潘存辞官还乡,隐归故里,努力发展地方教育。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在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资助下,潘存开始筹建溪北书院。然而没等亲自执教,潘存在书院即将落成之日与世长辞,享年76岁。溪北书院建成后不少学者曾在此讲学,一时人文兴旺,人才辈出。书院现为文北中学所用。

文昌市文北中学副校长沈文略表示,溪北书院在文化传承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该书院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起着推进作用。溪北书院对文昌乃至海南教育的发展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溪北书院就是一部教育史、文化发展史和文明史。

文昌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护溪北书院的完整性,海南省财政厅2014年拨付200万元资金用于修复溪北书院,文昌在2015年启用这笔资金实施溪北书院一期修缮工程。2018年,文昌再次启动溪北书院二期维修工程,项目概算总投资735万元。2019年10月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单的溪北书院因部分建筑被毁,将在今年进行修缮。其中,损毁最为严重的东西侧建筑是本次修缮的重点。

19日下午,采访团一行探访被誉为“海南第一庙”的文昌孔庙。孔庙位于文昌市东风路77号。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中国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游游点之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料记载,1042年(北宋庆历年间),文昌在旧县治所在地安知乡何恭都潭布村(现文昌东路镇下路桥南)的县衙旁建起了海南地区第一座孔庙。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于现址,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

小嗨注意到,孔庙整体布局严谨,讲究左右对称。孔庙的主要建筑多为明清两代建造,建筑风格也基本上保存着两个时代的风格。

据说老文昌人曾立誓:若文昌未出状元,孔庙就不开大门。文昌一直没有状元,孔庙就至今没有大门,只有一左一右两个侧门,成为中国惟一一座不朝南、不开大门的孔庙。

文昌孔庙既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摇篮,也是近代文昌教育的发祥地,是代表文昌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古建筑群,在传承历史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

“近年来,文昌市委、市政府先后派员对全市的历史文物进行普查,并斥资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和开发利用,传承、保护、利用好文化遗产。”文昌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文昌市先后对溪北书院、文昌孔庙、会文十八行村、林家宅等进行了修缮。

来源:海南头条NEWS

图文作者:凌楠

编辑:王晓东

不止南海神庙和玉喦书院,广州黄埔还将修缮20处不可移动文物

  金羊网讯

记者梁怿韬报道:广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广州市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继去年开始对南海神庙启动进一步修缮,今年五一劳动节对此前关闭5年维修的玉喦书院重新开放外,海丝文化浓厚的广州市黄埔区,继续对区内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保护修缮。5月31日,该区文化广电旅游局通过广州市政府采购网,发出“黄埔区不可移动文物修缮设计方案”方案。根据方案内容,广州市黄埔区将预算3345000元,采购20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设计方案。通过本次设计方案的采购,确定上述20处文物的修缮方式。

玉喦书院。金羊网记者 邓勃 摄

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正在现代化的城区中藏着这么多文物

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目前正配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建设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黄埔港临港经济区等地块。根据招标文件透露的信息,这些正在现代化建设的城区,处处保留着富有文化味道的不可移动文物。

招标文件显示,中新广州知识城所在的原九龙镇片区内,便有三六汤公祠、什二汤公祠、国祥汤公祠、龙溪陈公祠、竹隐陈公祠、少七陈公祠、子和陈公祠、世盛陈公祠、大王会厅、经济堂、埔心汤氏宗祠、庆一汤公祠、湛怡庵墓、湛莲樵墓等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广州科学城所在的萝岗街道,有东樵祖祠、庆堂书室等不可移动文物线索;黄埔港临港经济区所在的南岗、大沙、鱼珠等街道,有进昌秦公祠、横沙民俗建筑群(人民公社食堂)、横沙民俗建筑群(磻江罗公祠)、茅岗南海神祠等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上述20处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均被纳入本次招投标范围。

玉喦书院。金羊网记者 邓勃 摄

黄埔将花半年时间制作设计修缮方案,为文物修缮提供指引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上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不少仍被当地居民正常使用着,如竹隐陈公祠现作为村民活动中心使用,少七陈公祠、世盛陈公祠等现经常被当地村民在祠堂内摆喜宴,进昌秦公祠为南岗亨元曲艺社使用;但有的使用方式,却和文化遗产保护略有差别,如大王会厅在招标文件中显示“现为压榨食用油作坊”,东樵祖祠则“被当地居民承包,用作储物仓库之用”。通过招标文件透露的信息,记者发现被公布的20处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多少有一些各种原因破损,需要修缮的地方。

根据招标文件透露的信息,广州市黄埔区将把上述20处不可移动文物线索,分成4个子项目招标修缮设计方案。有相关资质的设计单位中标后,广州市黄埔区将组织中标设计单位在签订合同后用6个月的时间制作设计方案。最终成型的修缮设计方案,将为上述20处不可移动文物,提供后续进一步修缮指引。

作者:梁怿韬

大理巍山古城,悠闲安逸的慢时光;凤鸣书院、凤仪文庙,门庭冷落车马稀。

2013年的6月,我有幸参加了寻踪“营造学社”古建行摄之路,开启了为期15天的四川-云南古建筑拍摄之旅。

接上一站“大理古城”的行摄之后, 这篇古建筑的行摄目的地是云南大理的凤仪文庙和凤鸣书院, 以及巍山古城。

寻踪“营造学社”之路,线路图

6月20日,晴

今天是整个行程最辛苦的一天,真正的早出晚归。早上五点起床拍大理古城的日出,自由拍摄完古城的日出后,8:00准时出发拍摄凤仪文庙和凤鸣书院,下午拍摄巍山古城,晚上回来继续拍摄大理古城的夜景,15、6个小时不间断的拍摄,累得够呛,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晚餐基本上是累得难以下咽,随便吃了个蒙自然的过桥米线,回到酒店差不多是晚上10点了,当天拍的片子也懒得看了,倒在床上便睡。

凤鸣书院

云南赵州凤鸣书院位于大理市凤仪镇,西门外凤山下。建于康熙年间,清末重修。原为儒学,科举考试的场所,后改书院。

东西向,前为大门,仿白族民居门阙。居中一间楼阁,歇山顶,檐下设斗拱,入门为照壁,西为泮池,中建方亭,再西为中殿三间,单檐硬山顶。后为大殿,亦为硬山顶,面阔14米,进深10米。总占地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凤鸣书院是大理古城四大书院之一,另三个为大理“西云书院”、银桥“桂香书院”、下关“玉龙书院”。凤鸣书院面积并不是很大,十来二十分钟就可走完。

一进门,首先引起我兴趣的是这个木窗户,稍微有点特色,斑驳的木板墙上,一个小窗,分成几格,一块蓝靛青布遮光,映射着过往行人的身影。

这个半圆形的锅耳山墙,与岭南古建筑的锅耳楼有点相像而又不完全相同。远处是在建的高楼,长长的吊臂穿空而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凤鸣书院,顾名思义,是旧时的学堂,是以前教书育人的地方,这里还保留着教室的影子,有图书馆,有办公室。

凤鸣书院里面的“凤苑”。中国古建筑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天圆地方,苑门为圆形门,上午八九点的阳光有点硬,倒影在地上的门洞,变形得很厉害。图中的人物是来自安徽黄山的汪老师,他拍我,我拍他。

书院中间有一凉亭,四面环水,有三桥相连。记得曾有这样一副对联描述的很到位: 三面桥通四面水,一池鱼戏半池莲。

水塘的水很浑浊,水面上长满了水浮莲,密密麻麻的一片绿色。

凤仪文庙

凤仪文庙距离凤鸣书院很近,也就一街之隔的路程。

凤仪文庙位于大理市凤仪镇西街凤山东麓,据云南省《文物古迹大全》载 “凤仪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公元 1385年)”。明宣德十年(公元1453年)、 明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及至清康 熙十年(公元1671 年)和清末多次重建。现存有大成殿、两厢房、大成门、崇圣祠等。

凤仪文庙门前,是一条繁华的小街道,摊楼林立,人流很多,老年人的穿着还保持着当地的民族风格,年轻人基本上都汉化了。

凤仪文庙的大门,门边坐着在聊天乘凉的老人,买菜回来的大姐,刚好跨进阳光里,意气风发的样子。

大成殿的飞檐弯角,在蓝天苍穹下,气势恢宏,如大鹏展翅般。

进门后是一片开阔的场地,晨练的大姐大婶们,耍起太极刀,虎虎生风啊。

凤仪文庙里的拱形门,阳光映射在地上,形成很有趣的画面,呵呵,我是对门和它的光影情有独钟了。

凤鸣书院,凤仪文庙,都是比较冷清偏门的古建筑景点,除了我们这些古建筑摄影爱好者,没见到其他的游人,这些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略显门庭冷落车马稀,在周围现代建筑热火朝天的包围下,给人一种独自凄凉的荒芜感觉。

凤鸣书院和凤仪文庙的面积都不大,一个上午的拍摄时间也相对宽裕,午饭后,开始了巍山古城的拍摄之旅。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红河源头的巍山,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从大理古城驱车过去约一个多小时。

巍山古城号称南诏古城,是南诏文化的发源地,在中国的古镇旅游中称它为未被打扰的南诏古城。

巍山古城又叫蒙化城,是南诏古国大理古城的发祥地,是云南省设置郡县最早的地区之一。元代的时候,由大理段氏总管开始建筑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县城依然较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时候的棋盘格局,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巍山古城内街道以拱城楼为中心,呈标准的井字结构建设,共有25条街道,18条巷,全长14公里,城内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结构,南、北主轴线两侧的房屋则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房子朝向为南偏西15度左右,是结合当地的最佳采光方式,以弥补“四合五天井”光线不好的一面。

巍山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云南省四个“文献名邦”之一,是南诏(蒙舍诏)的发祥地,有不少南诏遗迹和历史传说。西汉时期在此设邪龙县,又名蒙化。

是云南省最早设置郡县的地区之一。因县城东有巍宝山得名巍山。现在的巍山古城,始建于元代,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扩建。

唐开元25年(公元737年),南诏第四代王皮逻阁以巍山为基地,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了洱海地区的五诏和其他小部落,建立南诏国,传王位十三代,历时253年。明清两代,巍山实行土司制度,彝族左氏任土司,承袭18世。明代称蒙化府,是云南“三大土府”之一,另外两个土府是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府,元江傣族那氏土府。

如果说大理古城已经商业化了的话,那么巍山古城就像是二十年前的大理,这是一个安静的小城,简单,淳朴,几乎没有什么外地游客,来往闲坐的都是当地的民众。

古城的生活烟火气息甚是浓郁,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快乐。城门洞里,就是个聚集闲聊的好场所,阴凉通风,人们随意而悠闲的席地而坐,干净的石板久经岁月的碾磨,光溜顺滑,磨出了厚厚的包浆。

巍山古城的北城楼又叫拱辰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在高大的城墙上,有五间重檐歇顶式的古老建筑。窗台上竖起的一面镜子,镜像里是一个古老的大钟,轻轻的敲了一下,洪亮清脆,整个古城都可以听得见了。

古城只有一条主街道,在拱辰楼上可俯视全貌,街上皆为手工小作坊和生活用品的小店,满足着古城人们的生活所需。

这间名为“满足里”的小店,牌匾里写着:修鞋,擦鞋,洗旅游鞋,皮鞋保养分、翻新,磨砂鞋翻新等经营范围。除了满足你“足”上的要求,还有其他配匙,皮带生活必需品... ...

在“满足里”的斜对面,一堆当地民众围坐喝茶聊天,他们神态各异,错落有致,看他们的穿着打扮,皮肤黝黑,应该都是当地的庄稼汉子,我把镜头对准了他们,其中一个汉子发现了,对着我摇手示意不要拍,不过,很是抱歉,还是拍了这一张。

回来看片,才发现这家的招牌叫“包殓服务店”,当时还不明所以,仔细看了下面的小字:丧殓应用物件齐全。才醒悟过来。

穿过了主街道,来到了一条横巷,发现一个很古老的宅子,门是打开的,我走了进去,主人家也很热情的招呼我,还扯着我一定要喝他家的茶。

这所宅子应该有些年月了,屋顶上长满了杂草,上面一个红色的太阳能热水器很是刺目,感觉和这里的风格格格不入。

女主人在偏房做着竹编的手工,看见我,轻轻的羞涩一笑,又开始低头干活。

从老宅子出来,又转了一圈,转出了古城外面,有一个新建的公园,规模也不大,对新建筑不感兴趣,所以就没有进去,隔着围墙拍下了这株盛开的三角梅,算是结束这次巍山古城的行摄之旅吧。

预告:下一站,行摄大理崇圣寺和三塔

——END——

原创图文,未经作者同意请勿盗用

(摄影:射天狼文字:射天狼)

我在宁夏,贺兰山,酿美酒!

手工精酿发展历程,欢迎点击蓝色字:

获国际金奖的手工精酿,佛冈众筹投产开始

天狼视觉,不同的感觉!

旅拍 | 婚礼跟拍 | 聚会活动 | 人像约拍 | 商业广告

射天狼,男,出生于广东省佛冈县。

以本土摄影为主,致力于佛冈本地民情风俗,街头人文,古建风光的拍摄。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佛冈县摄影家协会秘书长;

瀚图影像中国微信摄影师;

手机影像网特约点评师;

2016、2017清远市十佳摄影师;

中国首家手工精酿葡萄酒基地团队成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08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