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马宋饼

马宋饼是源于山东省昌乐县马宋(现为营丘镇)一道汉族面食,故称之为马宋饼。马宋饼的特点是烙花细碎,熟而不糊,色泽艳丽,柔软芳香,油丰而不腻,微咸而透清香,百食不厌。

中文名:马宋饼

主要原料:小麦面粉,食盐,食用油,开水

马宋饼

是否含防腐剂:否

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群,淀粉

主要食用功效:饱腹,劲道醇香

适宜人群:老少皆宜

储藏方法:常温

地区:山东省

类型:面食

打开味蕾的潍坊名吃——昌乐马宋饼:寻常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快上云讯 面食是北方人的主食,品种繁多,各地都有自己代表性的面食。起源于昌乐县营丘镇的马宋饼就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一道传统面食。凭借油丰而不腻、微咸透清香的特点,马宋饼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走出了昌乐,而且享誉省内外,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潍坊名吃”。让我们去体验一下马宋饼的制作,沾一沾这独特的“烟火气”。

“马宋油饼三页成,烙花细碎似繁星。油丰柔软食不腻。微咸当中透香气。熟而不糊色泽艳,垂手一抖即三片。开人胃口保体健,吃之过后皆称赞”。文人墨客的诗词,不仅描述了马宋饼独特的技艺、样式、口味、色泽,更体现了广大民众对这道传统面食的喜爱之情。据考证,马宋饼起源于昌乐县的马宋,也就是现在的营丘镇,故称之为马宋饼。相传古时进京赶考之人多步行,经过长途跋涉,历时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而马宋饼具有便于携带、存放时间长、耐消化的优点,因此深受各方举人的喜爱。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晾透之后不容易坏,不容易变质。(制作温度)相对高,水分少,方便食品携带的优点。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吴学增告诉记者,马宋饼的制作不仅是面与水的碰撞,更是劳动与智慧的融合,推、拉、擀、挂、翻,一招一式皆功夫,从和面开始就不能马虎。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马宋饼和面要求是一斤面粉加六到七两水,和的时候慢慢往里加水,不要一次性加足,最后有一个三不粘的要求,不粘盆不粘手不粘擀面杖。

当地人世代相传,发展至今,马宋饼的制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完美熟练的技艺流程,和面、搋面、揉面、打油、醒面、做墼子、醮油、合墼子、擀饼、挂轴、烙饼、翻饼、晾饼、收饼,整个工艺流程十分严密,缺一不可,技术要求全面、娴熟。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有些人擀饼的时候只擀不转,我们师傅擀的时候几乎不用拿着墼子转,用擀面杖面皮就能在案板上转。翘着(用力)。

不等饼擀好,面点师傅就提前就把电饼铛预热上了。以前人们烙饼都是支鏊子,烧柴火,但是土鏊子不仅火候不好掌握,而且烟熏火燎污染环境,于是更加清洁、方便的电饼铛逐渐取代了土鏊子。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起了这种小气泡的时候证明底下已经受了热了,没起泡的地方就是还不行。这样就可以动动它了。

马宋饼烙成后,卷拿为一张,抻起来一抖擞即散为三页。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用这个油面卷上猪头肉、土豆丝、鸡蛋、哑巴辣椒、四喜丸子,现在都有驴肉的。荤素搭配,直接用油面卷。(干面)一折水分油分淌不出来。

昌乐人民以马宋饼为主食之一,当地人至今还流传着过清明节吃马宋饼卷鸡蛋的习俗。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马宋饼的口味和吃法也越来也越丰富了。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添加一些蔬菜汁,南瓜、菠菜也很受欢迎;炒饼丝,加鸡蛋炒出来。它这种香气,你给予了它另一种香味。

寻常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朴实无华的马宋饼不仅流传百年,更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牢牢占据着广大市民的餐桌。

市民:马宋饼一般家里人都爱吃,逢年过节的时候是必备的。

市民:我们有时候自己在家里也烙着吃。

马宋饼作为传统名吃,一头牵起了经典的味道、儿时的记忆,另一头则牵起了绵延的乡愁和浓浓的亲情。作为马宋当地人的吴学增,对马宋饼的感情更深。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也是一种对老一辈的怀念,精神上一种寄托。这个饼我现在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小时候,我奶奶给我擀的那个饼,一口饼一口菜把我喂大。我还是希望把马宋饼传承下去,这门手艺继续延续下去。

为推进马宋饼的传承与创新,昌乐县不断挖掘其文化内涵,做强产业品牌,在营丘镇区中心地段建设了马宋饼研发中心,制定了马宋饼制作规程和原材料标准,选择质量好、品质优的有机小麦作为主料,让马宋饼从大众化向高端化迈进。

山东省烹饪协会鲁菜注册大师 吴学增:真空包装(马宋饼)作为地方一个特色的礼品,客人走的时候都带走。寒食的时候我们推出的主食就是马宋饼。寒食吃饼卷鸡蛋,这个我们也是推出这一块。

融媒记者:李悦 郑点点 贺杰

融媒编辑:陈静

【来源:潍坊电视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贵阳云锦村半日徒步游——白马宋氏土司遗迹(白马洞、白马井、红坟)考察

周六早上,阳光明媚,改哥与@呈思相约前往乌当区东风镇云锦村访古,上一次没能找到宋氏土司“皇坟”甚为遗憾。

在公交站碰头后,我们上了253路公交车,一路堵车慢悠悠地穿过新添寨,一直坐到终点站景云山火葬场,已经到中午了。

下车后过马路,进入火葬场对面那条往东的岔路上坡,一路上大卡车来来往往,尘土飞扬,我们只好戴着口罩在“沙尘暴”中行进。这条路的尽头是白虎洞渣土场(无害化处理场),虽有拦车杆和门岗,但没人盘问我们,直接进去后,沿着砂石路朝预计的洞口位置走过去。

走到离预计的洞口位置只有几十米的山坡脚后,就不知道怎么上山了。路边的简易工棚上写得有“白虎洞”的名称,因为白马洞在当地又俗称白虎洞。@呈思在路边驻足凝视,原来他发现了一个清澈的小水潭,里边有很多红色、黄色和杂色的锦鲤,鱼有大有小,看来已经生长很久了,甚至还繁衍了后代,说明这潭水存在很久了,不会是季节性的下雨积水。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有少量流水渗漏出去,流淌到路中间的沟渠中,说明这是一股“活水”,可能是个泉眼形成的。没有看到别人提过这里,就暂且命名为“白马洞山泉”吧。

@呈思继续往前走,说想去山背后看看那边的情况。改哥也很好奇,就一起过去看看风景,那边可以俯瞰乌当大坝子。天气不错,甚至可以远眺到贵阳市所有废弃物的最终归属——高雁垃圾填埋场。

我们一直走到白马洞的山背后,这边是一片坟地,有很陡的砂石路通到坟旁。

山凹里尽是废渣,就是所谓的无害化处理场。

在线求助@户外之马,他很快就把上次探明的登山路线勾画在卫星图上发过来,我们才知道从哪里山上。

确实曾经有过一条毛狗路通往白马洞口,但是由于很少有人来,已经被狼鸡叶等植物遮盖住了。虽然说起来直线距离只有几十米远,可是如果事先不知道洞口位置的话,还是很难在这个植被茂密的荒山坡上找到目标。

改哥先往北上坡找到@户外之马提示的“小李子树”后,继而转向东北方前进。其实@户外之马发来的洞口位置并不是很准确,而且改哥当时也并不确定洞口的位置而且改哥当时,但是如有神助,居然一次性地就找对了方向,离着10米开外就看到了一棵松树下的洞口。

改哥发现,原有的毛狗路其实并不仅仅通往洞口,而是走到洞口上方继续上山的,但是改哥没有沿路继续走上去查看。

洞口有两个孔,左边小右边大,进去都是同一个低矮的洞厅。

两个洞口

左洞口

右洞口

右洞口内

右边大一点的入口,也得匍匐才能进入。改哥仔细观察洞口的构造,似乎被认为封堵过,但就不知道是作为土司藏宝洞的时候封堵的,还是当地怕有人进去出危险封堵的。根据其他网友的描述,大概1998年出事的时候,洞口就是这个样子。

传说白马洞曾是宋氏土司的藏宝洞,在当地很有名。但因为1998年四个学生困死洞中的事,后来当地人大多对此事讳莫如深。

贵阳师范专科学校的一名男生,与乌当一中的三名女生,在未告知家人朋友的情况下,趁五一假期进洞探险,被困42个昼夜。42天后,才被另外一伙二男二女四个来探洞的学生发现,救出时只有两个女生还有生命体征,然而获救后因器官衰竭还是相继离世。这事在当时闹得很大,报纸和杂志都报道了,现在提起来很多贵阳人都还有印象。

离开白马洞,沿路走到半山腰的岩厦处,就是小龙井。

小龙井其实并不是一般概念上的井,而是岩洞中流出的山泉,其实是一条地下溪流的出口。

小龙井当地又称白马井,从名称就知道与白马洞大概有什么关联。

改哥跟网友讨论过,也认为白马洞可能是白马井这条暗河的故道,或者说是由于同一座山里的同一个地下水系统形成的。

此外,云锦庄原先还有白马寺(现云锦小学),这应该不是巧合,而是与当地的宋氏土司——白马平夷宣慰使宋光家族有关。现在很多人把云锦庄的史迹说成是水东宋氏土司(宋钦后裔)的遗迹,可能是后人张冠李戴了。两家土司都新宋,在云锦庄都留下了墓葬群,所以很容易让人混淆。覃雨甘老先生在1987-3 号《贵州文史丛刊》上发表的《红边宋氏土司概述》,其实早就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可是现今的某些宋氏后裔和一些“专家”们依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偏要把清代群众集资修建的云锦寨门和小石桥说成是水东宋氏别业遗址,非要把白马宋氏红坟说成是水东宋氏的“宋钦-刘淑珍合葬墓”。

看完白马井,自然就走到云锦庄来找宋氏红坟,又叫“皇坟”“王坟”。先是走到离红坟只有几十米的地方,荆棘太密,只好舍近求远退回大路上,转到另外一个方向再接近。这处土司墓葬叫做“红坟”,其实是因为原本是用气派的红砂岩作墓围。我们看到,附近有多座古墓也是红砂岩的墓围石。

走对了方向,老远就看到新立的巨大墓碑。墓碑前方约50米的地方,有两根长短不一的石柱。先前有些资料说是石华表,但是石华表我们已经见得多了,一眼就看出这两根肯定不是石华表。从地面上残留的四个长方形石基座来看,大致可以判断是一座石牌坊的残件。从石柱上的榫眼推断,大概是四柱三间墓坊靠右边的一间两侧的立柱。

我们好不容易才穿过荆棘丛来到2017年新整修的“宋钦-刘淑珍合葬墓”前,已经没有了“红坟”的遗迹。

返程经过兽医学校,来到云锦尚城和乌当区大数据产业园附近,顺路带@呈思去瞻仰了金芳云烈士墓,改哥每次来这里,周边的环境都不一样。记得第一次找到这里的时候,背后还是一个放马吃草的山坡,现在快要变成城区了。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的金芳云小姐姐,如今也是“城”里人了呢。

浚县街头的美食之“马蹄烧饼”

河南浚县浮丘山上有碧霞元君(另有泰山老奶奶等称呼)的行宫“碧霞宫”,俗称“奶奶庙”。传说农历五月二十五是碧霞元君的生日,旧俗于寿诞之前一日置酒食祝贺曰“暖寿”。自明代建造碧霞宫以来,方圆几百里的香客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从四面八方赶到浚县浮丘山,为老奶奶暖寿及守夜。庙会期间,通向浮丘山的伾浮路也是热闹非凡,街上汇集数十种浚县风味和各地特色小吃,其中的几家“马蹄烧饼”摊,因为销量大,更是异常的忙碌。

小吃摊多为家庭成员分工协作。

马蹄烧饼原料为精制面粉,需提前发酵。

揉捏成小团后,再按压成圆饼。

然后刷油。

撒芝麻。

贴到炉灶内壁上。炉灶由水缸改造而成。

盖好烙烤几分钟。

烤好后用铲子和笊篱取出来。

成品焦黄诱人。

易消化,1元一个,价格也实惠,深受民众喜爱,很多祝寿守夜的香客路过购买备用。本组照片拍摄于2020年7月14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079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