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刘氏布偶

刘氏布偶

刘氏布偶起自清末光绪,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历经清朝、民国,技艺逐步走向成熟,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它曾伴随着数几代人成长而成长。

刘氏家族是刘氏布偶的制作世家,刘氏布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经过一百年多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在刘氏家族内部口传身教,代代相传并不断的创新,做工精美堪称一绝。

刘氏布偶现属大吉民间手工坊,由-传承人刘培宗独家经营制作,该项民间艺术已处于濒危状态,现集中分布在东营市东营区东部,滨州、博兴等地也有部分学徒。刘氏布偶,俗称“布玩具”。共有七大类系列,一千多个品种。

刘氏布偶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刘氏布偶图案由老一辈艺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纹样为主,配以传统的吉祥纹样,根据不同布偶的造型绘制。多以“福、寿、大吉等字和吉祥寓意的“蝙蝠、蝴蝶、金钱、如意等做装饰。还有以牡丹花、菊花、竹子来表现,造型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刘氏布偶色彩多为红、绿、黄、蓝、紫、黑、白、金、银对比强烈的民俗色彩为主,原料均为无污染的植物染料,色彩亮丽极具传统民族风格;在图案设计上,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夸张传神等特点;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适应农村特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刘氏布偶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兼具视觉享受和实用价值。作品细腻,造型兼具趣味性和浓厚的民俗风格,令人赏心悦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刘氏布偶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是文化交流的信使,是文化的凝聚,是历史的积淀,是研究黄河口传统布艺的活化石。

自创始以来,从创始人刘殿元,到第二代传承人张秀云、第三代传承人刘元惠,刘氏布偶历经百年风雨,八十年代,刘培宗遵照父亲刘元惠的言传指教,慢慢开始恢复刘氏布偶的制作,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刘氏布偶的工艺制作。他造访东营的居民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设计制作出一系列富有浓郁黄河口特色的刘氏布偶艺术品。在保留主体原始特征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加以变形、夸张,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在他手里创造出的刘氏布偶,外型千奇百怪但是具有各自的灵魂,独特的,极具个性,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特色手工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其作品布虎在首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展出,此后又先后创作“月亮神猫”、“福牛”等作品,并屡屡获奖。布艺作品《五牛祝寿》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展中获一等奖,并被省美术馆作为珍品永久收藏。2010年,刘氏布偶入选东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刘氏布偶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顾以往,百年岁月已过。现今,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刘氏布偶依然诉说着黄河口人民对生活无尽的热爱,以其雅俗共赏的民俗韵味,在现代生活中不断的绽放出质朴的光华。

你知道刘氏有哪6大宗派?身为刘氏的你属于哪一派刘氏宗亲总会昨天

按照人口数量来说,刘姓人口超9000 万,仅次于李姓、王姓、张姓,为中国第四大姓氏。

并且,对于建立了西汉、东汉等王朝的刘姓,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霸气的一个姓氏。

刘氏的起源演变

刘姓之源有三:其一出自祁姓,始祖为刘累,祖根在河南鲁山。帝尧裔孙刘累被夏王孔甲封为御龙氏,后刘累隐于鲁山,后代以刘为姓,此为刘姓主源。

其二出自姬姓,也源于河南。春秋时期,周匡王姬班封小儿子王季于刘邑(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号刘康公,其后以刘为姓。其三,出自他姓,为他族、他姓改嫁或赐姓刘。

据史书记载:一、汉高祖刘邦实行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于单于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贵者皆从母姓,单于的子孙于是皆从刘姓。于是便生成这支刘姓。二、据史籍记载,齐人娄敬在洛阳向刘邦献入关中建都之策,得到刘邦的重用,刘邦称帝后,赐姓刘氏,其后保持此姓;刘邦为了感谢项伯在鸿门宴上对他的救命之恩,赐他刘姓。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独孤氏改为汉字刘姓,成为当时大姓之一。其他入迁中原的少数民族也有改作刘姓的。

你是否知道刘氏有哪六大宗派

虽然现代刘姓大都属于“汉室之后”,但具体来说,又分为几大宗派,而且各个宗支所占比例也不一样。据不完全统计,现代刘姓主要有以下几个较大的支系:

一是楚元王刘交后裔彭城刘氏派,该支刘氏分布范围较广,南北东西都有,但以北方较多。

二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中山刘氏派,这一支刘氏人数众多,但主要分布在南方,以闽粤台地区最多,其次是浙江、江西、两湖、广西、海南、港澳、云贵川,另外在东南亚南洋的刘姓,也以源出中山的客家刘姓居多。

三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长沙刘氏派,该派刘氏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系当年留在长沙国的一支,如安成侯刘苍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两省,并辐射到邻近的鄂、川、江浙、两广、云贵等省区;南支则是当年北迁南阳的东汉皇室后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华中、华北、华东地区,另外还辐射到朝鲜、日本等国。

四派为梁王刘武后裔刘氏,这一支刘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山西、陕西和山东、江苏一带,人数较少,如今刘邦故乡汉里堂刘氏就是梁王后裔。

五为代王刘参后裔刘氏,该支刘氏也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江苏、山东一带,人数较少。

六是淮南王刘安后裔刘氏,这支刘氏主要分布在今安徽省,再辐射到邻近省区,人数也较少。

此外,还有属于荆王刘贾后裔和代王刘仲后裔等派的刘姓。

刘氏的迁徒与分布

刘姓主要分布在中国本土地区,此外还广泛地分布世全世界各地。在中国本土,据不完全的统计,刘姓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南部,如在北方,刘姓与李、王、张3姓一同为中国北方大姓,约排在第4位;而在中国东南,刘姓的人口所占的比例相对要小在于在北方与中南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也排在前20位之内。

有统计表明,刘姓人口在中国北方的北京市排在第4位,在辽宁、陕西二省也均排在第4位;而在华东的上海则排在第12位,在广东省排在19位,在福建省排在第12位,在台湾省排在第9位或8位;在四川省排在第4位。

如果从人丁繁衍、人口数量来说,现代刘姓是北方强于南方的话,那么从宗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显赫来说,则明显地是南方刘姓胜过北方刘姓。而在南方刘姓中,又明显以湖南、四川、湖北、江苏等省的刘姓最为兴盛。

刘氏最早发源于河北唐县,而始姓刘氏却在今天的陕西省境内。公元前300多年前开始向河南及江苏传播。战国时晋大夫范会有子留居秦国,称刘氏,后来刘氏建立东、西汉两朝,统治天下,于是其孙分布于天水、中山、南阳、彭城、东平等十四处之多。唐代和宋代,刘姓已遍布大江南北,盛于全中国直至今日。

当今中国第四大姓氏,后裔遍布全国

刘姓约占汉族人口的5.38%,是当今中国的第四大姓,在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其中尤以河北、内蒙古、辽宁及京津地区为最,约占该地区汉族人口的8%以上。刘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还分布于许多古今少数民族中,如女真、高丽、满、朝鲜、高山、柯尔克孜、藏、布依、壮、怒、仫佬、侗、苗、瑶、阿昌、锡伯、 东乡、回、黎、白、维吾尔、土家、彝等民族均有此姓。

刘氏福七公世系——刘氏文化

寿福堂★福七公世系

133/2世祖 福七公。

刘福七,寿二公七子。生于元惠宗至正十三年癸巳(公元1353年)年正月十五日,由皖复迁豫章。卒葬及妣氏俟考,俱阙失纪。迁居太湖。明正德十四年己卯(公元1519年),湖七世祖文柯公裹粮渡江寻访福七公实迹,行近马当值逆濠作乱兵交而返,作古风诗一首见藜阁诗存。

其词曰:祖源如河源,沿流讨星宿,中途遭风波,嗟哉不远复。

余集本豫章,迁派昉于寿,七祖正首邱,孤宗返庐旧。

云湖仅一传,普公辞家又,良田际时艰,是以多反覆。

考卜爱湖山,从容启堂构,所悼厥考茔,远阻岷山渎。

松楸岂不怀,谁妥更谁侑,芒鞋渡江寻,遗阡与遗胄。

行行近马当,风起石尤骤,突骇逆濠兵,刻日指皖岫。

复闻王都堂,鄱湖截逋寇,民人惧蹂躏,絜家纷纷走。

况余身子然,而敢馁虎就,豚鱼荐江皋,祖宗尚灵祐。

庶几梦寐中,歆享得邂逅,他日干戈平,重来访江右。

生一子:刘普荣。

又嗣子:刘洪甫。

编者按:综察寿二公及七房之生辰信息,考证推理得出结论:福七公“生于癸亥年”(至治三年癸亥1323年、洪武十六年癸亥即1383年)系谬误记载。参考福六公生于公元1351年,疑为“癸巳年”(即:公元1353年)误录为“癸亥”是也。或“乙亥年”(即:公元1359年),望福七公后裔提供老谱,以查证之。

又按:文柯公之诗词尽表此公思亲心迹与寻亲遭遇,及永不放弃地追寻宗源之宏愿,敬仰之至,其追根溯源之艰辛,感人至深,实乃吾辈学习之榜样,谨希福七公后裔能提供原文,以便深研并颂纪之。

再察:“由皖复迁豫章”值得商榷。古地名“豫章”的定义是关键,文柯公诗词中“豫章”盖指“石门山”是也。查《辞海》与姓氏有关“豫章”之辞说为古地名,即汉东、江北、淮南所限区域。或许是以豫章城(今南昌市)为治所、辖境相当于今之江西省的楚汉所置之豫章郡乎?

4.8.1普荣公支下系

134/3世祖 普荣公。

刘普荣,福七公之子。因时寇乱自江右至皖,属太邑之后部,江家山居焉。妣周氏,生殁俱阙,公妣合葬土门岭牛形。

前明七世祖文柯有拜始祖墓诗云:避地寻幽隐,盘遇此远嚣,尚同千里月,时望九江潮。芳草青牛卧,萋梧彩凤朝,安居兼裕後,窀穸亦逍遥。百年绵绵造,七世整衣冠,松雪龙鳞占,花风马鬃宽。养惭三釜后,守置万家难,所冀鸠雏振,焚黄刷羽翰。(见蔾阁诗存)。

生二子:刘允忠、刘信忠。

135/4世祖 允忠公。

刘允忠,普荣公长子。生卒俱阙,葬牛形。妣雷氏,生卒葬俱阙失纪。

立二子:刘道腺(信忠公三子)、刘贵四。

编者按:蓝本显示“允忠公 普荣公长子,生殁俱阙葬牛形,妣雷氏生殁葬俱阙乏嗣立弟信忠之三子道腺为嗣。早殁扶立贵四。”关于贵四公的派辈,据此唯一记载,推理出两种可能性结论:或允中公嗣子或道腺公嗣子。再察蓝本347页,道腺公无传,故以为允忠公嗣子是也。

136/5世祖 道腺公。

刘道腺,允中公嗣子,信忠公三子。生卒俱阙,葬牛形。妣汪氏,生卒俱阙,葬石柴头。早卒,无传。馀未详。

136/5世祖 贵四公。

蓝本显示“道腺早殁,扶立贵四”未见其他任何记载,抑或“四”乃“嗣”之录误,“道贵公嗣”乎?无从考证也。

135/4世祖 信忠公。

刘信忠,普荣公次子。原配汪氏生三子,继配汪氏。公及二妣之生卒俱阙,公与原配汪妣合葬于土门岭中榜,有碑,山向未详见碑记。继配汪妣葬五马山填岭冈椅形,有碑,山向见碑记。

秉性纯笃,自幼以孝友闻,伺父母疾,寝不解带。父母既葬于塚,傍筑茅庐一间,独处四载。虽令节不久内寝每忌日常跪悲号,哀感行路,其至行如此。

生三子:刘道滨、刘道源、刘道腺(出祧与允中公为嗣)。

136/5世祖 道滨公。

刘道滨,信忠公长子。妣谢氏,继妣王氏。公与二妣之生卒俱阙,公葬土门岭中嘴,谢妣葬土门岭牛形,王妣葬土门岭小蛇形。

生三子:刘仕皓、刘仕玲、刘仕青。(生母未详)。

137/6世祖 仕皓公。

刘仕皓,道滨公长子。妣包氏。公妣生卒俱缺,公葬土门岭蛇形,妣葬牛觜,山向俱未详。

生二子:刘元机、刘元朗。

138/7世祖 元机公。

刘元机,仕皓公长子。妣徐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土门岭蛇形,妣葬土门岭牛觜。

生一子:刘玉琼。

139/8世祖 玉琼公。

刘玉琼,元机公之子。妣余氏。公妣生卒俱阙,俱葬土门岭牛形,山向俱未详。

生三子:刘文柯、刘文燧、刘文和。

140/9世祖 文柯公。

刘文柯,玉琼公长子。邑庠生。妣叶氏无出,继妣程氏生二子。公妣生卒俱阙,公葬土门岭蛇形,叶妣葬旧屋湾蛇形,程妣葬蛇形,山向俱未详。

此祖聪颖好学,工艺文,善吟咏,每岁科两试,辄其侪偶开门授徒,子弟多原从之游,玉成者众,名其斋曰藜阁,今月形老学堂,其遗址也。尝游司空山,串八景为七律一首,诗云:南崖仄径袅羊肠,附葛拔藤上方,踏石骑牛泰佛剎,临池饮马拜书堂,砂凝丹壁霞初堕,月射银河夜未喘,晓认归途逾岭北,松风谡匕送微凉。其他随地起兴(之作)见各图内者,并载藜阁诗存。

生二子:刘宗二、刘宗三。

141/10世祖 宗二公。

刘宗二,文柯公长子。妣祝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土门岭牛形,妣葬土门岭石觜头。无传。

141/10世祖 宗三公。

刘宗三,文柯公次子。妣徐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土门岭牛形,有碑,妣葬土门岭中榜。

康熙年碑下被山洪坍出志石一方,字漫漶难尽识,其可读者:祖家资颇裕,慷慨好施与,嘉靖二年岁,大旱颗粒无收,饿口嗷嗷,祖同爨二十余口,举家食粥,得羡谷寸百石遍贷邻族,明年复又水患,人鲜克偿,又明年复有水患,人鲜克偿,又明年秋田大稳,如詹谷踵门求偿夙贷,祖收其本,不取息,拮据难完[疑为“还”]者,勿问也,里人多赖以存活,同匾其门曰:儒门乐善。此吉光片羽也,不忍弃,姑录之,以为子孙训焉。

生三子:刘千铭、刘千龠、刘千钢。

142/11世祖 千铭公。

刘千铭,宗三公长子。馀未详。

142/11世祖 千龠公。

刘千龠,宗三公次子。馀未详。

142/11世祖 千钢公。

刘千钢,宗三公三子。馀未详。

140/9世祖 文燧公。

刘文燧,玉琼公次子。妣汪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于普照寺白虎觜。无传。

140/9世祖 文和公。

刘文和,玉琼公三子。妣祝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宝塔石堰蛇形觜,妣葬普照寺对面石坝下。

生一子:刘宗瑞。

141/10世祖 宗瑞公。

刘宗瑞,字详之,文和公之子。妣程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中榜,妣葬朱泗边蛇形。

生一子:刘千意。

142/11世祖 千意公。

刘千意,宗瑞公之子。馀未详。

138/7世祖 元朗公。

刘元朗,仕皓公次子。妣叶氏。公妣生卒俱失纪,公葬下江家山小蛇形,妣葬小蛇形。

生一子:刘玉寅。

139/8世祖 玉寅公。

刘玉寅,元朗公之子。邑庠生。妣沈氏。公妣生卒俱阙失纪,合葬于塘边湾蛇形上一层。

生四子:刘文棣、刘文棕、刘文柄、刘文梅。

140/9世祖 文棣公。

刘文棣,玉寅公长子。邑庠生。妣李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于下江家山凤形青龙觜。

生二子:刘宗颜、刘宗贲。

141/10世祖 宗颜公。

刘宗颜,文棣公长子。妣胡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黑湾龟形,亥山巳向,妣葬塘边湾蛇形中棺,辛山乙向。

生一子:刘千锭。

142/11世祖 千锭公。

刘千锭,宗颜公之子。馀未详。

141/10世祖 宗贲公。

刘宗贲,文棣公次子。妣徐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于英邑郑家铺庄屋后燕子伏梁形,乙山辛向有碑。

生一子:刘千郑。

142/11世祖 千郑公。

刘千郑,宗贲公之子。馀未详。

140/9世祖 文棕公。

刘文棕,玉寅公次子。妣戴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于下江家山凤形,癸山丁向。

生一子:刘宗孔。

141/10世祖 宗孔公。

刘宗孔,文棕公之子。妣吴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王程铺屋后,妣葬黑湾蛇形上层亥山巳向。

生一子:刘千容。

142/11世祖 千容公。

刘千容,宗孔公之子。馀未详。

140/9世祖 文柄公。

刘文柄,玉寅公三子。妣徐氏。生卒葬俱缺失纪。

嗣后未详。

140/9世祖 文梅公。

刘文梅,玉寅公四子。妣叶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于英邑郑家铺,山向未详。

生一子:刘宗泰。

141/10世祖 宗泰公。

刘宗泰,字皖阳,文梅公之子。生卒俱缺,葬蛇形,山向未详。配江右宋门陈氏无嗣,立陈妣移孚所生之子千映为嗣,陈妣葬蛇形,山向未详。

立一子:刘千映(陈妣宋们遗腹子)。

142/11世祖 千映公。

刘千映,宗泰公嗣子,陈妣宋门遗腹子。馀未详。

137/6世祖 仕玲公。

刘仕玲,道滨公次子。妣失纪。公生卒俱阙,葬土门岭牛形。

嗣后未详。

137/6世祖 仕青公。

刘仕青,道滨公三子。生卒葬俱缺失纪。

嗣后未详。

136/5世祖 道源公。

刘道源,信忠公次子。妣胡氏。公妣生卒俱阙失纪,合葬于土门岭牛形。

生一子:刘仕震。

137/6世祖 仕震公。

刘仕震,道源公之子。妣王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蛇形,妣葬五马山。

生二子:刘元贵、刘元科。

138/7世祖 元贵公。

刘元贵,仕震公长子。妣张氏、余氏、金氏。公妣生卒葬俱阙,公葬铺后虎形,三妣俱葬铺后虎形,山向俱未详。

生六子:刘玉珏、刘玉琅、刘玉玲、刘玉珍、刘玉环、刘玉玺。(生母未详)。

139/8世祖 玉珏公。

刘玉珏,元贵公长子。妣戴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王程铺屋后四边枫树中间,艮山坤向。

嗣后未详。

139/8世祖 玉琅公。

刘玉琅,元贵公次子。妣徐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五马山新路湾凤形,乙山辛向。

嗣后未详。

139/8世祖 玉玲公。

刘玉玲,字玉戒,元贵公三子。生卒俱阙,葬王程铺屋后东边二层第一棺,艮山坤向。

嗣后未详。

139/8世祖 玉珍公。

刘玉珍,元贵公四子。妣邓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于铺后虎形,亥山巳向。

嗣后未详。

139/8世祖 玉环公。

刘玉环,元贵公五子。生卒俱阙,葬铺后虎形,亥山巳向。

嗣后未详。

139/8世祖 玉玺公。

刘玉玺,元贵公六子。妣王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五马山湾里新屋后杉木林,丙山壬向有碑。妣葬王程铺屋后东边栗树下,子山午向。

生三子:刘文铃、刘文铎、刘文恩。

140/9世祖 文玲公。

刘文玲,玉玺公长子。妣徐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王程铺屋后艮向。妣葬程家塘屋后椅形上层西边第一棺,壬山丙向。

生一子:刘宗山。

141/10世祖 宗山公。

刘宗山,字奇宇,文玲公长子。妣姜氏,续妣朱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程家塘屋后椅形上层东边第一棺壬山丙向,姜妣葬王程铺屋后上边,朱妣葬大冲湾中嘴乾山巽向。

祖有山场一处土,社坛湾口外,名叶里桃形。将东边一邃安葬外祖姜万楼,癸山丁向有碑,西边葬堂兄名杨,又葬铎母徐氏,续将祖墓下一棺卖与演葬伊,父宏全受价银二两四钱,均系有坟无山。嘉庆年间,念属一脉,畛畦不分,名杨支下裔孙德仕房、德韪房,俑价向祖裔等买[编者疑为“卖”,既然买卖不分,是否先祖在天之灵暗示,吾辈当全力化解之]出该山一半以后,该山二家公掌公蓄,两不添葬。

生一子:刘千顺(姜妣所生)。

142/11世祖 千顺公。

刘千顺,宗山公之子。馀未详。

140/9世祖 文铎公。

刘文铎,玉玺公次子。妣艾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于李家河大河西扇面金星戌山辰向。

嗣后未详。

140/9世祖 文恩公。

刘文恩,玉玺公三子。妣杜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于古坊河涂家屋后西边,亥山巳向。

嗣后未详。

138/7世祖 元科公。

刘元科,仕震公次子。妣王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五马山椅形,妣葬凤形。

生一子:刘玉现。

139/8世祖 玉现公。

刘玉现,元科公之子。妣张氏,续妣余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老屋上首虎形,二妣合葬于老屋上首虎形,卯山酉向。

生二子:刘文济、刘文瀚(迁英邑徐家坳)。

140/9世祖 文济公。

刘文济,玉现公长子。妣胡氏。公妣生卒俱阙,合葬于栗树觜,丙山壬向有碑。

生二子:刘宗育、刘宗邦。

141/10世祖 宗育公。

刘宗育,字名杨,文济公长子。妣王氏,继妣郑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社坛湾叶里桃形姜万楼之西边癸山丁向有碑。王妣葬下古坊河西椅形乾山巽向有碑。郑妣葬陆家屋后巽山乾向。

生二子:刘千甄、刘千希。(生母未详)。

142/11世祖 千甄公。

刘千甄,宗育公长子。馀未详。

142/11世祖 千希公。

刘千希,宗育公次子。馀未详。

141/10世祖 宗邦公。

刘宗邦,字名东,文济公次子。生卒阙,葬栗林觜,乾山巽向。未娶无传。

140/9世祖 文瀚公。

刘文瀚,玉现公次子(迁英邑徐家坳)。妣方氏。公妣生卒俱阙,公葬英邑徐家坳上首东边,壬山丙向有碑。妣葬英邑徐家坳屋后东二棺,丑山未向有碑。

生三子:刘宗见、刘宗宣、刘宗峤。

141/10世祖 宗见公。

刘宗见,字珩山,文瀚公长子。妣何氏,生子名七保,居英邑吴家河五载子七岁殇,续因年迈无嗣,矢愿将居宅侧建庵,名龙井禅林。又施田为香火有序铸钟永志不朽。公妣生卒俱阙,俱葬庵后壬山丙向有碑。

生一子:刘千保。

嗣后未详。

142/11世祖 千保公。

刘千保,字七保,宗见公之子。殇,生卒俱阙,葬屋后来龙冈中侧。

嗣后未详。

141/10世祖 宗宣公。

刘宗宣,字明初,文瀚公次子。妣吴氏。公妣生卒俱阙,葬于英邑徐家坳屋后西边,丑山未向。

生二子:刘千仪、刘千仁。

142/11世祖 千仪公。

刘千仪,宗宣公长子。馀未详。

142/11世祖,千仁公。

刘千仁,宗宣公次子。馀未详。

141/10世祖 宗峤公。

刘宗峤,字珩初,文瀚公三子。生卒俱阙,葬英邑吴家河对面上首大栗湾,

申山寅向有碑。

嗣后未详。

4.8.2洪甫公支下系

134/3世祖 洪甫公。

刘洪甫,名原相庆,行十五,福七公嗣子。生卒俱阙,葬鲁溪上首新庄屋背后名谢家湾。娶王氏,生卒葬俱阙失纪。后裔现居湖北大冶、安徽霍山等地。

生一子:邦明。

135/4世祖 邦明公。

刘邦明,字寿旦,洪甫公之子。娶陈氏,又柯氏。公妣之生卒葬俱阙失纪。后裔现居湖北大冶、安徽霍山等地。

生一子:刘延安。(生母未详)。

136/5世祖 延安公。

刘延安,子伯九,邦明公之子。生于至正九年己丑(公元1349年)九月初七日戌时,卒阙,葬乌龙寨。妣王氏,生卒葬俱缺失纪。

生二子:刘自和、刘自礼。

137/6世祖 自和公。

刘自和,行孟四,延安公长子。生于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公元1363年)六月初六日午时。妣王氏,生阙。公妣卒葬俱阙失纪。

生四子:刘安叔、刘宁叔、刘宠叔、刘宪叔。

138/7世祖 安叔公。

刘安叔,字仲明,自和公长子。妣聂氏。公妣生卒葬俱阙失纪。

生四子:刘崇叟、刘法叟、刘会叟、刘琪叟。

139/8世祖 崇叟公。

刘崇叟,安叔公长子。馀未详。

139/8世祖 法叟公。

刘法叟,安叔公次子。馀未详。

139/8世祖 会叟公。

刘会叟,安叔公三子。馀未详。

139/8世祖 琪叟公。

刘琪叟,安叔公四子。馀未详。

138/7世祖 宁叔公。

刘宁叔,字永泰,自和公次子。妣熊氏。公妣生卒葬俱失纪。

生二子:刘敬叟、刘元叟。

139/8世祖 敬叟公。

刘敬叟,宁叔公长子。馀未详。

139/8世祖 元叟公。

刘元叟,宁叔公次子。馀未详。

138/7世祖 宠叔公。

刘宠叔,名宗成,自和公三子。生于洪武十一年戊午(公元1378年)正月初四日酉时,卒于成化元年乙酉(公元1465年)八月十九日午时,享年88岁,葬于水马山永兴村右坐西朝东。妣万氏,生卒俱阙,葬与夫同塚。

生二子:刘宽叟(迁居瑞昌录口)、刘恭叟(字必聪,由泉口迁居刘家湾古湖北大冶县果城里内刘贵庄为一世祖云)。

139/8世祖 宽叟公。

刘宽叟,宠叔公长子。迁居瑞昌录口。馀未详。

139/8世祖 必聪公。

刘必聪,名恭叟,宠叔公次子。生于洪武二十七年甲戌(公元1394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子时,卒于天顺七年癸未(公元1463年)七月初七日酉时,享年70岁,葬排沙口坐北朝南,石碑犹存。妣傅氏,妙真生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公元1398年)正月初九日酉时,卒于成化十三年丁酉(公元1477年)七月初七日子时,享年80岁,葬与夫同塚。

公祖居江右南昌府进贤县梓溪里到公由江右迁居楚北武昌府大冶县果城里卜于此故为我族之一世祖云。

生二子:刘庭玉、刘庭用。

140/9世祖 庭玉公。

刘庭玉,必聪公长子。生于永乐十三年乙未(公元1415年)四月初三日午时,卒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四月二十日酉时,享年60岁,葬于屋侧右手大林坪,酉山卯向有碑。妣冯氏,淑清生于永乐十八年庚子(公元1420年)七月初八日子时,卒于成化十四年戊戌(公元1478年)九月十五日辰时,享年59岁,葬与夫合茔。

公妣坟茔自安厝之后,继声公暨妣郭老戴老、继昌公暨妣胡老伴葬于左,刘銮公暨妣黄老邹老伴葬于右,共计坟十一塚,其后又有添葬,先人恐碍祖塚公议严禁,迄今百余年并无添葬,恐有不望子孙忘生觊觎,特立碑以申禁葬,则随葬随迁故特刊之谱牒,以志不朽云。

生四子:刘继声、刘继远、刘继昌、刘继谦。

141/10世祖 继声公。

刘继声,庭玉公长子。生于宣德十年乙卯(公元1435年)四月初三日晶水时,卒于成化十九年癸卯(公元1483年)九月二十四日辰时,享年49岁,葬父茔左边。妣郭氏,淑清生于正统四年己未(公元1439年)七月二十八日申时,卒于天顺二年戊寅(公元1458年)十月二十九日申时,享年20岁,葬阙与夫合茔。续妣戴氏荣贞生于正统九年甲子(公元1444年)十一月十三日午时,卒于弘治十八年乙丑(公元1505年)二月初一日午时,享年62岁,葬与夫合茔。

生二子:刘秉泰、刘秉哲。

142/11世祖 秉泰公。

刘秉泰,继声公长子。馀未详。

142/11世祖 秉哲公。

刘秉哲,继声公次子。馀未详。

141/10世祖 继远公。

刘继远,庭玉公次子。生于正统二年丁巳(公元1437年)五月十五日亥时,卒于弘治十八年乙丑(公元1505年)正月十三日辰时,享年69岁。妣黄氏,妙元生于正统四年己未(公元1439年)正月二十日未时,卒于弘治十七年甲子(公元1504年)七月十四日卯时,享年66岁。公妣合葬于排沙口坐北朝南。

生一子:刘秉爵。

142/11世祖 秉爵公。

刘秉爵,继远公之子。馀未详。

141/10世祖 继昌公。

刘继昌,庭玉公三子。妣胡氏。公妣生卒俱阙,淑灵俱葬屋侧大坟前左边。

生一子:刘秉宽。

142/11世祖 秉宽公。

刘秉宽,继昌公之子。馀未详。

141/10世祖 继谦公。

刘继谦,庭玉公四子。生卒葬俱缺失纪。妣卢氏,淑安生卒葬俱阙失纪。

生一子:刘秉万。

142/11世祖 秉万公。

刘秉万,继谦公之子。馀未详。

140/9世祖 庭用公。

刘庭用,必聪公次子。迁外乡。馀未详。

138/7世祖 宪叔公。

刘宪叔,名彦高,自和公四子。妣缺,公妣生卒葬俱阙失纪。

生二子:刘全叟、刘贵叟。冶邑必聪公支下世系。

139/8世祖 全叟公。

刘全叟,宪叔公长子。冶邑必聪公支下世系。

139/8世祖 贵叟公。

刘贵叟,宪叔公次子。冶邑必聪公支下世系。

137/6世祖 自礼公。

刘自礼,延安公次子。馀未详。

走进贵州百年刘氏宗祠,了解刘氏支系脉络,刘家宗亲不可错过!

三门塘刘氏宗祠位于贵州天柱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走进这个雄伟高大,美轮美奂的建筑,迎面而来的是厚重的历史感,浓烈的刘氏文化氛围,它不仅承载着刘家世世代代的文化精神,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代表建筑,意义重大!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06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