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函谷关

AAAA级旅游景区

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

中文名:函谷关

外文名:the Hangu gate

行政区类别: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镇

所属地区:河南省灵宝市区函谷关镇

地理位置:河南西部丘陵岗地

面积:3011 km

下辖地区:王垛村

政府驻地:函谷关镇

电话区号:0398

邮政区码:472500

气候条件:暖温带季风性半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0.73 万

著名景点:函谷关,太初宫,藏经楼,碑林

机场:咸阳国际机场

火车站:灵宝火车站,灵宝西站

车牌代码:豫M

方言:灵宝方言

所属国家:中国

开放时间:08:00~17:30

门票价格:75.00元

建议游玩时长:3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全年

天鹅湖函谷关景点 函谷关景点介绍

1. 函谷关景点介绍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两京古道”(长安、洛阳),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都是重要关口。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位于豫陜晋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门灵宝市境内,辖区面积16.5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碑林、蜡像馆、博物馆、关楼、函关古道等20余处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轫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经》)、名关(函谷关)留芳青史,声播海内外。

中文名称

函谷关

2. 函谷关旅游地图

秦国有所谓披山带河的地形优势,南方是秦岭,北方是贺兰山,东面是黄河几字形的右脚,而函谷关就位于右脚转折的地方。如果要从草原过,必须先打败匈奴,向他们争道,如果要从南面过,要么跨秦岭(不实际),要么沿江上溯(更不实际),所以必须从正面突击。  正面突击也有两条路,一是从渭河上溯,但是秦国肯定重兵把守渭河,而且当时的船又不像现在的船那么强那么大,被围起来再用攻城器砸很快就完蛋。所以最保险的还是走函谷关。因此说,在战国时代,函谷关是中原如秦的必经之路。函谷关当年在今河南灵宝境内。这个地方北面有吕梁山,南面有伏牛山和秦岭,走函谷关一旦攻破的话,秦国就基本无线可守,基本可以长驱直入。历史上,六国联军有三次攻入函谷关,破关数日内,兵锋直抵咸阳宫,若不是六国各怀鬼胎,若不是秦君忍痛割城,秦国就灭了。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函谷关地位就大大下降了。因为这时候整个中原都是秦国的,再也不用老惦着占领函谷关进可攻退可守了。但是,说函谷关一点重要作用都没有,那是瞎说。因为秦国都城咸阳在函谷关内,函谷关是捍卫秦国首都的重要防线。果不其然,秦国暴政猛于虎,最终让陈胜、吴广起义军攻破了函谷关,皇帝闻之惊慌失措,幸好,在秦陵有几十万民役可以武装起来反击,起义军虽被击溃,但是秦国统治被极大的动摇。后来汉朝的都城也在陕西,而汉朝统治下也发生过黄巾起义这样的事情,所以说,直到东汉末年,函谷关都是非常重要的,他是保卫皇帝统治的屏障。  到东汉末,曹操为预防关西兵乱,才于建安元年始设潼关,并同时废弃函谷关,当时许都远在河南,潼关比起函谷关,靠近黄河,更加有利于防守,否则如果一直凭山险拒守函谷关,那么一旦被攻破,那就无险可守了!而潼关兴起后,函谷关就再也没有复建。  另外:  函谷关有三处:  

1 秦国时候的函谷关,在今天河南的灵宝。  

2 汉朝废秦函谷关,迁至今天的河南新安重新建立新关,称之为”汉关“。  

3 三国魏时重新弄得函谷关,称为“魏关”,魏关兴建是三国时候,曹操西讨张鲁、马超,为了迅速转运兵马粮草,命许褚在那里开凿隧道,筑起关楼,距秦关不远,故称新关。这处后来成为东达洛阳,西接长安的重要交通干线。抗日战争时城楼毁于兵火,遗址为三门峡水库淹没,现仅留古道和烽火台遗址。

3. 函谷关景点介绍1000字

如今的秦函谷关的关楼和城墙是上世纪90年代重修的仿汉建筑,远远望去,城墙自南向北一字排开,建于陡峭的两峰之间,高约十几米,正中留有两个门洞,洞上石碣刻着“函谷关”三字,门洞上矗立着两座三层悬山式城楼,气势还算雄伟,但远没有想像中的味道。正是隆冬时节,景区里面很少游客。我们随着导游参观了鸡鸣台、望气台、太初宫等景点,也都是新建或重修的建筑,古老的东西早已销蚀殆尽了。

4. 函谷关旅游景点介绍

灵宝必去景点

灵宝娘娘山风景区,娘娘山又名女郎山,位于小秦岭山脉的最东端,位于灵宝市西南10公里处的焦村镇南部,娘娘山自然风光优美,与函谷关,亚武山国家森林公园一起构成了灵宝市的“品”字型黄河旅游热线。

河南汉山风景旅游区,神秘的汉山藏身于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背依秦岭,面临黄河,足踏流水潺潺的枣香河畔。汉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地质公园,地貌奇特壮观,植物丰富多样,野生动物栖息,自然风光旖旎。

5. 函谷关的景点

每年五月份的时候有“黄河旅游节”,活动比较多,是来三门峡的好时候。夏天的时候陕县的甘山,特色民居——地坑院还有卢氏,都是值得去的地方。另外,渑池仰韶文化,灵宝函谷关,都是值得去的地方。最有名也是吸引人最多的是冬天来自西伯利亚的大天鹅了,来三门峡过冬的天鹅越来越多了。

6. 新安县函谷关景点介绍

洛阳旅游年票2020年新增汝阳恐龙地质公园景区、新安县黄河神仙湾景区、万安山七彩大峡谷景区,以及济源景区王屋山、五龙口、小沟背、济渎庙,景区总数增至45家。

  实行洛阳市旅游年票的旅游景区(点)

  洛阳本地景区:

  龙门石窟、白云山、龙潭大峡谷、鸡冠洞、关林、白马寺、天池山、龙峪湾、木札岭、神灵寨、黛眉山、栾川竹海野生动物园、新安函谷关、青要山、天河大峡谷、天子驾六博物馆、汉光武帝陵、王铎故居、有生工矿游景区、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龙马负图寺、天堂明堂景区、丽景门、蝴蝶谷、荆紫仙山、程园、范园、玄奘寺、玄奘故里、张钫故居、国色天香四季牡丹展览馆、花果山、国家牡丹园、汝阳恐龙地质公园景区、新安县黄河神仙湾景区、万安山七彩大峡谷景区

  外地景区:

  焦作青天河、焦作神农山、山西晋城相府庄园、山西晋城九女仙湖、济源黄河三峡、王屋山、五龙口、小沟背、济渎庙

7. 函谷关旅游

函谷关和尧山并不是一样的,函谷关是中国古代关卡,尧山是AAAA级旅游风景区。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尧山位于桂林市东郊,距市中心8公里,主峰海拔909.3米,是桂林市最高的山因周唐时在山上建有尧帝庙而得名。

8. 函谷关景区导览图

函谷关游览大约需要两个小时,有老子骑牛,关城等

9. 函谷关景点介绍鸡鸣台

三国志战略版函谷关和虎牢关,函谷关重要,函谷关是关中第一屏障,是战略要地,虎牢关是洛阳东大门。

函谷关是中国古代关卡,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其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为战国时秦孝公所设。函谷关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主要景点有太初宫、道圣宫、道家养生园、藏经楼、瞻紫楼、鸡鸣台等20余处。

10. 函谷关景点门票

时间:2月1日至9日(正月初八至十六)

  地点:汉函谷关景区

  戏曲展演

  时间:1月25日至2月9日(正月初一至十六)

  地点:汉函谷关景区

  2020年函谷关灯会

  时间:1月23日至2月22日(腊月二十九至正月二十九)

  地点:汉函谷关景区

  注:1月17日至2月16日,新安县全县9家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汉函谷关灯会除外)

  免费地点:新安县龙潭大峡谷景区、黛眉山景区、青要山景区、千唐志斋博物馆、新安汉函谷关景区、洛阳有生工矿游景区、苏园景区、土古洞景区、金斗山景区

一座会移动的雄关,函谷关

加关注

微信号:八福康文化

http://www.bafukang.com/

对于历史不是很熟的人可能不知道函谷关 的名气,可是如果问一个姓李的人贵姓,对方回答:“骑青牛,过函关”,你自然就知道他姓李了,因为“骑青牛,过函关,老子姓李”,说的是道教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也成老聃,说的是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聃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辞旧职。于是离宫归隐,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函谷关位于今天的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函谷关守关官员关尹,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一日夜晚,独立楼观之上凝视星空,忽见东方紫云聚集,心中正异,适老子骑青牛过函关,关尹早闻老聃大名,遂拜老子为师,得授《道德经》五千言。这就是“紫气东来”的典故来源,此外函谷关还有“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等典故。

刘邦建立汉朝,本欲定都洛阳,后接受张良建议改在长安,即是看中了函谷关的险要。

可是,汉武帝以后,函谷关却东移到了洛阳的新安县去了,这是为什么呢?一座好好的雄关,战略要地,却轻易的移到了300里外的新安县呢?

原来,自汉室兴起之后,关中作为帝都,函谷关以东则称关外。人们都以自己是关中人为荣。楼船将军杨仆,原籍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别人说他是关外人,他深感不快,就尽捐家资,于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在新安县城东也修起了一座雄伟的城池,人们称它为汉函谷关。有了这座新关,杨仆也就成了关中人了。汉关就失去了战略意义了,便成了废关,2000年仅存有关门遗址。习惯上河南灵宝的函谷关称为“秦关”,新安县的函谷关则称为“汉关”。

杨仆,西汉名将,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南湾村(今新安县境内)人,曾率军征服南越、东越和朝鲜,功勋卓著,因公封梁侯,封地在函谷关外,不属于关内侯,故而感到耻辱,便有了移关的举动,杨仆为人残酷,是汉武帝时期十个酷吏之一,汉武帝曾斥其“五过”,征服朝鲜后免为庶人,不久病死。

函谷关:千年雄关风云际会

函谷关西靠衡岭、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函谷关始建于西周,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的坡头乡王垛村,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连接中原腹地与西部地区通行的要冲、咽喉之地。2000多年前,老子在这里写下了不朽的经典著作《道德经》,故函谷关被称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它以悠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被载入史册,以名关、名人、名著的“三名”风采神韵饮誉天下。

古今函谷有三关

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其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名扬天下,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程丽向记者引经据典,对函谷关的建关时间进行了考证。函谷关始建于西周时期,据清乾隆十二年《灵宝县志沿革》载:“灵宝在夏商为豫州也,周为殷内,置函谷关……”同书《统辖》:“虞夏为豫州,为侯服,商为桃林。周克殷归,放牛于此,置关于函谷。”《左传载》:“春秋时,晋文公十三年(公元前768年)使詹嘉处暇守桃林塞,控秦不得出。”今人荆三林先生在《考古通论》中说:“关塞起源于殷、周,称桃林地,为桃林塞。周武王伐殷,出函谷大会诸侯于孟津,克商,放牛于桃林,即设专门管理关塞的司险,桃林塞已成为重关……”这些记载均说明函谷关始建于西周。

“历史上的函谷关共有三处,为古函谷关、汉函谷关、魏函谷关。古函谷关即周时所设立的关隘,也就是现在一般通称的秦函谷关。汉函谷关为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所建。魏函谷关为三国时曹操所开辟。古函谷关和魏函谷关,都位于灵宝市北弘农涧河入黄河口处。汉函谷关设在现今新安县城东门外,此为政治声誉的特殊需要而设,在军事方面从未发挥过什么作用。”程丽说。

得函谷关者得天下

来到位于灵宝市北15公里的北坡头乡王垛村的古函谷关前,可以看到周围地形极为险峻,东临弘农涧,河宽流急;南依秦岭,巍峨挺拔;西靠衡岭,延绵透逸;北濒黄河,浊浪滚滚。其道路狭窄,谷深漫长,两壁陡峭成为古今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谁得到了函谷关,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据众多史料记载,函谷关在周时,已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灵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冯小龙向记者介绍。

为什么古函谷关又被称为秦函谷关呢?“周都城东迁洛阳,而秦国自西向东逐渐发展强大起来,在秦穆公时秦已据有关中之地,函谷关在这个时候已经成为秦国的所属,并成为秦之门户。到秦宪公时期,秦国的势力更加强大,老子看好秦国的发展趋势而西行,到了函谷关时老子认为就是到了秦之土地,于是停下来著写了《道德经》。进入七国的纷乱争战时期,秦国因据有函谷关天险,雄视天下,因此函谷关的地理优势为秦的统一天下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因此,人们习惯地称古函谷关为秦函谷关。”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焕良说。

桃林塞是函谷关的前身

“在历代军事、历史以及地理等史料中都以‘险固’来描述函谷关。‘险固’可做‘历代兵家争相固守的险地’来理解。”立在关前,程丽说道。关于函谷关的起源,程丽列举了众多的史料。

《考古通论》中记载关塞的险要最早在殷商时期已经形成,周时称桃林塞,武王伐殷归来,为示天下弗服,将战马放归于华山,牧牛于桃林之地。这段历史在《尚书周书武成》也有明确记载。

清光绪《灵宝县志》里的一段记载作为补充:“虞夏属豫州,为侯服,周克殷归,放牛于此,置关于函谷,设令以守。既而封虢仲于虢,号西虢,虢公败戎于桑田。周东迁以后,晋灭虢,尽得关东地,因而使詹嘉处暇守桃林之塞备秦;三家分晋,乃复属韩;后属秦,置吏严守。迄秦并天下,霸诸侯,地属三川郡。”编纂《长安志》的元代方志学家骆天骧记载:“虢之阌乡矣,县东南十里有桃源,古之桃林,周武王放牛之地。函谷间皆扼束河、山,故云塞尔。”《太平寰宇记》载:自灵宝以西至潼关,皆桃林地。

“从这几段史料所载,可依稀辨清关塞的起源。”程丽分析说,“具体可考的应该是周时,函谷关往西至潼关一带,十里桃源满地,桃林遍野。所以这方灵山秀水古称桃林。周武王伐商以后,在此地设关,因置于函谷之中,函谷关自此开始成为历代军事之重要关隘。”

《长安志》中载:“函谷间皆扼束河、山,故云塞尔。”这段描述应该可以证实桃林塞就是函谷关的前身。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描述:“自函谷关至斯,高出云表,幽谷秘邃,深林茂木,白日成昏。”这应该是对函谷之间桃林遍野,枝繁叶茂的描述。函谷关即设在桃林塞入口处,而这就更增加了函谷关的神秘和险要。

函谷关城气势壮观

如今的函谷关虽经历了千年的风雨冲刷,但函谷险要的地势依然可见。函谷关文化中心主任王赞芳和工作人员李冰柯带领记者一行来到函谷关关城前,只见关城高大巍峨,气势壮观。记者登上陡峭的楼梯,想象古代的将士正是通过这里到达关楼的顶端,观察敌情的。记者到达关楼的最顶端,放眼望去崇山峻岭,绵延不断,背后是深险如函的崤函古道,道路两旁是参天大树。王赞方指着在参天大树中只露半边的一处建筑说:“那就是真正的崤函古道的入口。”

王赞方介绍,函谷关因战争而建,又因战争而毁,屡建屡毁,函谷关为秦汉建筑,原关楼已不复存在,现在看到的是1992年开工修建的复古建筑。关楼为双门双楼悬山顶式三层建筑,因两主楼顶端各饰一只丹凤鸟,俗称丹凤楼。

《太平寰宇记》称:“其城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太平寰宇记》中国地理志史,记述了宋朝时期的疆域版图,是现存较早较完整的地理总志。从这部史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函谷关始建于周朝,关城位置北面濒河,南面依山。环绕关城一周为五里余四十步。《春秋谷梁传》记载古代三百步为一里,一里为1800尺。考虑到函谷关建于周,《太平寰余记》成书于宋时,古代不同时期尺度有所变化。战国时一尺为23.1厘米,宋时一尺为30.9厘米,城高二丈,按战国时尺论,两丈约为4.62米,按宋时尺论,两丈约为6.18米。

“《读史方舆纪要》是古代汉族历史地理、兵要地志专著。综记‘山川险易,古今用兵战守攻取之宜,兴亡成败得失之迹’,具有浓厚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特色,其核心在于阐明地理形势在军事上的战略价值。该记载详细描述了函谷关古时地势险要,壁高林密,易守难攻;春秋时期,晋拥崤函以扼制秦国,后秦国得到函谷关,六国相继被秦所灭。”程丽说。

罕见的战国时期遗址

“此关楼虽为后建,但目前仍保留有两处战国时期的遗址,这座箭库遗址是当时守城兵士的武器库,距今已2000多年。”下来关楼,在一处建筑前,函谷关文化中心主任王赞芳告诉记者,“1986年发现,后经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并加以保护。该建筑为竖井式,深11米,直径0.9米。箭为铁杆铜簇,每三十枚为一束,共十万枚,现均已铁透斑斑。”

不远处是古城墙遗址。“这是1987年发现并加以保护下来的。城墙用糯米汁混合后夯成,高两丈。城墙分别由平、圆、竖三种夯筑而成。据勘测,东城墙长1500多米,南城墙长200多米,西城墙长1300米,北面的500米面临深沟,巍巍城墙形成了一道固若金汤的屏障。”函谷关文化中心工作人员李冰柯说。

关于函谷关城的诗词有不少,唐太宗李世民《入潼关》:“崤函称地险,襟带壮两京(洛阳、长安)。霜峰直临道,冰河曲绕城”;唐朝张九龄《奉和圣制经函谷关作》:“函谷虽云险,黄河已复清。圣心无所隔,空此置关城”;唐朝岑参《虢州郡斋南池幽兴,因与阎二侍御道别》:“行军在函谷,两度闻莺啼……夜眠驿楼月,晓发关城鸡”;唐朝刘禹锡《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关头古塞桃林静,城下长河竹箭回”;唐朝皮日休《函谷关》:“破落古关城,犹能扼帝京”;清朝杨浩《函谷紫气》:“雄关便是芙蓉城……函谷尤深尹喜情……”

茫茫桃林扬天下

历代《灵宝县志》和《阌乡县志》记载:《山海经》云,夸父之山,其北有林,名曰桃林,广围三百里。桃林牧竖自潼关以东直至县西二十里之稠桑镇均为古桃林塞。周武王放牛于此,故桃林牧竖亦列八景之一。《左传》载:“春秋时,晋文公十三年使詹嘉处瑕(地名今阳平镇阌乡村东北),守桃林塞,控秦不得出。”《重修函谷关记》记载:“古称函谷关,尚已自周召分陕,关属之陕以西,惟秦据之,号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而四塞独斯关,有建瓶之势,所谓天下河山,秦得百二者也。”

“灵宝殷称桃林,周为桃林塞,设关置令以守。秦属三川郡,在函谷关置桃林县,为灵宝有县名之始。西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因迁函谷关于新安,在故关地置弘农郡(以弘农涧河取名)。统辖卢氏、宜、洛等十一县。”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焕良说。

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桃林县,迁治北14里至弘农涧河入黄河口之东侧,此即灵宝老县城建城之始。自此之后,该处逐渐成为东西交通枢纽,近水陆码头亦为商贾云集之地。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玄宗李隆基在函谷关尹喜故宅获“灵符”,遂将桃林县改名灵宝县。

《辞海》载:桃林,古地区名。又名桃林塞,桃原。约当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

“多处史料记载证明了桃林与函谷的关系,也记述了函谷关的历代分属:函谷即为桃林之地间东西之山间深谷,西周武王伐商之后在函谷东入口设关,名为函谷关,并制令防守,也因处桃林之地,故而武王伐商之前函谷曾被称桃林塞。”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程丽说,“函谷关设关初期属虢国,在晋国假虞灭虢以后,晋国的詹嘉曾奉命守在此地以防秦国。后三家分晋,函谷关曾先后被魏、韩占领。之后秦战败韩国夺取函谷关,自此形成秦据函谷关以防关东六国的历史局面。”

崤函之固吞八荒

“从函谷关到潼关,依据天险黄河使其战略地位显赫。黄河从西而来,碰到华山和秦陵的壁立千仞,经过反复冲刷,在崇山峻岭中开出一条通路——函关古道。这条通道从河南灵宝到陕西潼关140里,蜿蜒在山间,深险如函,因此也称为函谷。这条函谷的东头,叫作函谷关,西头便是潼关。”程丽掏出随身携带的地图,向记者解说,“先秦时期,从长安和咸阳以东,八百里秦川守无险,攻无据。函谷东头的函谷关向东防守,因此堡垒坚固如铁,西头的潼关,当时还只是进攻出发时的一个据点,两关都是为军事据守而筑,因此如今加强函谷关与潼关的区域资源整合,可以向旅游者展示出一个完整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古军事要塞。”

贾谊《过秦论》中有“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之说。对此,程丽解释说:“‘崤函之固’比喻地势十分险要,同时也是古时定语后置结构的词语,意为孝公固守崤函之险固地势。崤是崤山,函是函谷关。《辞海》载:‘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这里的‘崤函’是崤山与函谷关的并称。这说明当时函谷关已经很重要了。”

《史记高祖本纪》载:“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程丽进一步解释说,关中秦地有山河险要和与中原远隔千里的优势地形,诸侯有持戟的武士百万,而秦占地利优势便等于拥有百万持戟武士的二倍。同时古代通指函谷关以西至潼关120里的秦国领地,称为“百二山河”,又叫“百二秦关”或“百二雄关”,秦国就是凭借此天险而立国,因此“百二雄关”常被后人用来形容一个地区的地势险要。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与楚霸王项羽为了争夺有天险可凭借的“百二山河”(秦国领地),兴起许多劳民伤财的战争祸事。于是,元曲家马致远在《蟾宫曲叹世》里有“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的词句。

《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载:“王元说隗嚣曰:请以一丸泥,东封函谷关,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隗嚣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更始元年(公元23年)七月,隗嚣建立割据势力,后归顺光武帝,任西州大将军。之后击败赤眉军于乌氏、泾阳间而有功于东汉,所以光武帝多次派使臣,劝隗嚣入朝为官,许诺他显贵爵位。隗嚣以为天下成败还是未知数,不想一心一意归顺光武帝,多次表达辞让之意。隗嚣的将领王元就劝说隗嚣:“现在南方有公孙述,北面有刘文伯,长江、五湖、沿海和泰山等地,称王称公的还有十几个,假如放弃侯王的基业,寄身于危国,不是好计策。现在天水完整富裕,兵马最为强盛,向北攻取西河、上郡,向东攻取三辅,按照过去秦国的疆界,外有华山之险,内有黄河天堑。王元请求用少数兵力为您到东边扼守险要函谷关,占据关隘自守,以等待四方的事态变化,即使帝业的计划不能实现,退一步也足以称霸一方。”

搭上申遗快车

2008年5月14日,国际古迹理事会副主席、国家文物局巡视员、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郭旃等在洛阳召开的评议会上,认为位于灵宝的秦函谷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关隘,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列入推荐名单。

“三门峡市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两次考古调查。”程丽说,“一是组织三门峡市文物专业人员沿着灵宝境内的丝绸之路展开调查,历时15天,拍摄制作了申遗电视专题片《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函谷关》。二是邀请省市文物专家学者对函谷关及函关古道进行拉网式调查,并通过钻探发掘,发现了大量历史遗迹遗物,撰写了《函谷关古文化旅游区文物钻探调查报告》。”

“国有史,邑有志”,历史典故和地方史志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是前人留下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充分利用、保护和开发这些文化遗产是后人的责任和义务。函谷关城扼守长安、洛阳两京咽喉,历来是逐鹿中原或进取关中的兵家必争之地,它用独特的方式记录着战争与和平交替演变的中国历史,让这座雄关同时涵盖了哲学与战争的双重主题。不仅函谷关城在军事上十分重要,而且老子将他的杰作《道德经》留在这里,这里便永远和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密不可分,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文物。历史文化作为人文旅游资源是反映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各个阶段活动的标本和缩影,是人文旅游资源中最富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一种文化定位。”程丽说,“因此,历史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在进行开发时,只有从弘扬民族文化的角度出发,保持其‘原汁原味’,防止低级庸俗化的开发,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和文化生态平衡才不至于被破坏,旅游地才能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函谷关历经千余年作为中国军事建筑的典范留存至今,其建筑形式有其自身的物质属性和直观形象。函谷关建筑在保护性修葺中一方面一定要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形象的完整,防止其原貌被破坏;另一方面搞好周围环境和事物与景观相互协调,以烘托、陪衬建筑文化景观。”

编辑:常艺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05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