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琅琊文化陈列馆

琅琊文化陈列馆位于琅琊台景区西门东侧的山坡上,黑瓦红柱,飞檐重迭,造型朴拙大气,古意凝重,叫人一看便知是秦汉建筑风格。陈列馆前矗立着《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青铜铸像,展现了始皇帝登上琅琊台临风大乐的形象,引导人们一进景区便走向琅琊台的历史文化。陈列馆由序厅、主展厅、回廊组成。序厅展览的是《琅琊台图》、四时主祠模型、古琅琊地区大事年表和琅琊历史变迁图等。主展厅第一层陈列着从春秋至汉代巡游琅琊的12位重要历史人物的塑像和反映他们在琅琊台活动的壁画及地图;第二层展出琅琊台出土的文物和社会文物。回廊的廊壁上嵌刻着历代名人吟咏琅琊风物的诗词文赋。

网址

/uploads/techan/pic/abpp交通

做胶南市区-琅琊台旅游专线

门票

门票50元

60-69岁门票半价,70岁以上免费

儿童1.2一些免票;1.2-1.4之间半票

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位置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

家门口的文化陈列馆!九江街坊出力又出古董,传承儒林文化

“这缝纫机我家以前也有。”

“这风扇看起来就很有历史感。”

……

儒林街坊出力又出古董,共建文化陈列馆!

11月5日,九江镇儒林社区的街坊纷纷来到新开的历史文化陈列馆参观,里面陈列的都是街坊拿来的旧物件,让大家从文物及资料和现状中了解九江的儒林文化。

儒林历史文化陈列馆座落于儒林社区万寿街,这里老旧的侨房见证了一段段历史,代表着居民心中的集体回忆,也是九江儒林文化的一个符号。

儒林文化库陈列馆摆放的老物件。

背景

万寿街热闹不再

看着万寿街这些建于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在岁月留下的斑駁中,精致典雅的砖雕、石雕、灰雕、木雕、壁画、石脚高窗、五彩窗花、灰砖、黄瓦、青石板,都在经历了百年的历史风霜后,以一种沧桑的质朴美、岭南美和历史美,甚至是西洋美扑面而来。

万寿街的发展历史。

古朴的风韵、残留的旧房子、老房子林立,原本人去楼空的侨房,仿佛在怀旧和叹息着历史的悄然流逝。虽很多已无人居住,但看到不时结伴路过的老街坊,还是能感受到这里的生活气息。

从九江的街巷结构与建筑中,自清乾隆以后,九江成为南海的商业集散地,有着“小广州”之称,作为商业繁华地的古镇“九江大墟”,其临涌的和由九江涌向两侧作“非”字结构延伸出来的街巷,在当年都是商业的店铺或“写字楼”,而人居之家或有钱人家的“豪宅”都建在这个商业中心的外围,用现代话说就是“郊外”。

恰好万寿街就在这“郊外”。民国时期的1926年,九江曾成立九江特别市政府,乡人李卓峰先生被孙中山委为筹备处主任,足见九江当时的繁盛。

往昔繁华的万寿街,如今面临两方面困境。一个方面是人的流失,万寿街入住率仅46.3%,房屋空置率达53.7%,主要居住者为长者和新市民。另一方面,面临儒林文化的流失,长者难以传授儒林文化,而新市民流动性较大,对万寿街归属感不强,认同感低。居民表示,希望在街道上有公共活动空间,活化街道上的空置房屋,传承儒林文化。

设计

活化万寿街展儒林文化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精神之根,对于一座城市或乡镇来说,则是活力与灵魂。

怎样让新一代感受传承儒林文化,怎样才能让传统建筑具备美观性和实用性,怎样才能让儒林文化融合现代社区生活?

为什么要办这个儒林文化历史陈列馆?儒林社区党委书记麦桂均说,随着时代的变迁,万寿街多数原居住都搬去其他地方住,街坊老家中的一些老物件,留着没什么实际用处了,扔又舍不得扔,怎么办呢?

“社区里有这个地方放放这些老物件蛮好,空闲的时候到陈列馆来走走,又能想起过去的生活。”麦桂均表示,最重要的是,子孙们无法想象祖辈过去的生活,带上孩子们来陈列馆里走走,一件件老物件实实在在地摆放在那里,可以给孩子们讲讲过去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爷爷奶奶辈的生活。

为此,在儒林社区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联动政府部门资源,发动社会资源,投入到万寿街活化中。

儒林历史文化陈列馆吸引了一班儒林社区热爱曲艺的老街坊前来练习弹奏。

落实

街坊共建文化陈列馆

九江镇素有侨乡美誉,儒林社区侨房众多,是九江镇侨乡文化的重要纽带。在儒林社区党委的支持下,社区党员、街坊会会员、万寿街老街坊、新市民、社会组织代表、社区志愿者骨干共同参与了万寿街活化行动。

原本人去楼空破败的侨房,华丽变身。万寿街23号原是郑嘉强的祖屋,他将祖屋免费给社区打造成儒林历史文化陈列馆;他还将万寿街25号给社区改造成社区花园;万寿街18号原是儒林社区港澳同胞麦海雄居住的地方,经过与兄弟姐妹商量后,他把房子捐赠出来打造成为侨胞之家……

在《儒林历史文化陈列馆》,一入大门这几个大字映入眼帘,里面陈列的都是一件件承载着旧日时光的老物件,这些老物件,都是街坊从家里拿出来的,有碗、门牌、床等物品,都是街坊小时候家里也有过、用过,但不知什么时候,它们一件件地流失了、不见了,如今再见,犹如唤醒了一段记忆,让人的心顿时柔软起来。

儒林历史文化陈列馆的一角。

年过60岁的蒋艳芳是万寿街居民,自从得知社区开展万寿街活化项目后,就加入其中,还多次把家中旧物寄存出来建设公共空间。“家里没有空间了,堆在哪里也是浪费,难得有这样机会,就拿出来给街坊一起欣赏。”她说,感谢社区给他们老一辈提供这个平台,可以跟年轻人有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共同做好一件事情,实现自身价值。

现在的她成为了一名志愿者骨干,专门负责陈列馆和花园的维护。“我已经退休了,家里又没孙子要带,有时间有平台当然要勤奋点啦。”蒋艳芳笑呵呵地说,从家里到陈列馆她每天都会回来几次,看下要不要帮忙。

像蒋艳芳这样的热心街坊有很多,自从《儒林历史文化陈列馆》开馆后,街坊很快用旧物将有两层的陈列馆填满了。

在《儒林历史文化陈列馆》旁边的社区花园,变身风韵古朴、环境优雅的公共活动空间,吸引了一班儒林社区热爱曲艺的老街坊前来练习弹奏。

儒林社区撬动和凝聚多方参与空间更新,让传统建筑具备美观性和实用性,让儒林文化融合现代社区生活,以社区公共空间和社区活动为载体,共创居民心目中理想的社区更新,赢得多方点赞。

他山之石

社区微小博物馆出路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正在打造一批社区微小博物馆,除了新城社区史迹陈列馆,宁丰社区也有村史史迹陈列馆,丹顶鹤社区设有面塑博物馆等。

社区微小博物馆的独到优势在于接地气,可以让社区群众近距离接受博物馆的熏陶,而且具备“小、快、灵”的优势。但和社会上的其他博物馆相比,社区微小博物馆也有自身的局限,如馆小,主题少,藏品不多,参观者可能多局限于附近居民等,提升社区微小博物馆的服务水平是其需要长期努力的方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季爱娟教授说,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具有文化传播与传承的功能。社区微小博物馆也要走出去和引进来,除了本社区居民,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观、体验。

季爱娟建议社区微小博物馆要和社会进行大融合。具体可以在以下几个方向拓展:

一、更多地结合本土文化,引进非遗文化体验与展览,用展品加活动把静态的展出变成动态的交流,提升吸引力。

二、社区微小博物馆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有些藏品可以相互交流展出,还可以和收藏企业进行联展。

来源:珠江时报

通讯员:沈芝强

视频、图片:梁平

编辑:佛山新闻网 王嘉欣

中卫岩画--北方狩猎文化“陈列馆”

太阳图

虎王图

中卫岩画由卫宁北山岩画和香山岩画组成。卫宁北山岩画由沙坡头区境内的黄石坡、大麦地、石房圈、大通沟、新井沟、双石垒子、枣刺沟等7个岩画区和中宁县的黄羊湾、石马湾岩画区组成。其中,沙坡头区卫宁北山岩画区在近30平方公里范围的山梁上沟壑中,共发现岩画6800多幅,个体图案两万多个;其中的大麦地岩画区最为著名,有一块10米长石板上,刻有不同时期的岩画图像210多个。香山岩画主要由分布在香山地区的石马沟、石羊沟、小井子沟、火石沟、茶树沟以及近年发现的孙家沟、北长滩等20余个岩画点组成,约有岩画1000多幅。根据相关研究,以大麦地岩画为主的中卫岩画的时代,上限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下限在宋夏时期,是狩猎游牧民族制作遗留的珍贵文化遗存。

以大麦地为代表的中卫岩画既是宁夏地区一处重要的岩画分布区,也是我国北方系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卫乃至我国北方古代先民和历史民族生产生活、研究中卫地区和欧亚大陆草原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中卫岩画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展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2005年大麦地岩画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大麦地岩画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来源:中卫日报

猜你喜欢

1. 总投资2057.05万元,中卫将在宣和镇建设这个项目......

2. 【家长里短】您是如何对待老人与孩子的?

3. 最新丨中兰铁路甘肃段最后一条隧道贯通!明年银川到兰州只需2.5小时!

走进琅琊遗风艺术馆 领略非遗文化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龙湾步行街,有这样一处展馆,陈列着丝路琅琊千年的文化积淀,这就是琅琊遗风艺术馆。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展出,展现着千百年来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创新。

琅琊遗风艺术馆,旨在打造一个琅琊地区非遗文化展示中心,集中呈现地域非遗文化作品,为游客开辟一个了解琅琊非遗的窗口,以展示、销售的方式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让精妙的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琅琊遗风艺术馆的设计传承了秦汉风格,以古风木格划分风格统一的非遗作品小展区,四周墙裙装饰为传统灰砖风,烘托出古朴雅致的文化氛围。展出作品包括红席、麦草画、琅耶瓷、龙湾花馍、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汁原味地呈现琅琊非遗精美之作;屋顶悬挂数米长的红席作品,参观者抬头间便可领略红席之美;馆内细节装饰仍以秦汉古风为主,力求与整体环境相契合。

小编已经提前踩点完毕,

跟着小编去转转吧!

皮影戏

望着馆内的皮影人物,仿佛又回到了儿时,听着欢快的鼓点,睁大好奇的眼镜,看着幕布中灵动的身影。如今,这声音仿佛是自久远年代传来的回声,指引着思绪渐行渐远,在儿时的笑声中漫步穿行。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以表演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剪纸

孩提时代,每每到了春节,红色的纸张便在一双双巧手里上下翻飞,没多久,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那时,总是好奇,这双手究竟得了什么神通,才能剪得出那么多曼妙的形象,如今,剪纸已经成为了琅琊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也更让人期待这灵巧的技艺能够世代传承下去。

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湾花馍

“花馍”即用面粉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形象。在琅琊遗风艺术馆,唐僧师徒、千手观音……远远看去,一个个灵动的形象,从神话里走出,款步纤纤,展现着千年的风采。

花馍

花馍是中国民间面塑品,也称“面花” 。除了可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制作花馍花饰时,有时用米类、豆类等粘贴而成,有时用食用色素上色而成。花饰内涵丰富,色彩鲜艳,造型千姿百态、粗犷生动、夸张变体,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均可变成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表达对祖先的祭祀、长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它是百姓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草编

一束束草绳,泛着泥土与阳光的气息,当思想与技艺相互碰撞,就诞生出一个个精致的艺术作品,闪动着多彩风华。草编饰品以其平易近人,温婉柔美的特点,颇受大众欢迎。当下,草编技艺也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闪耀着古老记忆的光辉。

草编

草编,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琅耶窑

早在五千年前,陶瓷艺术在古琅琊地区就已经流传开来,如今,琅耶瓷艺再度重见天日,走进大众视野。琅耶瓷多以山水画为主,花鸟鱼虫,梅兰竹菊,意境悠远,引人入胜。因种种原因,琅耶瓷艺一度将近灭失,重现古窑胜景,则是我辈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琅耶窑

201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经过数年的考察和筹备,恢复设立了琅耶窑,并同时设立了琅耶陶瓷研究所。同年4月,众多书画艺术家绘制的第一窑釉上彩入窑点火,一批带着浓厚历史韵味的琅耶陶瓷重现在世人面前。

麦草画

一幅幅麦草画,大气简约,又甚为典雅,这一种作为古老手艺传承至今的文化积淀,令人无比震撼。

麦草画

麦草画又叫麦秆画,是中国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十分稀罕,更因其作为皇家贡品。麦草画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一样是一种剪贴艺术。

千年的岁月洗礼,千年的情感积淀,千年的智慧凝聚。非遗文化是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使中华儿女永不忘却,常驻心间。

1.公交

2.自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3049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