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

AAAA级旅游景区

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位于福建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才溪区工会(列宁堂)、光荣亭等景点组成。

中文名: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

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

外文名:caixixiangdiaochajiuzhijingqu

地理位置:福建龙岩市上杭县才溪镇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早8:00-晚17:30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免费

占地面积:860000 m

著名景点: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才溪区工会、列宁堂、才溪乡调查纪念馆等

红色百年 |《才溪乡调查》与光荣亭

革命老区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现为才溪镇),因毛泽东三次到来,并在这里写下调查研究的光辉篇章《才溪乡调查》而闻名于世。

光荣亭近景

距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不到500米远,就是“光荣亭”。

这是一座简朴却独具一格的亭子:中间有一个大大的拱门,拱门上方镶嵌着龙狮奔马、梅兰竹菊、青松古柏的浮雕,亭内矗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我们是第一模范区”。亭子拱门上飘逸的“光荣亭”三个大字,一看便知是“毛体”——这是由毛泽东亲自书写的。整座亭子主体都涂上朱红色,永远那么热烈、奔放、有激情、有斗志。

这与才溪的荣光是那么吻合。光荣的源头来自苏区时期。1933年春,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为表彰才溪人民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武装斗争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印发了建立才溪光荣碑的《告才溪群众书》并拨款建光荣亭。亭子于1933年7月5日建成,亭中竖立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的光荣碑,陈列奖匾、奖状、奖旗。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

1934年中央苏区沦陷,光荣亭被反动派烧毁,但当地群众冒死保存了省苏维埃奖给他们的那块光荣的石碑。因为那是他们光荣的基因。

直到解放后的1955年,才溪人民重建光荣亭,并写信请毛主席为“光荣亭”题字。第二年春天,正在广州视察的毛泽东欣然为光荣亭题字,并由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才溪人李质忠把题字从广州带回才溪。

列宁台

据说毛泽东一生只为两座亭题写过亭名,一座是长沙爱晚亭,那是他青年时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地方;另一座就是才溪光荣亭,寄托着他对才溪、对闽西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更是对革命时期老区人民巨大付出的肯定和赞许。

列宁台

早在那篇《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就高度赞扬了才溪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的革命热情,后来又在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的报告中称赞说:“才溪乡扩大红军多得很呀!百个人中有八十八个当红军去了。”

在革命战争年代,才溪3000多儿郎参加了红军,1000多名优秀儿女为革命流血奋斗,英勇献身,在册烈士962人。在历次反“围剿”中,才溪“扩红”工作可谓革命史上的一大壮举:父子当红军、叔侄当红军、夫妻当红军、兄弟当红军成为普遍现象。

当年人口不足1.6万的才溪,在革命战争时期和共和国建立初期共诞生10位军(军区)级干部,还有20位师、部级老红军,才溪由此被誉为“将军之乡”。

才溪的模范是多方面的。1929年10月,闽西第一个消费合作社——才溪区消费合作社诞生。其示范作用在各乡引起积极反响,苏区陆续建立起消费合作社。1933年12月5日,中央苏区消费合作社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叶坪召开,才溪区消费合作社被大会评为中央苏区5个模范消费合作社之一。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址

1930年6月,毛泽东到才溪苏区视察工作时,充分肯定了才溪耕田队这种农业组织形式,并提议将耕田队扩大为“互助社”。第二年,中央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在才溪乡成立,才溪乡成为我国农业合作运动最早的发源地。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址

翻开1933年12月20日的《红色中华》报,“模范才溪”赫然在目:“模范的才溪能在战斗的春耕夏耕,得着更光荣的成绩……”不仅如此,为打破国民党封锁,才溪还从1930年开始创建了粮食调剂局,有效保障了苏区经济建设。

1933年10月下旬,经过10多天的社会调查后,毛泽东在《才溪乡调查》一文中写道:“劳动合作社(别地称劳动互助社)、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组织了全乡群众的经济生活。经济上的组织性进到了很高的程度,成为全苏区第一个光荣的模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才溪用“铁的事实”为毛泽东的这个著名论断找到了注脚,解决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环境下,根据地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重要问题。

在《才溪乡调查》中,毛泽东以严肃而坚定的语调,道出了中国革命继续前进的动力:“这一铁的事实,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武器,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如像说国内战争中经济建设是不可能的,如像说苏区群众生活没有改良,如像说群众不愿意当红军,或者说扩大红军便没有人生产了。我们郑重介绍长冈乡、才溪乡、石水乡的光荣成绩于全体工农群众之前,我们号召全苏区几千个乡一齐学习这几个乡,使几千个乡都如同长冈、才溪、石水一样,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无限荣光背后是对中国革命付出的巨大贡献。站在才溪光荣亭里,敬意油然而生,也对这个充满生机的中国南方小镇刮目相看。

与时代同行方能立于时代潮头。才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印证着这个道理。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如此,改革开放时期亦是如此。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溪老区敏锐捕捉到了改革开放的信号。这里的后生像他们的先辈当年踊跃当红军一样,父带子、叔带侄、兄长带弟弟,开始了闯特区的创业生涯。

改革开放之初,才溪70%的青壮年走出家门,凭借着敢拼会赢的胆识和精湛的传统建筑技艺,承建了广东众多城市的饮水和排污工程,这其中包括深圳“锦绣中华”“世界之窗”浩大的给排水工程、当年广东最高的东莞彩印厂水塔等。

锦绣中华

世界之窗

由此,才溪形成了建筑大军,发展了20多家建筑企业,其中不乏国家二级建筑企业。才溪儿女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又一次闯出了一条新路。在此带动下,革命老区上杭的建筑产业产值占整个龙岩市的半壁江山,上杭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建筑之乡”称号。

看着朱红色的光荣亭,笔者心底不由自主地涌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句话。这不就是才溪敢于立潮头的底气吗?

天道酬勤,历史大潮滚滚向前。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已过去88年,改革开放走过43年,记录着奋斗足迹的才溪光荣亭和石碑更加神采飞扬。

供稿 | 上杭县纪委监委

作者 | 林斯乾

来源 | 中国纪检监察报

审核 | 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上杭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关注“清风龙岩

走进吉水红色旅游景点:东塘调查旧址

关注我哟

吉水县素有文章结义之邦,人文渊源之地的美誉,自隋唐建县以来有1300多年的历史。这里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等同志的祖籍地,他们先后在吉水从事革命活动,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而毛泽东东塘调查旧址就位列其中。

东塘调查旧址

深入农村调查 制度科学决策

东塘调查旧址位于吉水县枫江镇东塘村一旧祠堂“老众厅”里。毛泽东一生做过多少次调查研究,讲过多少次问题,恐怕是一个难以统计和回答的问题。他当年为什么会来到东塘村调查呢?

在1930年的10月30日,红军前敌委员会在新余罗坊召开“诱敌深入”的反围剿作战方针,同年11月4日,毛泽东则身着便装带领一支二三十人的警卫班从峡江前往吉安布置撤退,11月7日,毛泽东身着便装,风尘仆仆地来到吉水同水区第十五乡东塘村(今枫江镇坪州东塘村)苏维埃政府驻地老众厅。毛泽东一到此,刚拴好马,还未安顿住下,立即与前来迎接和安排他休息的村政府秘书兼该村贫民小学教员胡德顺了解情况。他亲切地询问东塘村老表的分田情况,尤其详细调查了胡德顺一家的分田情况及生活状况。与此同时,毛泽东还调查了吉安至吉水阜田一带的农村家庭副业情况。通过调查,当天晚上,毛泽东在所住的“老众厅”后栋右边房间内,在一盏美孚灯下写下了《东塘调查》。

游客接受廉政教育

《东塘调查》里面介绍到胡德顺一家有五个儿子,值得一提的是五儿子,他的名字叫胡俊元,现在已是90岁高龄的老人,当年毛泽东还抱过他呢。同时,还有另外一位老人,他的名字叫刘建德,他是东塘调查历史传述者,曾担任平民小学老师,他对这段历史也非常清楚。据他们介绍,当年胡德顺在黑板写下了“红红红、白白白、黑黑黑”(天上有个太阳,地上有个红军,两个相比一样红;天上有朵白云,地上有个白军,两个相比一样白;天上有片乌云,地上有颗黑心,两个相比一样黑。)这几句话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由此向他提出邀请跟随自己去革命,胡德顺则以小孩年纪尚幼、家庭负担重拒绝了。

建成教育基地 焕发新生光芒

东塘村的旧祠堂系清朝建筑,它的面宽有12米,高约8米,进深25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为砖木混合结构,造型有清朝典型的平檐马头墙、硬山顶,采用四合院歇山款式,前后两进。在上个世纪20年代曾经整修一新,1995年因为年久失修再加上自然的风吹日晒雨淋,墙体几乎坍塌,直到2015年,争取国家项目资金50余万元,进行了重新的仿古修葺。如今,它已经被列为中共吉安市委党校、中共吉水县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被中共吉水县纪委列为廉政教育教学点。

游客接受廉政教育

调查旧址与前方有三棵非常醒目的大古树(两棵黄檀树,一棵是樟树),构成了一个很好的红色旅游景点。每年都有大批旅游客在东塘调查旧址前瞻仰遗址,缅怀历史,同时也是为了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砥砺前行的奋进力量。(郭建华、孙水根、记者陈一雪文/图

《农村调查》节选

吉水县同水区第十五乡之东塘村。

本乡一千户,三千人。

村为单位分田。

本村二百九十人。

村政府有主席、秘书,都吃自己的饭。

分田每人分一斗三升,约二石半谷(每田一斗出谷二石)。

别村有分一斗半的,有分二斗的,二斗为止,本乡无分二斗以上的。

村政府秘书胡德顺,兼平民学校教员,四十八岁。家中八个人吃饭,自己外,五个儿子,一个老婆,一个大儿媳妇。大儿子做裁缝兼耕田,二十五岁。二儿子十九岁,学木匠,去永丰县做徒弟,没有钱回。三儿子十四岁,学篾匠,还是徒弟,没有钱回。四儿子七岁,读书。五儿子三岁。过去有田一石三斗八升,能收二十七石谷,不够吃,靠番薯、供猪、大儿子赚钱。欠债三百串。此次分田,八个人共分得一石零四升,分出去了三斗四升。

吉安出城到金滩、同水、阜田,七八十里远,几乎家家女子都是织布的。这是很大的出产。由商人及富农地主供给农家纱(洋纱)。资本主义破坏家庭副业的过程还没有完结。

来源:吉安晚报

福建省明溪县万春桥——毛泽东调查活动旧址

万春桥——毛泽东调查活动旧址(明溪县城关乡供图 摄)

万春桥建于明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城关乡坪埠村村部东北300米。该桥单孔石拱廊屋桥,东西走向,长22米,宽6米,高5.7米。桥屋面阔9间,用柱40根。桥屋藻井四周雕刻精致,因失火重新修缮。

建宁大捷后,毛泽东在建宁城先后召开了3次总前委会议,总结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的经验,准备第三次反“围剿”,部署了红军由战略反攻转入战略进攻的三期工作计划,划定了红一方面军所属各部的工作区域和筹款区域。1931年7月上旬,根据毛泽东3封指示信精神和毛泽东电令红四军及三军团不去顺昌、沙县,立即在将乐、归化(注:今明溪,下同)筹款的战略部署,红四军和红十二军部队击溃了归化城和县东南、县东北及西北区的乡反动保安团,首次解放了归化县,建立了临时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

万春桥——毛泽东调查活动旧址(明溪县城关乡供图 摄)

红军开辟归化新区期间,红军在归化成立工作队,开展筹款等工作,又在城乡张贴布告,刷写标语,向广大贫苦民众宣传建立人民政权、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必要。7月6至9日,红一方面军大部队陆续进驻归化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亲临归化指导新区域的革命工作。毛泽东住在归化县城北郊渔塘溪畔的“四贤祠”,朱德住在城东郊坪埠谢厝湾村吴家大厝靠水井边的右厢房。毛泽东除指挥部队外,十分重视地方工作,在坪埠村的万春桥上召开6次农民调查会,访贫问苦,进行有关归化造纸业、商业政策的调查,了解归化城乡“二五”减租和取消苛捐杂税情况,高度评价归化农民运动的兴起。

万春桥——毛泽东调查活动旧址是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实践地,又是中央红军执行红一方面军领导机关决策,在闽赣边分兵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大片新苏区的重要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1999年4月21日,明溪县人民政府将毛泽东调查会旧址(坪埠万春桥)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学习强国

编辑:吴兴婷

普陀区召开党政负责干部会议

普陀的他们拥有了第一套婚纱照→

上海新增65个普惠性托育点

鸡蛋也有“保质期”!教你3招买到鲜鸡蛋

关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960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