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下樟粮仓战斗遗址

下樟粮仓战斗遗址位于华安县沙建镇下樟村内郑组下楼社。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第8支队第1团、2团的所属部队在李仲先支队长、吴扬副支队长、副政委卢炎的带领下,经过高安一系列战斗后,一路奔袭下樟。部队赶到下樟时,天色已暗,黄雨定纠集40多名保安部队占据下樟粮仓,利用坚固的楼房为掩体,与解放军作负,下樟粮仓战斗遗址,下樟粮仓战斗遗址简介,下樟粮仓战斗遗址-漳州市华安县下樟粮仓战斗遗址旅游指南

下樟粮仓战斗遗址

重要战斗遗址之营盘山战斗遗址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原安定县)李家岔镇营盘山。

营盘山地处今李家岔镇之东北约7公里处。

1931年9月10日至10月4日,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在中共陕北特委的领导下,先后经过安塞县之平桥和侯家河湾、保安县(今志丹县)之安条岭、安定县(今子长县)之寨儿山等数次艰苦战斗后,部队于10与6日晨行至安定县(今子长县李家岔镇前营盘山)营盘山,正在商讨今后行军计划,得知敌万宝山营又纠集横山县的民团向我运动。发现敌人正向我侧翼运动,企图从侧后向我进攻。队长阎红彦立即命令部队占领险要阵地,迎击敌人,双方展开激烈战斗,从早晨打到中午相持不下。这时队长红彦抽调强龙光、强世清、马佩勋、董金芝、冯金福、侯奉孝、符友坚、郭立本等十余人组成突击队,绕过深沟插向敌人侧后,用冲锋枪、机枪向敌指挥所扫射,敌人一时混乱不堪,纷纷逃命,我正面部队乘机发起冲锋,敌仓皇溃逃。

这次战斗历时半日,缴获步枪五六十支,子弹数千发,俘敌伤兵三四十人。战斗结束后,杨重远政委把俘虏集中起来宣传党的俘虏政策,热烈欢迎俘敌参加红军,愿回家者每人发银洋二元,并把敌伤兵送往安定县城。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与国民党正规军在子长县境内的第一次两军对垒的武装较量,也是红军游击队在陕北第一次执行党的优待俘虏的政策,在广大群众和敌军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重要战斗遗址之马家坪战斗遗址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原安定县)史家畔乡马家坪村。

马家坪位于今史家畔乡东南约5公里处的秀延河川道上。

1935年5月7日,吴家寨则战斗胜利后,刘志丹带领红军主力撤至安定县魏家岔休整。是日,国民党84师驻瓦窑堡之500团第3营护送全团的薪饷和400余驮物资及团长李少堂的老婆等一些眷属,从清涧县城向瓦窑堡运送。中午行至马家坪时,前卫尖兵在丹头村被陕北红9支队歼灭。附近各处的赤卫军、少先队约万余人闻讯后纷纷赶来,在马家坪四周山上遍插红旗,鸣枪、鸣鞭炮呼应,把敌人团团围住。困敌虽装备优良,但初来陕北,不惯山地作战,见此情景,不知虚实,不敢冒然行动。

8日,被困之敌人企图三次突围,都被游击队和赤卫军、少先队击退。敌欲进不能,不知所措,只得龟缩在马家坪困守待援。

9日,刘志丹接到赤卫队报告后,率部于中午赶到马家坪,仅两个小时即全歼了敌人。此次战斗共毙敌40余人,俘敌450余人及逃亡地主和“剿共义勇队”100余人,缴获长短枪450余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2挺,八二迫击炮2门、单军衣2000余套,银元万余枚及大批物资。

10日,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在安定县玉家湾召开了吴家寨则、马家坪三战祝捷大会,会后释放了900余名俘虏。当日,李少堂惊恐万分,立即将驻守安定县城的一个营和延川永平的一个营撤回了瓦窑堡,安定县城获得解放。这是西北红军解放的第一座县城。至此,安定全境除瓦窑堡孤城外,均被人民政权所控制。

相关热词搜索:子长遗址印记

重要战斗遗址之董家寺战斗遗址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原安定县)安定镇董家寺村。

董家寺在今安定镇西约15公里处。

1934年8月26日,清涧河口战斗结束后,谢子长带伤率部北上,进入安定县休整部队。9月初侦悉,安定西区董家寺驻有安塞之敌高玉亭团来安定“围剿”红军的一个营。谢子长随即率红军陕北游击队和红26军3团对董家寺驻敌进行合围攻击。敌军面对我军的强大攻势,不敢恋战,全线溃逃回安塞。至此,陕北红军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许多村庄连成了根据地,开始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的局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94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