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陈氏宗祠瞻依堂

陈氏宗祠瞻依堂,位于长泰县岩溪镇甘寨村巷口社,明至民国遗迹。始建于明,清、民国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2096平方米,建筑面积594平方米。

陈氏宗祠瞻依堂

中文名:陈氏宗祠瞻依堂

地理位置:长泰县岩溪镇甘寨村巷口社

所处时代:明代至民国

占地面积:2096 m

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亲:读懂了祠堂,就读懂了陈氏宗族文化的真谛

传统中国人心中都有一种愿景,那就是:求家族之长存。于是有了家族制度。

祠堂,正是家族制度的外化表现形式。几千年来,中国的家族制度一直交织于田园风味的生活理想中,这种生活理想,田园情怀,返璞归真的态度,以趋福避祸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清淡的幸福。事实上,从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角度,“家族之长存”对于推动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传统中国人对于宗祠的感情,朴素、淳厚,无可扼制,无法割裂。无疑,宗祠是传统中国人心中血缘崇拜的圣殿,是灵魂皈依所在。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祠堂残颓,香火断绝。它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使后人保持着与祖先心灵的沟通。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祠堂是尊祖敬宗的联结点。读懂了祠堂,也就读懂了陈氏宗族文化的真谛。

朱熹在《家礼》中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而且,“或有水盗,则先救祠堂,迁神主遗书,次及祭品,后及家财”。在朱熹时期,祠堂被视为高于一切,为家族命运之所系,具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正因为这样,名宦巨贾,豪门望族,均建祠堂,以显其本,以祭其祖。宗法、血缘观念也应运得以强化。

传统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年轻在外漂流闯荡,就算是千里万里之遥,临到老了,都希望能回到故里,站到祖宗牌位前,跟先人对对话,聊聊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及难言的心事。这样的时候,该有多少追思之念、尘世之想、家园情怀在心头荡漾啊!应该说,爱国家爱民族之情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对亲人的爱,哪来对旁人的爱?没有对家族的爱,哪来对民族的爱?

可以说,每一座祠堂背后,都凝聚着世世代代许多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天长日久,延伸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

我们现在提倡的良好家风,实则就是祠堂文化的流转,家族文化的延伸。陈氏先人耕读传家的田园思想就是基于保存陈氏家族的理想,这种思想非常接近孔夫子的家族制度。即使是身居显要,而对于家人子弟殷殷切切的,皆是戒奢戒侈的劝导和勉励朴素勤劳之劝告,是因为每个人都从心底希望家族壮大繁荣。

诸子各家的家训,皆是如此。“勤勉做事,淳朴为人,崇尚简单生活”,成为最有价值的民族传统。

宗祠和族谱总是分不开的。说到宗祠,就得提到族谱。族谱也叫家谱、宗谱,它是血脉中流淌的记忆,是纯正血缘的可靠蓝本,是记载家族或宗族家世渊源、传承世系和宗族事迹的典章文献,简而言之,即家族或宗族的史书。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毛泽东说,“收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在门第等级观念盛行的宗法社会中,族谱是血缘传承世系的重要凭借,也即家族或家庭的档案。一些源起于贫贱之家的宗族在暴发后,往往要攀附名门,冒认祖先,以显示其高贵血统、祖宗的荫德。因此名门望族都强调秘藏族谱,严禁示人,以免同姓异宗族攀附冒认,故而有“黄金犹可借,家谱不可借”的古训,使家谱成为秘不示人的传家之宝。

家族文化是中国宗祠文化的呈现。家族文化说小了就是小家文化,说大了就是民族国家文化,祠堂是家族文化的支点所在,所具备的尊敬先人、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与建设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不谋而合。家和则国和,族兴则国兴。祠堂里的祖训族规,那些教人学好向善、爱国兴家的内容,是具有永恒的价值的。

另一方面,祠堂很好地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乡风民俗和建筑特色,实属难得的文化遗存。没有这些具象的东西,传统文化也就少了依附,少了说服力,时深日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陷入文化荒漠也就不是危言耸听了。所以说,祠堂,作为传统中国人心中的圣殿,其相应的文化,自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小视的值得传承的一笔财富。

来源:网络

《破冰行动》中的塔寨祠堂,实为中山茶东陈氏宗祠,比广州陈家祠还悠久

如果问2019年哪一部电视剧火,相信大家都会想到《破冰行动》,部后来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中国电视剧奖的作品网络播放超20亿,这部电视剧无论从从画面质量和烧脑程度来说,堪称禁毒版狼人杀。剧中的李维民、李飞、林宗辉、林耀东、赵嘉良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故事的发生地塔寨村更是深入人心。

《破冰行动》是根据社会真实事情改编而成,2013年广东省公安厅联合3000多名警力对“亚洲第一毒村”博社村开展“雷霆扫毒”行动,成果卓越,一度轰动全国。而塔寨村的原型应该就是博社村,但是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地却并不在博社村,而是在中山的茶东村、孙文西路步行街、中山公园、岐江公园等地,尤其是其中频频出镜的林氏宗祠,实际上就是茶东村的陈氏宗祠。

在潮玩中山的活动中,渝帆有幸与南方卫视《潮流假期》的摄制组一起来到了这个塔寨村的拍摄地——茶东村,并且获得了当地村委的热情接待,他们详细的为我们讲解了茶东村的历史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破冰行动》中的“塔寨村”取景茶东村,位于广东中山市中山县南朗镇,是大龙街下辖的一个行政村,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000人。在《破冰行动》播出前,茶东村虽然是一座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的历史古村落,但却养在深闺、鲜为人知,甚至连很多中山本地人都不太了解。

《破冰行动》收视爆棚之后,茶东村也开始进入全国人民的视线,很多人从外地慕名前来探访,才发现这个茶东村虽然并不是塔寨村,但村中古迹遍布,不仅有400多年历史的陈氏宗祠,还有“东来圩”遗址、关帝庙及清代时期建立的茶东公园等名胜古迹,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村里历史最悠久、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破冰行动》中的林氏宗祠,也就是现实中的陈氏宗祠,据村委工作人员介绍,村里以陈姓为主,有《陈氏族谱》记载:茶东陈氏始祖玄保,名尚志,号贞六里。元至治二年(1322年)出生,明洪武十年(1377年)卒。北宋从闽南迁徙至文顺乡香山 (为时香山尚未开县,属东莞文顺乡)茶园之东定居(茶园之东也就是茶东村这个名字的来历)。明初建有里“仁祖家庙”。在明中期始建陈氏大宗祠。

后来到了清顺治九年(1652年),当时有海盗进村抢掠,明朝所建的大宗祠被烧毁。直至康熙七年(1668年)当地生活的陈氏村民才又筹全重建了陈氏宗祠,之后陆续在其侧先后建成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筠溪陈公祠等宗祠。经雍正、乾隆、嘉庆年多次修建,现为道光年间修复后的祠院。保留着明末清初的建筑艺术。该宗祠与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等连成一片,连片三座,均为硬山式龙船脊砖木结构,成为一个大型陈氏宗祠群。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片陈氏宗祠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风格统一为锅耳防风墙,皆为三进三间布局,置有雨廊、偏厢、天井等构筑,而门楼为四柱三间戏台式单檐建筑艺术。前座花岗岩石台基的护栏上,砌有博古纹阳刻花岗石雕栏板、隐八仙等石刻浮雕础板等构建,其做工极为精细,算是清朝岭南建筑的代表。

整座陈氏宗祠皆是传统穿斗木雕叠涩式混合架构,穿斗抬梁木雕精妙绝伦,多为历史典故和龙头镂雕。二进的楼抬护栏有阳刻双龙戏珠花岗岩石石雕和花岗岩石狮子望柱。二进正梁上悬挂有“星聚堂”木匾一块。在该宗祠旁有两间分别为贡三陈公祠、净侯陈公祠的宗祠,均为二进二间,各为350平方米左右,与陈氏宗祠连成一片,组成规模宏大的陈氏大宗祠群。

陈氏宗祠的前面有一块大院坝,但院坝的前面没有了月池,不知是不是后来被填了。整个宗祠分为四个部分,其中里仁祖家祠与陈氏宗祠修建的时间差不多,所以进深相仿,而后面续修的贡三陈公祠以及净溪陈公祠一个比一个小,呈阶梯状,说明后来修的不能超过以前的祖祠。四座祠堂连座排开,气势恢宏。要知道,宗祠的规模大小,奢华或是简陋,能折射出一个家族在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地位等信息。四个祠堂连成一片,在岭南现存的宗祠中是比较少见的。

漫步于茶东村中,脑海中不时会浮现出《破冰行动》中的场景,一条条并不宽阔的小巷子在剧中成犯罪分子四处逃窜的地方,墙壁由于年久也早已布满了苔藓,显得比较破败。不过,这些老建筑依然保留着精美的石雕、木雕、灰塑,这些都是这座古村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骄傲。

陈姓是广东的大姓,在广州有一个著名的陈家祠(如上图),也是国全重点文物名护单位,据了解广东是当代陈姓第一大省,全省陈姓人口占全国陈姓总人口的14.7%,占广东省总人口的10.52%。按史料记载,陈姓最早出自妫姓,是舜帝的后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这个地方,建立陈国。到了陈闵公的时候,陈国被楚灭掉了,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便以原国名为姓氏,于是有了陈姓。此后,陈姓在中原发展成为名门望族。南宋期间,因金兵南侵,中原姓氏大批迁入广东。开始在广东繁衍,现在广东分布有很多陈氏宗祠,而位于广州的陈家祠和中山的陈氏宗祠皆算是其中的佼佼者,相比之下,茶东村的陈氏宗祠其实比广州的陈家祠历史更为悠久一些。

斗转星移,沧桑巨变。据村委工作人员介绍,近百年来,茶东陈氏的后人有很多在港澳或海外打拼,现在全村200多户人家,几乎每户家里都有侨胞关系。每年春节或清明,陈氏祠堂成了外出同胞寻根谒祖的重要场所,也是连接侨胞与故土的纽带。一炷清香、一个叩首,一句乡音、一瞥凝望,皆寄托了他们绵长的乡情,即是对根的认可,也是对故土的眷念。

上榜全国最美陈氏宗祠堂,原来就在台城这里,你来参观过吗?

发现台城,挖掘芳华

感受台城韵味

倾家乡情,盼台城兴

陈 颍 川 堂

在全国最美陈氏宗祠评选中,台城这个地方上榜!

在台城沙岗湖路及台南路交汇处有一座新建的祠堂——陈颍川堂。该祠堂占地面积6.5亩,仿照广州陈家祠模式及侨乡建筑的特色兴建,在2018年全国最美陈氏宗祠评选中,陈颍川堂榜上有名。

初探陈颍川堂

风采惊人

沿着沙岗湖路行驶,在台南路交汇处,便远远可见这座青砖蓝瓦的祠堂建筑。

步入陈颍川堂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两端的华表,柱上蟠龙飞舞,饰有流云纹,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气韵。

穿过广场,踏上阶梯,便是祠堂。拾级而上,可一览古色古香的大祠堂全貌。祠堂以青砖蓝瓦为主要建筑材料,展现了传统侨乡建筑的特色。

门前可看见“陈颍川堂”四个大字。两旁挂门联:德修百行,文范千秋。

陈氏颍川堂的来历

春秋时,陈厉公之子陈完为避难出奔齐国,改称田氏,其后裔在战国时取代姜氏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公元前221年,齐国被秦国所灭。齐王建的第三子田轸,在齐国尚未灭亡时便投奔楚国,后当上宰相,被封在颍川,并改回陈姓,成为颍川陈氏始祖。此后,颍川陈氏瓜瓞连绵,生齿甚众,成为颍川名门大族,”颍川“也因此成为陈氏重要郡望。

根据相关统计,如今,台山地区的陈氏后裔达15万人,海外的约17万人。

为纪念先祖、增强联谊、传承传统文化,2012年,陈颍川堂正式奠基,2015年7月竣工,占地面积6.5亩, 建筑面积约为1480平方米,耗资1800万左右。

如今,一座崭新的宗族祠堂矗立在人们眼前。

游陈颍川堂

推门而入,游陈颍川堂之行正式开始。

陈颍川堂采用“一台二路三进”的格局,其中整个祠堂最重要之地是“圣德堂”,里面陈列着祖宗牌位。

陈颍川堂门厅一旁的墙壁刻有捐款名录。

正厅是一列木屏风,金黄色雕花,豪华而气派。

整个祠堂的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在建筑的处理上,以中轴为主线,两边以低矮偏间、廊庑围合,衬托出主殿堂的雄伟气概,形成纵横规整而又突出主体的布局。

祠堂门厅与正厅之间的天井两旁,还特别建了两座四角阁楼,分别为“文昌阁”和“魁星阁”,寓意陈氏子孙金榜题名。

赏陈颍川堂

陈颍川堂内有各式各样、美轮美奂的灰雕、石雕、彩绘等。尤其是墙上的彩绘,除了传统的山水花鸟、祥瑞花纹,还有传统文化故事绘画,展现了陈氏后人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之意。

除此以外,陈颍川堂还展出了台山学子的“墨宝“、精彩作品。

德修百行,文范千秋。

颍水绵长荣世泽,川流不息振家声。

来源:台城发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94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