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宝坑内事件”旧址

“宝坑内事件”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宝坑内事件”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鲤城街道北宝峰社区宝坑内自然村。在长期革命斗争岁月中,仙游革命基点村宝坑内先后发生了两起进步群众被捕的重大事件。1936年5月,中共仙游地方组织在城东的宝坑内村召开党、团扩大会议,研究--、农会组织和抗捐斗争等事项。由于叛徒告密,被国民党仙游县-局和县保安队包围,林步云、何庆烈以及当地的农会积极分子10余人被抓捕,还被抄走两部油印机和一部分抗日宣传品。随后,国民党-局又在城区各学校拘捕进步学生数十人,并通缉罗迎祥、黄明等人,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仙游“宝坑内事件”。仙游革命再次转入低潮。1947年4月,中共闽中地委在莆田组建了闽中游击纵队(即戴云纵队)后,即向仙游县境转移,以便向戴云山脉挺进。沿途继续征兵以扩大武装力量。中共仙游县工委组织了20多人参加戴云纵队。5月下旬,仙游城东的宝坑内交通站又派青年农民谢发、谢山、李杰、宋锦和等人前往兴太山区参加戴云纵队,因东区交通站被国民党当局破获,致使谢发一行上山后找不到游击纵队,只好返回坝下寻找交通员带路。由于国民党保安队加紧交通--,谢发等人在榜头坝下土寨口不幸被兰溪乡自卫队所捕,并移送县-局。国民党仙游县政府立即派兵“清剿”宝坑内,妄图破获仙游地区的中共组织,结果,宝坑内进步农民被逮捕10多人,再次制造了“宝坑内事件”。被捕群众除谢发作为为首者被秘密杀害,其余群众被关押20多天至2个月后,在中共仙游县工委的营救下,用重金陆续保释出狱。“宝坑内事件”旧址为单层土木结构的上下座七间厢民房,共12间,占地面积360平方米。中共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于2011年12月给予挂牌保护。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鲤城街道:鲤城街地处仙游县城中心区,北靠省级森林公园大蜚山,南邻三郊省道,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旖旎、环境秀美的文化古城,也是仙游县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经省政府批准,鲤城区域作了调整,由原 鲤城镇、原城东镇与大济镇的部分村(居)组成新的鲤城街道办事处,辖区面积38平方公里,共有10个社区居委会,7个村委会,总人口7.8万人。福建省仙游县鲤城……

重要历史事件旧址之周家硷联席会议旧址

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原安定县)李家岔镇阳道峁大队周家硷村阳湾。

“宝坑内事件”旧址

1935年2月前,陕北和陕甘边是被国民党军队分割开的两块根据地、两支红军武装,存在着两个领导关系。陕北根据地和红27军属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领导;陕甘边根据地和红26军属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两地、两军之间虽互有联系和配合,但基本上是各自活动。

为了集中力量对付敌人,1935年2月5日,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在安定县周家硷村召开了联席会议,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工农红军西北军事委员会,统一了两地党、政、军的领导,并确定了粉碎国民党对陕北根据地第二次“围剿”的战略方针。中共西北工委书记为惠子俊(未到职前由崔田夫代理),委员为崔田夫、谢子长、刘志丹;西北军委主席谢子长,副主席刘志丹(谢子长因伤势严重未到职,实际工作由刘志丹负责),军委委员为谢子长、刘志丹、杨森、杨琪、张秀山、张达志、高岗,军委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白坚,参谋长朱子修,作战训练科长雷恩钧,侦察科长高朗亭,总务处长刘汉斌,经济部长张成武,总会计王彩文。

周家硷联席会议后,在刘志丹的领导下,西北红军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1935年7月,西北军委又指挥西北红军投入了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的斗争。

1935年11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瓦窑堡后,撤销了西北军委,成立了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办事处,周恩来为主任,刘志丹为副主任。从此,西北地区的革命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周家硷联席会议旧址,共有土窑4孔,坐北面南。右起第二孔窑洞为会议室。会议室门是一扇左偏门,门宽0.8米,高1.8米。窗户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小的位于窑洞的正上方,大的位于窑洞的正中偏右。进门右为一大土炕(门炕),左为一个凹进窑面的长方形土台子,用来放置被褥和其它家用东西。土台一边有一个暗土窖子,深1.2米,宽1米,用来藏人或存放贵重物品。会议室窑洞宽3米,高3米。该旧址占地面积为560平方米。

2005年11月22日被子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领馆岁月 | 第五章:国内现存部分近代英国领事馆旧址

_

第五章:国内现存部分近代英国领事馆旧址

_

近代,随着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中国的各个城市设立了领事馆。据不完全统计,仅英国就在中国至少20个城市设立了领事馆。我们收集全国部分近代英国领事馆旧址资料在此一并展示,帮助参观的您更多一些了解近代英国驻中国领事馆情况。

▲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

▲英国驻高雄领事馆

▲英国驻广州领事馆

▲英国驻汕头领事馆

▲英国驻腾冲领事馆

▲英国驻梧州领事馆

▲英国驻厦门领事馆

▲英国驻淡水领事馆

▲英国驻福州领事馆

▲英国驻重庆领事馆

▲英国驻温州领事馆

▲英国驻宁波领事馆

▲英国驻汉口领事馆

▲英国驻宜昌领事馆

▲英国驻上海领事馆

▲英国驻芜湖领事馆

▲英国驻南京大使馆

▲英国驻镇江领事馆

▲英国驻青岛领事馆

▲英国驻济南领事馆

▲英国驻烟台领事馆

▲英国驻大连领事馆

▲英国驻天津领事馆

▲英国驻喀什葛尔领事馆

▲英国驻哈尔滨领事馆

▲英国驻北京大使馆

_

结语

_

经历了百余年的沧桑变化,北海早已发展得日新月异。如今,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中,外国领事馆的存在显得平凡而普通。然而,正是它,见证了近代北海一步步沦为殖民地的历史。它是一部无声的时光转换机,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典型教材,也是珍贵的历史建筑遗存。对研究北海乃至全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海关、港口、宗教、建筑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代各国领事馆的设立,方便了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见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融合,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当年作为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阵地的领事馆,早已转换了角色,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们向世人敞开了大门,在与时俱进中保持着对这段历史的特殊记忆。

_

后记

_

2014年5月至今,除了发布征集公告以及在北海市全市范围内调查、搜集民间相关文物、史料(包括上门查看、收购、拍照、复制等工作),北海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曾多次派出工作人员前往钦州市、南宁市、广州市、上海市、西安市、青岛市、天津市、北京市等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参观学习与查找收集资料、文物展品。积极与北海市外事部门联系,请外事部门联系近代在北海开设过领事馆的国家驻华机构协助提供相关资料。委托国内外高校学者、教授、博士前往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历史档案馆、图书馆发掘近代北海最原始的、第一手的资料,并委托知名文物收藏家前往国内外大量征集与北海近代历史相关的文物照片。邀请到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生,深入开展文物展品资料和学术资料的整理研究工作。

通过以上努力,我们搜集到大量反映近代北海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科技、教育、建筑方面的文物史料以及外国人在北海工作生活的物证,其中不乏珍贵的文章报道、图片文物。如通过查阅骆惠敏等学者编著的British Diplomatic And Consular Establishments In China:1793—1949(《英国在中国1793—1949年的外交与领事编制》)、香港日报新闻办1887年出版的The Directory & Chronicle for China, Japan, Corea, Indo-China, Straits Settlements, Malay States, Siam, Netherlands India, Borneo, the Philippines, &c.等资料,我们基本上弄清楚了近代驻北海英国领事馆设立、合并、撤出时间,历任领事官与其代理领事、助理以及工作机制等问题。我们还查找到英国著名画家“JFinnemore”(费丽莫)所绘的19世纪80年代北海系列彩色版画,这组版画发表于1887年3月5日发行的英国《图片》(The Graphic)杂志,是在英国驻北海领事馆第二任领事阿林格的夫人创作基础上加工而成。

目前,我们拥有最多的是近代法国驻北海领事馆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包括领事官年表、照片、印章、公函往来以及情报地图等,领事馆的购地合同、系列老照片等,领事馆拟定的北海至南宁铁路路线图,以及领事馆的地界碑、奠基石、法币、玻璃瓶等文物。通过委托北海市外事部门出面联络,德国驻广州领事馆提供了近代德国驻北海领事馆的建筑图纸、徽章等资料。2015年1月21日,在北海市中山路发现的近代德国“捷豹”号司炉工保罗墓碑,是中国近代重大外交事件“廉州教案”的重要物证,同时与近代德国驻北海领事馆关系十分密切。而一只涂有德文“K.K.Pakhoi”的保险箱,则给予我们充分的遐想空间。“K.K.Pakhoi”有可能是德文“Kaiserlich Konsulate Pakhoi”的缩写,即北海帝国领事馆的意思,也有可能是“Kaiserlich Kriegsmarine Pakhoi” 的缩写,即北海帝国海军的意思。因为近代德国曾在北海设立领事馆,并派遣军舰来维护其权益。

同时经过查找资料,我们惊喜地发现如今外国一名收藏家收藏了一组反映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海老照片,包括北海最原始的疍家棚、英国领事馆最初租借的疍家棚房子、外沙港、冠头岭、廉州城、涠洲岛等。这些老照片由清末民初时掌有中国邮政大权的法国人帛黎(A. Thophile Piry,1850年-1918年)拍摄,1878年—1880年他曾在北海关帮办代理关务。通过这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清晰全面地看到北海开埠之初的历史面貌。令人惋惜的是,因为版权原因,我们不能将之呈现在读者朋友面前。

我们还充分利用了北海市档案局现有的档案资料,并吸收了北海文史专家,如黄家藩、张九皋、周德叶、邓兰、刘喜松等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这些资料进行了高度概括,力求展览内容丰富全面。而我们征集到的近代外国照相机、留声机、打字机、收音机、录音机、计算器、缝纫机等文物,极大地丰富了展览的内容。

此次数字展览内容编排按照北海近代外国领事机构历史陈列馆展览顺序,分为5个章节:第一章节是外国驻北海领事馆的设立,第二章节是外国驻北海领事馆的业务活动,第三章节是近代外国人在北海的生活,第四章节是外国驻北海领事馆对北海的影响,第五章节是国内现存部分近代英国领事馆旧址。第一章节,通过图文结合形式交代了近代外国驻北海8个领事馆设立的背景、设立概况与馆址变迁的经过。第二章节,则利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三方面的图文资料介绍外国领事馆的业务活动,同时注意展示北海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第三章节,主要是近代在北海外国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老照片和文物。第四章节,从思想、技术、医学、教育、生活、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揭露近代外国驻北海领事馆对北海的影响。第五章节,罗列了国内现存部分近代英国领事馆旧址的照片,让观众可以直观地了解近代英国驻华领事馆的情况。囿于篇幅和水平,我们编排上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尚望读者见谅。

(注:本展览大部分照片由北海市档案局、北海市人民医院刘喜松女士、北海市文史专家周德叶先生提供。部分照片作者不详,欢迎作者与市文物保护研究院联系。)

拉萨八廓街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曾发生过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件

我每一次在拉萨八廓街随着转经的人流经过“冲赛康扎康”那扇大门的时候,都难免要驻足端详一番,由于过去几次它要么闭馆中、要么维修中,都未能一睹其真容。

唯有这一次,2020年7月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终于第一次走进了“冲赛康扎康”-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藏语名为“冲赛康扎康”,它设立于雍正年间,是清代中央政府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之地。藏语“冲赛康扎康”是什么意思呢?

由于驻藏大臣可以从衙门大院南楼的窗户可以俯瞰到八廓街的热闹景象,因此这里被称为“冲赛康”,意思为“可以看到集市的房子”,这也非常直白地表达出衙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八廓街悠久的历史和繁荣的景象。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的设立要追溯至雍正五年(1727年),那年正月清政府正式派遣了僧格、玛拉为驻藏大臣赴藏,并设立了驻藏大臣衙门,其目的是加强对西藏地方的施政和管理,行使国家主权,由此正式开启了驻藏大臣衙门的历史篇章。

驻藏大臣衙门距今有近300年的历史,自雍正五年(1727年)驻藏大臣制度正式建立,至1912年大清覆灭的185年的时间里,清朝共计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共176人次,共计138人,其中未能到任者21人,实际到任者117人。

在此期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抗争外强入侵的壮烈篇章,有藏汉团结一致建设西藏的发展历程,有英勇殉国的悲壮事迹,这一切都浓缩在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300年的历史长河中。

设立驻藏大臣衙门的历史渊源

驻藏大臣衙门设立于雍正年间,但是设立驻藏大臣衙门的历史渊源却要追溯至康熙年间。

康熙年间,西藏就处于二元政权,既达赖系桑结嘉措与汗王拉藏汗共同管理西藏的政务及军事,可惜桑结嘉措始终不安分,想从拉藏汗手里抢夺到西藏的统治权,由此引发战乱,最终拉藏汗诛杀桑结嘉措。

在这里还必须提到一位家喻户晓的活佛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他就是被桑结嘉措所立,桑结嘉措被拉藏汗诛杀后,随即他也被废除,并按照康熙大帝的命令要将他送往北京,据传其至青海而死,可怜的仓央嘉措只活到了25岁。

想必仓央嘉措一定是死于非命,推测多半是康熙皇帝默许拉藏汗干的。可叹一位天才的诗人,拉萨街头最帅的情郎,命运却是如此地悲惨。

再后来,新疆准噶尔人从北疆出兵,穿过天山、塔克拉玛干沙漠,攻入西藏,拉藏汗兵败而被诛杀。

康熙大帝认为如果西藏丢失,云南、四川、青海就将永无安宁之日,于是派其十四子允禵率兵进驻青海,驱逐准噶尔人,最终允禵赶走了准噶尔人,随即清朝政府开始对西藏进行全面的管理,这也是后来派驻大臣并建立大臣衙门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一次最著名的叛乱

在185年的历史岁月中,117位驻藏大臣中,殉职者仅有三人,分别是傅清、拉布敦、凤全。其中傅清、拉布敦同时殉职,这也就牵扯出一个历史上著名的事件。

时光步入到乾隆年间,时任藏王珠尔默特纳木扎勒称藏地一片祥和,不需要朝廷委派驻军,乾隆为了安抚他,随同意了他的撤军请求,这就让珠尔默特纳木扎勒谋反有机可乘。

珠尔默特纳木扎勒暗自勾结新疆准噶尔人,并私藏大炮,反叛意欲明显,形势岌岌可危。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立即将这一情况禀报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当即命青海、四川军队启程入藏,但是路途遥远,何时能够到达遥遥无期,且形势已经越发地严峻。

在危急时刻傅清、拉布敦二位驻藏大臣表现出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决定凭一己之力铲除珠尔默特纳木扎勒。二人缜密谋划后,将珠尔默特纳木扎勒诱骗至驻藏大臣衙门傅清卧室,并亲手将其格杀,随即珠尔默特纳木紥勒党羽攻入衙门,终因寡不敌众,傅清、拉布敦殉国。

事件发生后,乾隆皇帝追任傅清、拉布敦为一等伯,并把位于八廓街的驻藏大臣衙门改建成双忠祠祭祀二人。

驻藏大臣的丰功伟绩

在珠尔默特纳木扎勒之乱发生40余年后,尼泊尔部落入侵西藏,乾隆皇帝命傅清之侄大将军福康安率军抗击,福康安于乾隆五十七年入藏,骁勇善战,很快击退了侵略者,战事结束后,福康安大将军来到双忠祠祭奠伯父,并写下感人至深的祭文并立碑。今衙门旧址内藏有古碑两块,不知是否为福康安所立之碑。

同时,福康安入藏以后主持制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治藏法律,包括闻名后世的金瓶掣签制度、驻藏大臣制度、驻军制度等等,这些都为西藏的发展及和平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此,为了完善治藏法规,清朝政府针对西藏颁发了一系列基本法规,这些法规赋予驻藏大臣管理西藏的责权利,包括行政、人事、宗教、监管、军事、司法、外交、财税等大权。

历任驻藏大臣对于推动西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说驻藏大臣张荫棠(1906-1907)年担任驻藏大臣,在西藏深得民心,被西藏人民亲切地称为"张大人花",至今仍然被人传颂。

还有和珅的弟弟和琳,他也是政绩颇为卓著的一位,当时驻藏大臣和琳慷慨解囊捐钱修房,让患有天花的病人前往居住调养,并在大昭寺前立了“劝恤种痘碑”,旨在劝人种痘,防止天花的发生。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九年(1903),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侵略我后藏地区。在第一次抗英战争中,驻藏大臣文硕坚持寸土必争的立场,鼓动西藏军民掀起抗英斗争,积极组织和征调军队前往隆吐山一带设防,顽强御敌于国门之外,表现出了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气节。

以上这些事迹必将载入西藏发展的史册,并被世代传颂。

感慨

那天我一步入驻藏大臣衙门,沿着石梯拾阶而上,一眼便看到大殿门上悬挂着的匾额,“抚远绥疆”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顿时令我肃然起敬。

后来置身其中,从展馆里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张张任命官函、一个个复原的历史场景,更为清晰地了解到驻藏大臣制度自建立至终结的185年间,上百名驻藏大臣为巩固边疆、建设边疆所作出的努力。

我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整整在驻藏大臣衙门里逗留了数个小时,不禁感慨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就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记录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史实,同时它也见证了三百年来西藏发生的沧桑巨变。再看今朝西藏的繁荣富足,心内充满了自豪。

图文原创:文艺蜀黍看世界,欢迎关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91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