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中共福清县委机关里美村驻地旧址

中共福清县委机关里美村驻地旧址位于福清市龙山街道里美村俞兆恒故居。1947年4月,龙高武装暴-动-夭折后,福清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1948年初,在战斗中负伤的闽中游击队福请中队队长俞洪庆,由俞建海领着秘密转移到北厝,隐蔽在俞兆恒家里养伤。重建福清县委的重担便落在了俞洪庆的肩上。北厝位于融城出东门的第一,中共福清县委机关里美村驻地旧址,中共福清县委机关里美村驻地旧址简介,中共福清县委机关里美村驻地旧址-福州市福清市中共福清县委机关里美村驻地旧址旅游指南

中共福清县委机关里美村驻地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

厦门

建筑中

的党史故事

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

今天党史故事的“主角”是

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

一起来了解下今天的“主角”

建筑简介

●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位于鼓浪屿福州路127号。

●该建筑于1930年福州路一带填海造地后依岩壁而建,总共有五层楼。第一层以花岗岩石材建筑。二楼就是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所在地,共有3间相互连通的房子,中间是厅,左右各1个房间,每间12平方米左右,花砖地板,阳台朝海,外围覆有红色雨披。三楼有一个木门,可以到达近旁福州路125号的屋顶。四楼和五楼靠近鼓新路斜坡,有两个门楼出口通向海边。

●2012年,该建筑被评定为厦门鼓浪屿第二批历史风貌建筑。

福州路127号2楼新老照片对比

一二楼出入口

二楼的小客厅

4楼及5楼连通鼓新路通往海边的出口

党史故事

01

革命伉俪赴厦履新 领导全省军事工作

▲中共福建省委一大、二大在鼓浪屿召开后,厦门逐渐成为福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1930年6月,蔡协民和曾志从中共闽西特委调来厦门不久,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所在的那座房子附近,发现了一位可疑的人。为了机关的安全,省委书记罗明决定立即搬家并把选址的任务交给曾志。曾志到鼓浪屿找了几个地方,把可容纳较多人的虎巷8号给省委机关。经罗明同意,军委机关另设一处。就这样,军委书记蔡协民和军委秘书曾志二人,住到福州路127号。

▲蔡协民,1901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华容特委书记,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4月他与朱德、陈毅等人转战湘南,时任红七师党代表,后又跟随朱德上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1929年1月,他随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共闽西特委组织科长。1930年6月调厦门任中共福建省委军委书记。

▲同蔡协民一起住进福州路127号的曾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1926年10月,15岁的她就在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4月,曾志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后与党代表蔡协民结婚,并一起上井冈山。古田会议后,任共青团闽西特委书记,广大青少年在她的发动下,成立了“少年师”,拿起梭镖保卫红色政权。1930年6月从闽西调来厦门,任中共福建省委军委秘书,同军委书记蔡协民一起,领导全省军事工作。

▲蔡协民与曾志二人,是以夫妻名义来租用福州路127号的。房东见到他们夫妇就有好感,还称赞他俩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所以,他们同房东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从未受到怀疑。蔡协民夫妇租住的127号2楼就是当时省委军委机关所在地,除了楼上楼下可以相通外,还有一个边门,位置既隐蔽又方便撤离。

02

伪装身份交换情报 矢志不渝忠心为党

▲一切党内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军委有什么指示要发到各地去,都交给秘书曾志去办。曾志与住在虎巷8号的省委交通员黄若章有约,每天上午曾志像个到市场买菜的家庭主妇,把文件带到黄家渡边一棵树下与黄若章交换;黄若章也在此时把各地送给军委的报告交给曾志。双方交接时间不到一分钟,谁也发现不了他俩在干什么。曾志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她作为福建军委机关的秘书,每天要及时处理各类文件,然后把无需保留的文件,放在一个铁桶内烧成灰后,倒进阴沟里冲走,不留一点痕迹。

▲省委与军委属于上下级关系,军委重要事项都必须向省委请示汇报。为此,蔡协民与罗明相约,每星期定时在黄家渡一带的海边会晤。他俩像一对朋友,一边散步,一边交谈,事情谈完了,各自回“家”。

▲蔡协民为书记的省委军委在福州路127号指挥全省的武装斗争和兵运工作,直到1931年3月25日设在虎巷8号的省委机关遭到破坏。随后,军委机关从鼓浪屿搬到厦门市区。1934年4月蔡协民离开厦门前往根据地途中,因叛徒出卖被捕。经受多次审讯依然坚贞不屈,当年7月在漳州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33岁。曾志则辗转全国各地继续革命直至新中国成立。

End

▍稿件来源:厦门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编辑:厦门市建设局办公室

▍制作:郑媛虹/ 欢迎转载 请注明信息来源

建于厦门

设在人心

厦门革命遗址:鼓浪屿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旧址

厦门革命遗址

沿着福建厦门鼓浪屿笔山路向前走,到了八卦楼,再从右边一条小路往下走,或是从福州路朝内厝澳方向走,都可到达福州路127号这座傍着山坡建的楼房。1930年6月至1931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军委机关就设在这里,军委书记蔡协民和秘书曾志在此办公、居住。

厦门革命遗址

蔡协民,湖南省华容县人,1901年12月出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华容特委书记,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4月他与朱德、陈毅等人转战湘南,时任红七师党代表,后又跟随朱德上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1929年1月,他随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四军进军赣南、闽西,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曾任中共闽西特委组织科科长。1930年6月调厦门任中共福建省委军委书记。

同蔡协民一起住进福州路127号的曾志,党内职务是军委秘书,同时也是蔡协民的革命伴侣。曾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省宜章县。1926年10月,15岁的她就在湖南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她参与策动湘南暴动,跟随红七师党代表蔡协民一起上了井冈山。后来又跟随“朱毛红军”转战赣南、闽西,建立闽西革命根据地。在闽西时,广大青少年在她的发动下,成立了“少年师”,拿起梭镖保卫红色政权。1930年6月,曾志与蔡协民双双来到厦门。

蔡协民和曾志从中共闽西特委调来厦门不久,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所在的那座房子附近,发现了一位可疑的人。为了机关的安全,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决定立即搬家,并把选址搬家的任务交给曾志。曾志到鼓浪屿找了好几个地方,把可容纳较多人的虎巷8号给福建省委机关。经罗明同意,军委机关另设一处。就这样,军委书记蔡协民和军委秘书曾志二人,住到福州路127号。

虎巷8号

蔡协民与曾志二人,是以夫妻名义来租用福州路127号的。房东见到他们夫妇就有好感,还称赞他俩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所以,他们同房东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从未受到怀疑。蔡协民夫妇住在127号二楼,除了楼上楼下可以相通外,还有一个边门。二楼有3间房子,中间是厅,左右各1个房间,可以相通,每间12平方米左右,花砖地板,窗户朝海。站在窗口,可以看到蔚蓝的大海和海面上翱翔的海鸥,还可以看到厦门鹭江道。

虎巷8号 大门上的门环曾是地下党联络工具

二楼的两间寝室,就是福建省武装斗争的指挥部。一切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军委有什么指示要发到各地去,都交给秘书曾志去办。曾志与住在虎巷8号的福建省委交通员黄业章有约,每天上午,曾志像个到市场买菜的家庭主妇,把文件带到黄家渡边一棵树下与黄业章交接;黄业章也在此时把各地送给军委的报告交给曾志。两方交接时间不到一分钟,谁也发现不了他俩在干什么。曾志是一位胆大心细的人,她作为军委秘书,要及时处理各类文件。她每天都要把无需保留的文件,放在一个铁桶内烧成灰后,倒进阴沟里冲走,不留一点痕迹。福建省委与军委属于上下级领导关系,军委有什么事都必须向福建省委请示汇报。为此,蔡协民与罗明相约,每星期定时在黄家渡一带的海边会晤。这时,他俩像一对朋友,一边散步,一边交谈,话讲完了,各自回“家”。蔡协民为书记的福建省委军委在这里指挥福建省的武装斗争和兵运工作,直到次年3月25日设在虎巷8号的福建省委机关遭到破坏。随后,两人也从鼓浪屿搬到厦门市区。

来源:中共厦门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这个村曾是中共闽中特委、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你知道吗?

建党100周年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永泰是革命老区县,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深厚。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曾有数以千计的优秀儿女投身革命,浴血奋斗,慷慨捐躯,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此,永泰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永泰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推出《永泰红色史迹》专栏,深入挖掘永泰红色史迹、红色人物以及各地各行各业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展示我县上下齐心协力建设现代化绿色发展先行区的良好风貌。

今天

我们要带大家了解

中共闽中特委、闽南特委机关驻地旧址

旗插鞍

回溯我县土地革命

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故事

旗插鞍位于岭路乡寨下村,为革命基点村,是1936年刘突军开创的游击根据地,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莆(田)永(泰)边游击根据地主要区域之一,也是闽中工农红军游击队活动根据地。旗插鞍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活动据点,中共闽中特委、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也是中共闽中特委、闽南特委机关东来西往必经之路,设有秘密交通站。旗插鞍山顶旗头坞和岩顶曾是中华人民抗日义勇军闽中第二支队集中整训和训练场所。

革命老区“五老”后代 陈天来:

旗插鞍杨启的房子是革命旧址,原来是革命的交通联络站。1935年,中共闽中特委军事委员刘突军与方子明、邱子国等到永泰旗插鞍开展革命活动,发展了杨启和他的父亲杨吓干参加革命,在杨启家里建立了革命联络站,他们家里负责红军队伍的粮食供应。

1936年10月下旬,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偷袭驻扎在莆田山溪的闽中抗日游击队,双方激战数小时后,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为保存实力,闽中抗日游击队主动撤出山溪。11月上旬,经过突围的三路抗日游击队从山溪分别转移到莆永边界宁里、墩柄、旗插鞍会合,当地群众积极做好安全保密和粮食日常生活用品的支持供应,使游击队得以安全隐蔽和休整。

▲杨启的家

1936年11月下旬,闽中特委与香港中共南方临时工委(简称“南委”)接上关系后,传达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喜讯和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逼蒋抗日”的指示,闽中特委决定将部队开赴莆永边界旗插鞍整训,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旗插鞍地下联络员杨启发动群众帮助闽中义勇军搭盖草棚,并与旗插鞍、墩柄、扣梓、坞里、水坞里等村群众帮助解决部队粮食和日常用品供应等。

1936年12月,闽中义勇军在旗插鞍山顶旗头坞小庙开展整训,后又转到岩顶继续训练。特委领导王于洁、刘突军、黄孝敏等分别轮流给战士们授课,传达抗日救国新高潮的形势和方针,要求加强部队团结和纪律,学习普通话以适应将来开赴前线抗日的需要。还为战士演示军事技能。通过整训,提高了义勇军全体指战员政治思想水平和对全国抗日斗争新形势的认识,增强了革命信念,提高了军事知识技能。这次整训,为后来抗日前线输送抗日有生力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革命老区“五老”后代 陈天来: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闽南特委迁到永泰开展活动后,1941年4月,日军疯狂向华东南侵入,连江、长乐、福州等沿海地区相继沦陷。为奋起抗日救亡,中共闽南特委在旗插鞍召开了干部紧急会议,作出动员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奔赴长乐前线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游击队为了开赴抗日前线,在旗插鞍山上集中100多人进行军事训练,时间达两个多月。

1943年12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南迁闽中后,为了便于隐蔽精干,积蓄革命力量,福建省委和闽中特委在永泰县泉山乡凤落村、后圳村、旗插鞍村等地建立了“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乡保长、联保主任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倾向革命,支持抗日,以各种方式支援、帮助武工队,并给党组织活动提供方便。

旗插鞍人民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业绩彪炳青史。

记者:叶华钦

编辑:张凌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901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