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吴芾赐谥敕牒碑

吴芾“赐谥敕牒”碑位于仙居县官路镇,年代为南宋。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吴芾“赐谥敕牒”碑,吴芾“赐谥敕牒”碑简介,吴芾“赐谥敕牒”碑-台州市仙居县吴芾“赐谥敕牒”碑旅游指南

吴檄墓碑重见天日

激动!激动!激动!时隔半个多世纪,马埠吴氏七世祖吴檄墓碑终于重见天日!

吴芾赐谥敕牒碑

唐山村热心宗亲翻开墓碑

年过花甲的热心宗亲齐心合力在抬石碑

0 1

吴檄是谁

“桐之吴甚蕃,庶各据其土著别之故。外氏为马埠吴,先世自婺迁桐,皆不显,至檄公始领乡荐,成进士,继践其科者数人,宗遂魁然大矣!”①

檄公即是吴檄,字用宣,号皖山,安徽桐城(今枞阳县项铺镇)人。据光绪八年1882年马埠吴氏族谱记载:生于宏治辛亥年(1491年)七月初十子时,公卒于嘉靖乙巳年(1545年)正月十五戌时,葬马埠山前凹。中正德庚辰科举人,辛巳科进士,初任襄阳府推官,升江西赣南道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②,诰授通议大夫。

吴檄生性怪僻,不愿增添别人麻烦,葬父时偶遇风雪,路过友人方去病门前不入,夜晚就坐在方门前石墩上,天明而去。他在任襄阳推官时,上任后判理案件公正无私,赈救饥民卓有盛誉。

吴檄为人正直,不畏强权。都督佥事姜已有边防功劳,请求升职。朝廷准备定职,吴檄知道后上奏:“按国法,斩获敌人首级200以上的升官一级,姜斩敌不满80,可赏,不可升职。”尚书张赞被吴檄的正直行为所折服。武宗赐在藩邸时旧僚刘某为锦衣卫指挥,其子刘民誉想世袭父职,尚书张赞力主其请。吴檄则极力反对,写信给张赞说,按朝规,没有军功的人,不能世袭。民誉没有军功,因而不能世袭。张赞甚怒,撕破书信扔在地上,回信说:“刘民誉世袭一事,我一定要为他办妥!”吴檄反驳说:“刘民誉一事,违犯朝规,我也一定要干预到底!”

吴檄不仅官居高位,同时文学素养极高,擅长写诗。在京期间与“嘉靖八才子”李开先,王慎中,唐顺之等人交情深厚,声名远播。

“公(吴檄)生而灵哲,十岁通孝经论语,十二遭奉政公之丧,哀毁如成人。稍长,受学于盛五槐,盛氏奇其清苦,乡人教授陆叔逊氏有孙女求配,盛曰:此有梁鸿可婿也。公遂婚陆氏。十八为邑弟子员,提学御史黄公如金试桐城,得公文大爱重之,曰:此江北之才也,乃名震江北。”④提督学政长沙杨守谦在吴檄墓志铭中大加赞美。

吴檄著有《兵部集》一卷。桐城才子潘江编著《龙眠风雅》,一共收录吴檄诗文34首。

吴檄是马埠吴氏取得功名第一人,在整个明清桐城进士榜中也是较早的一批。第五子吴自峒,官至通政司通政,玄孙吴国琦以及其子吴宏安也先后中榜。六代之中,先后四人考中进士,而且恰好是两对父子,在明清两朝桐城进士史上也是仅此一例。

二世祖吴徹墓碑

明陕西布政司右参政 皖山公吴檄墓碑

0 2

寻碑经过

2018年7月8日北京明略科学院首席科学家,数据挖掘领域国际学术带头人吴信东教授组织发起马埠吴氏六修,运用先进的华谱系统收集整理资料。然而令所有马埠吴氏族人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的特殊时期,吴祖庄祠堂被拆,祖先墓碑被丢弃。

期间不断有年纪较大的知情人提供线索,六修小组也多次组织查找,六修小组副组长吴玉明,修谱办公室主任吴根胜等不辞辛苦,实地排查。2020年4月15日,修谱办公室主任吴根胜带领宗亲吴德省,吴根昌等在苏庄水井处终于获得重大发现。当石碑被翻开时,“明陕西参政皖山吴檄之墓”几个字赫然映入眼帘,至此沉寂了半个多世纪的吴檄墓碑终于重见天日!同时被发现的墓碑还有二世祖吴徹夫妇墓碑,吴檄父亲吴佐墓碑。当这个好消息在六修群里传播开来时,宗亲们心奋不已,还有人在朋友圈专门记录此事。

吴檄的墓碑不仅仅具有文物价值,更是一种精神信仰的寄托。让老祖宗优秀的品格一代代传承,让老祖宗取得的成就一代代颂扬。也许正是这种精神,才会有这些已经花甲或者古稀的老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吧。

修谱办公室主任吴根胜在组织将墓碑抬往祠堂旧址

吴檄父亲吴佐和母亲束氏合葬墓碑

注释:

①引用自马埠吴氏光绪八年五修谱《外祖吴公端士传》。

② 明朝官制陕西省最高长官为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两人,右参政相当于副省长。

李开先:嘉靖八才子之一,嘉靖八年进士,太常寺少卿。

王慎中:嘉靖八才子之首,嘉靖五年进士,河南参政。

唐顺之:嘉靖八才子之一,嘉靖八年进士,官翰林编修,右佥都御史。

④引用自马埠吴氏光绪八年五修谱《明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皖山吴公墓志铭》长沙杨守谦

历史的丰碑|吴庆林

历史的丰碑

吴庆林

丝丝细雨,阵阵清风,一方净土,一片深情。

当我迈着沉重的脚步,带着对明天的希望,带着对历史的沉思,来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前,我的思绪像一只翱翔在蓝天上的鸽子,发出唿哨争鸣。我仿佛看到高台城头的围墙前,一群衣衫单薄的红五军将士们前仆后继,正在与敌厮杀。我仿佛听到他们震天的呐喊,呐喊声让马家军心惊胆颤,在高台这片荒原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洒满了他们的鲜血。这段悲壮的历程布满坎坷,这段尘封的历史让人流泪。八十多年前那场血雨腥风的西征,有3000余名红军将士在高台同国民党马家军浴血奋战了九天八夜,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不朽诗篇。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始建于1957年,原名为“高台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高台血战中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等3000余名烈士修建的,2009年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纪念馆坐东向西,以纪念碑为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排列着大门、血战高台群雕、纪念碑、陈列馆、红军墓、纪念浮雕墙等。

进入纪念馆大门,迎面一块卧碑上书“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北侧有一组抽象组雕,象征西路军将士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主干道两侧是建有对称的三檐双层五角亭,内书革命烈士诗抄,绘有长征组画和西路军从西渡黄河至到达星星峡的战斗场景。沿主干道前行,是以花岗岩雕成的大型英雄群雕“血战高台”,其中有红军指挥员,战士,小号兵,女卫生员及地方群众,雕塑人物面向四周,每一个侧面看上去都是一个战斗场景。陈列厅位于群雕北侧,里面陈列着毛泽东、朱德、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西路军将士征战的图片及遗物等。

纪念碑位于纪念馆的中心,采用仿人民英雄纪念碑造型,碑身上部铸有党徽,寓意革命战士永远在党的领导下奋勇前进。碑体正面镌刻着李先念“红军西路军烈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题词,背面雕刻着纪念碑文,碑座四周为西路军战斗历程浮雕。纪念碑后面是烈士公墓,墓碑上雕有“永垂不朽”四个大字,中间刻有“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第五军阵亡烈士公墓”,公墓后面是三座刻有西路军英烈事迹的主浮雕墙。纪念碑南北两侧分别为董振堂和杨克明烈士纪念亭。

纪念馆为古烽火台造型,寓意西路军百年不灭的精神火焰,馆内依据西路军的战斗历程,设有八个展厅及一个影视厅。通过历史资料图片,珍贵文物文献,电子沙盘以及高科技景观等诸多现代陈列元素,艺术再现了西路军真实战斗的场景。

烈士纪念碑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每一个字都被镀上了金色,成为光的聚焦点,在闪闪发光,那闪亮的墓碑是烈士们的忠魂铁骨,更是鲜红的旗帜在飘扬。西路军将士们从南国的跋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北方的荒漠,他们用生命寻找着黎明的太阳。他们用身躯和热血铸造了一座历史的丰碑,这座丰碑记载的不仅是将士们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历史,更是表达了红军战士坚忍不拔,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丰碑标记着旗帜,肃穆代替了呐喊,在这血与火洗礼过的地方,如今已是松涛阵阵,繁茂的枝杆,团簇着永不凋落针叶,松果硕累,绿树成荫,鲜花芬芳。当人们走过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浸染过的土地时,思绪翻腾,心潮澎湃。

青山依依旧在,生死长相依。长眠于此的红军先烈们,后人将踏着你们的足迹,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后人将以不同的方式永远铭记着你们。

作者|吴庆林

历代碑刻|北魏《吴光墓志铭》

北魏吴光墓志铭

北魏熙平元年

原刻 民国拓本

尺寸58*45.78厘米

历代书画高清复制

END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791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