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三水潭杨氏宗祠

三水潭杨氏宗祠年代为清代,位于九和乡三水潭村。2018年12月,三水潭杨氏宗祠被公布为磐安县文物保护单位,三水潭杨氏宗祠,三水潭杨氏宗祠简介,三水潭杨氏宗祠-金华市磐安县三水潭杨氏宗祠旅游指南

睿智广谋先祖情记三祠合一的水口村任氏宗祠

祠堂一般分为祖祠,宗祠,书院与家庙(家祠)等。祖祠是祭祀立村始祖(一世祖)而建,宗祠和书院是纪念同宗先祖、聚纳同姓族人而建。家祠即家庙,功能与祖祠、宗祠相同,惟须符合一个标准,即该姓族人曾有立帝成皇者,或有突出业绩者,才能立庙彰功,冠名“家庙”。如炭步镇石湖村的汤氏家庙,广州市区的陈氏书院(别称“陈家祠”)。而炭步镇水口村的祠堂稍为例外。

三水潭杨氏宗祠

炭步镇水口村任氏宗祠

水口村的祠堂建于清朝咸丰八年(1859年)。门庭高大,麻石墙基,深厚结实。祠堂正门两侧为盈尺高度的露台(俗称钓魚台),门额橫书“任氏祖祠”四个苍劲大字,门口镶挂一副“先贤世泽,左相家声”楹联。祠堂建筑奇巧,工艺精湛,彫樑画栋,翠瓦彤檐,上下皆艳,四壁生辉。祠堂两廊三进(亦可称四进)。第三进为殿堂,供奉先祖牌位。连接殿堂之后疊(即第四进),再建一座高大层楼。此楼层雄壮高挺,镬耳楼顶,数里之外可瞻其冠,立于墙根则只能朝天仰首,目睹檐瓦。若登临楼上,凭栏远望,全村景物,遐迩风光,尽收眼底!如比庞然彪炳之高楼建筑,能出现于逾百年前之偏辟乡间,确实使人惊叹!

任氏宗祠屋樑上的木雕

水口村先祖之所以如此雄心,敢于前疊建一座祠堂,后疊再建一幢耸入云天的高楼,力量和勇气是有所倚恃的。

传说任氏远祖是中华民族轩辕黄帝的后代。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儇、依。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姓。任姓是历史上最悠久的大姓之一。任姓族群出现过许多名臣贤士,如大任,周文王之母,贤德;任奚仲,造车始祖,古薛国第一代国君;任不齐,儒家创始人之一;任鄙,秦武王时著名勇士,相魏冉推荐为太守;任囂,率领秦军开发岭南,建立广州古城,等等。

任不齐,字子选,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排名十七位,参与历史巨著《论语》编纂。唐时,被封为任城伯,宋朝加赠当阳侯,明代改称“先贤任子”,极受世人尊崇,敬为任姓之宗祖。从任不齐宗祖一世至水口村立村始祖一世,已逾越六十四世,再延至建立祠堂高楼的年代,又延续十多世。在这样良好坚实的历史人文氛围中,当年执事的村中长老及纯朴村民,当然会自豪地建造一座纪念宗贤又祭祀始祖之祠堂,以抒发“先贤世泽,左相家声”的豪情及壮志。

屋樑上的石狮

水口村祠堂,集宗祠、祖词、家廟于一体,轩然宏伟,极富特色。祠堂正门有“任氏祖祠”门额,后楼二楼正门鑲上“宗贤阁”竖书牌匾。祠堂前面是广场,矗立许多刻泐任氏族人功禄的旗杆夹麻石碑座。一个正方形的池塘,长年陪伴东向的巴江河,碧水涟漪,鯉跃鲢游。池塘对岸的长堤,既宽且畅,可行车马;堤上建有一堵长达百余尺之高墙,起着照壁作用。此照壁设有图案花窗,通透墙外风光,守护村内瑞蔼,是水口村氏族祠堂的组成部份。另外,祠堂两侧青云巷相连,左邻建一间“凤龄书室”(诒谋学校),右邻是八世祖司举公祠。远处,簕竹堤基维绕,三幢古庙相峙,高矮房舍,一色聚向祠堂高楼。

任氏宗祠后楼

任氏族人,邃意深情,广谋睿智,应合于村庄形似丹凤,在村头凤首风水宝地处,建一座祠堂,让乡亲父老常年聚首,欢歌笑语,並能同时同地,一齐供奉始祖先宗,真乃大贤大德也。

任氏祠堂,誉扬千里,屹立年年。有诗为证:

沁园春.水口村任氏祖祠重光志庆

燕岭生辉,巴水飘香,福地郁葱。敬宗贤睿慧,珠璣念别,祠堂耸立,田舍勋丰。八佰春秋,长临紫气,历履晴天亦雨濛。难忘脱,先师受辱,妇幼惊弓。 欢欣意切情浓。易旧岁,村头亮彩虹。看精雕艳塑,金梁玉柱,檐依乳燕,脊拥苍龙。疊廎顷三庭,迴廊百庹,后阁层楼接朗空。佳景也,贺家园锦绣,敦睦兴隆。

(任氏宗祠是登上2018戊戌年花都纪念邮票祠堂之一)

--------------------------

编辑:小狼

佛山三水白坭陈氏大宗祠元宵节添丁挂灯

佛山三水白坭陈氏大宗祠元宵节添丁挂灯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梁正杰 通讯员 陈荣彪

2月15日,佛山三水白坭陈氏大宗祠迎来了8名小朋友的添丁挂灯仪式,这些宫灯,将在祠堂挂足一年,寓意小朋友在祖先的庇佑下聪明伶俐,健康成长。陈氏宗祠举行了挂灯仪式。陈氏大宗祠的“元宵节添丁挂灯”仪式,距今已500多年。

挂灯,是指年前(春节前四十天)生男丁的人家,在元宵节(正月十五)这天到自家社头、祠堂挂灯,祈求新丁健康快乐成长。

“元宵添丁挂灯”仪式由来已久,以前每年元宵节,陈氏大宗祠都会为族人举行挂灯仪式。1949年以后,统一的挂灯仪式被取消了。从2012年元宵节起,陈氏大宗祠再次扛起维系族人情感的使命,重新延续一度中断的传统挂灯仪式,让此盛事成为联络海外乡亲感情的重要习俗。一年一度的挂灯习俗,追求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对生命延续的庆贺,也是对生命的感恩,对生命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在,陈氏族人对添丁挂灯这一传统习俗非常重视。只要是本族族人,无论身处何方,若婚后生了男孩,无特殊情况都在正月十五回祠堂参加开灯仪式,只有开灯报丁,男丁的名字才会写上族谱。

今年元宵节,8名新丁为新春增添喜庆气氛之余也为家族的壮大增添力量。一大早,这些男丁的亲朋好友就如约来到陈氏大宗祠参加开灯仪式,现场欢声笑语,不乏几代同堂的幸福画面,洋溢着天伦之乐的幸福与祥和。

除了举办新丁开灯仪式外,现场还举行旧灯交接仪式。意思就是把去年挂上的“宫灯”在今天交还给去年添丁家人拿回家悬挂起来。

“挂灯是一种文化传统,也是民族文明不断丰富和延续的象征,通过挂灯能进一步加强民族的向心力。”活动主持人陈达荣介绍。他还表示,每隔5年会组织一次在宗祠内挂了灯的孩子回来拍一次集体照片,并存放在祠堂内,让陈氏族人一起见证他们的成长。

当天下午,陈氏大宗祠还组织了醒狮闹元宵活动,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添丁挂灯和元宵佳节的喜悦。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嘉乐

威水| 族人牵头修缮的陈氏宗祠,历时三年完工,现在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

历时整整三年,由族人牵头,社会共同参与修缮的陈氏宗祠,终于圆满完工!修缮后的陈氏宗祠,不仅重新焕发昔日光彩,更是获得了2017-2018年度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等多项大奖!今日,就让小番带大家走进陈氏宗祠的文物保护历程~

(修缮后头门侧立面)

陈氏宗祠

(修缮后善世堂牌匾 区文物办供图)

石楼镇石一村的陈氏宗祠,又名“善世堂”,2002年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距今约500年历史,是番禺区四大古祠堂之一,因人为及自然等因素,在解放后损坏严重。从2008年至2016年,在政府部门、当地族人及社会等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一边推进祠堂保护工程一边解决工程开展的两大困难:修缮费用及修缮工艺。祠堂从一砖一瓦、一椽一木,点滴恢复本体原状,重现当年耗时41年建造的巍峨风采。

陈氏宗祠保护工程,是我区成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前后,秉持“文物保护全民参与、保护成果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初次尝试以“政府主导、族人牵头、社会参与” 模式的成功,对我区开展古建筑类文物保护工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政府主导

2008年来,有关部门经多方商讨,认为陈氏宗祠具有较为成熟的开展文物保护工程的条件:

一是陈氏宗祠历史悠久、建筑宏伟、构建精美,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二是陈氏宗祠在番禺区内有一定影响力,保护工程有利于凝聚陈氏宗族的向心力,维系文化传承;

三是陈氏族人自愿成立修缮管理委员会,积极推动修缮工程,四是陈氏族人有齐心协力、排除困难筹措修缮资金的能力。

番禺区文物办将文物保护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修缮原则”贯彻工程设计及施工始终,在陈氏宗祠工地上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并潜移默化影响陈氏族人秉承此原则修缮善世堂。制定保护工程的日常工作操作规范,“安全为主,风格统一、预付为主、旧料利用”。陈氏宗祠整体建筑宏伟壮观,细部构件精美绝伦,木雕、砖雕、石雕、灰塑件件精品,雕刻的各种人物、花鸟虫鱼、飞禽走兽栩栩如生,仅仪门工艺就令人叹为观止。区文物办要求建设单位遵循设计意念及设计内容,按照广府传统工艺做法,组织符合传统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全程与修复的文物专家进行密切沟通,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意图,工程难度最大的仪门复建项目,施工单位发挥群智群力,结合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加强整体结构抗震、抗风能力,恢复仪门原有古韵又保证文物安全。

在区文物办的指导和协助下,“善世堂”修缮管理委员会严格审定招标程序,投标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等个环节工作均由甲级资质单位直接负责,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族人牵头

2010年,石楼陈氏族人有感于前人鸠工庀材、苦心建造的陈氏宗祠今时破败不堪,便推举乡贤成立善世堂修缮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坚持集体领导,不断健全完善工作架构,组建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谋私利、秉公办事。对于争议工程项目,无分大小,一律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讨论、公议决定;会议上集思广益,经集体表决后的决议,一律坚决贯彻实施到位,不容置喙。

在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善世堂”修缮管理委员会根据区文物办要求,严格落实文物保护工程法律法规,并与文广新局委派的专家们密切沟通,合理协作,力求将每一处细节均按照文物保护要求把控落实到位。

社会参与

2011年,陈氏族人成立48人的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在宣传陈氏宗祠保护工程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带领“善世堂”走出番禺、走出广州。该队伍成立“番禺石楼善世堂”微博,与“善世堂”修缮管理委员会一起联系各大媒体,报道陈氏宗祠急需修缮、募捐经费的报道和宣传短片,《广州日报》、《人民日报》以及广州市政府、广东省文物局网站等均有报道,艺术收藏国际在线网站有《广州史上首次民间力量重修500年古祠》为题的报道等,据统计,网络上转发相关报道超过5000条。霎时间,陈氏宗祠保护工程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帮助。志愿者和委员会借势而为,积极联系广大海内外乡亲,乡民奔走呼告,踊跃捐款,奠定资金基础。

通过“善世堂”修缮管理委员会乡贤父老和志愿者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对宗族文化文物保护事业的无悔奉献,不仅解决工程经费问题,志愿者还在募捐过程中征集到3张1957年的老照片,解决因损毁严重和历史资料缺失导致复原设计、工艺遇到的瓶颈问题,为保护工程扫清障碍。陈氏宗祠保护工程施工历时3年,2012年12月开工,2015年7月竣工,2016年一次性通过专家验收。2017年至2018年,陈氏宗祠荣获广州市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广东省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和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017-2018年度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入围全国优秀古遗址保护奖终审前12名。

文:许林海 钟思如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77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