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长兴博物馆

长兴县博物馆即长兴太湖博物馆,成立于1976年7月19日。原馆址在长兴县雉城镇县前西街99号,现址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太湖新城中央大道与滨湖大道交叉口南侧,由美国建筑师马歇尔斯特拉巴拉设计。

长兴博物馆

2000年长兴县政府投资6000万元在雉城镇人民广场新建长兴会展中心,其中博物馆拥有馆室3500平方米,于2002年元旦正式对外开放。2003年博物馆又在浙江省县级博物馆中率先对外免费开放。

长兴太湖博物馆新建于2016年7月,竣工于2018年10月,开馆于2019年1月13日,原旧址展览整体搬迁至新馆,旧馆关闭。博物馆由美国建筑师马歇尔斯特拉巴拉设计,依照国家二级博物馆标准建造。博物馆是一个以太湖为主题的博物馆,通过叙述发生在太湖流域的各种自然与人文故事,充分展现了太湖的自然属性、人文属性、资源属性以及环太湖流域历史、文化、自然、生态、民俗等,是一个兼具文化展示、教育旅游、休闲体验的文化综合体。

内部设计充分利用馆藏资源,融入最新的数字科技展示手段,为观众展现太湖和长兴本土特色。馆藏文物丰富,文物价值极高,目前已达1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国家二级文物81件、国家三级文物785件。博物馆的建筑规模、硬件设施、藏品品质和数量均处于同级博物馆前列,也是目前环太湖流域唯一以太湖为主题的专题类博物馆。

长兴太湖博物馆占地面积145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共为9层,地上7层,地下2层。

其中展厅分布在地上一至四层:

一层与夹层:临展厅、环太湖博物馆联盟新石器时--古成果联展;

二层:太湖明珠—长兴历史展厅、长兴未来展厅;

三层:包孕吴越—太湖人文历史展厅;

四层:东方大泽—太湖自然资源展厅。

开放时间

基本陈列与临时展览:9:00—16:30(16:00停止入馆,16:30闭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与特殊情况除外)

参观方式

免费参观,参观者凭居民-在入口处排队刷证取票后入馆。

滨州市博物馆、博兴县博物馆、沾化区博物馆“入列”二级馆

12月21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第四批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其中滨州市博物馆、博兴县博物馆、沾化区博物馆入选二级博物馆,惠民博物馆、无棣县博物馆、惠民惠风民俗博物馆、山东众林文史文献博物馆入选三级博物馆。

据悉,为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完善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根据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评分细则计分表》,中国博物馆协会于2020年7月至12月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

经过材料申报、书面审查、现场评估、数据比对和综合评定,并报请国家文物局备案,中国博物馆协会核定中国印刷博物馆等74家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滨州市博物馆等221家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华世纪坛艺术馆等225家博物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滨州市博物馆成立于2015年2月,是一家集教育、陈列、收藏、征集、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12753平米,展陈面积5400余平米。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滨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首批滨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2018、2019连续两年在滨州市市直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开馆以来,相继举办了“皇家气象—圆明园国宝暨清代宫廷珍宝展”、“金石永年—山东古代石刻拓片展”、“衣锦江南——泰州市明代家族墓出土文物特展”、“盛世画开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杨柳青年画展”、“琢 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典藏玉器特展”、“海洋之心——有孔虫科普展”、“馆藏修复书画作品展”、“安和常乐天津博物馆藏吉祥文物展”等颇有影响力的对外交流展览展示活动50余个。争取上级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征集与滨州有关的文物、藏品300余件套;开展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和文物保护数字化项目,修复完成馆藏书画、陶瓷、青铜器200余件套;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1篇,多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举办社教活动300余场次,接待观众69.1万人次,其中未成年人38.5万人次。团体560多个,免费讲解690余场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件。观众接待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发放观众满意度调查问卷4800份,观众满意率98%。2020年5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博兴县博物馆馆藏文物3000余件,其中最著名的是北朝至隋代佛教艺术品。该馆展出的模印素烧瓷佛像,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珍品,目前国内资料中其他地方还未发现。博物馆尤其有名的是1982年龙华寺出土的一批金铜佛像,年代从北魏太和二年至隋仁寿三年,历时四个朝代,长达125年之久,在国内实属罕见,被国内外专家称为我国南北朝佛教考古的可喜收获。博物馆馆藏的龙华碑,雕造于隋代,其碑文字体是我国的隶书向楷书转化的字体,其书法研究价值和雕刻的技艺手法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堪称镇馆之宝。

沾化区博物馆以诗书文化、海盐文化和老渤海精神为主题设计基本陈列,分为总序厅、历史文化展厅、红色文化展厅、古代盐业展厅、非遗展厅和云上沾化大数据展示中心六大展厅,文物丰富、史料翔实、陈列布局合理,运用了声光电、特种视效、LED屏、触摸屏、投影、VR虚拟现实技术、“弧幕+地幕”多通道无缝投影显示等现代化高科技展示手段,彰显了沾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来源:滨州日报

编辑:吴静

↑12月24日滨州电视台《滨州新闻》↑

博物馆巡礼|绍兴博物馆:立体式绍兴通史

“号”外的话

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珍藏。是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珍珠。

大运河沿线城市博物馆,不仅是运河城市最重要的无形财富,而且它们还留着共同的自然与人文的印迹:运河。

大运河城市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无言叙述曾经的辉煌、不凡的过往。它如同滴水,折射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太阳。

走近它们,感受到的是厚重的自豪与认同。

走进它们,触摸到的是满满的自信和骄傲。

绍兴博物馆简介

绍兴博物馆是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所属的地区性综合类博物馆,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科普教育基地,绍兴市首批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是一个公益的社会文化服务机构,向公众免费开放,承担着绍兴地区自然与人文历史文化遗产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传播教育职能。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科普教育活动,从事文化、科技交流,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相关工作。

绍兴博物馆外景图

绍兴博物馆越王城馆区位于绍兴古城西侧的越王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基地面积342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9533平方米,其中展厅实用面积3720平方米,主展馆分地上地下共二层,具有展馆区、文物库房区、办公区、影院与报告厅等四大功能区域。

绍兴博物馆现基本陈列“越地春秋——绍兴历史陈列”,以绍兴地区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从10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的文明开始,直至1949年绍兴解放,前后跨度10万年左右,系统地叙述了绍兴十万年历史和2500年建城史,展陈文物11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1件,二级文物106件,三级文物184件。辅以大量文献、图片资料和场景、多媒体解读,展现源远流长的越地文明和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绍兴精神,是一部立体式的绍兴通史。大禹治水、卧薪尝胆、知行合一......从越国建都到新中国成立、绍兴解放,这条跨越了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记录着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蕴藏着爱国主义的力量。

绍兴博物馆展厅

四川纹铜镜 战国

云雷纹青铜附耳兽面鼎 战国

“齐永明六年”维卫佛石像 南朝南齐

一直以来,绍兴博物馆视这些历史为绍兴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大力推崇弘扬,积极探索,创新载体,常年举办各类艺术、文化、历史相关的临时展览,依托绍兴通史不断开发博物馆研学课程和活动,以丰富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广泛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

来源: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实习编辑 延晨 徐蓉 丁雨皓

一读 桂艳 张莉

制作 曹宇

责编 肖东

审稿 晖军

博物馆逃跑计划(四)|长安博物馆

{ 西安市长安博物馆 }

西安市长安区博物馆新馆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学城之中,陕西师范大学以西,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大学以北。现有馆藏文物2800件,三级以上文物326件。其中一级文物12(组)件,二级58(组)件。年代自新时期时代,至西周、秦、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种类有金银器、玉石器、铜器、铁器、陶器、书画等。

西安市长安博物馆陈列分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二层为基本陈列,主要依据长安地区的历史发展线索,尽量正确地反映长安在各时期的历史地位,突出表现亮点。基本陈列内容分为六部分:周都丰镐、宫殿苑囿、宣帝杜陵、城南韦杜佛教名胜、秦藩世家。周都丰镐表现长安地区历史上的第一座全国性都城,宫殿苑囿,表现秦阿房宫和秦汉时期的上林菀及唐翠微宫;宣帝杜陵,反映 汉宣帝杜陵及相关的汉代墓葬;城南韦社,主要表现汉至隋唐时期长安的两大家族的盛衰;佛教名胜,从长安佛教的各方面,表现长安地区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策源地;秦藩世家,明代秦藩王及其家族墓地都在长安区内,是陕西唯一的秦藩王墓地。

老馆

老馆的主楼后是一座碑廊,陈列了近年来长安地区出土的墓志碑石一百多方,这些碑石志反映了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历史研究和艺术研究的珍贵材料。

新馆

01

— 饕餮纹鼎—

饕餮纹鼎

饕餮是中国古代器物上的一种纹饰,或是见于古籍记载中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人、兽。其突出特点是贪婪,按照学界的普遍解释,有以下几种含义:某个贪婪的恶人、某个贪婪的部族、某种贪婪的怪物。或者指性格贪婪、嗜于饮食之人。

在《左传》中饕餮被称之为一个贪婪的恶人“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少暤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檮杌。此三族世忧之。至于尧,尧未能去。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天下恶之,比之三凶。舜宾於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於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在此,缙云氏之子被称之为饕餮,更宽泛的看,其子孙和后裔都可被称之为饕餮。

《吕氏春秋》中把饕餮说成贪婪凶残的的部族“雁门之北,鹰隼所鸷。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叔逆之所,儋耳之居,多无君。此四方之无君者也。”

当然饕餮除过被称之为某个人和某个部族之外也有某种纹饰之意,如《吕氏春秋》云“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己身,以言报更也”意思为周人为了警戒世人,不得贪婪,而将以“贪婪”为特征饕餮形貌绘制在鼎上。宋代吕大临有关癸鼎的释文说“又,癸鼎,文做龙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象。”

而近代以来,学界对此纹饰的内涵有多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宋儒所言之饕餮多有误读的成分在其中,饕餮的纹饰象征意义实难以确定。有的学者则认为饕餮纹饰的产生于“南蛮蚩尤”之像有着极大地联系:一、缙云氏得名于黄帝灭蚩尤一事;二、饕餮与蚩尤都取象于蛇;三、传说蚩尤造五兵,而饕餮纹边常装饰以兵器,且其数通常为五;四、饕餮图案在某一时期意为“压胜辟邪”,是为畏图。而黄帝则以蚩尤图像威天下,是知蚩尤也“畏图”;

02

— 错金银铜虎镇—

时代 汉代

质地 铜

镇即压,是我国古代用来压席子边角的一种器物。汉代室内家具不多,一般会有矮床、几案、屏风等物品。但是,铺席子的地方却不少,除床以外,长度不够躺卧,只充当坐具的长方形榻和正方形枰上也会铺上席子,为避免起身落座之时折卷四角,遂置之以镇。

镇的体积不大,为避免牵绊,镇的设计一般呈扁圆形半球状。此虎镇卷曲回顾,头部俯在臀上,双耳后抿,四足并拢,利爪连成一片,虎体错出很细的斑条,造型简洁洗练。用虎来做镇还有辟邪的含义,汉代陵墓前常树立石虎是为了驱离地下的魑魅魍魉。当这些造型生动、寓意丰富的小动物放置于席子的四角之时就使汉代较为单调的室内装饰,增加了一种活泼喜悦的气氛。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直至五代十国,中国席地而坐的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了垂足而坐,席子以及其附带的镇则失去了它们的实际作用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图为五代时期所作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里宴会的场面,此图的艺术性不言而喻。同时图画中丰富多样的坐具则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的“坐座”文化提供了历史生活的真实反映。

03

— 白瓷象座昆仑灯台—

2001年于郭杜街道办事处出土。唐朝时,大象(特指亚洲象)只在我国南方地区生息繁衍。不论是外国进贡的大象,还是中国本土的野象,都深受唐朝人的喜爱,并且被应用于娱乐、战争、医药、工艺等诸多方面。此象出产于印度东南亚一带,文殊菩萨就以象为坐骑,因此象也是佛教文化中常见的装饰题材。昆仑奴,指中亚、南亚一带的人种,卷发,圆目,翻唇。由于肤色为棕黑色的关系,在中原地区常以奴隶的身份出现。在隋朝时期,就有“昆仑觞”得名于“色如绛”,在隋大业末年,曾改茄子为“昆仑紫瓜”盖因其色黑近紫而得名。昆仑奴座于象背,左手环抱灯台台柱,形象非常生动。

04

—元代玉鹰—

元代玉文化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交流融合的产物,它在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逐渐形成。融入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使元代玉器的表现形式和工艺特色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与文化发展历史中独具特色。一方面有宋玉遗风,造型优美飘逸,长而卷曲的如意形凤尾意蕴丰富。另一方面元代玉器材质虽参差不齐,但仍然以和田白玉为主,图案经过精心设计和认真雕琢之后才得以展示。玉器的雕琢技法较之前代更显示出一种粗犷的风格,元代玉器设计具有很深的食宿生活气息,多取材于动物和自然,表现北方游牧民族的狩猎生活几句民族特色与时代气息。

去年四月份就在大学城里,长安博物馆“”悄悄地“开始展出了。对于喜好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这座大学城里的博物馆是一个周末休息的好去处。少有的安静,少有的纯粹,从长安这块宝地的古早历史讲起,从诞生在此地的氏族家室、香火佛国叙述着先民们筑起这座时间之城的功绩。

历史即现实

秦北书社,寻找青年人自己的声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74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