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碇步桥头石塔

位于东溪乡院步桥头。塔高约5米,三层六自,青石结 构。塔基出现整块石垒成,一启龛额横刻“惜墨如金”四字 二层龛额横刻“文光四射”四字。

碇步桥头石塔

河南有个小山村,一步能跨三孔石桥,村庄大街埋了几十座石桥

河南鹤壁市淇县城北20多里有个高村,帝辛(纣王)时期,这里是古朝歌头道城北城墙与东城墻的交汇点。(王建安 摄)

古称淇水关,是从东面、北面进入都城的重要关卡,淇水关东临淇河,其他三面皆是自然形成的深沟。

《淇县志》记载,高村为淇县建制镇,南北官道由南门到东门穿街而过,当地人称官道为石板坡,3000多米长。

桥是淇水关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古代时,全村有大小石桥几十座,全部用青石铺就。

村内石桥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各具造型,争奇斗妍。其中“走桥不见桥”最为经典,名气最大。

那是一座带虎头的石桥,相传始建于殷商末期,黄飞虎建造。原是一座小桥,人过小心谨慎,马过惊慌肇事。

黄飞虎对此桥进行巧妙改造,通道下挖,东西延伸,建成“品”字型石拱桥,桥面上复盖了很厚一层黄土。

与大街高低一致。靠河一端有桥头堡,人在上面可以观潮。在大街上走,根本看不到桥,故称“走桥不见桥”。

由于这里地形奇特,还有其他名目的石桥,像一步三孔桥等,在村子里有些桥一步就可以跨过去。

古高村河流纵横,建桥很多,有一些河道早已干枯,所谓见桥不走桥,顺河底不走桥照样可以到对岸。由于河流改道、村庄道路的改变,几十座石桥被埋在了村子的道路下边。

汕头中砂特大桥主桥双塔顺利封顶

近日,振华重工承建的海上桥梁架设项目——汕头中砂特大桥双塔顺利封顶。

1月4日,汕头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中砂特大桥项目部现场已经灯火通明。“今天是钢塔封顶最后一吊,吊装前务必再检查一遍吊索具、脚手架、焊机等各项工作,确保双塔顺利封顶!”项目经理李瑞华再三叮嘱。“加油!”“确保完成任务!”……大伙带着兴奋和激动之情,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早上八点多,在多方协作下,大桥东岸双塔Z1-1分段精准落位。至此,振华重工承建的汕头中砂特大桥双塔顺利封顶。

项目建设期间,团队克服浮吊设备、船运周期、天气潮汐等诸多不利因素,与业主和总包单位积极沟通,解决吊装施工、质量精控等难题,为大桥双塔封顶奠定了坚实基础。双塔封顶后,中砂特大桥项目将进入钢箱梁装设阶段。

文:孙鹏 /南通振华重装

图:王宇/南通振华重装

编辑:陈迪/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

楠溪江上的碇步——一座充满诗意的桥梁

摄:慢生活自由行

记得小时候的夏天,

最开心的就是去外婆家避暑。

外婆家门外就有这样一条长长的“小桥”,

一群小孩儿光着脚丫踩在石块上从这头走到那头。

任由清凉的溪水沾湿脚底板,

一个不小心脚一滑还会摔一个屁股墩,

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有人说碇步是乡愁,

在我这,

它是童年一份无法抹灭的记忆。

是无虑的、自由的、小心翼翼的。

即便现在是一个成年的大孩子了,

走在碇步上,心里还是有些许的小忐忑。

摄:@爱看世界

在楠溪江上游,

凡是有溪水的地方都能找到各式各样的碇步。

据了解,全县大大小小碇步桥约有200多条。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这些汲溪碇步,古时称“过水明梁”

这是楠溪江独特的风景。

用一块块方方正正的蝶石垒在楠溪江中,

刚刚高过水面,

每块石碇间有一段小小的间隔,横躺在水中,

像一个美丽的口琴,

江水从中潺潺流过,吹响清亮的乐章,

那是只属于楠溪江自己的旋律。

东皋碇步 摄:@sll8507

汲溪碇步在楠溪江起着桥的作用,

却没有桥的高高在上。

人们走在石碇上,和水是那样亲近,

水可以随时像鱼儿伸出的嘴一样,喁喁地舔着人的脚;

人也可以随时弯下腰来,掬一捧水喝,

便把一江湿润而清澈响亮的音符也饮进腹中了。

汲溪碇步是楠溪江最好最漂亮的桥,

但凡有些年岁的楠溪江人,

都是走着楠溪江的碇步长大的。

一树一草、一石一碇步,

勾起的是对逝去碇步刻骨的怀恋。

摄:慢生活自由行

石桅岩景区内碇步 摄:@雅舍观世

摄:慢生活自由行

摄:慢生活自由行

这是前溪村的碇步,现在已被水泥墩替换。

不过在一些景区及一些保护的村落,

仍然有新建的和保护的碇步。

来楠溪江寻找那一抹乡愁,

或是记忆中的那段美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725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