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青云孙氏宗祠(含藏书楼、议事厅)

青云孙氏宗祠位于奉化区萧王庙街道青云村中,在原后堂前(诒燕堂)基础上扩建而成。诒燕堂,建于清晚期,民国庚午年(1930)孙鹤皋筹资在其南面和两侧分别添建门厅和两厢,形成四合院式建筑。占地644平方米,硬山造。正殿三开间,明间进深五柱九檩,五架抬梁带前双步后单步。门厅三开间,东西厢房各五开间,均为单檐二层。藏书楼及议,青云孙氏宗祠(含藏书楼、议事厅),青云孙氏宗祠(含藏书楼、议事厅)简介,青云孙氏宗祠(含藏书楼、议事厅)-宁波市奉化区青云孙氏宗祠(含藏书楼、议事厅)旅游指南

广安任氏宗祠装修资金筹集倡议书

任氏全体成员:

青云孙氏宗祠(含藏书楼、议事厅)

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在全国、全川及广安各地家任的大力支持下,《广安任氏宗祠》重建得以有序推进,主体工程建设已于4月6日顺利落成。落成庆典期间,宗祠建设现况得到绝大多数家任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为进一步推动宗祠建设的后续完善工作,筹备组按照之前规划,拟定下半年对《广安任氏宗祠》进行装修和宗族文化打造等相关事宜。

在前期的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乐于奉献、敢于付出的家任,令众多族人深受感动和欣慰,他们分别是任林、任邦诗、任彪、任玉华、任发忠、任会云、任宗国、任绍柏、任芹、任瑜、任绍奇、任时全、任时明、任继雄、任书波、任四清、任邦贵、任正潮、任晓丽、任光志、任绍清、任大山、任小山、张学玉、任发顺、任书平、任绍奎……

太多太多感人的事与人,已铭记于族人心中……

在后续工作中,我们将站高看远,立足全局,不分区域,不分支系,不分男女,不分贫富,广泛收集宗族历史文化、历史人物、现代任氏儿女卓越成就和先进事迹,将正能量的人物与事迹集结成精品,刻录宗祠供后生借鉴与传承。预计需要资金40余万元,之前剩余资金有3万余元,目前资金缺口近37万元,为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资金筹集有效到位,特向全体家任发出如下倡议:

一、请全体家任继续发扬“我姓任,我骄傲”的良好传统风范, 心系任氏大小事宜,铭记先祖遗训,感恩先祖血脉之情,慷慨解囊,主动参与,积极出资,为任氏宗族文化建设与发展奉献力量。

二、任何人不论捐款多少,贡献大小,所有捐筹资金必须经筹备委员会成员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审核、合理使用,实时在网上公布,公开接受监督。

三、请各地凡知晓或拥有宗族历史文化、历史人物等相关资料或信息请及时与任绪辉联系,并将相关资料传于任绪辉私信,便于汇总整理。

四、捐款方式:直接通过微信群添加任绪辉私信转帐或转入宗祠建设公用帐号:信用联社6214 5714 8100 5729 175任绪权收,均可。

五、所有捐款人请留下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及联系方式,我们将统一整理后载入宗祠功德碑。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

我们相信:此次倡议一定能赢得你热烈响应,因为你姓任,建设好《广安任氏宗祠》你是主人,有着不可推御的责任与义务。热切期待你倾力筹捐,期待着在《宗祠》的丰功碑、功德榜上镌刻留下你厚重名字与竭力功绩,供族人铭记。相信全族成员一定能深明大义,主动参与,积极捐款,竭力奉献,《任氏祠堂》一定能按期有效完善建好!

广安任氏宗祠建设筹备委员会

2018年8月6日

宗祠筹款.感言

文/任绪辉

宗祠装修正筹钱

倡议发出好几天

异地宗亲较热心

涌跃响应把钱捐

本地家任视若无

宗族大事冷一边

振兴宗族靠大家

宗祠完善是关键

先祖灵魂有归处

团结兴旺同彰显

再次呼吁天下任

四川成员是重点

宗族文化要发展

人人尽责讲奉献

聚力担当请出钱

宗祠装修急眼前

感恩先祖在当下

先祖保佑永平安

点击下图查看任氏壹基金资金公示:

征文启事:

青云书院(梁氏千乘侯祠)的前世今生

青云书院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389号,又名梁氏千乘侯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八年,清康熙四十年建成,是当时广州府、肇庆府的梁姓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为参与建祠的梁姓宗族子弟到广州城参加科举考试、办理诉讼、缴纳赋税等事务时提供居所。

史料记载,因梁姓九世先祖叔鱼公梁鳣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宋时被封为千乘侯;为鼓励学子读圣贤之书,故将叔鱼公奉为梁氏先圣而称“千乘侯祠”。

据传,光绪进士梁士诒年轻时曾在此读书,他后来被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与袁世凯胁迫清皇室退位的活动,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交通银行总理、财政部次长、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等职务。

“求通不求直”,民国七年(1918),广州市拆城墙开马路,规划新建的维新路(今起义路)要穿越千顷书院和毗邻的青云书院(先贤千乘侯祠),直抵珠江边。当时梁士诒和梁启超电告广东政府,要求保留“梁千乘侯祠”,最后得以保留。民国九年(1920),青云书院在与市政局力争无效的情况下,被拆毁割让包括西斋昌后堂三大座在内将近一半的面积。

青云书院由于建造年久,又疏于管理,屋顶杂草丛生,损坏严重。近年,广州市越秀区政府对该书院进行全面修复。

2009年,广州为迎接亚运会,有关部门要重新维修各种古建筑,以提升广州的城市形象。他们发现在起义路与惠福路交汇处有一残存的祠堂,以为是传说中的千顷书院,于是立项维修,后经过调查发现并非千顷书院,应是青云书院,于是以“修复青云书院”招标。及至将祠堂额石上的灰沙黄泥清除,“先贤千乘侯祠”六个大字赫然在目,才真相大白。最后由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以修复“千乘侯祠”工程施工。

据史料,青云书院属于北京路书院群一部分,历史上,越秀区辖区内、北京路步行街的清代书院群是培养英才俊彦的摇篮,当年以广州府衙为圆心,半径为公里的范围内(3.2平方公里),集中了3个学宫,5所省级书院,1所府级书院,2所县级书院,数百间宗族祠书院。这些书院成为国内罕见的高密度的历史人文景观。

家史 | 梁氏家族起源职业之说的简述

花都丨书香弥漫的藏书院古村,古韵犹存的谭氏宗祠

历史和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文物保护,就是留住我们的“根”!

文物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藏书院村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藏书院村

始建清咸丰元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

2015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谭氏宗祠坐西南朝东北,广三路,深三进,总面阔23.6米,总进深39.1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红泥阶砖铺地。中路建筑头门共十一架;中堂共十七架,前设四架轩廊;后堂共十五架,明间设有谭氏祖先牌位;中路前带两廊,六架卷棚顶左右路建筑为衬祠,各面阔4.2米,与中路建筑以宽1.5米青云巷相隔。

左路衬祠中后进已毁,部分墙体有裂纹。现状一般,祠内建筑有多处损坏。谭氏宗祠目前有部分木梁架发霉腐烂。后堂前二廊渗漏,有部分木梁架腐烂;中堂前右廊存在倒塌危险,左路衬祠中后进已毁,头门墀头砖雕有损坏。

来源丨花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71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