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严州咸汤圆

相传,严州府龙山书院有一穷书生娶了个貌美聪慧的媳妇,人人夸他有福份。元宵那天书生勉强答应同窗到他家里吃汤圆的要求。书生家贫,无钱买糖,聪明的媳妇就用冬腌菜、豆腐丁做馅,做了与众不同的咸汤圆款待客人。大家尝了觉得此汤圆细绵滑口,咸鲜入味,可与宁波汤圆相媲美!严州咸汤圆就此流传至今。

严州咸汤圆

2021常州元宵节哪里的汤圆最好 常州元宵汤圆店铺推荐

马上就要过元宵节啦,元宵节最不能少的就是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是元宵佳节的必备美食。常州人一般吃的都是小元宵,下面为大家推荐一些常州汤圆比较好吃的店铺,以供大家参考!

化龙巷生面店

化龙巷生面店,是常州家喻户晓的老字号,这里的元宵和汤团都是手工制成。一到元宵节前夕,来买元宵和汤团的市民就非常多,经常需要排队。好的时候一天就卖了5000斤元宵3000个汤圆。现在常州的各大超市都有了代销点。

特色:手工制作,老常州味道

地址:钟楼区广化街247号中粮大厦1层

常州糕团店

常州糕团店就是以四喜汤团起家的,品种有肉馅、芝麻馅、百果和豆沙,香而不腻,总体来说是很有嚼劲的那种。汤圆的皮是用糯米粉现做,咬起来软糯可口,非常美味。这里的酒酿元宵酒也是不错。在粒粒如玉般可爱的元宵中加入酒酿,真是前辈吃货精神的结晶!

特色:四喜汤团

地址:钟楼区官保巷13-19号

园外园汤团

园外园的汤团,在常州也是出了名的。汤团份量足,馅料丰富多彩,咸甜荤素变化多端。煮好的汤圆滑腻软糯,如凝脂一般,软糯美味、营养丰富。平时,园外园汤团店就是门庭若市,一到元宵节,买的人就更多了。

特色:荠菜汤团,每天新鲜食材,遵循原汁原味的纯手工和馅料。

地址:

1、天宁区新民路2号(小东门路166号红梅公园北门对面)

2、钟楼区小河沿2号楼4-2号(德泰恒旁)

3、新北区河海东路河海大学北门店铺17号

4、武进区人民中路512号(兰新大厦旁)

唐老太糕团店

说起汤团,清凉有个唐老太做的汤团很有名,很多常州人都知道。唐老太的七彩汤团,用的是紫薯、南瓜等天然材料,不仅好看,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特色:七彩汤团,手工制作

地址:天宁区光华路菜场进门左手

苏州传统汤团

共有四种馅:豆沙、鲜肉、芝麻、萝卜丝。不起眼的店面,里面的手艺,却已经传承了四代。水磨粉加水拌和揉搓成光洁粉团,捏成酒盅形,放入各式馅心,收口搓圆���汤团一气呵成。煮好后皮薄而滑,吃起来飘香四溢。

特色:小汤圆大心思,自磨水磨粉,全程手工制作。

地址:戚墅堰工房九区五益菜场东首

全大圆汤团

汤团皮很有讲究,用东南亚进口水磨粉,包起来的汤团滑爽、软糯、且不粘牙。有荠菜猪肉、萝卜丝肉、娃娃菜肉、芝麻、花生、豆沙等品种。

特色:荠菜猪肉汤团是招牌产品,菜都是专门承包的菜地特供的,猪肉用的双汇冷鲜肉。

地址:

1、新北店 通江大道与珠江路交界处,新北农行对面

2、红梅店 红梅假日广场商铺32号

3、湖塘店 湖塘广电西路电视塔五星电器斜对面

4、勤业店 勤业路15-5号

5、荆川店 荆川路东29号 昊御大酒店隔壁

6、丽华店 南开小区内华新南路3号

2021年常州哪里的元宵汤圆最好吃 常州元宵节吃什么

后天就是2021年的元宵节了,那么在常州过元宵节吃汤圆的店有哪些呢,好吃的最受欢迎的是哪些店,江苏常州可以说也是一个慢节奏的城市,那么在常州这个元宵节汤圆去哪里吃呢?

常州哪里的汤圆最好吃

化龙巷生面店

化龙巷生面店,是常州家喻户晓的老字号,这里的元宵和汤团都是手工制成。一到元宵节前夕,来买元宵和汤团的市民就非常多,经常需要排队。好的时候一天就卖了5000斤元宵3000个汤圆。现在常州的各大超市都有了代销点。

特色:手工制作,老常州味道

地址:钟楼区广化街247号中粮大厦1层

常州糕团店

常州糕团店就是以四喜汤团起家的,品种有肉馅、芝麻馅、百果和豆沙,香而不腻,总体来说是很有嚼劲的那种。汤圆的皮是用糯米粉现做,咬起来软糯可口,非常美味。这里的酒酿元宵酒也是不错。在粒粒如玉般可爱的元宵中加入酒酿,真是前辈吃货精神的结晶!

特色:四喜汤团

地址:钟楼区官保巷13-19号

园外园汤团

园外园的汤团,在常州也是出了名的。汤团份量足,馅料丰富多彩,咸甜荤素变化多端。煮好的汤圆滑腻软糯,如凝脂一般,软糯美味、营养丰富。平时,园外园汤团店就是门庭若市,一到元宵节,买的人就更多了。

特色:荠菜汤团,每天新鲜食材,遵循原汁原味的纯手工和馅料。

地址:

1、天宁区新民路2号(小东门路166号红梅公园北门对面)

2、钟楼区小河沿2号楼4-2号(德泰恒旁)

3、新北区河海东路河海大学北门店铺17号

4、武进区人民中路512号(兰新大厦旁)

唐老太糕团店

说起汤团,清凉有个唐老太做的汤团很有名,很多常州人都知道。唐老太的七彩汤团,用的是紫薯、南瓜等天然材料,不仅好看,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

特色:七彩汤团,手工制作

地址:天宁区光华路菜场进门左手

苏州传统汤团

共有四种馅:豆沙、鲜肉、芝麻、萝卜丝。不起眼的店面,里面的手艺,却已经传承了四代。水磨粉加水拌和揉搓成光洁粉团,捏成酒盅形,放入各式馅心,收口搓圆成汤团一气呵成。煮好后皮薄而滑,吃起来飘香四溢。

特色:小汤圆大心思,自磨水磨粉,全程手工制作。

地址:戚墅堰工房九区五益菜场东首

全大圆汤团

汤团皮很有讲究,用东南亚进口水磨粉,包起来的汤团滑爽、软糯、且不粘牙。有荠菜猪肉、萝卜丝肉、娃娃菜肉、芝麻、花生、豆沙等品种。

特色:荠菜猪肉汤团是招牌产品,菜都是专门承包的菜地特供的,猪肉用的双汇冷鲜肉。

地址:

1、新北店 通江大道与珠江路交界处,新北农行对面

2、红梅店 红梅假日广场商铺32号

3、湖塘店 湖塘广电西路电视塔五星电器斜对面

4、勤业店 勤业路15-5号

5、荆川店 荆川路东29号 昊御大酒店隔壁

6、丽华店 南开小区内华新南路3号

「陕西美食」铜川耀州独特的小吃—咸汤面

咸汤面是铜川市耀州区唯一的地理标志美食名片。咸汤面生于耀州,香飘万里,却始终不离故土。可复制,却不可移植于外地。不知是水土的原因,还是文化的因素,咸汤面移到外地一般不出月余便关门大吉。相传咸汤面为清朝末年,由州人郑某所创,流传至今,是耀州人独特的早餐小吃。

耀州咸汤面名闻天下,与三位文化名人的推崇推广密不可分。一位是老舍先生。解放初期,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途经耀县,品尝过咸汤面后欣然题词“小小耀县,竟有北京饭馆”,在他的新诗集《剑北篇》中,老舍先生曾这样描述:“前些天在耀县吃过一碗咸汤面。咸汤面汤咸,微辣,感觉面有些微黄,中间有细微小槽,似乎用竹签子压过,面筋韧爽口,豆腐在原汤中浸泡已久,微泛酱油色,咬一口,中间嫩白,口有余香。”

一位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贾平凹先生不但爱吃咸汤面,还专门写了一篇《咸汤面》,可见他与咸汤面的感情很不一般。他住在西安,距耀县近百公里之远,而他常会邀友驱车专程来耀县吃面,来时吃一碗,转一圈,走时再吃一碗,过足面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他隐居耀州锦阳湖写《废都》,为一碗咸汤面,跑几里路到城里吃。

再一位是生于耀州的著名作家安黎先生,也写了一篇《华原老味儿之咸汤面馆》,不但写尽了咸汤面的前世今生,更描绘出一幅人世沉浮的生活百态图。让你不但了解咸汤面之于耀州的独特美味,更让你深入到耀州以及耀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又有现实的横宽度。

他们三个人,都是文坛大咖,自然“居高声自远”,洪钟韵长,使“耀州咸汤面”在坊间声名远扬。当然,咸汤面独特的美食魅力,也是它能够撬动大咖们挑剔味蕾的关键所在。

《耀州传统饮食》一书对咸汤面的配料制作记录如下:

【原料】

主料:面粉125克,豆腐25克。

辅料:辣椒面5克,食盐3克,调料2克,葱末2克,菜油2克。

【制作】

1.面粉加水,少许食盐、食碱和成硬面,用水调软,焗30分钟后,扯条下锅煮熟备用。

2.把下面水撤出倒入另一锅,加入调料、食盐,豆腐熬20分钟备用。

3.豆腐切片,上油锅炸好放凉切成丝备用。

4.辣椒用菜油烧煎,浇成睁眼辣子备用。

5.食用时,大碗盛入面条,在香汤中冒煎(2—3次),加入葱末、豆腐丝、辣椒、浇上汤上桌即食。

【地道要求】

1.面条要光滑、筋道、柔穰。

2.汤要香、醇、辣、煎。

3.操作上要��鲜,红、白、绿相间,碗大汤宽。

这个配方的提供人是郑家咸汤面传承人郑玉才,这也是郑家咸汤面的做法,但其中最隐秘的调料配方,却讳莫如深。这才是咸汤面的秘方所在,味道所在。据说有十几种之多,以开胃养脾,和中化积的调料为主。这些调料,也是中药。

耀州咸汤面馆遍布各大街巷。每天早晨,排队吃面的人群一簇一堆,有蹲有坐。大锅煎汤,热气腾腾,只听碗勺叮当,且看红油翠韭,一阵香气扑鼻,引得人人馋虫骚动,不知不觉便加入排队人流。也许你计划吃包子、咥羊汤,但掰不过身边这股味,拧不过心里这股劲。这就是咸汤面的魅力。不过,因为调料配比十分保密,各家味道大致相同,却也各有千秋。食客们一般不管队排得多长,都会等在他们中意的那一家门口。

吃咸汤面,逐的是味道,看的是品相,品的是乡愁。

咸汤面的味道,讲究咸、辣、香。咸是百味之本,所谓“好厨子一把盐”,咸汤面更是如此。味淡了,百味无帅,味道咬合不到一起。味咸了,似苦似涩,更难下咽。所以咸,也是不多不少,率百味而统一体。辣是耀州人无辣不欢的本性。辣椒就用产于耀州的长线辣椒,皮厚而辣味适中,用菜籽油烧煎泼香。这油温最讲火候,既不可过热使辣椒烧焦,也不可过凉激发不出辣椒之香。香是十几种调料咬合纠缠渗透融合的综合效果,离面馆老远就能被吸引,所谓“闻香下马”就是这一说。因此也有人将咸汤面称之为“香汤面”或“爨汤面”。爨[cuan],是耀州人对香的一种独特识别。

看品相,一看碗,二看面,三看食客长队。碗是耀州大老碗,有粗瓷蓝沿碗,有高把儿筒口碗,也是土生土长。土碗盛土面,乡土味极浓。虽然这几年也有青瓷细碗的,但终敌不过人家地道,便落于下风。面讲究水面油面,年轻人喜欢水面,就是刚出锅的面,筋道弹牙。老年人喜欢油面,出锅的面,拌油待用,瓤和(方言,与软和同义)光滑。面也分宽面细面,因人而异,一般现叫现做。一碗面端上来,红白黄绿,汪汪的油泼辣子,白嫩的豆腐片,黄橙橙的金丝面,绿莹莹的葱韭碎,观色引欲,令人食欲大增。食客排队是咸汤面的一大景致,队越长,说明面越好,人气旺,味道香。

至于品乡愁,一是久居家乡,隔三差五就有念想,面瘾难扛;二是还乡之人,第一乡味就是此面。曾有老领导回乡,一碗面下肚,感慨万千:“乡土易离,乡味难忘!”。

有人说,咸汤面太咸,不健康。也有人说,早喝盐汤胜参汤。其实不管是谁说,都打不倒咸汤面的金字招牌。想必劳力者早上一碗咸汤面,几身臭汗一出,盐就跑光了。劳心智者一早上茶杯不离手,盐也没了。总之,咸汤面在哪里,食客就在哪里,谁也撼不动。

“不吃咸汤面,不算到耀县”是民间对咸汤面在耀州美食中地位的最高评价。小小一种面食,代表了耀州的味道,代表了耀州所有的人文特点,也不亏咸汤面能够成为耀州“三面”(咸汤面、窝窝面、刀剺面)之首。

曾有人为咸汤面写了一副对联,“黄龙滚雪翻江倒海化作筋光韧长千条银丝带,红椒泼油���调细品煎成咸辣香醇五味琥珀汤”。可谓经典!

耀州咸汤面。

来源:铜川市耀州区档案馆

编辑:孙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68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