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吴承恩故居

AAAA级旅游景区

吴承恩故居

吴承恩故居,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12号,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球首部立体电视剧《吴承恩与西游记》的拍摄基地。由故居本体、吴承恩生平陈列厅、玄奘纪念堂、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六小龄童工作室五个部分共同组成,是国内唯一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和纪念吴承恩的场所,馆内占地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为明代风格的古典园林建筑群。

中文名:吴承恩故居

外文名:Wuchengen Former Residence

地理位置: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气候条件: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全年 08:30-17:00

景点级别: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门票价格:40元

占地面积:15000 m

江苏扬州附近的韩侯祠、吴承恩故居、兴化垛田3大旅游景点游记

一、江苏扬州周边附近的韩侯祠旅游景点推荐

韩侯祠建于隋唐初,明末达到相当规模,到了清代韩侯祠的格局达到了顶峰,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战败后,韩侯堂只剩下三个后殿,韩侯堂是80年代重建的主楼,大厅里有一尊韩侯的雕像,旁边有几幅“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夫人”,很有意思。庙门外有几根柱子,立着柱子:“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韩侯祠是淮安市著名的风景区,韩侯寺距离淮安镇淮楼东约200米,韩侯祠是汉初军事家韩信的纪念馆。韩信最初隶属于刘邦,被任命为大将军,他擅长带兵打仗,他被命名为齐王和楚王,后来落户淮阴侯,不过他最终还是被吕后杀了,他十几岁时就失去了家庭,家里很穷,至今仍有一些故事说他在淮安受到羞辱,向母亲乞讨食物。

韩侯祠旅游景点实拍图一

公元前197年,也就是大汉王朝成立的第十年,韩信的部将陈豨和王黄叛乱,自封为王。刘邦准备为自己的战斗而战,出发前韩信被邀请陪同,然而韩信却以自诩生病为由没有参加战斗。韩信的行为让刘邦很不舒服,所以很多大臣都觉得韩信很恶心。刘邦率军入伍,朝政全部交给了萧何和吕后,事实上是吕后做出了这个决定。此时,一个叫乐说的人向吕后吐露说,韩信要伪造诏书,释放俘虏,并且要与自己的奴隶组成一个临时小组,企图攻击吕后和他的王子,以呼应陈豨。乐说他是韩信的追随者,因为他对韩信有私人恩怨,所以故意编造谎言,用吕后的手铲除韩信。吕后听到这个消息很惊讶,因为她知道韩信是个不寻常的人,他是个在战场上待了很久的战神,虽然此时他没有军事权力,但如果发生什么事,以他的声望和手段将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在恐慌中吕后想到一个人萧何,萧何听说韩信要叛乱,但始终不相信韩信会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如果韩信叛乱,他一定会在手握大军的时候采取行动,而不会等待这样的时机下手。那时候,韩信是齐国之王,他的一举一动都能控制世界局势,他感谢刘邦的善良和忠诚,除了韩信和刘邦的关系之外,萧何和韩信也是一对知心朋友,自从他推荐韩信当将军以来,萧何一直非常信任韩信。然后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反映了他们真诚的感情,从这个角度看,萧何对韩信很了解。

韩侯祠旅游景点实拍图二

但是,当吕后告诉萧何韩信要叛乱时,让萧何犯难,说韩信没有反叛的心,但吕后的证据全都在那里,如果韩信叛乱,这种情况将是无法补救的,对他来说,逃避渎职罪是困难的。因此,萧何只能相信韩信会反抗。与吕后商量之后,他想出了一个毒计,企图欺骗韩信进宫。韩信接到吕后的邀请后,怀疑自己去那里肯定会遭遇不测。萧何看不见韩信,于是亲自去韩信家门口邀请他前往宫殿,只是为了骗韩信进了长乐宫。韩信一进宫殿,就被吕后伏击的骑士们带到门厅(放宫钟的地方)。后来,吕后让骑士们把韩信放在布袋里,挂在宫梁上。早在许多年前,高祖刘邦和韩信就曾发誓“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这才是吕后把韩信放在布袋里的出发点。尽管韩信长叹了口气,但这时却徒劳无功,英雄终于被一个女人打败了。最后,吕后让武士们用已经准备好的竹竿刺死韩信,然后摧毁了韩信的三个部落。有趣的是,在今天的淮阴汉庙里,有一对楹联,上面写着: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所谓“生死一知己”是指萧何,因为是萧何把韩信介绍给刘邦,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但最终是萧何把韩信送到黄泉路;所谓“存亡两妇人”,一个是漂泊的母亲给韩信供餐,另一个是吕后。事实上,韩信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不是这个原因就是那个原因,当刘邦和吕王后对韩信失去信任时,韩信的命运注定是悲剧,杀害韩信的吕王后也不像韩信那样平凡,因为吕后可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手段不是一般的毒辣。

韩侯祠旅游景点实拍图三

二、江苏扬州周边附近的吴承恩故居旅游景点推荐

1982年,为了纪念吴承恩逝世400周年,当地政府按照旧式重建了原址上的旧宅,旧居有三大厅、两间书房、三间客房和六间客厅。在故居里,有一幅由著名画家程十发画的吴承恩的画,两边悬挂着著名书法家胡文绥写的对联,除了种植许多珍贵的花木外,东北侧的花园还模拟了西游的代表性场景。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作家和世界文化名人,吴承恩故居位于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通道巷的尽头,河下位于怀城市西北部,里运河的后面。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商贸发达,文化繁荣,这是非常显著的。晚唐诗人赵嘏、明代抗日冠军沈坤、清代瘟疫专家吴鞠通均来自河下。淮扬菜系在淮安特产文楼汤包正宗原产地是河下百年老店文楼,当然河下最有名的代表人物是吴承恩,因为他写了旷世神话小说《西游记》。

吴承恩故居旅游景点实拍图一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简单而优雅的青砖庭院是吴承恩故居,整个旧住宅占地面积9876平方米,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原住宅分为四院,由门厅、客房、玄堂、书房、庭院、后花园等26栋住宅和五原花园组成,辅以曲折的走廊、假山、亭子、玄桥和竹木花卉,是一组典雅、美观、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体现了明代的风格。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吴承恩故居的前门,主入口上方的牌匾上金字“吴承恩故居”是已故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所写。当我们进入大门时,我们首先看到一片绿色的竹林,竹丛、绿叶、摇摆的姿态,给人一种谦虚、优雅、宁静的感觉。这让我们想起苏轼的诗:“不吃肉比不吃竹子好;不吃肉使人瘦,不吃竹子使人俗。”吴承恩一生饱经沧桑,却没有随波逐流,这一系列的竹子修复不只是他自豪和不寻常的习俗的写照吗?面对竹林,我们还记得一对古对联:“门对门,竹竿千柱,家藏书万卷”。吴承恩喜欢很多诗和书,对诗歌等文学作品了解很多,学富五车而且多才多艺。那么,他家真的有一万册诗集和书吗?

吴承恩故居旅游景点实拍图二

这是吴承恩故���的三个大厅,这个客厅是吴家的大厅,这里是举行婚礼、葬礼、接待亲朋好友活动的地方。请看上面的牌匾,这是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主席赵朴初写的。你一定要问,为什么叫射阳簃?为什么把牌匾放在大厅上面?淮安始建于西汉(公元前117年)时,被称为射阳县。古代名人喜欢用自己的住所或出生地作为名字,所以吴承恩也叫射阳居士。他的好朋友沈坤曾经送给吴承恩一块刻有“射阳簃”的牌匾。吴承恩非常喜欢它,他把射阳簃的牌匾挂在大厅里,现在已经不见了。殿前廊柱上的对联是:“搜百代阙文,采千秋遗韵,艺苑久推北斗;姑假托神魔,敢直抒胸臆,奇篇演出西游”,这对联是楚州区已故政协副主席玛继宗先生写的,高度概括了吴承恩的创作渊源及其一生的文学成就,以及《西游记》一书的历史价值。

吴承恩故居旅游景点实拍图三

三、江苏扬州周边附近的兴化垛田旅游景点推荐

垛田是江苏水乡独特的农田地貌,农田位于水体中心,以海岛的形式存在,关于垛田的形成,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垛田实际上是宋代常见的军事屏障,名叫芙蓉砦,后来改为农田使用;另一种观点认为,为了防止洪水,人们不断地疏浚河流,疏浚土壤,不断加高。农田和块状农田,比水面高得多,就像漂浮的岛屿,春天是油菜花开的季节,田野上开满了金色的油菜花。兴化垛田地区由于受上游来水的影响和下游潮汐的顶部支撑,面积小,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四面环水,相互间没有联系,它类似于海上的小岛和高低水域的土壤沙丘,为了抵御洪水,祖先们建造了成堆的土壤,并在上面耕作,形成了成堆的田地。

兴化垛田旅游景点实拍图一

追溯垛田的起源,也是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结晶和典范,《大英百科全书》记载,中国东南部平原有成堆的田地,5000年前这个神秘的山丘地貌仍然是东海的海岸,3000年前海岸线东移,兴化地区水位下降。一千多年前,宋朝时,范仲淹出任兴华知县并修建了范公堤,因为范公堤遭受洪水的侵袭,为沼泽变为土地提供了条件,作为垛田地貌的代表,兴化千岛头风景区和李中水森林风景区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垛田生态湿地的魅力,这里也是千岛花菜的真正起源。江苏兴化成千上万堆油菜花真美,“垛田”是江苏省兴化市最具特色的农田,它在水面上漂浮成条状。清明时期,黔多花椰菜风景区“垛田”四面环水,每年都覆盖着金色的菜籽花,形成了“江中万水湾,田间无不有黄花堆”的壮丽景象。

兴化垛田旅游景点实拍图二

垛田素素有“千岛”之称,全镇耕地总面积为22.5万亩,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如水网平铺、堆积成堆的岸边散布,宛如千万个小岛在水面上荡漾,千岛镇因此得名。在垛田历史上,蔬菜栽培是主要的栽培方法,20世纪50年代垛田油菜被誉为“垛田油菜,全国挂帅”,该镇每年生产26万吨蔬���,所以堆场也被称为“蔬菜城”。垛田镇水产资源丰富,水产养殖面积31000多亩,1997年江苏省建立了10000亩对虾养殖基地,“九夏芙蓉三秋菱藕,四围香菜万顷鱼虾”是乡村风光的真实写照。每年春天,油菜花开花,河水有10000多海湾的绿水,田野上没有黄色的花圃,这使得许多中外游客和文人看着这么漂亮的美景都忘记了回来。

兴化垛田旅游景点实拍图三

今天先写到这,《江苏扬州附近的韩侯祠、吴承恩故居、兴化垛田3大旅游景点游记》原创不容易啊,每一个字都是辛苦的付出,大家的真心点赞是小编不断前进的动力,衷心感谢大家的支持,祝大家旅途愉快!

千年古镇,吴承恩的故乡——河下

在华夏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长江黄河孕育了我们的生命之火。

而大运河,则哺育了两岸的芸芸众生,和屹立世界之巅的隋唐盛世。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与长城并肩的两大工程之一,作为世界最古老也是最长的人工运河,它的长度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鼎盛时期一度达到两千公里。2014年6月22日,京杭大运河被列为世界遗产目录。

众所周知的是,大运河整体最初成型于隋唐时期,可正如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非一日之功),大运河最早的开凿记录始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沟通江淮的邗沟。

她就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中国运河之都—江苏淮安。

当地最有名的肉圆,香软可口,是河下古镇历史传承的美食。

淮安茶馓,是淮扬菜中的一道名点,昔日清朝皇室享用的贡品,是江苏省淮安地区传统名小吃,最早的记载可见于战国时期。

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茶馓在1930年的巴哈马国际博览会获得了银质奖章,可谓是名传中外。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没错,就是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打败的那个)开凿的沟通江淮的邗沟,在淮安城北的河下(古称末口)与淮河相接。

两千年来,河下古镇成为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沟通南北的商业重镇,名人如雨,古迹连云。

几百年的人来人往,脚下的石板被打磨的光洁如玉,岁月将古老的故事写进了它们交错的缝隙中。

时光如流水般沿着街道冲刷而过,无声无息,不舍昼夜。

文楼里的千古绝对,至今任在风雨里等待着属于它的后来者,将其续上。

梦中的故乡也是这样的吧,故乡是风,故乡是云,故乡是草木,故乡是巷陌,故乡是桥头的那座石碑,故乡是房前的那棵古树。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旧时的乡音未改,我的故乡却早已换了张面目。

所幸的是,我还能在别人的家乡重温到旧日时光,原来,他乡亦故乡。

天青色等烟雨,这里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桥梁,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等待着你,去聆听,去铭记。

我打历史的光影里穿梭而过,沿着布满青苔的巷陌渐行渐远。

唐闸名人故居丨走进吴蓂阶故居大院

唐家闸民居大院的空间布局与组合形式林林总总,变化丰富。它们的基本格局类似我国北方的四合院、三合院,却没有北方合院那么型制严谨,规范统一,形成固有的模式。唐家闸民居大院组合灵活,它们或者围而不拢、多门进出,或者院外加院、院中套院,形成多重结构。

如,吴蓂阶故居。主房坐北朝南,与东西厢房以回廊相通,院南首东西各设门房与亭阁。该院合而不拢,院外有院,东西厢房外侧又辟房舍多栋,供厨司、储藏及来宾下榻之用,并设通道与大院相连,形成多重结构体系。

吴蓂阶(1890-1949),吴氏故居院主,通州师范学校毕业,曾任狼山聋哑学校校长、大生纱厂总务处处长及工务厂长、阜生绸厂(改织人造丝产品)经理、唐闸区首任区长、唐闸实业小学及敬孺中学校董、南通慈善委员会首任董事等职。夫人蒋邵清毕业于南通女工传习所,为沈寿胞姐沈粹的得意弟子,曾任唐闸育婴堂堂长。唐闸解放前夕吴主持大生一厂工作,为护厂保厂与我地下党及工人组织紧密配合,出面与国民党匪军斗智斗勇,成功粉碎了溃逃敌军企图炸毁工厂的罪恶阴谋。1949年岁末,连续奔波于沪通两地的吴蓂阶猝死于沪上。

位于南市街后巷的吴氏宅院建于20世纪20年代,整个建筑保留了中国传统的庭院结构布局正房坐北朝南,为“明三暗五”硬山式砖木建筑,带廊柱高阶出檐通廊,两边有侧门与外院相通。正房东侧为五开间厢房,西侧为三开间厢房,各有回廊环院与主屋贯通,组成四合院合院东南首原设有带门楼之门房掌控大院进出,现已拆成围墙。院西南角存歇山式合瓦坡顶亭子房一幢,西式风格,端庄简朴,为宅主当年读书、写字与会客处。宅院西边另有外厢房5间,为司厨与储藏用房,外厢房与正屋西山墙之间建有门楼,形成入宅院的北门堂。

整座宅院建筑,一式清水外墙,糯米石粉嵌缝,选用青砖均有双钱标记,檐头滴水的瓦当纹饰各异足见建造与选材的精美考究。院场以小青条砖竖砌铺就,经百年而平整如昔。闻当年有假山、水池、荷缸点院中,庭圆内植樱花、玉、腊梅、天竺等四时花木,别有一番园林幽趣。这本是一处中国古典式庭院风格建筑,细细观看,却又时时显露出民国年间的西洋痕迹:玻璃花格门扇、水磨石廊沿、天花地板、石膏圆形图案灯饰,主房门庭前的八字型台阶为“水门汀”结体……凡此种种西方建筑元素与传统建筑风格的交汇包容,给人以别样的新意与美感,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地方特色。

吴氏宅院现存面积1000余平方米,宅院东原来还有外院一匝,房舍10余间,专供院内帮佣与来客下榻居住。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大生纱厂厂长吾葆桢、骆仰止、张耀堂等曾先后寄寓于此。东院现已无存,地皮收归一家毛毯厂建了厂房。据吴阶二女、现年82岁的吴融午女士回忆,老宅院占地4亩,有房40间,宅院南面还有20亩私家田产,派家中帮佣耕种,可供宅院上下众口全年粮蔬无虞。

唐家闸民居大院建筑风格上的中西交融,形成了它的时代特征与文化个性。唐家闸民居大院是传统乡土建筑与近代西方元素包容汇通、兼收并蓄的时代产物。唐家闸近代工业建筑的巍峨壮丽,引发传统乡土建筑的变革,涌现出一大批中西合璧的近代欧式楼群与民居建筑。唐家闸民居大院的相继登场,适逢清末民初西风正炽的时代风潮,因此注定要烙上那个时代的深深印记。

▌来源:唐闸民族工业风情小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652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