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东坡回赠肉

东坡回赠肉,是徐州州传统名菜。这是先用五花猪肋条肉,切成大方块,经焯水刮洗干净后置砂锅中,配以多种调味及鲜汤,先用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焖至酥烂。原汁鲜香醇厚,食之回味无穷。

中文名:东坡回赠肉

东坡回赠肉

分类:徐海菜

种类:肉类

别样海南丨去儋州旅游,“东坡肉”,必须尝这赞不绝口的美食

全国有名的东坡肉,据说可是苏东坡先生自己创造的美食。这道菜随着东坡先生足迹的变迁,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在海南,有一些地方也盛行吃“东坡肉”,至今为止,这种生活习性已有近千年历史。

关于东坡先生如何发明这道美食的故事就不说啦,不过在海南也有一些传说呢,称是东坡先生生前被贬海南儋州时,自行研究一道菜,因爱吃肥肉,后人称之为“东坡肉”。

从形状上看起来东坡肉和红烧肉没有啥差别,但东坡肉有一特点就是香气扑鼻,肉质酥烂,肥而不腻,就连不喜欢吃不敢吃肥肉的人吃了也赞不绝口。

说到东坡肉,海南儋州的东坡书院是不可不去的地方。东坡书院是东坡先生被贬儋州三年生活的遗址,海南独具一格的文化圣地,被誉为“天南名胜”,明代“儋州八景之一”。

东坡书院坐落在儋州中和镇的一片农田、椰树、棕榈树和各种盛放鲜花的环抱中。书院坐北朝南,门上方悬挂的匾额写着“东坡书院”四个大字,为清代书法家张绩所题写,十分醒目。

进入院子,跨过小石桥,最先入眼的是载酒亭,亭子在池塘中间,这是苏东坡会友议事的场所。此亭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十二根圆柱支撑翠顶。

楹联悬挂在圆柱两侧,亭中的横匾题“鱼鸟亲人”,意为只有鱼鸟是苏东坡的亲人,表现了他被一贬再贬至海南岛后,亲近自然,随遇而安的乐观精神。

过了载酒亭前面就是载酒堂,长方形的载酒堂是宋初样式的建筑,位于整个东坡书院的中心。

走进“载酒堂”大门,便可见东坡先生讲授的场景,好友黎子云认真聆听,儿子苏过恭敬地站在一旁。东坡先生开坛讲学之前,海南一直无人科考中中举。东坡先生为海南的科举考试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载酒堂后面的两侧,各有一座别致的小跨院——东园和西园。两边各有一个小圆门,从小圆门入东园,一目了然是口井,叫钦帅泉,这是东坡先生亲手开凿的。据介绍此井至今已有900余年,从未干涸,且水涌不断,清澈如初。导游笑着说,用此井水洗手,可沾文豪之气。

东坡书院里有一种很特别的“狗仔花”,不但名贵稀少,而且花也开得奇特。它花蕊的形状就如同五条小狗团团围坐,非常形象。

关于此花,民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传王安石曾就狗仔花写过两句诗,“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东坡先生看见了,认为写得不符合现实,便给改成“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阴。”王安石知道了此事,就嘲笑苏东坡见识不广。后来东坡先生被贬到儋州,亲眼看到了狗仔花和明月鸟,才恍然大悟,自己当年原来是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院子的西侧矗立着沉稳凝重的东坡笠屐铜像,东坡先生踌躇满志,眼神坚定,目视远方,底座正面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东坡居士”四个大字。铜像周围种满了翠竹绿植,青枝绿叶,生机盎然。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和儋州旅游委、东坡书院景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东坡先生的精神感召下,儋州直至整个海南读书求学的风气逐渐养成,东坡书院如今也成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何来康保旅游的人都爱买石头,据说台北故宫的东坡肉就来自康保

康保县由于地处海洋断生地带,盛产肉形石、玛瑙石、菊花石、泥石、戈壁玉等十几种观赏奇石。特别是肉形石,因其质地、化学成分等与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东坡肉石”相同,使得康保肉石被世界奇石爱好者誉为天下奇珍。

我们来到康保肉石城,这里有很多奇石店铺,每一家店铺中都可以看到一块块如红烧肉般的肉石,颇为引人注目,这些肉石不仅肥瘦层次分明,就连肉皮也惟妙惟肖,略带褶皱,有细密毛孔又显油润;皮下脂肪层白如凝脂,瘦肉则红润有纹路。

康保肉形石是一种隐晶质结构石英石矿物,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是距今大约800万至1亿年前火山爆发喷射出的岩浆在地表处裂变散落戈壁滩中,经过长期的地质变迁和日晒风蚀等自然作用形成的。

在大自然鬼斧神工下,经过漫长岁月的累积,在不同的时间点,杂质影响乃至生成的颜色不同,呈现一层一层不同的色泽,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

位于冀蒙交界处的康保县由于地处海洋断生地带,盛产肉形石、玛瑙石、菊花石、泥石、戈壁玉等十几种观赏奇石。

众多造型不一的肉石摆放在各种盘子中,就犹如一道道美味的菜肴。

这些奇石惟妙惟肖,很像话梅、猪肝、土豆、肉串、冰糖、东坡肉等,摆放在餐桌上可谓都是一道道的“硬菜”。

在康保县,奇石收藏者有上百人,真正成气候的也有30多人。据说台北故宫的“东坡肉石”就来自于康保,“东坡肉石”是清康熙时由一位草原王爷供入内府的。如今,它与翠玉白菜、毛公鼎一同并称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

康保肉石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康保奇石已经被收录到张家口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造就了这些晶莹剔透的肉石。

有的小朋友甚至会拿起一块“肉”用牙咬一咬,来鉴定一下真假。

如今康保肉石已经成为了游客来康保旅游首选的佳品,很多游客都会来选购一两块肉石来馈赠亲朋好友。

从青罗嶂到东坡桥东坡亭……

东坡桥,东坡亭,这在广州可以见到?——当然可以,就在广州番禺,我昨天就看到啦!

东坡亭

这还得从下面的场景说起——4月16日,在番禺沙湾的青罗嶂山上,人头涌涌,四头醒狮虎虎生威,锣鼓声声震天响!如果是在庙会,这样的场景,你大概会觉得甚为平常,但这可是在山上呀。你知道为啥这么热闹?——原来是来自广州车陂、顺德碧江、广西玉林等地的苏氏后人,正齐聚青罗嶂山,拜祭太公苏迨。

东坡桥

苏迨是何许人?估计很多人都不陌生,那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次子,即是苏绍箕的父亲。四面八方的东坡后人,都赶到番禺青罗嶂山,拜祭太祖,深情虔诚。

齐聚青罗嶂,苏家宗亲共祭先祖

车陂晴川苏公祠,即为纪念苏绍箕的祠堂。早前,我曾经跟着车陂晴川苏公祠的管理者苏窝棣等人,去过青罗嶂山。这座山上的“苏世宝家族墓群”,非常壮观,从山脚绵延而上,有10几座墓地,墓前坡陡,杂草丛生,当时正在修葺。

墓前立着“番禺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一旁有“苏世宝家族墓群”的相关介绍:“始祖世宝公墓至十八世成溪公墓葬青罗嶂共三十多座。清前多为红石所修,乾隆后多重修成白麻石墓。近百年屡遭破坏,多已失落,显存古墓11座,较具规模的有世宝公墓……”

苏世宝家族墓群

苏世宝为韦涌村南边坊苏氏之始祖,在番禺韦涌南边的苏氏大宗祠门口墙上的“南边苏氏文化廊”上,就有“世宝公生平序”的详细介绍:字世宝,原字仲豫,号梅岭,是苏轼之次子……世宝公与吴氏夫人同封于青罗嶂山,此墓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至今完好。”而如今修葺过的墓前坡陡,也已变得平坦,还种上了许多的花木,一派欣欣向荣。

当天的祭奠仪式,三头大烧猪敬奉在世宝公坟前,车陂醒狮队开场,尔后族人宣读祭文,接着苏家后人一一上前拜祭先祖,深情虔诚。祭祖后,苏家宗亲们一起回到番禺韦涌的苏氏大宗祠共进午餐,也就在苏氏大宗祠,东坡桥、东坡亭等苏东坡元素,一个接一个撞进了眼帘。

东坡桥东坡亭,东坡元素诗意浓

苏氏大宗祠位于番禺韦涌村南边街,宗祠门口右边墙上有一长溜的“南边苏氏文化廊”,上面有祠堂的详细介绍:今苏氏大宗祠,原系八世祖东溪祠,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一九九五年重修,已无匾额,该祠是韦涌南边所建20多座的公祠中仅存的唯一一座祠堂,因此易名为“苏氏大宗祠”。

处处都彰显出很浓郁的东坡文化元素,是苏氏大宗祠最明显的一个特征:门口有醒目的金色大字“文豪后世家”;祠堂里有对联“东坡文采千年颂,溪水源长万古流”;世德堂供奉着苏洵、苏辙、苏轼父子三人画像,并贴有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碑刻“祭祖文”的上面还裱有一幅书法“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朱德的题词语)。

宗祠西侧,有衬祠“思亲祠”,两祠前面为一开阔的地坪,地坪临涌之处,建有曲桥一座,名曰“东坡桥”,桥上有一副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穿过曲桥,蜿蜒而入,建一小亭,上书三个字“东坡亭”。亭桥皆绿树环绕,花香飘飘,诗情画意得很。

在与大文豪苏东坡有关的苏氏大宗祠,

吃到了古韵悠悠的薤草

祠堂前的“东坡桥”、“东坡亭”一派诗情画意,祠堂内的风景也是热闹异常。

在祠堂门口,车陂醒狮队表演采青等节目,苏氏各宗亲则热情为“重修太祖墓捐款”,其中,车陂晴川苏公祠的管理者苏窝棣,代表车陂苏氏后人共捐款3万元。

祠堂内,人声鼎沸,一叠叠菜,色香味俱全,摆开得绵绵延延,引得众人举起手机相机喀嚓喀嚓不停。待菜端上来,立马大快朵颐。更惊喜的是,第一道端上来的“鸿运当头”,竟然是烧猪肉炒薤草。一般来说,平常我们吃到的烧猪肉,基本都是斩件后直接上桌,吃起来有些腻味,但苏氏后人就是不一样,他们继承了大文豪苏东坡的美食家风范,把烧猪肉拌薤草炒过上桌,薤草吸收了烧猪肉的腻味,烧猪肉吸收了藠苗的清香,整道菜香、脆、爽,关键还一点不腻,很快一扫而光。

甚好玩的是,吃这道菜时,车陂的苏京沪对我说:“这伴烧猪肉的藠苗,你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文化底蕴很深,长见识了呢。”苏京沪说的这篇文章就是我在清明节前写的《你也许吃过很多酸藠头,但你知道你吃的是古韵幽幽的薤草吗》。文章里说,做酸藠头的,就是植物薤草的根,薤草喜欢生长在坟头周边,是春天的一道美味菜肴,挺应清明这个节气的。

此前,我吃过甜酸藠头,薤根煲稀饭,薤草炒鸡蛋,薤草炒豌豆,如今又在与大文豪苏东坡有关的苏氏大宗祠里,吃到了薤草炒烧猪肉,倒也更添了份悠悠古意。

e家君新栏目:《作家眼中的车陂》,文化就像一种胶片中的光影,那一小片光影都有存在之美,让我们一起来发现那些被你忽略的车陂之美。

作家简介:潘小娴,作家,现已出版《美人香里说宋词》、《村上春树的三张面孔》、《闲敲棋子落灯花》、《最美的游戏》、《钢琴美韵》、《钢琴的故事》、《建筑家陈伯齐》、《会飞的蒲公英》等作品。

【图文记者 潘小娴】

【编辑 橙子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62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