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

AAAA级旅游景区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占地7万多平方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作为学政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江苏学政衙署是昔日江苏八府三州考秀才的地方, 其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园内景点众多而号称“江南官署之冠”。学署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建立,至1904年科举制度废除,历时292年,有124任学政。
江苏学政,是整个江苏省科举时代主持考试秀才的官署。学政的全称提督学政,又称提学使,掌一省教育事务,每省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属等-中进士出身者派充,三年一任。世称“学台”。其品级从从九品到正二品大小不等。由于朝廷对科考的重视,所以不论学政原来品级高低,地位与本省总督、巡抚平等。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

历史沿革

江苏学政衙署的前身可以上溯到北宋初年,那时称万春园,是一位孙姓人家的私家园林。明代初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吴良镇守江阴,则改建为吴侯官署。弘治年间,又建为巡抚行台。
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学政衙署从宜兴移建江阴,始称“督学察院”。明代崇祯《江阴县志》曾记载:“督学察院,在县治东,由首任学政王以宁,移文邑令许达道建造驻扎。北负万寿山,西连雪浪湖,东界广福寺,宏敞壮丽,称江南官署之冠。”
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建,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废除,学政衙署裁撤,前后总共历时292年。学政衙署先后为各朝政权驻地。辛亥革命后,后花园更名寿山公园。
辛亥革命胜利后的1912年10月,刚卸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先生,受袁世凯之命,担任全国铁路总办的职务,来视察江阴黄山炮台,进城后又在桐梓堂发表演说,要求江阴人修建马路,发展交通,引进文明,并号召“叫全国的文明从江阴发起”,一番话深深地鼓舞着江阴人民。为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者,江阴民众选择在公园的显赫位置,重建了孙中山先生纪念塔,移建桐梓堂,丰富了景点的内涵。
2002年,江阴市人民政府投资近5000万元重建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即中山公园),于2003年1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在江苏学政衙署遗址公园是一座敞开式的、集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园林,整个景区占地7.25公顷(7.25万平方米),计108亩土地,分成学政文化区、生态休憩区、游乐活动区等多个功能齐全的区域。在整体规划设计时,充分挖掘了历史的文脉,遵循传统和现代相融、东西方造园艺术相结合的理念,用现代科技手段演绎传统文化,再现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政衙署包括后花园的部分景观,从而创造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城市休闲的园林空间,使古代与现代两大文化景区合二为一,成为现代都市中的一片绿洲。

江苏盐城西溪旅游文化景区游玩攻略

盐城东台市的西溪文化景区文化历史厚重,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里面有很多古文化的遗址,值得去看一看,去了解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今天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西溪文化景区,到底为什么说它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

东台市西溪旅游文化景区由南向北依次分为三个片区:历史文化休闲片区、现代文化休闲片区和生态文化休闲片区。其中历史文化休闲片区以千年古镇西溪为核心,打造集孝贤文化、海盐文化、佛教文化为一体的历史人文景观区;现代文化休闲片区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建设艺术传播、精品鉴赏、休闲娱乐等设施;生态文化休闲片区以西溪植物园为核心,建设现代农业展示、农业科普教育、农耕体验观光等休闲设施。

孝贤文化

孝贤文化家喻户晓,自西汉始,董永与七仙女美丽爱情传说即在西溪广为流传,据考证,现与之有关的地名遗存多达50多处(鹤落仑、董家垛、舍子头、凤凰泉、辞郎河、摹云庄、东、西鞋儿庄、缫丝井及汉孝子董永墓和董孝贤祠等)。2002年10月26日,《民间传说——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式在江苏东台、湖北孝感和安徽安庆同时举行(湖北孝感侧重于孝文化,安徽安庆侧重于黄梅戏故乡),2006年5月,东台“董永传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董永七仙女文化园占地150亩,总投资1亿元,一期工程45亩,建成董永七仙女雕塑、董贤祠、浮雕长廊、老槐树、土地庙等景点,2010年12月,成功创建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2012年4月,在一期初步建成八个观光点的基础上,配套建设园内游步道、景观桥梁等各类旅游设施,完善建设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二十四个景点,将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文化挖掘放大,整个园区于2013年董永七仙女文化旅游节正式对外开放,年底建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海盐文化

西溪遗存丰富,境内古寺、古塔、古桥、古道众多。海春轩塔——东台地标,位于西溪泰东河北侧,建于唐修于宋,为“内唐外宋”两层砖结构塔抱塔,迄今己有1380余年,塔龄为江苏现存58座古塔之最,民间俗称“西溪宝塔”,又名“孝母塔”、“镇海塔”、“尉迟塔”,1982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定位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圣桥、八字桥——两桥均为宋代单孔拱形砖桥;通圣桥位于泰山寺门前晏溪河上,“八字桥”位于晏溪河和雄河二河三岸交汇处,“一步两顶桥,两桥通三岸”的“八字桥”,较周庄双桥早建200多年,现均为东台市文物保护单位。梨木街——位于晏溪河北侧,青砖路面,现存多处明清民居,明清时期犁木街上销售的犁木、农具,驰名于苏中里下河水乡,犁木街因此得名。

三里路——系古海口栈道,西起犁木街东端,全长1600多米(俗称三里路),始建于西溪建镇时期,迄今已有2000多年,早于范公堤修建逾千年。西溪古城位于西溪景区泰山大道东侧,按照“古镇为体、文化为魂”的基本原则,突出宋文化主题,再现古西溪盐漕商贸的繁荣,打造一座古典与现代、文化与商业为一体的宋代风格商业群。新建景点主要有城门楼展厅、晏溪书院、三相阁等。西溪古城已成为西溪景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群,与泰山护国禅寺、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海春塔苑相呼应,形成了点、线结合的旅游集中区。

佛教文化

海春塔苑暨佛教文化园项目以唐代“海春轩塔”和宋代千年古刹“一寺五庙”的泰山寺两处遗存为核心,依靠晏溪河、五爪河、凤凰河等境内丰富的生态水网体系,着力打造素斋馆、莲花广场、转经长廊、佛学教育文化馆、广福禅寺、海春轩塔、慈孝文化馆、紫竹精舍等旅游景点,形成佛教文化集中体验区,使塔、寺、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建成后的海春塔苑将“禅修文化”与“孝慈文化”有机统一,将西溪本土文化与佛学宗教文化有机融合,以文化内涵提升景点品味,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建设

西溪植物园位于西溪旅游文化景区北部,总面积约2300亩,集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于一体,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植物园以以600亩人工湖“仙湖”为中心,分为现代农业展示区、高效园艺示范区和农业观光旅游区等三大功能区,是人们体验农耕文化、回归自然和农业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

再见,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你好,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今日上午,国家教育部网站发布了《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按程序将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转设为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公示内容:

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经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并经党组会审议,拟同意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等33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现将学校名单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至此,由云南大学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举办的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宣告退出历史舞台。而它以一个崭新的身份——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继续扛起滇西北地区本科教育大旗。

十九年筚路蓝缕,荒野石滩建起的云大旅院

今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拉开了民本独立学院转设大幕。《方案》要求,到2020年末,全国各独立学院需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

《方案》也划定了独立学院转设的三种路径:转为公办、转为民办和终止办学。在这场独立学院转设潮流中,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再一次走在了十字路口。

转公办、转民办还是停办?众说纷坛。而12月24日,教育部官网公示,一锤定音。

回顾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9年的办学历史,可谓是筚路蓝缕。

从杂草重生的荒野石滩上建校,通过19年发展,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滇西北本科教育名校,也填补了滇西北地区高等教育的空白。

19年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丽江诞生。

2001年,经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由云南大学与云南大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在丽江创办。

2002年,开始招生。2004年,被教育部确认为首批独立学院。2012年,被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通过“云南省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教学评估”。2015年,通过“云南省文明学校”复查。2019年,成为云南省唯一一所连续获得“云南省级平安校园” 的独立学院。

……

据该校官网显示,目前,学校占地1500余亩,在校本科生16831名,生均使用面积达60.54㎡,校舍面积31万余㎡。设有8个二级学院,38个普通本科专业,覆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8大学科门类。

作为云南省唯一一所不在省会城市办学的独立学院,办学之初,面临着资源匮乏,高水平师资力量不足等不利局面。经过19年的发展,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不负众望,为全国培养了近4万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脱离母体学校,文化成立校之本

脱离母体、改名字,未来将如何发展?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2020“回响中国”腾讯教育年度盛典中,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荣获了2020年度综合实力独立学院的荣誉。该校校长钱金栿接受腾讯教育采访时提出,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要将中国优秀文化作为立校之本。“转设就是办学条件达到一定标准的独立院校与母体学校脱钩,成为独立的本科院校。我校经过全国高校设置委员会专家的评估,完全达到国家标准,将转设为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钱金栿表示,转设成功后,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要将中国优秀文化作为立校之本,突出校名中“文化”两字的内涵,建设一所充满精、气、神的学校,“因此我提出‘笃行治校追求教育真谛,教真育爱涵养学子仁心’的办学理念,要求教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子、用传统优秀文化启迪学子、用学科先贤和典型案例感染学子。将本校办成一所学生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应用型本科院校。”

你好,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回望过去的19年,感慨万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将重新出发。

对于转设,曾经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

又有什么想法?

@通通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2012级学生

当初选择旅院,我觉得是上天的安排。

那年高考,我偏科严重。语文、文综、英语强的一批,数学却遭遇滑铁卢,仅有个2位数进账。看到分数时懊恼不已,为啥数学选择题不全部选C呢?认真做半天还全错了……

往事不堪回首,这里暂且不表。高考前夕,我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我要学新闻!分数出来后,目的很明确,学校+专业。云大旅院,成为众多选择之一。而该校新闻专业是云大本部教授亲自教,哇,牛,我要去!丽江有古城,有雪山,哇,牛,我要去!

就这样,我成了云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文新系新闻专业2012级的一员,并在这里度过了4年(严格来说是3年半,半年是校外实习)的美好时光,并在学校里认识了我的女朋友,感谢母校。

如今,母校改名,心里有感恩,更多的是祝福。感恩母校,没让我的学历变成黑户,祝福母校,在今后的日子里越办越好,期待有那么一天,再改一次名,就改成:丽江大学!

ps.别学新闻专业。

@勇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2008级学生从云大旅院到丽江旅院,学术上少了云大的依托、地域上多了丽江的加持,挑战与机遇并存,不论怎样,我希望旅院越来越牛,教育出更多牛轰轰、响当当的人物。

@鹏锅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2011级学生

一晃,6年过去了!我是2015年毕业的。那个时候的旅院全称还是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现如今改名丽江文化旅游学院,心里有一点点不适应。但开心的是,母校还在!

记得我们刚来的时候,旅院周边的金茂什么的还没有,更别说复华了。其实,刚刚到丽江的时候,心里还是蛮失落的。觉得城市太小,比我们县城还小的感觉。不过好的一点是,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大家带着家乡的方言和味道,因为这份缘,齐聚旅院。

毕竟是大学,与中学还是有天差地别的区别。我觉得旅院好的一点是充分借助云南大学的资源,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线。学校还时不时会请来一些名师开展讲座,帮助学生增强知识储备,开阔眼界。当然,希望改名后、脱离云南大学母体的丽江文化旅游学院继续继承这些优秀的传统,将本有的优势继续发挥下去。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再见,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你好,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桃江安宁竹谷生态景区+研学游】,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竹文化的魅力!

研学旅行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

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研学旅行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词

2016年12月

教育部等十一部委出台了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标志着中国的研学旅行开始慢慢成长

它是国家教育部门明文提倡的一种

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

校外教育活动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

研学旅行这个教育方式的出现

让许多孩子们乐开了花

使得他们学习的乐趣大大增加

安宁竹谷通过深度挖掘

原始的竹生态资源、竹文化资源等

设计推出系列研学游专题活动

既保留了“游”的乐趣

又突出了“学”的价值

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

非常符合学生、亲子等

青少年游客群体的成长阶段特点

营造出快乐的研学旅游环境

为学生和广大游客带来

趣味盎然、独具特色的研学之旅

安宁竹谷生态景区

坐落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西部大栗港镇境内,以美丽的安宁湖为中心,周围山峰竹林云遮雾绕,奇花异草,蝴蝶飞舞,更有大量的竹木制建筑和景观点缀其间。该项目占地面积5000亩,投资近1亿元,打造以炭养为主题的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景区。主要项目有:安宁竹博堂、安宁竹赏厅、安宁青史堂、安宁手工房、安宁野炊基地、竹林萌宠动物园、喊泉、水上乐园、高空滑索、玻璃水滑道、度假酒店、镭战谷、许愿谷、趣味谷、竹艺谷等。

安宁竹谷是天然形成的一片竹林

汇集了近百种竹种资源

种类丰富,形态各异

一直以来,被称为竹子王国

孩子们来到竹子王国之后

通过什么

去学习竹文化、了解大自然呢?

安宁竹博堂

景区内共有4间研学授课教室

一个教室可容纳50人

整个课堂以动静相结合

和极具趣味性的方式来呈现

课程按学生年龄分类

研学导师以PPT的形式及现场实物

给学生们讲解竹子的历史背景

讲述竹子的种类、形态特性和生态习性

了解竹子诗画典故以及药用价值

让大家对竹子有一定的基础认识

整个学习过程

以讲解、提问、互动的形式穿插进行

既调动了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对竹子知识的汲取

又增强了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及探究性

接下来

就是让大家与多类竹子近距离接触

让同学们能更深入地

在实践中更全面地学习竹文化

巩固竹知识的理论知

竹简手工制作

甲骨文的“册”字就是竹简的象形

竹简是最早的竹文化传承载物之一

使用广泛并且年代久远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绿茵广场大草坪

由研学导师提供竹简原材料

学生们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竹简

有兴趣的还可以用毛笔写上文字

该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竹简制作全过程

(砍竹、抬竹、劈竹、钻孔、打磨、穿线等)

可以锻炼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

同时还能让学生真切感受一番

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竹叶标本手工制作

学生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

采摘竹叶,制成标本

在动手过程中学习竹种相关知识

寓教于勤,增长才干

竹编工艺品制作

通过研学导师的指导

使孩子们了解竹编的方法和技巧

经过学习后

可以自己动手完成简单的竹编制品

参与该活动能让孩子们回归大自然

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竹艺贴画制作

竹子虚心向上、高风亮节

自古都为国人所推崇

历史上不乏咏竹画竹的书画大家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就是典型代表

研学导师会给学生提供竹贴画样板

让学生采摘竹叶,照图拼贴

“写取一枝清瘦竹,环保雅趣入童心”

看一下孩子们的作品

太萌了!!!

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竹筒饭制作

在用燃煤气便捷的城市生活中

烟火的气息已经成为了现代灶具的味道

在乡野间

靠着枯枝落叶生火、用自然的材料

去制作出一顿美味的竹筒饭

这样的经历已经很少人能真正去体会了

安宁竹谷生态景区竹筒饭制作课程

将带着孩子体验一番野味的乐趣

学生们沉浸在竹林环境,就地取材

灌制焖煮出一支支竹筒饭

在竹境中享受美食

在美食中寻觅传统

在传统中感受文化

户外野炊

野炊是一个集体活动

需要团结精神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的真谛

到户外去亲身体验自我动手的趣味和欢乐

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还增强了他们与他人、与自然合作的意识

培养了学生自我动手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各类素质拓展活动

在景区内的素拓区域

每月都有相应的主题活动

通过各类户外拓展项目

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水平

提高抵抗力

增强团结精神

手工制作和野炊素拓活动

能调动学生感官活动

培养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

通过手腕和手指等小肌肉群的运动

能直接刺激大脑皮层

促进大脑皮层机能的发展和完善

不仅对他们的各项协调性

及综合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同时也起到了真正寓教于乐的目的

让“游”和“学”交融

游乐体验设施

安宁竹谷生态景区内

设有大风车、趣味碰碰车等项目

是一个开发智力、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场所

还可以让同学们

一起享受美好的童年时光

在活动中体验

在体验中感悟

在感悟中成长

安宁动物研学

安宁竹谷生态景区

拥有益阳市首个竹林生态动物园

动物园以自然原始生态为基础

最大程度保留竹林的原始环境

根据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特征和凶猛程度

将动物的展馆和生活环境

巧妙地与竹谷的自然环境结合在一起

在研学导师的指导下

孩子们可以与动物近距离接触

近距离观察动物行为特征及生活习性

了解动物的成长与保护

在安宁动物研学的系列课程中

大胆安排了动物的生老病死生命教育课程

让孩子与动物之间形成友善关系

此外,还有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关系课程、

人与动物的关系思考等

研学导师以提问的形式

来检测学生们对动物的科普知识的汲取程度

从而加深同学们对动物们的认知

不仅增强了其趣味性

还可以通过课堂所学知识

真正认识和区别不同品种的动物

让孩子充分体会到与大自然接触的快乐

通过动物的行为展示与互动

感受野生动物与人和自然的和谐

竹林镭战谷

安宁竹谷镭战是以军事为标准的主题研学活动

不仅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身体素质

更是能让大家学习到

军人的坚强、勇敢、永不放弃的精神

通过该研学主题的课程

可以让孩子们更崇敬军人、了解军事

也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

更加热爱我们强大的祖国

竹谷镭战旨在培养学生的

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

锻炼同学们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抗挫能力

增强其自信心

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竹林趣味谷

趣味谷有许多游玩的设施

吊床、秋千等

有效放松孩子们的身心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游玩和学习

还有赶鸭子游戏、竹林迷宫寻宝等

处处散透着竹林野趣的气息

这种竞争类的游戏和竹林寻宝

能有效锻炼孩子们竞争的意识

开发孩子的智力

让孩子变得更加上进

竹林许愿谷

在许愿谷

研学导师会教大家关于许愿的知识

和当地的一些神话故事

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林竹艺谷

这是一个展现传统竹艺的特色竹谷

文化底蕴深厚的巨型竹简墙

色彩绚丽的油纸伞造景

古风古色的汉服衣饰

历史悠久的中华百家姓图腾

竹文化随处可见

中国的百家姓文化源远流长

研学导师会告诉孩子们自己姓氏的由来

让孩子更加百家姓氏文化

了解血脉传承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安宁竹谷生态景区内保安齐全

并设有专门的医务室

配备专门警力和医生

为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研学旅行

寓学于游,行走的课堂

更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补充

大自然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安宁竹谷是天然形成的竹谷

原始,自然,纯朴

有大量的竹文化知识

完美地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安宁竹谷生态景区研学之旅

一定是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和一堂优质的研学实践课程

安宁竹谷欢迎你!

景区开放时间

8:30—17:30

景区地址

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大栗港镇刘家村

安宁竹谷生态景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61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