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勃利硅化木群

勃利硅化木群

勃利硅化木群位于勃利县镇郊东南1公里处。1992年勃利县干部党利丽晨练时发现,省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员魏正一进行了研究认为,这批木化石形成于300万-6000万年以前,它对于研究东北地区的古地理环境和气候、生态有重要价值。

勃利硅化木群

目前残留的一处硅化木长40米,直径1米多,化石的树形体保存完好,树的年轮纹路清晰,化石四周为沙土岩性。

地址:七台河市勃利县镇郊东南1公里处

侏罗纪公园:四川射洪发现大规模原生硅化木化石群

对于侏罗纪的了解,很多四川人知道自贡的恐龙,却不知遂宁射洪的硅化木。

五一前夕,射洪县正式通过国家级化石产地的五年保护规划,成为四川首家通过国家批准的化石产地规划。古生物专家王永栋介绍,如果说自贡是侏罗纪恐龙为代表的动物群聚集地,射洪可以说是侏罗纪远古森林的重要而独特的集中产地代表。

探访

“地质历史的万卷书”记载1亿多年前的乔木模样

王永栋迷上硅化木很多年了,从2005年开始,他先后带领团队十多次来四川射洪及周边作实地考察。

王永栋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长,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他说,与国内的侏罗系其他化石产地相比,射洪的硅化木无疑是大自然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记载地质历史的万卷书”。

目前,射洪化石产地建有国家地质公园,国内独一无二的以硅化木为主题的地质博物馆,是中国古生物学会和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据地质公园开放建设单位——四川龙骥旅游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管理人员马斌介绍,射洪中华侏罗纪公园建在射洪县明星镇,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核心保护区3平方公里。在硅化木发现遗址,成都商报记者看到,这些硕大的硅化木集中而完整地嵌在岩层里,植物的纹路清晰可见,而这些化石,正是1亿多年前的乔木模样。

王永栋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射洪硅化木是距今1.5亿年的侏罗纪晚期形成的硅化木化石,如果说自贡地区是侏罗纪恐龙为代表的动物群的聚集地,射洪可以说是侏罗纪远古森林的重要而独特的集中产地代表,反映了当时地球的植被面貌。

罕见

我国南方数量最多的化石群 因发现晚而鲜为人知

1984年,在石油勘探中,埋藏了1亿多年的射洪硅化木被意外发现。从此以后,射洪的硅化木不断被发现。“一锄头下去,可能就刨个化石出来”。马斌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前几天在园区散步,就在路边捡回了一块植物化石,一个人抱得满头是汗。

王永栋说,射洪境内化石分布广泛,除了位于明星镇的国家地质公园,包括万林、瞿河、天仙、潼射、陈古、太和以及凤来等近十个乡镇均有发现。

除了分布广泛,射洪的侏罗系化石分布还很集中,射洪县国土资源局地矿股股长林勉介绍,在国家地质公园内,不足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目前已经裸露于地表的硅化木达611根。与硅化木同时发现的,还有三处恐龙化石遗迹,其所处位置与硅化木化石分布区域大致一致,层位相同或邻近。

王永栋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射洪硅化木发现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这些原生硅化木化石群,是迄今为止我国南方地区发现的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原生硅化木化石群。这样集中的分布在国内不多见。

但即便如此,相较于自贡恐龙化石,射洪的硅化木化石却不是广为人知。王永栋认为,主要原因是射洪的硅化木发现较晚,而且自发现之日起,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没有流失或者转卖到其他地区。

保护

化石保护规划通过国家评审系四川首家

2017年,射洪县编制了化石集中产地五年保护规划。今年4月16日,该规划正式通过国家级评审。王永栋介绍,这是四川首家通过国家批准的化石产地规划,标志着射洪的国家级化石产地保护规划进入了正式实施的新阶段。

林勉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五年保护规划的评审通过,意味着有望申请专项资金对射洪化石资源进行保护、研究以及开发,推进了射洪县地质公园建设步伐,也为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打下了基础。

王永栋介绍,射洪地区的硅化木主要分布于河流相的沉积环境,是由于季节性的洪水事件造成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后,经过短距离或者长距离河水搬运埋藏而成。和国内的新疆奇台和重庆綦江的木化石埋藏形式有些相似,但是和辽西其他地区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受到火山岩或者火山喷发的影响。

王永栋说,射洪硅化木化石群是揭示地球历史变迁、反映陆地生态系统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把独特而又十分珍稀的钥匙,极具科研和科普价值,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射洪化石产地除了具有丰富的硅化木外,还有恐龙骨骼、介形类、叶肢介等无脊椎动物和孢粉等微体古生物化石发育,并且发育有典型的晚侏罗世蓬莱镇组经典地层剖面,这些重要的化石资源对于了解侏罗纪地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似木非木似石非石 ——记新昌硅化木地质公园

形为木,质为石,昔日的参天大树留下了纹理和年轮,又在地下铸就了坚硬的质地,甚至还能打磨出华丽的光泽。大自然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硅化木的宝库

新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部。很久以前,有人在该县境内发现了很多“似木非木,似石非石”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具有树木的外形甚至纹理,但明显比树木坚硬许多,存于岩石中间,令人十分诧异。据史料记载,南宋丞相王爚(王羲之后裔)对这种奇石很感兴趣,曾将其制成假山盆景放置在自己的东花园中。

其实,它们都是树木的化石,形成于距今大约1.13亿年左右的白垩纪时期。地质学家在这里发现了6个硅化木埋藏层,集中分布的区域约2.3平方千米,现存的硅化木有200多棵。这些硅化木外表呈黄灰色,树干、树枝、树桩均有保存,甚至还能清晰地观察到植物纤维结构、年轮等特征。其中,有一棵根部直径3.5米、高约2.1米的硅化木,直立埋藏,不仅形态十分罕见,而且块头之大更是世间少有,享有“世界硅化木之王”的美誉。

这一株株树木化石仿佛正在向我们诉说着它们的悲惨遭遇。我们能够联想到亿万年前这片森林所曾遭受的灭顶之灾,能够想象到它们被洪水冲倒而后被泥沙掩埋的场景。同时,我们也会赞叹大自然的无穷威力,感叹沧海桑田的世事变迁。

科学家们将这些硅化木与现今地球上存在的树种对比后认为,它们属于南洋杉型木属的一个新种,被命名为“新昌南洋杉型木”。南洋杉是高大的乔木,现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在其原产地大洋洲东南沿海地区通常可高达60~70米。而“新昌南洋杉型木”已经灭绝,我们只能通过化石对它们进行研究。

2003年10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在新昌中西部建设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包括安溪—王家坪硅化木群地质遗迹、穿岩十九峰—倒脱靴景区、大佛寺—十里潜溪景区三大部分,总面积为68.7平方千米。硅化木是该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景观。

重要的研究价值

虽然我们称呼这种古植物化石为“硅化木”,但它们已经不是树木,而是一种岩石。原本是1亿多年前的高大树木被深埋地下,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周围大量的化学物质进入到树木的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成分,只保留着原来的木质形态,又由于其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故而得此名。

硅化木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硅,可问题是这些二氧化硅是从哪里来的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竺国强和董传万教授等人研究后认为:一方面,由于地震、火山喷发等一系列地质现象推倒了高大的树木;另一方面,河湖水和灌入的海水在向下渗透过程中受到火山的影响而变成热水,然后热水从岩石中流过会淋滤并萃取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矿物质。这也就意味着,新昌硅化木中的硅质来源于周围的地层或岩石。

研究新昌硅化木,不仅对于我们了解当地的地质变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了解当地的古气候条件也有一定的作用。绍兴市气象局薛根元等人从新昌硅化木中发现了一些有关古气候变化的信息。他们认为,当时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气温比现在偏高,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而且硅化木中存在较宽的树木年轮,相比之下,现代南洋杉的年轮一般不明显(这是由于热带环境中的植物没有季节之分造成的),这就足以表明当时的气候具有季节性变化,这与很多地质学家认为的白垩纪时期全球气候均一温暖的结论明显不同。

天然的地质博物馆

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树木化石,它还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和地质景观丰富的科研与科普基地。这里已经发现各种保存完好的地质遗迹资源有100多处。有专家形容这里是“硅化木的宝库、复合型丹霞地貌的代表、火山活动的全息档案馆”。

据考证,在白垩纪时期,新昌一带火山活动强烈,曾经发生过4次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形成了4层火山岩,总厚度达数百米。这期间还发生了多次洪水灾害,泥沙掩埋森林,形成了6层硅化木。此外,还有一段时期气候干燥炎热,砂砾岩中的含铁物质被氧化,变成了红色,这就为后来经过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各种造型独特的丹霞地貌奠定了基础。白垩纪也是恐龙繁盛时期,2004年以来频频在新昌发现的恐龙化石,表明这里也曾经是恐龙的栖息地。

新昌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里有如此众多的地质遗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真是一座“天然的地质博物馆”。随着地质学家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

山东德州:打造多元活化博物馆群,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

5月8日,山东德州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六场发布会。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二级调研员高建介绍“十四五”时期德州市文旅融合的重点任务和举措。

焕发文化遗产新活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水平,构建黄河、大运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保护与修复项目。做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冀鲁边区红色遗迹、近现代工业遗产、建筑遗产等近现代重点文保单位的保护工作。实施文物平安工程、“文物安全天网工程”,完善县乡村三级文物安全保护网络,提高全民文物保护意识。深入挖掘梳理德州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形成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等系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推动文物旅游融合发展,培育特色文物旅游项目和文化遗产研学旅游产品。

打造多元活化博物馆群。利用数字化建设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丰富展陈内容,打造以齐河博物馆群为代表的精品博物馆系列。培育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布局更多特色博物馆。建立馆藏文物保护标准体系,加大可移动文物征集力度,推进博物馆标准化库房建设,改善基层文保单位藏品环境。加强联动策划,精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展示活动。

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非遗资源数据库建设。加强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工作,规范市级非遗项目认定管理。健全完善非遗保护项目、传承人、传习所、生产性保护基地“四位一体”保护传承体系。

探索非遗活态化传承路径。积极建设非遗产业园区、主题街区、民俗村落、非遗特色小镇等非遗展示载体,吸引非遗业态集聚。引导德州扒鸡、德州黑陶等创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发展非遗文化研学,开展非遗进校园、进街区、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形成景区新的消费业态。开发非遗文化主题研学线路和非遗文创产品,推动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加大培训力度,健全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理制度。(杨鸣宇)

来源:德州日报

实习编辑 王伟

制作 曹宇

责编 肖东

审稿 晖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585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