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安邦河自然保护区

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安邦河下游,北与桦川县相邻,东与二九一农场接壤,南与永安乡相望。地理坐标东经1310 06′12〞—1310 32′24〞,北纬460 53′07〞— 470 03′54〞。总面积1029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3980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8.7%;缓冲区面积2436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23.7%;实验区面积3879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37.6%。

安邦河自然保护区

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内陆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区类型,是三江平原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完整的安邦河湿地原始景观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自然性。

安邦河自然保护区湿地发育良好,生态系统类型多样,保护区内有大片的芦苇沼泽和苔草小叶章湿地,多样的湿地环境为脊椎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安邦河湿地珍稀物种较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区内有维管束植物403种,脊椎动物21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6种,共18种,两栖类动物6种,鸟类165种,兽类7种。鸟类资源以水禽种类、数量为最多,因四季变化明显,在鸟类组成上变化较大,季节鸟类组成十分丰富,每年春秋季节均有大量的水禽在此栖息。2001年9月共记录到丹顶鹤40余只,最大集群达12只,2002年9月28日记录到我国最大白琵鹭迁徙群,数量多达94只、东方白鹳2只、雁鸭类数千只。

安邦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于2001年1月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3 月,被省林业厅和省计委确定为退耕还湿示范单位并同意在保护区的实验区发展生态旅游。2002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集体”。2003年5月,国家林业局批准了《黑龙江安邦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投资778万元,其中由中央财政拨款38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389万元。项目的实施对安邦河湿地的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湿、生态旅游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2005年5月安邦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2005年9月被列为副处级单位,2005年8月安邦河湿地生态旅游园区被评为三A级景区。

安邦河湿地生态旅游园区是在有关领导、专家、教授的指导帮助下,经省林业厅和省计委批复的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700万元,园区位于安邦河湿地东北部的实验区内,总占地面积248公顷,园区由五个区域组成:一是生态园,二是水上乐园,三是风情园,四是观鸟园,五是园区入口。安邦河湿地生态旅游园区是2002年8月开始兴建的,几年来,在省、市、 县有关部门领导的悉心关怀和热情帮助下,安邦河生态旅游园区快速发展,湿地面貌焕然一新,自2003年6月29日对游人开放以来,旅游人数逐年递增、经营状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园区二期工程陆续竣工后,服务设施将更加完善,经济效益将更为可观。

安邦河湿地生态旅游园区是安邦河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双鸭山地区旅游业中占居重要位置,安邦河湿地生态旅游园区的建立,翻开了双鸭山地区生态旅游崭新的一页,谱写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新篇章,它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不断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安邦河湿地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雾灵山原名伏凌山,曾叫过孟广硎山、五龙山,到明代时因大乘天真圆顿教第三代祖天真古佛将此山作为“求道灵山”,加之此山常年有云雾缭绕其上,始称雾灵山。

明洪武年间,中丞刘伯温曾到边陲重镇曹家路巡视,将这里命名为“雾灵山清凉界”并刻于一巨大花岗岩上。

在清朝,雾灵山被圈进红桩内,封为“皇家风水宝地”---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封禁长达270余年,形成了“草木丛生,古树参天,野兽成群,遍地涌泉”的良好原始森林景象。

1983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

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5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络。

2002年被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4年被中国林学会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2015年获得首批中国森林氧吧称号。

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

兴隆县北部,周环京、津、唐、承、秦五市,

西北与北京市密云县毗邻,

距北京120公里;

南隔兴隆县与天津市的蓟县相连,

距天津市168公里;

东、北与承德市的承德县接壤,

距承德市95公里;

东北与秦皇岛市相望,

距秦皇岛市180公里;

东距唐山市107公里;

距离省会石家庄也仅仅400公里左右。

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发达。

沧桑松 by张希军

主峰雾灵山海拔高2118米,

为燕山山脉主峰,

森林覆盖率93%,

总面积14246.9公顷。

地理位置毗邻京津唐承,

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极其丰富,

景观资源独特,温度适宜,

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

是环京津著名的生态旅游胜地、

疗养胜地和科研教学实习基地,

也是护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供给地,

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方面

也具有不可多得的重要作用。

惊涛拍岸 by张希军

自然概况

丰富的自然资源

(1)动植物资源

保护区经过270多年的封禁和保护,区内动植物物种丰富,植被保存良好,植被类型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3%,形成了“森林满山,树木遮天、鸟兽飞奔、遍地清泉”的原始森林景观。

区内植被属我国“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目前有高等植物1870种,其中含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人参等10种,首次在雾灵山发现并命名的模式种雾灵香花芥、雾灵景天等38种,药用植物人参、党参、益母草等903种,观赏植物金莲花、柳兰、花楸等668种,对人类健康有益的芳香植物雾灵丁香、暴马丁香、白芷、防风、香薷等177种,被誉为“华北物种基因宝库”。

陆生脊椎动物1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金雕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斑羚羊等18种,昆虫2500余种,大型真菌61种。

(2)地质地貌

雾灵山形成距今已有6700万年,岩石种类较多,岩浆岩以花岗岩、玄武岩为主;沉积岩以石灰岩、页岩、砂岩为主;变质岩以片麻岩为主。雾灵山层峦叠嶂,山峰、山脊、山顶台地、山间小盆地、深沟峡谷等地貌类型。深谷“V”形,宽十几米至数百米。坡度基本保持在25~ 50。

(3) 气候

雾灵山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区,具有雨热同季、冬长夏短、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等特征。 “山下飘桃花,山上飞雪花”,素有“一山有三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年平均气温7.6℃,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17.6℃,绝对高温一般为36~39℃。雾灵山年吸附沙尘19万吨,使得雾灵山景区空气中的颗粒物含量较少,多数景点PM2.5颗粒物数值<35,空气质量为优,每年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物等有害气体1959吨,林区内负氧离子平均含量则高达每立方厘米1639.9个,仙人塔、十八潭等瞬间值超过3万个,溪水和瀑布旁更高。

景观资源

雾灵“奇峰、秀水、林海、秋色、日出、云海、佛光、晚霞、冰雪、石海”等奇观构成了独特的景观资源,可为一步一景,而且景随时异。

燕山之巅、天蓝气爽、云海神奇、峻岭横空、日出磅礴、落霞飞虹、碧海林涛、瀑飞泉涌、古树奇花等景观,构成了一幅集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青城之幽于一体的美丽画卷。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京东第一瀑——龙潭瀑布、京东第一塔——仙人塔、京东第一碑——清凉界碑、京东第一树——千年古香杨、京东第一井——七盘井、燕山最大的峡谷——龙潭大峡谷、燕山最高峰——歪桃峰。另外,雾灵云海、雾灵日出、雾灵佛光、雾灵晚霞、雾灵秋色等十大自然奇观也极具特色,深受游客喜爱。

雾灵山先后荣获了“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景区”、“最美中国自然(养生)旅游目的地景区”、“中国避暑名山”“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最美森林”等光荣称号,2017年被评为“中国森林养生基地”。

秋色大字石 by张希军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1993年,按照“以保护为根本,保护与发展相结合,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的原则,雾灵山在实验区内规划出631.6 ha面积(大约占全区面积的4.49%)开始发展生态旅游业,现已开发出四大景区,两条疗养和生态旅游专线,共200多个景点,并按规划的目标和要求制定了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教学实习、观光旅游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使生态旅游科学健康的发展。

双虹迎客by孙阁

保护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保障了雾灵山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人数由1993年的2000多人增加至2015年的18.6万人,固定资产由1993年的500万元增至2015年的上亿元,年营业收入由1993年的5万元增至2015年的2000余万元。

五彩斑斓 by张希军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相继实施了旅游公路、三个山门、

生态博物馆、电网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

主要完成了景区内50公里四级山岭重丘水泥公路改造和建设,首次实现了山前和山后旅游和防火公路的南北贯通;

修建了与自然相协调的旅游游览步道12000米;

建设景区内外停车场30多处,51100平方米;

为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景区内修建高质量生态环保厕所11座,55蹲位;

建设和改造景区内宾馆3处。通过这一系列建设,

景区旅游档次和休闲度假疗养的接待能力明显提高,

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在24年的旅游发展过程中,

不但保障了自身建设,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保护区在宣教、

保护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每年创造生态价值104.1亿元,

同时带动了地方经济和周边社区的快速发展。

珍稀!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

星期二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近日,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新物种,该物种属于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

点击观看视频

记者了解到,该植物新种是在陇南市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八福沟的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发现的。

武都区裕河金丝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裕河管护站站长 高云峰:这个东西是我们去年8月份环保部的博士秦卫华过来旅游的时候发现的,看到当时挺惊讶的,他说这是个新的物种,然后他拍了很多照片给他的同事发过去鉴定,说这是新的物种。

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洪欣博士专程来到裕河实地考察鉴定,确定该植物新种为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的草本植物,并撰写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 陈学林:这个物种呢,是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的苦苣苔科的专家命名的一个新种,它隶属于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也就是说,它是第一次在这个地方采到并命名的,那么这个地方就是它的模式产地,是去年采集和记录到的一个新的物种。

该新种植株矮小,仅生于河谷林下阴湿石壁,分布范围狭窄,种群稀少,初步目测只有七八株,该新种以其独特的翠绿色花颜色和形态与其它马铃苣苔属植物有明显的区别。

该新种的发现,不仅为我国增加了一个苦苣苔科植物,也对裕河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研究有重大意义,亟待研究和保护。

来源:陇南之声

监制:胡桂芸

责编:高剑榕

编辑:马 茜

珠峰自然保护区里的希夏邦马与佩枯措

作者/摄影:莫国良

去珠峰自然保护区里转悠,除了去珠峰大本营观赏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之外,保护区域内的希夏邦马峰与佩枯措也是必定打卡的景点。当然了去了珠峰大本营,假如再去希夏邦马大本营似乎有点奢侈,然而去雪峰下的佩枯措,远距离的观赏希夏邦马雪峰也就成了驴友们的首选。

希夏邦马峰,藏语是“气候严寒、天气恶劣多变”之意。其峰海拔8027米,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在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境内。东南方向距珠穆朗玛峰120公里,是一座完全在中国境内的8000米级高峰。在世界上14座8000米以上的雪峰中,排名末位。国内著名的观光国道G318公路途径其山脚下的登山大本营,交通便利。

名不见经传的佩枯措,就坐落在其山峰北坡上60公里处的山脚下。同时,佩枯错也是珠峰保护区内最大的内陆湖泊,面积达300平方公里,海拔4590米。或许也是由于有了这么一座希夏邦马山神的护佑与珠峰保护区内的最大湖泊诱惑,由此也形成驴友入藏小众打卡地。

虽说佩枯措离希夏邦马峰只有60公里,但是要想在景区内见到神山,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这是由于佩枯湖坐落在四面环山的高原盆地之中,又由于海拔特别的高,离太阳特别近的缘故,由此就形成盆地里的湖水被煮沸的怪异奇观。形象地说,它恍如就如一个天然的澡堂,雾气濛濛。假如有缘在湖泊的外围远眺湖水的方向,就会有幸见到“神龙吸水”的壮观奇景。走进湖区,大山就是一片白雾茫茫,神秘莫测。

清晨由珠峰大本营出发,经过了珠峰路之后,沿着G219国道一路由东往西。约在14点后,在吉隆县境内拐入X214公路,由此开启了观赏佩枯措的风光行程。

拐入县道不久,车窗外不定时地就出现了一潭海拔为4590米的湛蓝的佩枯措大湖。

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里,挂满了层层的灰白云层。山坡上看似不高的小山包被云层里透过的阳光照射的金碧辉煌。

山不转车在转,随着行车路段的变化,车窗外的大山突然变得迷茫。大片的白云层层叠叠地笼罩着白雪皑皑的大山。大山脚下土地上似乎又有数不清。淡淡的气团一簇簇地向上蒸腾,也使得大山显得更加的神秘。由此,也印证了在G219国道上看到的“神龙吸水”的怪异奇观。

在县道的公路旁,拐进了一段土路后,就来到了佩古措的观景平台打卡点。事实上,我们到达的光景点在佩枯措的南面,由笔者看来,也不是观赏佩枯措上的希夏邦马峰的最佳位置。或许在对面的湖岸上观赏效果会更佳。

闲晃在佩枯措的打卡点上,佩枯措还是一往如既往地湛蓝。远眺对岸的湖面上空,变幻莫测的朵朵白云,似乎又是在展现高原上特有的风姿,一群群、一簇簇、一队队展示在客人的面前飞舞。

白云倒影在湖中,又是把湛蓝的湖水染成了朦朦胧胧灰色,构成了异样的风采。

临近湖水,清澈见底的湖水在微风的拨动下,轻轻地拍打着岸边的碎石,由近至远一波波的涟漪腾起的细浪,微波粼粼地飘向远方。

回首南面的希夏邦马,依旧是烟雾朦胧,深锁在大山里的浓雾之中。恰如其分地展示了景区牌上介绍的地理气象环境:

“印度洋暖湿气流由于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对波绒大坝的作用较小,希夏邦马峰和佩枯措通过气流循环形成降水补给这一地区,希夏邦马峰是佩枯措的重要水源地,佩枯措湖水通过蒸发、蒸腾等作用,形成的气流汇聚到喜马拉雅山脉上空冷却后形成降水”。由此也形成该地区的独特的恶劣气象环境,使得观光者十人来,九人未见希夏邦马神锋的秘境。同时也成就了高原上的内陆湖,佩枯措像一颗湛蓝的翡翠般地镶嵌在喜马拉雅山上。

佩枯措观光沿湖游览面积很大,由于还要赶往萨嘎县城住宿,由此回到了X214公路上,由南向北赶往萨嘎县城。

小车行驶在县道上,车窗外依旧是风光如画。半道上不时地被当地的牦牛拦住了小车的去路也是形成了一道道风景线。

小车渐行渐远,佩枯措与希夏邦马峰也渐渐地消失在视线之中。然而,其独特的珠峰自然保护区内的气象环境,也是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之中。再见了神秘的希夏邦马神锋;再见了翡翠般的佩枯措。

祝福你希夏邦马与佩枯措!扎西德勒!

9、西游之九:《G349国道(拉日段)小众打卡地,卡若拉冰川及沿途神秘风光》;

10、西游之十:《打卡通往珠穆朗玛峰的G318天路国道》;

11、西游之十一:《一段神奇的旅行,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巨人的肩膀》;

12、西游之十二:《西藏日喀则珠峰段,G219国道上的神秘风光》;

13、西游之十三:《珠峰自然保护区里的希夏邦马与佩枯措》。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56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