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延边烈士陵园

延边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延吉市西北,延吉河以西、人民公园以北的西山上。一九九二年二月经州委、州政府研究报请省委、省政府批准,在延吉市革命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四日举行奠基仪式,十一月三十日主体工程基本结束。总投资1,699万元,占地面积36294平方米,建筑面积6165平方米。园内建筑有牌楼、革命烈士纪念碑、大型雕塑、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墓区、革命干部骨灰堂。整个建筑结构严谨、规模宏大、错落有致,充分表现和展示了民族特色。延边革命烈士陵园1995年以来相继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民政部、吉林省、延边州、延吉市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吉林省省委命名为“吉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吉林省委宣传部、共青团吉林省省委命名为“吉林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吉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为“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基地”;延边州委命名为“延边州党史教育基地”;延吉市市委命名为“延吉市党史教育基地”;被吉林省档案局评为“全省第七批机关档案工作标兵单位”;被吉林省民政厅评为“09年度行风建设示范单位”;被延吉市市委评为“延吉市第十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延吉街8号

信息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延边烈士陵园

吉林省延吉市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旧址、延边革命烈士陵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旧址,位于延吉市光华路和丛柳街交会处的道尹花园小区内。当地人称它为“戍边楼”或“道尹楼”,“间岛英雄”吴禄贞曾在此办公,抵御日寇的入侵。1907年8月,日本进驻龙井村设“统监府临时间岛派出所”,以“间岛归属久未解决”为借口,制造事端妄图吞并延边。清政府任吴禄贞为延吉边务帮办,到延吉督办处理边务事宜。吴禄贞根据实地考察,提出《延吉边务报告书》三册,证明延吉自古为中国领土,力破日本侵略者阴谋。1909年,《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在京签订,坚持了中韩以图们江为界河的历史事实,吴禄贞被誉为“间岛英雄”。1909年,吴禄贞建成“戍边楼”,后定名为吉林边务督办公署办公楼,吴禄贞也在此指挥,多次粉碎日寇侵略的计划。

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旧址1

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旧址2

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旧址3

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国家级抗日纪念设施遗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延边革命烈士陵园,是1992年在延吉市革命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改扩建而成的。园内建有牌楼、烈士纪念碑、纪念馆、骨灰堂、烈士墓等。延边是有革命光荣传统的老根据地,曾经是抗日战争的东满根据地,解放战争的可靠后方,抗美援朝的前沿阵地。早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周保中就决定在延边修建抗日烈士纪念碑,并准备了金条,但因紧接着的解放战争开始、建国后又抗美援朝而没能建成。1992 年4 月4日江泽民总书记为延边革命烈士纪念碑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宋任穷同志题写了园名"延边革命烈士陵园"。

延边烈士陵园1

延边烈士陵园2

延边烈士陵园3

延边烈士陵园4

延边烈士陵园5

延边烈士陵园6

延边烈士陵园7

延边烈士陵园8

延边烈士陵园9

延边烈士陵园10

延边烈士陵园11

延吉西站民俗文化展示1

延吉西站民俗文化展示2

延吉西站民俗文化展示3

延吉西站民俗文化展示4

延吉西站民俗文化展示5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

鹤峰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恩施州鹤峰县容美镇陵园路21号。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鹤峰县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展和保卫红色政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一大批革命烈士血染沙场,段德昌、王炳南、贺英等革命先烈长眠于此。

段德昌(1904—1933),湖南南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28年,他领导公安暴动,与贺龙一起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历任总队长、师长、军团长,是我党建军初期杰出的军事家。1933年6月15日,牺牲于巴东县金果坪。王炳南(1891—1933),湖南桑植县人。1919年参加贺龙领导的革命队伍,1927年任北伐军团长,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192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历任工农革命军大队长,红四军第一路军指挥长,红二军团第四师师长,湘鄂边独立团团长,红三军第九师参谋长等职务,是湘鄂边苏区的创始人之一。1933年夏,在鹤峰县中营乡马水村不幸牺牲。贺英(1886—1933),贺龙元帅的胞姐。早年,她率领农民武装不畏强暴,打击地主豪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贺英成为创建湘鄂西苏区的重要军事干部之一,并亲率桑鹤游击队,依靠当地人民群众,配合主力红军,为保卫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

1959年,鹤峰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湘鄂边苏区牺牲的烈士修建陵园,工程于1962年竣工。1978年,陵园进行大规模重建,并正式定名为“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2004年至2009年,陵园再次进行改扩建。扩建后的陵园,依山而立,前有进园牌坊、星火广场、贺龙铜像、烈士祠,中部矗立有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山顶为陵园烈士主墓区,安葬有段德昌、王炳南、贺英等烈士墓。

沿革命烈士陵园拾阶而上是贺龙铜像,基座加铜像高约2米,塑形高大伟岸。烈士祠设于铜像一侧,祠内陈列着80余位革命先烈的画像及生平事迹简介。拾阶继续向上,便是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位于陵园中心,巍峨高耸,碑体简洁巨大,象征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和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从纪念碑向上直至山顶,是安葬着革命烈士忠骨的主墓群。主墓群后是贺龙元帅题写的“革命烈士们的事迹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的汉白玉大理石屏风,周围环绕着雪松苍柏,将陵园衬托的愈加庄严肃穆。

鹤峰革命烈士陵园于2005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寻访:身边的红色印记①沭阳烈士陵园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推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充分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身边的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用宿迁的人和事教育、感染、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即日起,宿迁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党史工办、宿迁日报社、市广电总台和各县(区)推出“寻访:身边的红色印记”系列专题报道,走进市内那些饱含前辈鲜血、汗水、泪水的红色地标、红色地名和红色景区等,再次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宿迁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感受苦难和辉煌、曲折和胜利、付出和收获,感受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壮丽篇章。

(速新闻记者 张立婷 通讯员 王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宿迁市沭阳烈士陵园内,高高矗立了一座纪念碑,像一个历史的惊叹号,凝结着那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

沭阳作为 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和传统,早在1927年就建立了中共地方组织。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沭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前仆后继,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无数的沭阳儿女为了祖国和人民驰骋沙场、慷慨就义,无私无畏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吴苓生、汤曙红、王华、刘金佐……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为了褒扬先烈的丰功伟绩,教育后人继承和发扬先烈的伟大革命精神,1958年,沭阳县人民政府行文在此修建烈士陵园。后经三次扩建,现在,陵园内有纪念塔、纪念碑、纪念亭、烈士史迹陈列馆等多组纪念性建筑。近日,记者走进 沭阳烈士陵园,寻访红色印记,回望峥嵘岁月。

吴苓生烈士陵墓

石碑耸立,蓝天碧透,春日里的沭阳烈士陵园一片肃穆。

进入园内,记者心情也随着步伐平静。沿人民英雄纪念碑向北行走30米,记者看到了吴苓生烈士陵墓。墓冢为圆形,墓前竖立高4米的大理石碑。正面镌刻“吴苓生烈士之墓”楷书碑文,背面镌刻着吴苓生烈士的生平事迹。

沭阳烈士陵园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吴苓生于1899年出生在沭阳县颜集乡,1919年在北京读书期间,曾参加“五四”运动。1923年2月加入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由李大钊代表党组织介绍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回国,被党中央派到 东北开展党的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哈尔滨特支书记、中共北满地委书记、中共 东北三省特派员、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部长等职。1929年冬天,遵照党的指示,转赴 山东,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1930年2月,由于叛徒出卖,在 济南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

在狱中, 敌人对吴苓生使用各种酷刑,他 坚贞不屈。 1931年4月5日5时,当敌人用三辆汽车将吴苓生等22人押赴济南伟八路侯大院刑场时,他沿途高呼:“工农大众起来革命”“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吴苓生牺牲时年仅32岁。

吴苓生牺牲后,烈士遗体当时由家属运回原籍沭阳颜集安葬。1962年5月8日,为褒扬烈士,沭阳县人民政府将吴苓生烈士灵柩迁入沭阳县烈士公墓,并立碑以作纪念。

烈士纪念碑亭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向北不远处,东西各距陵园中轴线30米,对称建有两座八角形烈士纪念碑亭。西碑亭内竖立四块烈士纪念碑。此四块碑是1985年从城北公园内迁来的,分别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团长汤曙红烈士纪念碑”、淮海军分区七团团长宋耀南和孙东初“殉国纪念碑”及“任区长鸣九殉国纪念碑”。一块烈士碑就是一部英雄史诗,它记载着革命先烈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

汤曙红烈士,在沭阳、 东海、 灌云、灌南一带,可称家喻户晓。他于1915年出生在原沭阳县汤沟镇(现属灌南县),在中学读书期间,便追求革命真理。 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组织抗日自卫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此基础上,于1939年4月,组建了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团,被任命为团长,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五里槐伏击日军,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东灌沭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正当这支年轻的革命武装茁壮成长时,汤曙红不幸被国民党顽固派杀害。他虽只活了24岁,但像夜空一颗光芒夺目的星,永远映在广大人民的心上。

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

过了花圃,陵园的后面,是新建的具有古典民族风格的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飞檐斗拱,紫色琉璃瓦,雄伟壮观。

沭阳是革命老区,全县在各个革命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共4350人。这里陈列着25位烈士的生平事迹和43幅烈士遗像,还保存着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为革命烈士吴苓生书写的“为人民鞠躬尽瘁,对革命无限忠诚”的题词等革命文物,为访客奉献了一场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在烈士遗像中,有一位女革命者的遗像最引人注目,她就是原沭阳县周集区妇联副主任王华。

王华,1929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5岁参加革命,先后担任村、乡、区妇女领导工作,带领广大妇女做军鞋、磨公面、传递情报、转运伤 员,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4月底,王华到一个村子里开展革命工作,因坏人告密,国民党还乡团包围了村庄,搜捕王华。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王华挺身而出。敌人把她抓进钱集据点,酷刑摧残,她坚贞不屈,面对敌人的金钱地位引诱,她毫不动摇。敌人无计可施,残忍地杀害了她,牺牲时,年仅18岁。王华牺牲后不久,周集区召开追悼大会,宣布上级政府授予王华烈士“刘胡兰式的英雄”光荣称号,数千人参加。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自1972年对外开放以来,沭阳烈士陵园已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全市有超10万人到陵园祭扫烈士、瞻仰事迹、接受教育。特别是清明节、“八一”、烈士公祭日、“十一”等重大节日,都有社会各界人士有组织地参加“缅怀烈士、永葆青春”“继承烈士遗志、立志献身祖国”等系列主题悼念教育活动。一些单位的党、团组织,还特地到这里来为新党员、新团员举行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把烈士陵园当成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

记者离开前,看到一位六旬老人在纪念碑前久久伫立,“今天我们享到的福,英雄们应该都看得到,这盛世,如他们所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54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