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青原山

AAAA级旅游景区

青原山位于吉安市河东乡南境,距市区仅10公里,离火车站较近,下车便可直去浏览。青原山海拔320米,峰峦连绵10余公里,山上古木蓊郁,奇葩芬芳,碧泉翠峰,各具情趣,潭、泉、溪、峡共30余处,喷雪,虎跑、珍珠、水三叠等飞瀑流泉,并泻于密林之中,攀天岳、芙蓉、翠屏、华盖诸峰,挺拔巍然,秀色如绘。。这里古木参天,景色秀丽,环境幽静,气候宜人,被誉为“山川江西第一景”。

自唐代起,青原山就是佛教胜地。全国重点保护寺庙之一的净居寺座落山中。该寺占地约1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整座寺院巍峨雄伟,金碧辉煌,布局合理,小巧精致,是独具江南建筑特色的古寺.

青原山

唐代开元二年(714年),佛教南宗六祖慧能派弟子行思从广东韶关曹溪山南华寺到这里开辟佛堂,广收僧徒,宣扬南宗的“顿法”。一时间,这里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佛教圣地。青原山又是一座驰名四海的文化名山。与净居寺并立的青原会馆,是吉州郡最早的书院之一,一度是全国著名的理学讲坛。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学士纷至沓来,或游山玩水,或探奇防古,或讲学授徒,或读书励志。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宋代诗人黄庭坚、杨万里,宰相李纲,学士胡铨、丞相周必大、民族英雄文天祥、明代大学士解缙、杨士奇、理学家王阳明、邹元标、地理学家罗洪先、徐霞客,以及学者方以智、施闰章等,都在青原山留下了珍贵的墨宝和脸炙人口的诗文,仅《青原山志》中就收集了500多篇诗文,至今仍熠熠生辉。

青原山自古寺庙众多,尢以净居寺最负盛名吉安最早的书院青原书院(后改名阳明书院),也设在这里。历代文人学士多慕名而来,游山礼佛,讲学授徒,吟诗作赋,留下许多珍贵墨迹,仅《青原志》就漫集诗文500多篇。颜真卿、黄庭坚、杨纲、王守仁和文天祥等人的手迹石刻更为山中之墨宝,现在山中有净居寺,七祖塔、飞来塔、祖关、待月桥、迎风桥、龙潭、虎跑泉,试剑石等名胜古迹供人游览。

净居寺建于唐神龙元年(七零五年),原名为“安隐寺”,宋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现名。禅宗七祖行思,庐陵人,在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山南华寺受六祖慧能真传,于唐神龙元年到青原山创建寺院,广聚信徒,传布佛法,发展成禅宗南宗的青原法系,乃南宋两0系之一,后又发展成曹洞、云门、法眼三家,影响远及朝鲜、日本和东南亚。

净居寺历代屡经兴废,近年得以复修,现有一组富有江南庭院色彩的明代建筑群,雄伟壮丽。寺门横额“青原山”三字

为文天祥手书,正气凛然,中轴线上,依次是山门、大雄宝殿和毗卢阁,大雄宝殿四面为池,以拱桥相联;两边厢房为念佛堂、药树堂和僧房;还有地藏殿、藏经楼等。寺前山口处有一座额首为颜真卿手书“祖关”二字的石雕牌坊,后面山上有纪念行禅师的七祖塔,均为浏览之地。

景点位置

中国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742县道

山西“小青藏高原”——娄烦云顶山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海拔2789米的云顶山覆盖着连阔片的原始大森林,这些森林跨涧越岭,绵延不绝,波澜壮,宏伟壮观。这里不乏挺拔高大的建筑用材,也不乏古老苍迈的原始老林。

山西娄烦云顶山位于娄烦和交城、方山交界处,是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延伸部分。山中森林密布,古木参天。高耸入云的云杉是这里的主要树种,林中野草丛生,山花遍地,时而出没的狍子、獾子、野猪、野兔等林间动物和鸣叫着的各种山鸟,更增加了这里的野趣。设地造的高山草坪,构成了云顶山独特的景致。山顶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矮草,高不过三两寸,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整个山顶起伏平缓,延绵数里,好像一座特大的高尔夫球场。草坪的边缘,突起一片一片的松树林和云杉林。浅绿色的草、深绿色的林和草地上三五成群的白色牦牛,构成了一幅静中有动的田园风光画。徜徉在美景中的游客,在漫步之余,找一块平石,席地而坐,听听鸟语,闻闻花香,看看白云,望望蓝天,吸一口天然氧气,吹一身凉爽清风,那感觉,犹如仙境,好似天宫,真叫人荣辱皆忘,乐不思归。

攻略

景区地址:太原市娄烦县

最佳旅游时间:4月---11月

开放时间:全天

景区门票:50元/人

交通信息

自驾:从太原市出发,沿太古高速至古交高速口下,沿S104往娄烦方向行驶,看到米峪镇云顶山指示牌,再右转至云顶山大牌坊可到达汾河水库。 班车:太原西客站有去往娄烦县的班车,车程约2小时,车票35元/人。然后搭出租或包车前往云顶山,大约半个小时就能到。太原西客运站咨询电话 0351-6552571

咨询电话:0351—5325020(娄烦县文物旅游局);0351—5394061(云顶山景区)。

.:

青原山净居寺

关 注 乐 在 吉 安 知 吉 安 大 小事

爆料、投稿:微信15270162393

商务合作:微信/电话15979604047

作者 ▍@若愚0920 净居寺 佛教禅宗青原派系祖庭 序

净居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初名“安隐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后宋徽宗赐名“净居寺”。净居寺由佛教南宗六祖弟子行思禅师创建,是佛教禅宗青原派系祖庭,并由此分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个宗派,影响远及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内有金刚殿、大雄宝殿、毗庐阁、地藏堂、念佛堂、藏经楼、药树堂,占地约一万平方米。

文章 朝聖之旅之江西吉安青原山净居寺过迎风桥,进山门,三大殿依山而立。殿前三桥并卧,一水围绕。桥下,池水清冽,可见鱼儿游弋,红色的,慢悠悠啜着莲的青翠。阳光暖暖地照着,水光潋艳,树影婆娑。| 迎风桥旁的老树 |

大凡寺庙,建筑结体不外殿堂亭台,楼池水榭。我见过的例外有山西应县的塔院寺和北岳恒山的悬空寺。悬空寺建于一绝壁之上,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少了一般寺院的幽深和宁静,多的是蹈虚凌空的奇诡和惊悬。佛本西来,出家人原本是没有固定住处的。他们或于郊野山林辟一空地,或于山崖断壁凿一窟窿,以为修行布道之所。一到咱们这儿,佛陀的居家住所便如有钱人家的后花园一般,清新,并且富丽。所谓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净居寺鸟瞰,隐约可见的水塘 |

进山门,迎面两株古柏,枝干斑驳,却依然苍翠。古柏由行思禅师亲栽,算算应该有1300多年了。沧海桑田,世事浮沉。如果古柏有性,它该可以告诉我们多少烟雨蹉跎,物是人非的故事?前面,几处房屋正在修葺,有僧人和香客稀疏的身影。几缕香烟升起,袅娜漫过树影,提醒我这里曾经的富庶和繁荣。一千多年前,行思禅师南行广东拜谒慧能,并遵大师嘱,驻锡吉安青原,一时香火鼎盛,谒者如云。历代文人学士,多有游历。院墙廊柱上依稀的诗赋墨迹,斑驳着岁月的光影。柏树一侧的照壁,内嵌石碑,有王阳明手书“曹溪宗派”四字。| 净居寺照壁 “曹溪宗派” |

佛门之宗祖、之流派,我总迷糊。达摩至一祖慧可,五祖弘忍,六祖慧能。七祖呢,南行思、北神会,地北天南,莫衷一是,引得后人争论不休。达摩言,“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料必禅宗到六祖应就是这花开五叶的“结果”,本无七祖一说。然又何必这么认真?佛法无边,我们早已习惯了物化的真理形式,常常遗忘了真理的实质。世事苍茫,我们脚步匆匆,倘于这山林掩映,流水环抱之处见得一峰寺塔,一处庙堂,一柱香,一叩首,就已经结下了佛缘。正如那个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故事里,我们走过尘埃,走过繁华,在是与非,真与假,信与不信之间,在周而复始的木鱼敲击声里,嘀嘀笃笃走过了千年,直走到了今天。| 用来禅修提醒的字条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不动,万物皆然。人生的是非其实跟佛缘无关,跟真理的形式无关。皈依不在一个住所,也不是一种抵达,惟坚守而不是选择,率性而不是刻意,才是我们要走的路。达摩一苇渡江,北入嵩山,一坐就是九年,终为慧可立雪断臂动颜。慧可起身,请祖师给予一处安心的法门。达摩说,将你心拿来,我给你安。慧可不解,心怎么能拿出来呢?大师笑了:现在,你的心,我已经替你安上了。慧可于是顿悟——惟心的安稳才是洞开天国的法门。禅定不需要教诲,不需要语言和文字,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便已达内心。| 平安是福 |

向佛如此,我想爱也是,善也是,人世间一切美丽的过往都是。记得去年和朋友一起在这里,听得山门前摊贩吆喝,朋友上前看相,但要伸手却又折回。我于一旁,不语,只是笑,她也笑。想想也是,假借佛名,不过骗人钱财,若真有一双慧眼,倒要看清楚我们怎样的心思,以及心思的埋藏?人于尘世,七情六欲,企求美好,反生了不安。该拿起的拿起,该放下的放下,便好。然而,若问真要到无欲无求呢?却有点难。追问下去,只怕都要和我一样犯迷糊。说真的,世事繁华,红尘滚滚,心若不安,我们还能有怎样的割舍和努力?| 摊位旁避雨的小狗 |

半山腰,有七祖塔,行思禅师的圆寂地。脚下,红墙碧瓦,山水掩映。天很蓝,水洗过的蓝。云,静静地走,山风吹过,丝丝的凉。远处,有诵经声传来。幽谷梵音,飘渺空灵,契合了这深山古刹的静,这天高地远,了无烦忧的静。文天祥游罢净居寺,留有《游青原二首》,只记起“无言都是趣,有想便是缘”两句。这是怎样的一份禅意?我们,所有的人,尘世的喧嚣终不能放下,但如果偶尔停下来,是否就能够契悟到一点禅机,让心止于一份平和,一份干净,一如眼前这景,这心境,这脚下的寺名。| 净居寺后山 |

文章 青青青原山 净净净居寺| 青原山门 |

| 颜真卿题:“祖关”二字,为少见的颜氏隶书 |

| 青青青原山 净净净居寺 |

| 近景 |

| 飞檐翘角 |

| 倒影 |

| 信男 信女 |

| 隔窗看佛 |

| 居士 |

| 巧遇刚好在溪边洗好笔的师傅 |

| 大雄宝殿外墙的佛说八大人觉经 |

| 大雄宝殿外廊行走的僧人 |

| 心静如水 |

| 剃发 |

| 一位戴着眼镜的僧人正在劈柴 |

文章 交通攻略 【208路】阳明西路至青原山

夏季 首班6:15 末班19:00冬季 首班6:45 末班18:30

阳明西路←→阳明路口←→步行街←→吉安大桥西←→吉安大桥东←→青原车站←→贸易广场←→天立花园←→圳背村←→(庄塘)←(斋楼)←→(中医护理)←→(农校)←→青原山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民生事 传递正能量

江西乐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吉州大道华夏江岸星城1栋604室

电话:0796-8292766

▍来源:吉安旅游,如有侵权,请联系小鱼(15270162393)删除。

↓↓↓↓↓ 点下方“ 阅读原文”发布求职招聘/二手转让/房屋出租售信息

拥抱青山绿水领略美丽太原

汾河景区四期工程的建设,将最大程度对汾河太原城区段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利用四期段现有的优质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基底以及丰富的地貌特征,将构建出丰富可持续的滨水生态系统。 全媒体记者 米国伟 摄

仰头见蓝、推窗见绿,空气越来越好、河水越来越清!这是过去五年太原人的共同感受。回望“十三五”,我市坚持绿色发展之路,自觉践行“两山”理念,蓝天白云成为新常态,成为太原人引以为傲的生态底色。“十四五”的壮丽蓝图徐徐展开,太原将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建设美丽太原,让广大群众更好地拥抱青山绿水。

让蓝天白云常相伴

为了让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发出“煤都”史上最严“禁煤令”——划定“禁煤区”。在此基础上,公交车、出租车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完成,减排效果显著;太钢等大型工业企业提档升级迈入“绿色工厂”,一批落后产能的企业按下“关停键”;实施最硬核的降尘措施,摘掉最“土”城市的帽子……坚持一天一天努力,一微克一微克争取,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由2015年7.13降至2020年5.91。越来越多的蓝天数、持续走低的污染浓度,是全市上下、各部门勠力齐心、奋力拼搏的结果。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擦亮生态底色,是太原人接续奋进的目标。《中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要持续强力治气。我市将聚焦影响大气质量改善的突出问题,坚持“控煤、治污、管车、降尘”并举,全方位、全链条、全天候、全流程开展大气环境治理,确保细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大幅下降,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真正让“太原蓝”成为常态。

同时,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严格落实“1+30”城市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预警调度、统一协同应急减排。加大科技治气力度,完善污染源在线监测、无组织扬尘监测等系统,建成全市环境数据分析中心,打造环境监控智能化、一体化平台。

此外,开展绿色生活创建,强化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建设,逐步推行禁限一次性塑料制品,推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大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优化布局公共自行车设置点,倡导和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要潺潺清水润家园

湖光山色,水光潋滟,沿着汾河岸边走一趟,既能看到不同色彩的人工湿地,还能欣赏白鹭、黑鹳、苍鹭等几十种珍稀鸟类。太原汾河沿岸水生态环境的沧桑巨变,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硕成果,是太原力保一河清流,超常举措下不断提升的水生态治理能力,更是过去五年向省委、省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的一份治水答卷。如今的汾河治理美化继续延展,“九河”治理全面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河环绕”的水韵龙城格局正在加速构建。

责任于心,躬践于行。回望“十三五”水生态治理的过程,就是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的殷切嘱托,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过程。为了让潺潺清水润家园,“十四五”时期,我市继续实施系统治水。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实施“五水共治”,形成“一湖点睛、一水中分、九河环绕”水韵龙城格局。

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即使在冬日,汾河沿线仍是一片繁忙景象。我市将完成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区太原段、汾河四期和汾河上游太原段建设,并在汾河两岸规划布局友好型产业,汾河城区段全线将形成一条生态景观长廊。同时,进一步保护修复晋阳湖,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打造山湖一体、河湖连通、山水烟云的意境。

告别了黑臭水体,“九河”还将实施上游生态治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东西山调水等工程,实现清水复流。我市还将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提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能力,巩固黑臭水体“长制久清”治理成果。此外,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实施多源多网分质供水研究和中水回用工程,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令青山如黛醉人心

天空湛蓝清新,大地遍染绿色。作为两道天然的保护屏障,东西山已由昔日的满目疮痍变身为满目叠翠、层林尽染,伴随着陆续建成的城郊森林公园,以及全线贯通的东西山旅游公路,成为太原人最傲娇的生态资本,不仅是太原绘就宜居环境最给力的“颜值”担当,更是“两山”理论在太原得到的生动实践。

为了让层峦叠翠的东西山更美,“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持续推进全域治山。严格落实林长制,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开展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低效林改造、高标准造林等工程,提质扩容环城森林公园,努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分类分级生态修复山体破坏面,深入治理东西山采煤沉陷区,将生态破坏面打造成风景秀丽的观光旅游休闲地。推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加强森林防火通道建设,推动森林资源视频监控系统全覆盖。治理地质灾害隐患,完成三县一市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强化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垃圾和大宗固废垃圾治理。

再过五年,美丽的太原蓝天白云常相伴,潺潺清水润家园,遥望东山西山,青山如黛,山光凝翠。时光跳转至2035年,全市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山光凝翠、川容如画的美丽太原基本建成,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本报记者 郜蓉 琚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52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