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

AAA级旅游景区

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原来是清代盛京围场105围中最大的围“扎拉芬阿林的围”和著名的“扎拉芬阿林”。据“盛京通志”记载:“满语”“扎拉芬阿林”即是汉语:“寿山”,亦是围名,又是山名。这儿是大寒葱顶子山,地处磐石、伊通、东丰和东辽四县交界之处。古驿道交通要塞,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经是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始祖居住之地。据庄福林著《叶赫研究》一书介绍:“叶赫那拉氏的始祖是蒙古人星根达尔汗,原姓土默特在五代的时候被到达此地的那拉部落招赘,改姓那拉氏。十六世纪他的后代祝孔革才移居现在的叶赫河畔,此地即是此城,也称璋城,是叶赫那拉氏的发祥地。具体位置就在扎兰芬阿林围内,寒葱岭山下-附近。”

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

历史

据清代大学士高士奇编撰的《扈从东巡日录》和南怀仁写的《鞑靼旅行记》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十八日第一次到盛京围场,扎兰芬围,阿林山狩猎,驻跸于此,并赐名此山为寿山引至“奉天通至”卷二页一六二二《西安县志略》康熙东巡曾在这过生日,留下很多传说:一是辽源市龙山区的寿山镇寿山村旁边的“大寿山”二是龙山区福镇街的“小寿山”,实际康熙过生日的地址应是扎拉阿芬围的大寒葱岭山下,这里才是康熙率五千人马祝寿之地。因为寿山镇也是扎拉芬围辖地,西安县志略记载寿山镇寿山为康熙过生日之地也是事出有因。三是伊通营城子镇寿山水库旁边的寿山;四是桦甸市榆木桥子镇寿山村的寿山;五是吉林省舒兰市榆树沟乡万寿村附近的万寿山。实际上,康熙皇帝生日而得名的“寿山”,应该是小寒葱顶子。寒葱顶子山属于哈达岭支脉,北狭中阔,地貌为低山丘陵区,山脉纵横起伏重叠三百环山,构成复杂的峡谷底,山脉中上部较为陡险,下部较为平缓,最高峰海拔620米。位于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沙河镇。

乾隆十九年(1754)驻盛京围场内,曾赋《即事诗》赐盛京和两将军,诗曰“吉林围接盛京围,天府秋高兽正

肥。本是昔年驰猎处,山情水态记依稀。依缰执役两将军,率下从公各效勤。都是沛丰诸子弟,争先奋勇起风云。”皇帝的东巡和御驾行围,实际上是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同时,还特别强调“我朝行围不在于猎兽,而在于讲武,使其习熟弓马蓄练队伍。”康熙曾明确指出:“盛京围场”将围取鲜和骑射演武相结合,非徒为扑进口味(引至《大清会典事例》卷七0、七0九页)。

文化

辽源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被誉为东辽河畔的一颗明珠。辽源的历史源远流长,清代这里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康熙皇帝曾钦敕“皇家鹿苑”。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由辽源关东盛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一手打造的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成为辽源一张响亮的城市文化名片。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长白山余脉辽源市寒葱顶国家森林公园内,东丰县沙河镇庆余村六组。建筑占地面积15公顷,规划占地面积150公顷。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关东老城、关东古镇、关东古村落、皇家鹿苑、盛京围场、民俗博物馆、满族风情街、演艺培训学校、《雪域长白》大型情景诗画演艺、摄影棚、影视剧后期制作中心(数字机房)、剧组接待中心(宾馆兼张大帅府)等十三个功能区。形成年拍摄100(部)集影视剧,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的生产规模。建设总投资11606.63万元,平均年营业收入5320.42万元,利税942万元。项目建成后,按照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相关产业1︰7比例计算,将拉动相关产业1000余人就业,并对7大相关产业起到带动作用。

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位于吉林省辽源市寒葱岭国家森林公园内,是集影视拍摄制作、民俗生态观光旅游以及数字影视科技孵化基地三位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园区,突出了“盛京围场、皇家鹿苑、关东文化、满族风情”的特色。本园区是由著名电视制片人,辽源盛京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冷雪松先生出资建设的,将打造成为关东民俗文化及关东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藏地、聚集地、展示地,打造成为中国北方最具影响力的影视拍摄基地。

截至到2012年7月,项目已经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旅游局、吉林省发改委、吉林省环保局、吉林省国土厅核准立项并实施建设。被纳入《吉林省文化产业规划》、《辽源市十二五发展规划》、《辽源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辽源市重点项目提速规划》当中,为辽源市重点招商引资建设项目、被辽源市政府授予“创业示范基地”。

一区为关东古城:位于园区入口向沟谷里侧(北)150米处,是整个园区的核心景区部分。主要用于体现东北古城镇民俗、民情和乡土文化,同时满足东北题材的影视剧拍摄需要。

二区为古民俗村落:该区位于1区北侧,主体景观为昔日皇家鹿苑,以皇家围场和皇封鹿苑为内容。

三区为满族民俗一条街:即关东古镇,是关东满族民俗文化展示区,位于2区西北侧的沟谷台地之上,主景观为地主大院和周围散布的各种关东古民间作坊以及佃户平民的实居。

四区为皇家围场:该区位于3区西南侧的天然次生林地内,地势平坦,背景正依托神茸架主峰树丰林密、层峦叠嶂,建有皇帝行围临时驻跸处及各种大帐。

五区为女真原始部落:位于盛京围场北侧沟谷深处。搭建地窨子、马架子、木搁楞房、干打垒房,反映女真部落及关东原始先民繁衍生息之地。

六区为临时搭景地:位于5区西侧的沟谷台地之上,主要为其他剧组进入园区根据不同剧情需要临时搭景之处。

七区为古殿仙阁:该区为宗教文化区,位于6区正北方的山坡处,是园区重要标志物之一,也是影视拍摄重点景地之一。

八区为林地民俗文化区:区位于1区北侧,2区的东侧,以不同形式的林区建筑为主体,以林区民俗文化为内容,积极开展“林区乐”休闲度假旅游活动。

九区为少数民族文化区:位于8区东侧沟谷上端台地处,搭建早期朝鲜族民俗建筑群落,还可根据不同关东影视拍摄需要搭建其他少数民族群落。

十区为珍稀植物保育区:以寒葱扩繁保育为主,由于寒葱的药用价值相当于人参,曾做为御膳贡品倍受关注,为游客提供观赏、采摘和药用的特产基地。

十一区为森林生态保护区:为生态保护区,环绕古城及各功能区外围的天然林地,通过林下人工引种人参、刺五加、平贝母、天麻、灵芝、百合、草苁蓉等东北名贵中药材,将保护功能和多资源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十二区为接待服务中心:该区为接待服务区,位于1区和9区的东侧,主要功能是接待导游、信息商务、内景摄影棚、办公小区等。

十三区为其它小区:该区包括:休闲广场,布局在园区入口处连接古城楼,平时作为休闲草坪广场,影视拍摄时作为攻城掠地场景;月下荷塘,布局在关东古城西侧,延园区西侧水系,依据不同地势建多个接鳞次比荷塘,伴有小桥流水景色相连;野果采摘区,为神茸架东侧山梁,园区大环路两侧天然形成,并由多个天然形成的休闲草坪连成小区,以采摘山里红、核桃、榛子、林下菌类和人参、寒葱等中药材为主;民俗一条街购物中心,布局在园区主景“关东古城”内,两侧为明清古建筑店铺林立,为影视拍摄主景地,同时为购物功能区。

基地

扎兰芬围民俗文化园由著名影视制片人冷雪松等一大批国内著名的影视文化创作人员,制作了《军歌嘹亮》、《关东金王》、《关东渔王》、《小城交警》、《山里红》原名《角儿》等十余部描写关东大地上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人物的电视剧作品,这些作品全部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并荣获了全国电视剧“飞天奖”;全军电视剧“金星奖”一等奖;东三省电视剧“金虎奖”一等奖;吉林省“长白山”文艺奖;中国策划大会影视作品金奖等多项奖励。

园区将突出“盛京围场、皇家鹿苑、关东文化、满族风情”的吉林文化特色,打造成集影视前期拍摄、后期制作、民俗展示、影视作品发行、影视衍生产品销售及民俗生态观光旅游、数字影视科技孵化基地的综合文化产业园区,成为关东民俗文化、关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藏地和展示地,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该基地的建成也将填补全国清末民初历史桥段影视基地的空白,形成年拍摄100集电视剧的生产规模。正在筹拍的《关东鹿王》、《关东参王》、《关东药王》以及反映中国矿业发展的30集电视连续剧《大窑主》、歌颂当代中国农民精神追求的20集电视剧《七彩田野》在新建成的园区内拍摄,通过关东系列电视剧把吉林的历史、文化、风情、特产等通过荧幕推介给全国。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首届端午文化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在这么美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一群欢快的小精灵们......

到了晚上,大家伙都出来纳凉,欣赏着这些小朋友给我们带来的才艺展示!

在这样炎热的日子里,大家的热情也是丝毫不减退的。。。。

那边小朋友的表演,这边还有我们的篝火晚会,真的是让人应接不暇呢。。。

有没有很激动呢?你还在等什么呢,快来大观园,和我们一起过一个激情的夏天!

在这里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左权太行民俗风情文化园正式开园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郝光明 通讯员 王磊

近日,左权太行民俗风情文化园正式开园。该文化园位于左权县辽阳镇五里堠村,占地面积600余亩,是一个集生态庄园开发、文化旅游开发、非遗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保护、民歌小花戏研学展示等为一体的文化园区。

近年来,左权县不断明晰和调整产业发展思路,在文旅融合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绩。特别是近两年来,该县紧紧抓住左权民歌汇这一契机,着眼于建设左权民歌汇服务中心这一定位,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要素,彰显左权民歌文化特色,初步具备了承接和服务左权民歌汇的条件。

2020年,太行民俗风情文化园先后承办了“大美晋中,美美与共”国际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左权民歌汇2020国际民歌“民星”培训班、左权民歌汇2020年民歌大师讲堂等,接待了来自省市县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外各界参观朋友3480余人。

菜园子关东民俗文化园一日游攻略

菜园子关东民俗文化园是一个专门以闯关东为主题的民俗游乐园,这里的基础设施还是非常丰富的,娱乐项目也比较多,东北特色美食令人称赞不绝,下面给大家分享菜园子关东民俗文化园详细旅游攻略。

时间 2018年4月29日上午

地点 菜园子关东民俗文化园

人物 德惠市乡土文化研究会部分成员

闯关东——东北人永远的乡愁

4月下旬某天,德惠市乡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范云阁老师向我发出了一份邀请,研究会拟于本月29日到德惠市菜园子镇进行一次关于老物件的采风活动,同时还将召开研究会的一次年会。身为一名人文历史爱好者,老物件及老建筑是多年来我所极为感兴趣的领域(不敢说研究),那天正好放假,于是我欣然允诺同去。

4月29日这天,天清气朗,日丽风和。上午八点半左右,我们一行17人兴致勃勃的驱车前往菜园子镇大泡秀村,一路上,我与同车的德惠十中宋扬校长、德惠市著名的文化学者王锦思大哥、德惠市著名的农民诗人杨成军大哥及司机大哥等人就有关乡土文化等人文历史问题聊得十分投机,忽略了一路的劳顿。

车下高速公路后,径直驶进号称“吉林西红柿之乡”的菜园子镇里。据任大哥讲:“‘菜园子’一地之得名源自光绪年间有一户丁姓人家于此地开园种菜,人称‘丁家菜园’,中东铁路建成后,于此设站,一度以‘丁家菜园’命名(现为姚家站)。”

谈及与菜园子有关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司机大哥更是侃侃而谈,我这才意识到,这位大哥定非等闲之辈。后来才知,司机便是我们此行目的地的主人——德惠市首家以收藏老物件为主的关东乡土文化园的园主任孝和大哥。

出了菜园子镇里,我们沿着新修的水泥路一路向北,渐渐的,我们驶入以水田为主的农耕区。新翻的稻田、长长的输水道随处可见,我想,如果是六七月份,这里定是放眼一片风吹稻浪坦荡如砥的醉人景象。

大泡秀村坐落于松花江南岸,在村边的水泥道上,长长的松花江大坝隐约可见。不到一小时车程后,我们的越野车在村中一个坐北朝南的宽敞院落中停了下来。

下车伊始,院子东边一个无房门及外墙的仓房首先引起了大家的格外注意,那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众多熟悉的老物件。

来不及兴奋,还是先到院外看看极具关东特色的大门吧。

大门以松木皮装饰而成,由于文化园是新近成立,门上尚无匾额,只是暂时以一印有“菜园子闯关东民俗文化园”字样的红绸布代替。院门西侧,一个老式辘轳及纯柳条编制的柳罐在那里静候我们的到访。

辘轳及柳罐

在兴趣的驱使下,人们早已打开铁围栏进入仓房中。仓房中的物件基本以旧式农具为主,限于空间且物件较多,因此,无论是地面还是墙上乃至屋顶,都被充分利用,从而使仓房变成了一个三维立体式的展览馆。

无论是耕种、收割、运输还是储藏,各种农具一应俱全。我们置身其中,开始饶有兴味的与这些曾与我们昔日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具零距离接触。

三间不甚宽敞的仓房中,最吸引人们眼球的当属安放于南侧的一挂花轱辘大马车了。

花轱辘车是一个古老车种,车轱辘多为坚实的桦木或柞木所制,轮毂上面均匀分布着十八根小臂粗细的辐条,呈放射状地连接着毂辋(木轮),辋外加装铁皮,车轮朝外的一面可以看到许多用以加固比铜钱稍大的“蘑菇钉”。

车轴亦为木制,碗口粗细,行车需要上润滑油(叫油)。见到此车,让我不由想起了在先秦时代这种木轮车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强大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

“万乘之国”即为彼时强国的代名词。我又想起了“安车蒲轮”(车轮用芳香的蒲叶包裹着的、可以减轻颠簸的马车)这个典故,汉武帝以这种方式征召枚乘等年迈的社会贤达,虽然其求贤若渴的心情颇值得赞赏,但毕竟枚乘年事已高,这种原始的减震并未让他在车中得到任何安适,未到长安,经不起折腾的他便辞世而去了。

花轱辘车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尽管花轱辘车凝结了我国古代的大国工匠精神,是千百年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的高度凝结,但相对于后世的胶轮马车,它终究是落后的生产力。

有趣的是,园主任孝和大哥有意将一挂胶轮大马车与之并排放置在一起,新旧生产方式的鲜明对比,是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交接与传承,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轨迹及必然趋势于此更让人们一目了然。

花轱辘车北侧,一辆老式独轮车也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与今天常见的独轮车不同的是,该车的车体包括车轮俱为木制,多年的尘封早已让它失去了昔日的傲人光泽。

木制独轮车一度是百余年前“闯关东”的一个重要标记,稍有点东北乡土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东北原本是满族等游牧民族的故乡,清初顺治年间更是修建柳条边以保护满族人曾经的“龙兴之地”。

但是,为了谋生的需要,一直不断有人冲破封禁到关东谋生。

东北很多村屯俱为乾嘉年间由不远几千里闯关东来的关里的汉人建立的,他们大都是河北、山东一带的受灾农民,由于自身的贫困,往往以这种独轮车满载全部家当,携妻带子,满怀对遥远关东的憧憬,踏上情非所愿的“闯关东”征程。

他们筚路蓝缕,满面风尘,一路艰辛的来到关东大地后,靠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开荒占草,从居住马架子到窝棚再到安适的住房,从一穷二白到生活的富足稳定,将一腔热情和血汗洒在了关东这片热土,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且不乏悲情色彩的东北移民史。

后世的我们能在今天过上安居生活,念及先祖,应该常怀敬仰和感恩之心。

独轮车(中)

仓房中,保存完好的犁杖、去糠壳的风车子、存储粮食用的茓子、计量粮食的斗升、马鞍马镫、老式播种机耧车、水车、纺车、拉垡子用的垡刀等农具一应俱全,品类甚多,恕不一一列举。

隔壁屋中则陈列着旧日农家的日常生活用具,无论缝补衣裳用的线板子、袜底板子,还是饮食用的煎饼鏊子、大小铜锅、精致的炕桌以及皮靰鞡、草鞋、草帽、烟袋杆、瞎掰凳、竹筒等等,与人们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老物件皆有展示。

老旧的风箱、废弃的火盆、照明用的台灯、古旧的座钟等更是不断的激起人们的浓浓兴致。

在任大哥专门展示木匠工具的展厅,我看到了一系列有关海阳任氏家族相关的谱书,通过与任大哥交谈得知任大哥祖籍山东登州府海阳县人氏,与我的祖籍荣成是邻县,这更加拉近了我们这两个酷爱乡土文化人的距离。

共同的祖籍,共同的乡愁,同样强烈的家族意识,使得我们这两个原本在茫茫人海中纵使相逢应不识的陌生人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春日开始有了交集。

望着简易展厅中一件件尘封已久的老物件,我自是感慨万千。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也曾是我们经济生活及文化生活的主宰,日常的点滴生活中,它们曾被注入了无比鲜活的生命力。

而今,它们几近被人淡忘,只有无奈的默默睡在这里,期待某种力量的新的召唤。我知道,只要我们的乡愁仍在,今天的我们便会以某种乡土情结将它们再次激活。

参观结束之后,我独自走在屯中,从东向西,考察了几家残存的草房,经过了长长的引水渠,经过了一座座高高的骨草垛,经过了一家家培育稻苗的白白的大棚,不知不觉走到了屯子的最西边。

前望,天高地远,万物寂然。远处,一辆农用拖拉机正在田间有条不紊的翻地。一阵西南风缓缓拂面而来,好暖的春天......

菜园子大泡秀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518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