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叶赫那拉古城

AAAA级旅游景区

看 点 既可住宿在景区内,选择转山湖宾馆、民族山庄、渡假村、古城乐园等宾馆,也可在两个景区之间的叶赫镇休憩。 介 绍 叶赫那拉古城,位于四平市梨树县东南部,是著名民俗风景旅游点,以富有女真族特色的古城堡建筑闻名。
叶赫部族,在满语中意为“河边的太阳”,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明末元初的叶赫族先人征服了周围的弱小部落之后,在叶赫两岸的山头上选择险要之地筑起两座城堡。尽管叶赫部于619年初被清朝太祖皇帝努尔哈赤所灭,却无法掩埋其对清朝皇室史的重要而又微妙的作用:清太祖努尔哈赤夫人孝慈高皇后那拉氏及清末慈禧太后皆出生在此。故该城享有“两代皇后的家乡”的别称。直至今日,热情好客的叶赫人仍部分保留着传统的满族文化特色,并将以独特的满族礼节迎接慕名而去的海内外游客。古城的建筑极有特点,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城外有护城河环绕,登台而远眺,更觉朔风猎猎四野茫茫;内有八角时楼,古朴肃穆,巍峨雄俊,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极具考古及观赏价值。堡体及内部楼台等保存完整,散落着多处清朝历史中著名的遗迹,其中点将台、烽火台尤为引人注目。如今的叶赫那拉景区一分为二,分“古城文化区”和“转山湖风景游艺渡假区”,古城文化区内,有东西二城遗址、古驿站、伽蓝寺、娘娘庙、虫王庙等文化古迹可供游客参观游览;转山湖景区风光迤俪曼妙,湖面约5000亩的水域,再现了“山水共天一色”的诗意境界。 交 通 前往古城有非常方便的交通路线,四叶线公路直通景区,在四平市市去可乘班车前往,每7分钟发一辆。  门 票/开 放 时 间 园内门票20元,通票41元。 开放时间:8:00-18:00

叶赫那拉古城

吉林四平市

东北叶赫那拉城:扎堆出皇后的神秘古城

如果不是明末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爆发了大战,叶赫那拉不幸惨败,那么当时草原上的天下,还不知道是谁的呢。叶赫那拉氏虽然惨败,但也没有被赶尽杀绝,此后叶赫那拉氏出过最尊贵的就是皇后了。从皇太极的母亲,到末代太后慈禧,再到光绪帝的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女人一个个绝不简单。

在东北吉林市有一个叫叶赫那拉城的地方,这里曾经被称为皇后的故乡,清初皇太极生母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和清末慈禧太后,隆裕皇后的祖籍地均在这,这里也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

叶赫那拉城,位于四平市叶赫镇,古城原址在1619年努尔哈赤最后一次攻打叶赫国时被毁,原址不可复建,真正的遗址离这里有十公里远,已经被耕种,在当地只剩土包被圈起,是省级文化遗址。

现今的叶赫那拉城复建于一九九四年,整体建筑古香古色,独具民族特色,再现叶赫那拉历史雄风。古城的建筑极有特点,每城有木、土、石三道城墙,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城里有八角时楼,十分古朴肃穆,又壮观,是我国北方少见的古建筑群体,考古和观赏价值兼具。

堡体及内部楼台等保存完整,散落着多处清朝历史中著名的遗迹,其中点将台、烽火台最受游客欢迎。城内还建有城隍庙、祭神殿、观音堂、三圣殿、恐怖城、天宫等景点,这些景点分别采用现代科技,利用光影等艺术手段,再现我国古代神话的多彩魅力。

城内还设置有景点驿站、皇后馆、慈禧太后展厅、努尔哈赤展馆等供人参观,人们从人物塑像、图片、文物中感受叶赫,满族先人浓郁的民族气息。

复原的叶赫那拉城历史人文气息浓郁,满清文化聚集甚多,但自然景观也不甘落后,这里三面环水,又有群山环抱,转山湖水绕山而行、空气清新怡人。如今,下面的湖已经被改造成水库,成为四平市区的水源地,植被依然保存完整,满眼青山绿水,如人间仙境一般。

1998年有剧组利用这里的外景拍了部电视连续剧《叶赫那拉公主》,所以叶赫那拉城又得名影视城。

尽管叶赫那拉城的旧址早已不在,但通过复原的遗址,我们仍能看出当初叶赫那拉氏的显赫。如今的叶赫那拉城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吉林省师范大学的满族文化学习基地,历史总在残存的建筑中告诉我们当年的兴衰荣辱。

叶赫那拉城景点 叶赫那拉城图片全景

1. 叶赫那拉城图片全景

叶赫部(也称叶赫国),肃慎(女真)最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因分布于叶赫河(今吉林省梨树县一带)的那拉氏得名叶赫那拉。

叶赫部鼎盛时期,活动范围“南境多在奉天界与哈达为邻,西境到威远堡边门,北境与科尔沁、郭尔罗斯为邻,东到伊通河。“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被努尔哈赤的后金国所消灭。

2. 赫图阿拉城景区

赫图阿拉故城,位于辽宁省永陵镇的古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赫图阿拉故城,史称“兴京”,位于中国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赫图阿拉”是句满语,汉意为横岗,即建在平顶山岗上的城。赫图阿拉故城是一座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古城,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等众多清前时期的历史名人都出生在这里。

赫图阿拉故城,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该城横亘于群山拱卫之间,由内、外两城组成,内城中部地势低洼,有城内唯一一口饮水井“罕王井”。

赫图阿拉城为努尔哈赤称汗的后金都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座山城式都城,也是迄今保仔最完好的女真族山城,对研究清初历史、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5月,赫图阿拉故城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2月7日,人选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和盈科旅游主办的2018《魅力中国城》文化旅游魅力榜。

3. 叶赫那拉城景区图片

山门地质公园的门票是50元/人。

吉林省四平山门地质公园位于松辽平原东部,四平市铁东区东南山门镇,地质公园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公园保存完好的流纹岩火山地质遗迹为研究距今1亿1千万年,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和保护意义。地质公园外围二龙湖畔的燕国古城遗迹,叶赫部落文化遗迹与中生代火山地质遗迹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4. 叶赫那拉城简介

  转山湖是一座人工湖,是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叶赫河上游两龟山之间筑坝而成。因水绕山转,山环水中,故而得名。悬挂在叶赫那拉城五角亭上的一幅由李俊和先生撰写的回文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转山湖的独特景观,其联为“静水环城霞淡淡,长松绕岭雾悠悠。”   转山湖畔生态奇特。265.1平方公里的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56%,人工林、天然林混交。逢春,山花竞放,百鸟争鸣;盛夏,绿色葱葱,溪水潺潺;金秋,五光十色,果满枝头。寒冬,银装素裹,北国风光。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森林公园。一注碧水呈“S”型绕山而行,形成一个5000亩水域的中型水库,鱼肥水美,可灌溉万亩良田。二龟双锁的自然景观令游人流连忘返,独具古城堡神韵的叶赫那拉城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景区内的四平少林文武学校最近刚刚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十大武术基地之一  转山湖畔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这里历史悠久,是满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清初开国皇帝皇太极生母孝慈皇后的出生地,也是清末慈禧太后和隆裕皇后的祖籍地,素以“三代皇后的故乡”而闻名于世,境内的叶赫东西两城、商简府城遗址被国务院以“叶赫部王城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还是一个山泉之乡,长白山灵气贯通了叶赫大地,著名的泉眼沟山泉过去养育了叶赫部落,也哺育出杰出的叶赫那拉公主,更为大清江山奠定了基础。叶赫东城贝勒金台石之子德尔格勒被授予三等副将世职。金台石之孙明珠康熙朝经14次晋升,官至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佐领。明珠长子纳兰性德任一等侍卫,清朝满族著名词人。明珠次子揆叙任都察院左都御史,著有《益戒堂文抄》二卷、《益戒堂诗集》八卷传于世。明珠三子揆芳为额驸。纳兰性德之孙占袋乾隆朝任甘肃总督。

5. 叶赫那拉城的具体位置

努尔哈赤为了统一,灭了叶赫那拉城。叶赫那拉族长临死前发誓:叶赫那拉哪怕只剩下一个女人,也要与爱新觉罗不死不休。

6. 叶赫那拉古城图片

芬兰赫尔辛基,叶赫那拉古城,英国哈勒赫城堡。

7. 叶赫阿拉城

开车的话驾车路线:全程约43.3公里

8. 叶赫那拉景点

【清代皇帝的陵寝笔者全都去过,我仔细的说一说】

清代一共传了12帝,分别是开国的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同治帝,光绪帝,宣统帝。而这些人的陵寝没有在一个地方,分布在了三个地方。

首先,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由于没有打入中原,所以他们的陵寝在东北老家的沈阳市,努尔哈赤的陵寝位于沈阳东陵公园,其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合葬墓,其名为清福陵,目前保存完好,可以参观游览,皇太极的陵寝位于沈阳北陵公园内,其名为清昭陵,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现在也开放,可以进行全方位的游览。

第二,入关后,顺治皇帝福临在河北马兰峪附近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在这里建造了大清朝定鼎中原后的第一座帝陵-清东陵。目前这里成为了5A级别的旅游景区,风景和基建都不错,目前在清东陵中入住了顺治皇帝,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咸丰皇帝和同治皇帝。

第三,由于雍正皇帝的完美主义,本来打算在清东陵选址建陵的,后来实在早不到合适的地界,所以他自己独自开创了大清第二个皇家陵区-清西陵,其地址位于河北易县永宁山脚,风水上佳,可谓是宝地,在这里入住了雍正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和光绪皇帝,日后宣统由于某些原因也迁葬在了清西陵旁边的私人墓地“华龙皇家陵园”。清西陵目前也开放了,可以前来深度游览(但有些陵寝处于维修状态,暂不开放)

9. 叶赫那拉城图片全景视频

据史料记载叶赫那拉氏是明末叶赫国主之族,所属十五部。时有叶赫城(梨树县叶赫乡)张城、阿气兰、乌苏、吉当阿、雅哈、黑尔苏、阿敦、喀布齐赉、俄吉岱、扎济里城、彝巴丹(今吉林省伊通河流域)等。其族与爱新觉罗是“欢喜冤家”,既是仇国,又是世代姻亲。因此,名门望族繁多。其后多冠汉字那、叶! 后世多姓叶和姓那的 如那英 那威 张之澍:满族、叶赫那拉氏。出生在满族官宦家庭,满州镶黄旗人。清末大臣那桐嫡孙。当代著名画家

10. 叶赫那拉城景区门票

沈阳东陵公园的门票政策:

东陵公园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东陵路210号,属于国家4A级旅游景区;票价:公园门票:免费 陵园:40.00元/人 郊野公园风景区:10.00元/人;开放时间:7:30—17:30(旺季);8:00—16:30(淡季);建议游玩时长:2-3小时;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孝慈高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也称“福陵”,占地19.48万平方米,陵寝背靠天柱山,面朝浑河,是皇家园陵的理想所在。

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四)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9期

宣城古城,肇始于战国,设郡于西汉,先后为丹阳郡、宣城郡、宣州、宁国府的治地,晋桓彝建子城,隋王选筑罗城,南唐林仁肇更筑新城,延续二千三百余岁,地址未有变更。城内古迹众多,然物换星移,沧海桑田,所留遗迹,雪泥鸿爪。近代以来,咸同兵燹、八年抗战、文革浩劫都使得城内古迹蒙受灾难,近二十余年的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更使得古城风貌不再,现据各种文献资料及知史老人回忆,将城内那些曾经存在,但已经消亡的古建筑梳理如下。

寺 观

古宣城城内宗教氛围浓厚,有许多寺院和道观,这些寺观多依山傍水,环境清幽。规模较大的有:

景德寺位于城内阳德街,今开元小区处,是宣城历史最古老,也是等级最高的寺庙,封建政府府一级管理佛教的机构僧纲司即设在寺内。始建于西晋。晋名永安寺,唐改大云寺、开元寺,宋以后称景德寺,环境清幽,历代文人颇有吟咏。杜牧、汤显祖都曾寓居这里,明代大儒泰州学派罗汝芳任宁国知府时,在这里创办志学书院,亲自讲学,慕名而来者极多,使宣城成为当时江南学术中心之一。民国时存地藏殿和铁佛殿,铁佛殿有宋代铁佛像一尊,高丈余,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砸毁。寺内外还有一些小庙,如吕祖庙、万佛楼、三皇宫等。民国时庙宇被国民党用作临时监狱,庙前广场是市民游乐和赌博的场所。解放后,大殿被拆除,后建为宣州影剧院,现建为开元小区。

兴国寺 兴国寺位于城北凤凰山上,今小九华和老三中处。原名延庆寺,唐咸通六年建。宋太平兴国五年,改名兴国寺。寺内有唐建木塔一座,远近闻名,故民间又称为木塔寺,其旁之巷名木塔寺巷。建炎四年,有叛军戚方围攻宣州,因兴国寺木塔高耸,若被叛军占据,可从塔上窥探城内虚实,知州李光决定毁掉木塔,令人将柴草填入塔内,纵火焚烧。就这样,木塔被烧毁,此后兴国寺虽然没了木塔,但木塔寺的名字却流传了很久。元代,廉坊使卢挚重修。明洪武中立为丛林。后多次重修,到咸丰十年兵毁。民国时期建为小九华,恢复佛教活动。

抗战后在兴国寺原址新建的小九华

天宁寺天宁寺在城北黄金山下,南临道岔河。创建莫考,明天启中重建。后相继重修。乾隆时期,建龙王殿于寺内,为祷雨之所。寺庙规模较大,有房屋三十余间,抗战前有十几名和尚。1922年宣城历史上著名的马铁匠起义就是在这里准备的。抗战中被日军炸毁大半,抗战后,将宣城师范迁至此处。

民国时期的天宁寺

玄妙观在西鳌峰,今信访局和文景苑处。始建于唐,初名紫极宫,宋大中祥符中改名天庆宫,元大德中改名玄妙观,清代,因避康熙帝讳改作“元妙”。封建政府府一级管理道教的机构道纪司设于此观。元初,观额“鳌峰”二字为吴潜之子吴琳手书。道观楹联曰“鸟语碎风声,鳌背听来句句奏成仙乐谱;苔纹皱石蹬,风头望去层层写就锦云笺”。清末毁于战火。

东岳观在北城墙内,今状元府小区处。道教庙宇,供奉东岳大帝。灵霄宝殿规模较大,抗战中被毁,庙前有戏台,中间有大院,民国时作为露天剧场,站着看戏。解放后为二营部队驻地。

祠 庙

祠庙是古代祭祀的场所,除了祭祀祖先的家族性祠堂外,还有许都祭祀公立的神祗和历史名人的祠庙,古城内著名的祠庙有:

宁国府文庙 位于老宣中南部。今尚存泮池、泮桥。文庙四周有围墙环绕,东西各有两座石牌坊,东牌坊在今旱桥东头,刻有“德配天地”四字,西牌坊在今自来水公司门口,刻有“道贯古今”四字。中轴线上依次是影壁、泮池、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等建筑。旧时,官府要员和府县学生常来这里祭孔。先师大成殿在宣中大门内操场处,抗日战争前前殿倒塌,抗战中全部被毁。1995年宣城中学修建教学大楼,在此处出土了文庙龟跌。

宣城县文庙位于今长塘小区与绿宝小区南侧。过去有泮池泮桥,石牌坊,六角亭,大成殿,尊经阁等建筑。六角亭象征笔筒,牌坊是笔架,泮池是砚台。民国时曾作为宣城县图书馆使用。后又为宣城女子中学、宁属六邑公立初级中学校址。

县文庙笔筒亭和牌坊

宁国府城隍庙 位于今敬亭山庄处,南与县文庙,东与旌德会馆相邻。规模很大,三进院落,房屋三十余间。山门飞檐重叠,门前大石狮一对。门上有“敕封宁国府城隍庙”金匾。院落里植有古柏十余棵,殿内供奉有宁国府和府属六县(宣城、南陵、宁国、泾县、旌德、太平)城隍神塑像,还有反映因果报应故事的壁画。旧时有四月十五出城隍(抬城隍巡街)的风俗。民国时庙前常年有乞丐聚集。此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拆除。

关帝庙宣州城内有四处关帝庙,一在鳌峰(今龙首塔西),宁国府主祭,并祭岳飞,又称关岳庙。一在北门朱衣巷,开元寺后,宣城县主祭。一在北门月城内,宣州卫主祭,一在南门月城内,宁国营主祭。鳌峰关帝庙位于今老年大学处,规模最大,庙墙红色。庙后还有仙姑,庙旁有一古井,名龙井,旧时祈雨、玩龙灯都要去井边做汲水状。

杨泗庙在北门外大街迎春旅社处,庙下是石砌拱形涵道,俗称桥上庙,供奉水神襄阳王杨泗将军牌位,庙建于明天启年间,庙门对街有戏台,每年六月六作会,唱目莲戏。民国时,庙里常开设酒店,旧时用碗喝酒,按碗收钱,所以多有扔碗到河中者。此庙解放后逐步被拆除。

解放后杨泗庙残存的房屋

陵阳庙在今谢朓楼北,木直街广场处,祭祀南宋初年,怀抱万民册投水为民请命的宣州知州张果。张果后被神化为陵阳山土地神。殿宇宽大,民国前期,这里曾为宣城最早的电影院。

双忠庙 在东门外老汽车站西北角,内有东平王殿和许公殿,祭祀唐代将军张巡和许远。张巡(708--757),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至德二年(757),安史之乱叛军十三万南侵江淮屏障——睢阳,他和许远等数千人,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杀伤敌军数万,有效阻遏了叛军南犯之势、遮蔽了江淮,为唐朝战死。唐王朝也追封其为东平王,江淮百姓受其恩惠,纷纷立祠祭拜。宣城的双忠庙俗称鱼骨庙,传说屋梁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从浙江带来的一根鲸鱼骨修建的。东平王殿门前对联云:“令狐、尹奇不幸而有子孙,今日试登双庙,下拜先生,将置祖宗何地;禄山、庆绪悍然其无君父,当年即破孤城,效忠乱贼,曾邀富贵之几时。”抗战中,庙被焚毁。

靖献祠旧址在宁国府学之东,今老宣中食堂北面。是宣城人为纪念靖难死节的明朝礼部尚书陈迪而建立的专祠。陈迪,字景道,宣城麻姑山西村人,建文中为礼部尚书,靖难之役中,因不臣服明成祖朱棣,与六子七孙一同戮于东市,夫人管氏也同七个孙子及众家眷被逼上吊而死。成化二十年(1484),郡守陈纪于陈迪故居址立祠,并立衣冠冢。嘉靖十三年(1534),兵部主事李默在府学东隅,建立起祭祀陈迪的专祠,前后四进,有正堂、浩然堂、大节坊等建筑,祠成,郡中学者私谥之曰“靖献”,因名祠为靖献祠。崇祯中,朝廷又追赠陈迪太保衔,谥曰忠烈。

二烈清风祠在鹿巷口,今锦城路与龙首路交叉口。祭祀元末两名烈女。一为纪氏,一为胡氏,为长枪军所掳,誓不受辱,遂被贼所害。后人为其立祠纪念。

宋文信国公祠 在城北宛陵驿,今北门盐库处。祭祀南宋文天祥,明天启中建。

徐烈妇祠 在迎春巷东,今老汽车站以西至粮食局宿舍一带。祭祀明末徐烈妇。万历时期,徐烈妇被豪绅汤一泰绑架逼婚,不从,遂投池自尽。全身上下的衣裳,都用针密密地缝着,看不见一点儿的肌肤。时值盛夏暑热,竟然没有一只苍蝇叮上去。后人凭吊曰:徐女被摄。不贻羞容。投池以死。上下密缝。万历年间,知府陈俊题请于督学御史陈子贞,操江都御使耿定向,在城东专门为她建立了一个祠堂,表扬她的节烈。不久,督学御史熊廷弼,出按宣城,反其事,毁掉祠堂,后贾继善又恢复祠堂,崇祯元年,巡按御史田惟嘉将此事上报朝廷,复祠名曰“不泯香名”。事见毛奇龄《重建宣城徐烈妇祠碑记》。

衙 署

宣城自古为皖南政治中心,历代建有多处衙署。这些衙署建筑严格依据封建王朝的等级和规制,处处彰显着古代制度和礼仪。

丹阳郡署在今宣州市场处。西汉元封中建。设施较为简陋,多夯土建筑,有简易的篱笆墙,以阻挡附近山越人的围攻。西晋时期,丹阳郡迁至南京,另在宛溪河西陵阳山建宣城郡。原郡署废弃。唐宋时期为宣州学宫的所在,北宋时期,华丽冠诸郡,有学宫,谶松阁等建筑。元代毁于兵。

宁国府署 在今府山头广场,陵阳山冈之上。汉代丹阳郡衙署在今大东门外。晋以后移治到陵阳山上,先后为宣城郡、宣州、宁国府衙署所在地。作为宣城行政中心长达一千七百年。衙署占地二百余亩,包括今府山广场、市博物馆以及市中心医院的一部分,南到今宣中体育馆处。四周有围墙环绕,东面是陵阳山断崖。衙署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更鼓楼、保厘牌坊、硕门、仪门、石箴亭、知府大堂、正心楼。中轴线两旁各类楼阁、厅堂、池石、园囿甚多,著名的谢朓楼就位于府署东北。民国中被毁,府衙前院建为大操场,后院创办安徽省立第八中学,后并入省立四师。

宣州卫署 明代包括今丽晶国际和轻贸商城一带,清代分出大部分为宁国营衙署。明初为织染局,后为宣州卫署。宣州卫明代为军事机构,卫署占地较大,到清代仅为漕运机构,原战守职责为宁国营取代。

皖南镇署 在今丽晶国际处。清初为宁国营署。咸丰后,新设立的皖南镇总兵亦驻此处,民间俗称镇台衙。民国和解放后曾为宣城县政府办公所在地。

宣城县署 在今十字街实验小学处。元代为蒙古万户府。明代改为县署,一直沿用到民国,县政府迁移至镇台衙,故址于1948年为宣城一小使用。

会 馆

会馆是旧时的同乡会组织,多由工商界人士组织创办,成为同籍人士互助、聚会及调停矛盾的处所。宣城旧时商业繁华,会馆颇多,著名的有:

江西会馆 位于北门吊桥外,今东头湾菜场附近,又名万寿宫。有戏台。大门对联云“江河归大海,西北有高楼”,正厅对联云“漫起故乡情,有九派钟灵,一楼毓秀欣;欣为名地客,有三峰耸翠,二水拖蓝”。

江西会馆草图

旌德会馆 位于今供销大厦处。坐西朝东。抗战结束后作为私立复旦中学的校址。是宣城规模最大的会馆,会馆内有厅堂、有戏台、有花园,是宣城城内一处规模很大的徽派建筑。大门前悬挂对联云“胜境别开临府邑,故乡共话忆沙城”,大厅内亦悬挂多幅对联,其中有吕凤歧的长联“聚首叩联欢,二百里远水遥山,但凭杯酒灯前,乡关宛在;髫龄曾赴试,廿余载桑田沧海,惟问江城画里,今昔如何”,江树畇的长联“劫火满江南,惟兹会馆犹存,把酒登堂,极目见众鸟孤云,落虹明镜;征车来塞北,笑我乡音未改,班荆道故,关心是凫山旧雨,鹊岭春风。”戏台上亦悬挂对联“别馆接莲池,谱来杨柳双声,古府翻成新乐府;故乡忆栗里,听到鹧鸪一曲,天台疑是紫云台;月榭坐飞觞,三雅三升,记得桑柘影斜,社酒昔同乡饮醉;风亭听弄笛,一声一曲,唱到栗黄香近,里歌原合土音操”。

太平会馆 位于老人武部处,今府山汉宫坊处。

泾县会馆位于岗子头,今四小对面。又名李傅二公祠,纪念泾县历史上两位名宦。大门悬挂对联:“故乡望不远,胜境总相亲。”入内正厅亦有对联:“公事公言,人在异乡堪托足;同心同德,情为故里总关心。”

庐和会馆、河南会馆 均在东鳌峰小盘谷,今宣中北大门内。庐和会馆大门悬挂对联:“庐阳毓秀,和气生财。”正厅亦有对联:“君是故乡人,应知道孝肃忠廉,霸王豪气;我成异地客,都为了陶朱事业,端木生涯。”河南会馆大门悬挂对联:“河洛多名士,宛句似故乡。”正厅亦有对联:“客里多愁,近郭常登名胜地;座中有酒,相逢都是故乡人。”

福建会馆位于别士桥巷内,名天后宫。

安庆会馆 位于贤孝里巷内,今中医院附近。

(作者系宣城市文物局综合科科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制作:童达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51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