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兴城城隍庙

辽宁境内保持最为完好、最为古老的明代建筑——兴城古城城隍庙。建筑风格独特的兴城古城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正统七年间,已经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明朝嘉靖和清朝康熙、嘉庆、同治和光绪年间都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维修,是辽宁如今保持最完整的城隍庙。

兴城城隍庙

保护范围:围墙内及围墙外墙基外,东15米,南10米,西5米,北2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兴城古城墙以内为二类建设控制地带。

兴城城隍庙

辽宁境内保持最为完好、最为古老的明代建筑——兴城古城城隍庙。建筑风格独特的兴城古城城隍庙始建于明代正统七年间,已经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明朝嘉靖和清朝康熙、嘉庆、同治和光绪年间都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维修,是辽宁如今保持最完整的城隍庙。

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

早在周朝,每到收获之后,到了除夕,人们都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水即隍,庸即城,水庸神即城隍神。

汉代,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刘邦得天下称帝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上林苑自己打猎休息之地(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由史料记载来看,王曲城隍祭祀纪信据今已两千余年的历史,比三国东吴芜湖城隍爷周瑜和城隍庙要早四百年。

唐朝时,信仰城隍已相当普遍,很多文人雅士,如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因为在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人们都希望那些当官的能为民做主,体恤他们的疾苦,因此,他们对那些为人民做好事的官员非常敬重,在他们死后,便把他们做为城隍神供奉。如苏州祀春申君,杭州祀文天祥,上海祀秦裕伯,桂林祀苏缄等。

到了明朝朱元璋做皇帝时,他对城隍大感兴趣,因为他是在土地庙里出生的,因而对土地神的上司城隍神便格外敬重,在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一下子全国各地的城隍庙便如雨后春笋般修了起来。朱元璋说“联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文字图片均来源网络

600多岁的兴化府城隍庙,莆田历史最为悠久的庙宇之一

兴化府城隍庙

林春荣

城隍庙,位于莆田市妇幼保健院旁

城隍神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之由,本来是自然神中的一种。到了唐代,奉祀城隍神,筑建城隍庙,或是十分盛行的民间祭祀。宋代城隍神的祭祀进入了国家祀典,并开始城隍神人格化,各城所筑建的城隍庙已经选用忠烈之士作为城隍神进行奉祀。

每年腊月廿五,城隍庙都会赈施,图:卡游壶兰

莆田之城隍庙的历史,一直在变化、在演变,一直在丰富、在拓展。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兴化军署自兴化县游洋移治莆田县城,始筑子城、谯楼。在兴化军城西北角的清风岭,创建兴化军城城隍庙,主祀城隍神威灵将军。这是莆田之兴化军城最早的城隍庙与城隍爷,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图:卡游壶兰

兴化府城隍庙所奉祀的城隍爷,即陈瓒,系城东白湖人,南宋名相陈俊卿的曾孙。陈瓒之英雄气概,气贯长虹,乃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英雄。正是如此壮烈的义士,明洪武帝才敕封为兴化府城隍庙城隍爷,作为整座城的英雄神祇,授受兴化府城老百姓世世代代奉祀膜拜。正是在这六百五十年间,兴化府、兴化府城、城隍庙经历过无数的暴风骤雨,历受了无尽的悲欢离合,兴化府城隍庙已形成了具有莆田民间特色的城隍爷文化习俗,丰富着城市文化的内容,活跃了民间信仰习俗。

陈瓒像

或由于历史之烽火硝烟,兴化府城隍庙经历过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贼陷城之后的兵火。明末清初,几番争夺,几番攻城与守城的纷飞战火,城隍庙都有过巨大的损坏与毁坏,也经过多次的重建与重修,才有如此壮阔的建筑规模,留在兴化府历史文化名城里。

庙内尚保存有兴化府城隍庙碑、重修二忠祠碑

明洪武三年(1370年),兴化府知府创建于橄榄巷之西北角,庙宇建筑不详。宣德五年(1430年),莆田县县丞叶叔文重修。弘治二年(1489年),兴化府同知朱海建正殿,两庑、大门。郡人尚书彭韶记。弘治二年所建的城隍庙正殿一直保存下来,已经有五百三十多年历史,是兴化府古城重要的明代古建筑。

先城隍庙正殿建筑

城隍庙大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中间筑石台,祀木雕硬身城隍爷陈瓒神像,神像后壁之屏风扇可以开启与关闭,便于软身城隍爷退出,并移居寝殿。台上还侍立两童子神塑像。殿墙旁立四武将塑像,乃是城隍爷的武将护神。正殿建筑空间空阔、高大、幽深,是莆田历史最为悠久的庙宇之一。

城隍庙大门的石鼓

正殿内“护国庇民”的牌匾

大明王朝的“莆田时间”在前期一百年里呈现着风平浪静的岁月。科甲鼎盛,以一县之举人进士冠盖华夏之千县,莆田士子对兴化府城隍爷心存感激,不断改建、重修城隍庙的各殿宇、两庑,乃至大门、仪门。

城隍庙的仪门

明隆庆六年(1572年),兴化府知府林有源、莆田县知县孙谋建东西两廊,设二县城隍像,筑照墙。这个时候,正殿前两庑之中为县城城隍神像,左莆田,右仙游,皆有塑造神像。

城隍庙内主祀威灵公

照墙,也叫屏墙,竖立在大门外的石埕南边,与庙前路用照墙隔开,在道教中,是为了不让污秽不法之物和犯禁忌的行人通过,以免触犯神明。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城隍庙道士郑文柄募缘重砌了甬道,重筑月台,建十八司,并塑造十八司神像。十八司的创建与塑像,让城隍庙更加具体掌握人间与阴间两界的神权。十八司,即总管司、延寿司、注福司、注禄司、注寿司、子孙司、功德司、彰彰司、瘅恶司、纠察司、速报司、解冤司、诅咒司、痘疹司、保产司、放生司。

“十八司”

明崇祯四年(1631年),城隍庙道士杨大琯、郭稷重修了正殿,重建了仪门。仪门,面宽五间,进深一间,为石木结构,单檐歇山顶,柱亭式风格,以花隔四木扇栅面分隔前后台。仪门三个门内各建石甬道通月台。在几根石柱上勒刻道士杨大琯、郭稷募建的字样。

城隍庙的正殿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城隍庙道士姚于尊重建殿庑。在这次重建中,两庑及十八司也在重建之列,重修了戏台,塑造了新的城隍爷神像。清康熙年间的重修与重建,最终形成了城隍庙之后三百年的规模和布局,城隍庙在一场二百多年岁月静好的春秋里,烛火常明,香烟萦绕,一些发自最广泛民间的信俗也已渐成,约定俗成的庙会已然是城隍庙文化的重要内容。

城隍庙内部

城隍庙每一年庙会活动十分丰富多彩,但主要有这么几场:正月十三日晚元宵,农历五月十九日城隍爷诞辰纪念,农历六月初八夫人妈诞辰纪念,一年三次的“祭孤”。

正月十三元宵冥,正殿祭台上排列着数百盏的盛筵,其中中央特别供奉着一个骰盆,里面6粒骰子皆红点彩,寓意着兴化府城二十节气平安之意。

农历五月十九日,城隍爷诞辰日,也有传说是为洪武皇帝敕封天下城隍神爵号为“监察司厅城隍威灵公”的诏到之日。这一天城隍爷庙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十八司神像前站满了各类诉告、祈祷之信众,香火也特别旺盛。戏台上演绎着莆仙戏,但信众主要在点烛燃香,行九跪三叩之大礼,祈求一家平安。

城隍庙内的戏台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兴化府城隍庙又一次大规模重修,这距上一次的重建与重修已有二百年时间。在兴化府城隍庙庙志上,记载着重新雕刻并开光了城隍爷神樟木像,迁旧泥塑像于寝殿之左。重新修建了戏台。

兴化府城隍庙祭孤出游,图:莆田大菜头

兴化府城隍庙从清光绪年间重修之后,又经过一百年跌宕起伏的时代洪流,如今依旧保存在兴化府古城的一个繁华的角落。城隍庙包括前大埕、大门、仪门、庭院、月台、正殿、寝殿,仍以其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为兴化府古城留存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仪门上“看报应”匾额

仪门自明崇祯四年(1631年)重建之后,并没有受到损坏,砖木结构,古色古香,“鬼神“像俱全。仪门宽五开间,进深一开间,石栏杆,木屏墙,中间的大门额上挂着一块题书为“看报应”的主匾。仪门中门的左右柱子挂着一副木刻的对联,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兴化府正殿乃是莆田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大殿之一,重檐歇山造,门廊宽阔、宏大,尤其是那五块巨大的门前石,厚重而深沉。与古旧的月台相连,浑然一体。正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迈进大门的一进略为低一些,整座大殿全部用条石拼凑而成,森严、庄重、肃静,这些为大明朝宣德年间的构件确实庞大,令人惊叹。整座屋架由八根石柱支撑,木梁、石梁均为上等材质,不愧为莆阳第一庙。

文章选自【林春荣《兴化府城隍庙》】

来源:看莆田

编辑 | 游晓婷

校对 | 周 喆

审核 | 翁开业

宜兴周铁老城隍庙古银杏最佳观赏时间

宜兴周铁老城隍庙古银杏是一颗非常古老的银杏树,距今已经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而每到秋季,这里满是金黄一片景色非常壮观,也是无锡一处观赏银杏的好地方。

宜兴周铁老城隍庙古银杏观赏攻略

最佳观赏季节:11月—12月初

观赏地址:宜兴市周铁镇周铁村老城隍庙

门票:免费

古银杏简介

宜兴市周铁镇周铁村老城隍庙古银杏树,树龄已达1800多年。此树高23.7米,根部直径1.44米,树冠遮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据史料记载:此树孙权之母亲手植于周铁古镇太湖入口处,是周铁太湖入口处的天然航标。古树底部两到三米为普通树干,约有四五个成年人合抱之粗。目前,古树枝繁叶茂,树高20米,胸围4.55米,冠幅13.5米。

观赏指南

古银杏“五奇”

“一奇”

至今树干保存完好,为国家级古树名木。此树高23.7米,根部直径1.44米,树冠遮荫面积达500多平方米。

“二奇”

二奇便是树干下细上粗。主干底部2-3米和普通树干一样,可再往上到树杈处,隆起的树瘤(有人称树参),犹如姿态万千的“倒挂钟乳”,宜兴以“洞的世界”著称于世,然而这株千年古银杏那一蔟蔟犹如张灯结彩般的“树璎珞”(俗称树参),与宜兴溶洞中那人称千年长一厘米的钟乳石有着同工异曲之妙—数十个“树参”犹如姿态万千的“倒挂钟乳”,最长的达50余厘米,最短的也有30厘米。用园林专家的话来说,只有千年以上的古树才能长出象“树参”这种“年龄标志物”。

“三奇”

三奇则是树瘤如平顶蘑菇,如“空中平台”。树瘤如一个平顶蘑菇,宽1米有余,号称“空中平台”,上面长满苔藓。无论是春天的早晨或夏日的黄昏,置身于“空中平台”之上,或品茗闲坐,或把酒吟唱,看日出霞归,观朝云暮雾,真有一种怡然自得、飘飘欲仙之感。难怪宋代苏东坡、蒋捷等文人雅士屡屡欢聚于此,留下了“身在银杏树上住,身赴桃园神仙府”的优美诗句。

“四奇”

这四奇却是春夏秋季节交替便有白雾盘旋,人称“白蛇吐雾”。每到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的傍晚,常有缕缕飘渺的白雾环绕盘旋于古银杏树上。

“五奇”

五奇更是一绝,树瘿形如“童子拜神”。站在古银杏树下朝树顶看去,细心的人都会发现,那一个个下垂的“树璎珞”和造型逼真的树瘿,恰似一个个虔诚礼道的童子,神态各异,惟妙惟真,令人称绝。

周边推荐

观赏完古银杏,可以在周铁镇逛逛。周铁镇历史悠久,早在周朝就形成建制的周铁镇距今已有 2700 多年的历史。

与周庄和同里等古镇不同,它的商业气息并不浓厚,这里也并不算是旅游景点,古色古香的房屋里也都是居住在周铁的原住民,小镇很生活化!一条运河自北向南穿过周铁镇,古老的周铁桥架在河上,河的两岸都是古朴的房屋,很喜欢这样的景色,宁静不嘈杂,坐在河边的树下发发呆,感觉也是很不错的!

交通指南

宜兴市区出发:乘坐公交240路和241路都可以到达,从宜兴车站到周铁大约需要50-60分钟的车程!

无锡市区出发:无锡客运站有直达周铁镇的班车,车费14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51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