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道德会旧址

道德会旧址位于鲅鱼圈区熊岳镇光华社区,现为私人所有。为两层建筑,墙体由明石砌筑,木质门窗和楼梯,有檐柱8根,二层上有外廊,一层有3个门,占地面积约273平方米。此建筑曾做过将军楼、警察署、小学校等使用,建筑造型独特,为在本地区所独有,具有历史价值。 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2]173号)公布道德会,道德会旧址,道德会旧址简介,道德会旧址-营口市鲅鱼圈区道德会旧址旅游指南

道德会旧址

日伪时期的“万字会”旧影,照片中的济南道院建筑旧址尚在

1938年6月上旬,日军占领徐州后,出动“抢救”平民伤员的走在徐州街道上的红万字会人员、外国神父以及日伪警察。〔《支那事变画报》第31辑,大阪每日新闻社、东京日日新闻社1938年6月21日发行,第21页〕

1938年6月上旬,日军占领徐州后,被天主教神父和红万字会收容在徐州青年路天主教堂大院内的中国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人,尤其是年轻妇女后来的命运吉凶难卜。〔《支那事变画报》第31辑,第12页〕

1938年1月5日,日军入城式之后,济南红万字会等亲日宗教团体代表手持伪政权的五色旗日本和太阳旗上街游行,庆祝日军“解放”济南。〔《支那事变画报》第12辑,第28-29页〕

1938年4月,世界红万字会中华总会驻济分会及济南道院大门。〔《支那事变画报》第25辑,第16页〕

1938年4月,日伪时期世界红万字会济南道院主殿玄关。〔《支那事变画报》第25辑,第16页〕

1938年4月,济南红万字会会员合影。〔《支那事变画报》第25辑,第16页〕

以上图文选自《日本侵华图志》第二十四卷《生态破坏与社会控制》,武菁编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日本侵华图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学资深荣誉教授张宪文主编。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山东画报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并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 2014 年度入库项目。

全德学校——南昌起义军茂芝军事决策会议旧址

全德学校——南昌起义军茂芝军事决策会议(又称“茂芝会议”)旧址位于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茂芝朱德广场。

1927年10月7日,朱德、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军在茂芝全德学校召开军事决策会议,作出了“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转移决策,保存了南昌起义革命的火种,1928年4月实现朱毛井冈山会师。这是决定我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使南昌起义从失败走向胜利。

【党史精读】

全德学校——南昌起义军茂芝军事决策会议(又称“茂芝会议”)旧址位于潮州市饶平县上饶镇茂芝朱德广场,距省道丰柏线50米。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南下广东。朱德率起义军第九军教导团和第二十五师3000多人经历三河坝战役后,于10月5日撤退至饶平上饶的茂芝。次日,获悉起义军主力在潮州失败的消息后,部队官兵思想受到影响,一时军心浮动。在与前敌委员会失去联系,周围又是国民党重兵堵截,部队随时有被围歼或自行解散的严峻处境下,朱德同几位领导干部商议后,分头到部队召开党员和部队骨干会议,做好指战员思想政治工作,初步稳定部队情绪。10月7日上午,朱德同志在茂芝全德学校主持召开团以上干部军事决策会议。参加会议有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李硕勋,七十三团党代表陈毅等20多位军事干部。会议决定继续高举南昌起义的旗帜,保留一支成建制部队,进行武装斗争,并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重大军事决策。此后,这支南昌起义部队在朱德的领导下千里转战,于1928年4月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茂芝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这支南昌起义部队,保住了革命的火种,是决定我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次重要会议。

全德学校原名龙冈书室,建于清康熙年间,民国初改名全德学校,取意道德上完美无缺。旧址为土木结构平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35平方米,建筑面积81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400平方米。2017年进行修缮,重新布置展览,设置朱德、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王尔琢5人塑像,艺术展示南昌起义军茂芝军事决策会议的场面。

全德学校于2019年4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9月被潮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公布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12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7年11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国防教育领导小组公布为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被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公布为广东省干部党性教育饶平茂芝教学基地。

来源:网信潮州

| 讲好潮州故事 传播潮州声音 |

| 关注潮州发布 一起感知潮州|

《金风呼啸军旗扬》: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6月5日,《人民日报》大篇幅刊登了浏阳籍作家张星波的《金风呼啸军旗扬》(军旗飘扬)一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民日报截图

今年是秋收起义90周年,那么,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张星波: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是党史军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转折,若不是1927年9月19日晚文家市的那场会议,我们的今天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样。

我是土生土长的浏阳人,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同时也热爱家乡的红色历史,从1927到2017,对于家乡90年的历史巨变我感触颇深。现在很多年轻人对于革命先辈的那段奋斗史颇为陌生,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

以下为《金风呼啸军旗扬》全文:

张星波简介

张星波,笔名石怀,湖南浏阳淮川人,1944年出生,浏阳市总工会退休干部,中共党员,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演讲与口才学会会员,原任浏阳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常务副主席等职,现为市文联顾问、市作协名誉主席、市演讲与口才学会副会长、市企事业文联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自幼酷爱文学艺术,在全国及省、市(县)各级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600余篇,约300万字,获奖40多次。已出版散文集《老树下的话题》《千年浏阳河》《月下渔火》《日暮乡关》4部。凭创作成果,先后加入长沙市和湖南省作家协会。曾先后10余次带领浏阳代表队参加全国及省、市演讲大赛,多次荣获团体一等奖及个人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本人亦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微信号:wjs1927

红色起点,革命圣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497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