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宽甸石柱人参

宽甸石柱人参

宽甸石柱人参,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石柱参也称柱参,是中国人参中的优良品种,因产地而得名。该村位于鸭绿江北岸,属于长白山余脉,山多水多、山高林密、湿度较大,是盛产山参的地方。石柱参具有芦长、体灵、皮老纹深、皮条须、须根上生有较多的珍珠疙瘩,体形酷似野山参等优点而驰名中外,体形千姿百态,深受用户欢迎。石柱参药性较强,栽培15年以上的石柱参药用价值近似山参,人参总皂甙含量远远高于一般园参。

地域范围

宽甸石柱人参产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521` —-12528`,北纬4043`—4050`之间,东临鸭绿江,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南与振江镇西江村相连,西接大西岔镇,北与下露河镇接壤,总面积11、8万亩,海拔350—810米,高差460米,总生产规模2000亩,2.2万帘,年产鲜商品参500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部感官: 宽甸石柱人参与其他普通参比较,芦细而长,体较短,膀头较圆,纹深而密(主要集中在体的上半部),须细长柔软、清疏,与山参无大差别,与普通参差别明显。 (2)、内在品质指标: 石柱参的有效成分:人参所含有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皂甙类,衡量中药人参的有效成分多少主要是测定人参根的总皂甙和人参单体皂甙的含量多少。由此我们请专家进行了测定。采用薄层层析—比色法进行有效成分人参总皂甙的测定,并以12年生石柱参总皂甙的含量也随着增加。10年生以前随着年龄增多,总皂甙增加迅速;而10年以后,增加减慢,从表中还可以看出,12年的石柱参总皂甙含量较比园参高36%,而比山参仅低17%。因此,12年生石柱参所含的总皂甙远远高于园参,近于山参。 应用日本岛津CS-930薄层层析扫描仪测定人参单体皂甙的含量,结果是石柱参的Rb1含最多的是在11年生,Rb2在10年生。所以,2OS-原人参三醇不是年头越长含量越多;而Rb1、Rk1、2OS-原人参三醇是随着年头增多而增加,以人参单体皂甙平均数看12年生石柱参略高于山参为11%,而比园参高达40%以上。 (5)石柱参的药理作用:采用生晒10年生石柱参制成煎制剂,用小白鼠进行急性毒性,抗疲劳,抗缺氧,高、低温等方面的药理作用试验,得出石柱参同其它山参一样,有着抗疲劳,抗缺氧,耐高、低温的药理作用。 结论是:石柱参的优点,形体和优良的药用价值是受土壤气候和栽培技术所技术所制约,丹东地区的宽甸县在鸭绿江和部分浑江流域,有适宜栽种石柱参的自然环境条件,可以在此地,有诸地扩大栽培发展面积。 石柱参产地在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江镇石柱子村。它源于野山参,经世代选育,生产出来的具有野山参基本形体特征和相应价值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商品人参。它对于土壤、水分、气候、光照及栽培管理技术等要求极严,非石柱子之山、之土、之水、之气、之特殊栽培而不可得的园参极品。经实验,异地栽培则会劣变,其形体和药理作用都与正宗的石柱参相差甚远。石柱参的栽培方式近于园参又不同于园参,它是按照野山参的生长习性予以培育的,栽培中不施肥,只靠吸收参床中土壤养分缓慢生长。防治病虫害不用剧毒化学药剂,多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实行综合防治,产品无污染与农药残留。现在培育的是石柱参有四个品系:圆芦、线芦、草芦、竹节芦。总的特征是芦长、体灵、皮老、质实、横纹深而细、须长而清疏,须上有珍珠疙瘩。这些特点与野山参无大差别,与普通差别十分明显。

人文 | 永康石柱魁山顶有座三贤祠,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来历

魁山位于永康市石柱镇,因貌似我国古代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魁星而得名,为人们所熟悉。

入春后,魁山迎来了不少登山锻炼的游人。爬到山顶,人们会发现这里有一座祠堂,这座祠堂却不是用来供奉先祖的,而是附近村民为祭祀元末明初三名文士闻人梦吉、李草阁、唐以仁所立,叫“三贤祠”。时光荏苒,三贤祠经过一次重建和多次翻修后,模样已然大变,它的来历更是逐渐风化在历史沙尘间,鲜为人知。

近日,记者来到魁山,探访三贤祠与其背后三名先贤的历史故事。

三贤像今仍屹立魁山顶

魁山在石柱镇江瑶村不远处,海拔不高,怪石嶙峋。记者驱车来到魁山下,只见山脚下建有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刹,名叫普照寺。

据寺内僧人介绍,普照寺前身为江瑶经堂,始建于西晋永宁二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元末明初,闻人梦吉、李草阁、唐以仁三人曾在此处讲学。

如今,先贤的授课讲堂荡然无存,原址上建起了用来存放骨灰的海会堂。

记者沿着山道行走,一路登上魁山。魁山顶有座稍显朴素的庙宇,名叫合德乡主庙,庙里供奉着地方神。三贤祠便毗邻该庙宇。

三贤祠的规模不大,仅有一间,装修简朴,整洁干净。祠堂正中靠墙的地方是闻人梦吉、李草阁、唐以仁三人的塑像,因年份久远,三贤像略显斑驳。塑像两侧的木柱上写着一副对联,上书“道德文章魁山三贤重典范,高风亮节合德百世咏流芳”。

庙里的福缘师父指着先贤像,向记者介绍:“元朝蒙乱时期,这三名学者因不愿出仕,周游四海。他们来到魁山岩,发现这里是一处风景优美、清净自然的风水宝地,便决定隐居此地讲学,一时声名鹊起。三人离世后,当地人为了纪念他们,就在魁山上修建了这座三贤祠。”

现存的历史资料中已找不到三贤祠建造的具体年份,但由三名先贤的生卒年月可推断出,三贤祠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福源师父说,三贤祠曾一度被毁,直到1995年重建。

三贤像今仍屹立魁山顶

为避元末兵乱 三贤结庐魁山

目前,在道光和光绪年间等多个版本的《永康县志》和《魁山胡氏宗谱》中,都留存着不少闻人梦吉、李草阁、唐以仁的诗词作品和生平轶事。

实际上,闻人梦吉、李草阁、唐以仁都不是永康本地人。闻人梦吉、唐以仁出生金华,而李草阁的原籍为河南。那么,他们为何会选在永康居住?又为什么会在永康留下这么多关于他们的记载呢?

要讨论这些问题,就不得不追溯到三人生活的时代背景。

元末时期政治腐朽,统治者内部争权夺位,压榨百姓,施行苦役,导致各地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战乱频发。为避元末之乱,金华学者闻人梦吉辞官后,携家眷到魁山下过上了隐居生活。

闻人梦吉为什么会选择魁山,这个问题的答案在《魁山胡氏宗谱》中就能找到。宗谱里提到,闻人梦吉的夫人胡氏是江瑶胡氏后人胡嘉祐的女儿,两人育有两女,大女儿嫁给唐以仁。“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胜地魁山便成了闻人梦吉授业讲学地点的首选。

在明清学者黄宗羲的《宋元学案》中,也能找到相应佐证:唐以仁,金华人。从闻人梦吉学,梦吉奇之,妻以女。元末,奉梦吉避地永康魁山下,因家焉。由此可知,闻人梦吉和唐以仁在金华时期就有师徒之谊,而后闻人梦吉迁居永康,唐以仁也跟随而来。

而李草阁大约是历史上走读永康时间最长、区域最广的一位诗人。暂居钱塘期间,他遇上兵乱,前往金华避难,居住在永康、东阳两地,后卜居魁山岩下。李草阁在永期间,曾游过永康寿山、灵岩、洪州(今俞溪头)、青山口等地。可谓是游历丽州山水数十年,广结良师诤友,总计留下100多篇赞誉永康风光人文的诗歌,有“半个永康诗人”之称。

祠堂门匾,装修简朴

重学尚儒 教授门徒一千余人

据《宋元学案》《明史》等古籍记载, “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来到魁山寻师,重新研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为他走向事业巅峰打下基础。

像宋濂这样慕名从外地来寻师的,在三贤的门徒中还有很多。《宋元学案》中还记录了闻人梦吉的几名学生,如兰溪的吴履等。在《魁山胡氏宗谱》和明代学者徐一夔为李草阁所作的墓志铭中,都有关于“三人前后教授学子一千余人”的记载。可以推断,三人的学堂在当时具有不俗的影响力。

值得一提的是,明洪武年间,李草阁曾被金华府举荐为国子监助教。然而上任没多久,他就告疾返永,并对身边的人说:“吾材纵不如古人,吾志亦不敢后于今人……青山嶙峋,白云在目。聊亦乐吾全而已。”

徐一夔在《四库全书》里提到,他回永后便在魁山下专心授徒,“与邑之人咏觞倡以相乐,从容自适”。

寥寥几行字,勾勒出李草阁惬意晚年生活的画卷。三位学者辞官不赴,结庐魁山,授徒、饮酒、研学、写诗言志……在丽州大地上留下自在阔达的美谈。

我们也可以由此想象到当时魁山下儒学发展的盛况——有三贤授课,前后有一千余名门徒齐聚,使得当地崇文重教、尚智好学蔚然成风,更为永城历史文脉的传承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记者 | 高婷婷

编辑 | 卢嘉乐

以上为永康日报原创作品,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春节参观平度市天柱山摩崖石刻

正月初一忙拜年,正月初二来学习。

早就听说天柱山的摩崖石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位于青岛平度市以北20公里的天柱山上。

今天云雾缭绕、寒风料峭,为摩崖石刻增添了神秘色彩。

天柱摩崖石刻又名魏碑,皆因出自北魏时期著名书法家、光州刺史郑道昭之手,后被北宋著名金石学家赵明诚收录在《金石录》而流芳百世。

1984年5月,我国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89岁高龄时亲临天柱山为摩崖石刻题词,赞为:”魏碑国宝,绝壁生辉”。

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书法界对此尊崇备至,均以能亲睹此碑为荣。近年临碑观摩者接踵而至,并以此为书法之瑰宝、友谊之桥,促进中日经济、文化交流。

听爷爷说,这里世世代代流传一个说法:天柱山共计藏有七十二同碑,谁能够先找齐全,谁将会化身成仙。

郑道昭,官至中书侍郎、国子监祭酒、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司州大中正。晚年失宠受冷遇,出任光州(今莱州)刺史。

公元511年,郑道昭选择天柱山半山腰一块天然碑状石,稍加琢磨,组织撰刻了“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

原来的山路笔直陡峭,狭隘[xi i]处仅容一人通过,现在开放给游人展出共计三同碑,以位于半山腰的摩崖石刻最为著名。来吧,我们一起去仰慕观摩吧!

这个摩崖石刻高3.5米,宽1.5米,文19行,每行50字左右,计881字。内容记载郑道昭的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

阅读内容格调高雅,文采华丽,书法宽博,笔力雄健,是不可多得的宝贵书法艺术。

仔细揣摩基本比划正处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阶段,所以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艺术价值。

既吸收了汉隶的跌宕瑰丽、沉稳又见爽利的姿态;凝重浑朴的隶书风格被清丽飘洒的楷书风格代替,有隶楷过渡的痕迹。如:点画加长,代替撇笔和捺笔,且出锋锐利。欲竖先横,欲横先竖

刻划笔顺既有篆法圆转形成的圆笔印象,又有隶法方折形成的方笔感受,方圆兼备,变化多端。

另外一处摩崖石刻位于东南角山巅,原来的山路以奇窄、奇险、奇陡拦下了无数仰慕书法爱好者,后来重新增设了石桥、加宽了台阶,我们方可一睹保存更为完好的石刻容颜。

此处石刻的字体结构宽博整饬,骨肉匀适,脉络分明,于端庄雄强中复含秀丽,稳健中蕴储飞扬。整个篇章透露着荡荡乎君子、穆穆乎仁人的大儒风范。

在周围还有石刻如《天柱山铭》、《石室铭》、《上游下息》、《此天柱山之山》等,皆体现出锋棱宛[wn]然如昔,清晰完好。

就连两座山间相连的半山腰上,相传是郑道昭在摩崖刻石时,曾休息于此,遂留下一处“莹阳郑道昭上游天柱下息云峰” 石刻,成为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佳话美谈。

关于天柱摩崖石刻的艺术价值,康有为先生说:“刻石如阿房[ png]宫,楼阁锦密......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仙人啸树,海客泛槎[ch],令人想象无尽。若能以作大字,其浓姿逸韵,如当食防风粥,口香三日也”。

•其有“十美”,即:“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满”。

•近代著名书法家祝嘉先生的评价是:“其成就决不在王羲之之下,应奉为北方书圣,与王羲之并尊。”

很高兴分享到这里啦,谢谢大家!

声明:文章版权归青联高校U4Union所有,转发须经授权。否则追责并索偿。

山东又一公园走红,斥资2.1亿建造,还藏着座标志性石柱—石老人

山东有座观光园,占地1200亩,总耗资2.1亿,淡季门票仅40元

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山东,那么,我就会用老这个字来形容,山东有很悠久的齐鲁文化,它又非常悠久的风俗民情,不仅如此,即使山东的一些各大公园当中,都老这些元素存在,所以,尤其是青岛市至崂山的路上,我们就会经常看到一些老公园,不断的出现在游客额的视野当中。因为这里有着很悠久的文化底蕴,再加上青岛独有的山海景观,从而有一座公园迅速在网上走红,是的,今天,我们这座公园,可以用老字形容的,公园的名字叫做“石老人观光公园。”

石老人观光公园地处于“青岛市区至崂山风景区”一条必经之路上,方向在:大唐渔宴往东,景点的面积大概有1200亩,该公园与1999年开始建设,其中1期工程建设面积约有1200亩,主要是以现代农业、休闲、度假、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另外,这里还有二期、三期建设,二期包括农业观光、渔业示范等这些主题,三期建设总投资大约有2.1亿元。

青岛是一座被我们所熟悉、又非常美丽的旅游城市,可以说这里是有着碧海蓝天、又有红瓦绿树的经典。如果将这条海岸线比作一条项链,那么它就是能够连接市区、以及崂山风景区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这座石老人,可以说是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有朋友问该景点的门票价格,该景点门票旺季的时候60元,淡季的时候比较便宜些,40元就可以了。这对我们来说,价格也确实是不贵的,值得去看看。

到了景点之后,我们可以参观以农业为主题的园中园,在这里,我们可以参与彩照瓜果、蔬菜、茶园等。另外,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到钟楼、天运大殿、天街、特色木屋住宿、包括民俗住宿等这些。茶园也是很多游客爱来打卡的地方,这里都是引进南方优良品质所种植的茶叶,这里的茶,我们喝起来非常的清甜可口,而且也无公害。

在午山脚下距离岸边百米处的地方,能够看到一座约有17米高的石柱,这石柱的形状就像一位垂暮的老人坐在碧波当中,因此又有石老人之称,老人家用手托腮,看起来十分的聚精会神,每天晨迎旭日、又目送晚霞,就这样不知经历了多少漫长的岁月,并且它是有大自然所创造的,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了度假区的标志,也是青岛很有名气的观光景点。另外,这座公园是4A景区,对于这座景区,有机会你会来看看吗?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崂山路1号;门票:旺季60元;淡季40元

山东又一公园走红,斥资2.1亿建造,还藏着座标志性石柱—石老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489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