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复州衙署旧址

复州衙署旧址位于瓦房店市复州城南街东衙署弄,为清代中国北方传统封建衙署建筑。衙署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由正门、前堂、后堂、东西院厅舍组成,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雍正五年(1727年),清政府设复州通判,领金州巡检司,辖金州、复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设知州,隶属奉天府,是清政府在辽南设置的最高行政官之一,衙署设在复州城南,同年金州巡检司撤销,设宁海县。

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引关注,文史专家曾楚楠详解潮州府署建筑格局

复州衙署旧址

重现镇海楼风采 彰显古地标魅力

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引关注,文史专家曾楚楠详解潮州府署建筑格局

潮州府署主要结构示意图(来源:曾楚楠《拙庵论潮丛稿(二)》)

近段时间以来,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作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加快推进项目规划建设。作为古潮州府最显著的地标,镇海楼复建必将进一步丰实潮州历史底蕴,对潮州文化弘扬发展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与此同时,一组拍摄于清末的潮州府署照片在网上盛传,引起不少市民对府署风貌的浓厚兴趣。文史专家曾楚楠先生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详解了潮州府署的建筑格局和功能设施,并提出他对复建镇海楼的建议。

谯楼 “新闻”、标准时间发布处

据清乾隆《潮州府志》、光绪《海阳县志》等史料记载,潮州府署旧在金山之麓,宋景炎三年毁于兵,明洪武初移建新街(即今昌黎路文化公园),此后历任主官各有增建重修。

曾楚楠先生告诉记者,民间俗称的“镇海楼”,是府署的谯楼,近来网上流传1909年德国人拍摄的照片显示,镇海楼共有三层,楼上悬挂着“潮州府”的牌匾。首层是府署的大门,门口伸出两面墙,与楼体平面构成30度角,远远望去好像一个“八”字,正如民谚所说的“衙门八字开”。

这两面墙有什么作用呢?曾楚楠先生解释说,明代皇帝每个月都会口授一道圣谕,先在直属管辖的大兴、宛平两县传达,再向全国颁布推广。这种圣谕往往是一句简单的话语,表示当月主抓的中心工作,而且每个月都不相同。州府迎接圣谕之后,必须张贴在墙上,并搭建讲台,请州学、县学的教谕或者优秀生员进行宣讲阐释。此外,朝廷、上级的政令、布告,以及一些案件的判词、科举考试中式的名单等,都在此地张贴公布。可以说,“八字墙”就是古代州府的新闻发布处,因此,府署门口昔日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场所。

“镇海楼还有两个主要功能,一个是报时,一个是瞭望。”曾楚楠先生说,由于谯楼本身比较高,站在楼上瞭望,城中的警情一目了然。而古代社会的标准时间,是由官府掌握和发布。报时的方式是擂鼓,每日早、午、晚三个时辰,府署率先擂鼓,东西南北四座城楼听到以后同时击鼓,使全城官民获悉法定标准时间,以便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擂鼓报时之后,往往还会放炮,所以鼓楼上还安置有炮筒。

申明亭旌善亭 惩恶扬善“红黑榜”

“谯楼对面,旧时是一面照壁,旁边建有两个亭,一个叫‘申明’,一个叫‘旌善。’”曾楚楠先生说,这是明太祖朱元璋诏立、用于教化民众的设施。所谓“申明”,就是申明教化,“旌善”则是表彰善行。申明亭中悬挂着一块黑榜,凡作奸犯科、道德败坏者,用白漆字记录在上,相当于一张黑名单。旌善亭中悬挂的则是红榜,急公好义、行善积德等值得表彰的行为,用金漆字题名于榜。

这“红黑榜”,具有激励和惩戒的意义,其相关规定也十分严格。据曾楚楠先生介绍,名字一旦上了申明亭的“黑名单”,就必须接受管制教育,有改过从善的表现,经审核六年内再无过失,方可取消“污名”。由于两亭并非游览性质,亭外还设置有栏杆,让过往民众只可观看无法靠近,并能防止有人偷偷擦除篡改榜上的内容。

仪门 廉政警示语举目可见

穿过谯楼,迎面是一座石牌坊,称为“仪门”。曾楚楠先生介绍说,仪门正面刻着“公生明”三字,意思是官员要奉公守法方能明察秋毫。背面是十六字的“官箴”:“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宋代地方官办公的厅堂中,都立有一块戒石,上面刻着训诫官员的诫辞,是宋太宗从五代时期后蜀后主孟昶的《诫谕辞》中摘录出来的。后来,宋徽宗请大书法家黄庭坚书写,并颁示全国照此规格制造。到了明代,改为石牌坊的形式。“知府坐在大堂中办公,举目便见到那十六个字训诫,你所领取的俸禄,都来自百姓的膏脂,你尽管凌虐百姓,别忘记‘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此震撼力,岂能不让人心生敬畏?”

在仪门的一侧,还有一座土地祠,同样是朱元璋下令各地建造,用于震慑官员的廉政警示场所。

主体结构 历代地方官履职场所

穿过仪门,就是府署的主体建筑——大堂,是历代知府履行职责的场所。“这在影视作品中最经常见到,其中的装潢、摆设,如公案、虎头牌、匾额等,国内的河南陵县县衙、山西平遥县衙,都有实物可供参考。”曾楚楠先生说。

仪门和大堂之间的通道两侧,分布着八间房,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以及两间办公室。据曾楚楠先生介绍,自隋唐开始,中央行政机构便设有“六部”,来到州府一级,相对应地设置六房,方便有条不紊地按照各自职能办事。大堂后方还有二堂、三堂、花厅,是非正式办公场所。再往后是生活区,有花园、迎宾馆、戏台等。此外,在府署一侧,还设有监狱和羁留所。

职官题名碑 历代主官一字褒贬

曾楚楠先生特别介绍,府署的堂壁,有一块职官题名碑。目前地方文献所能看到最早的一篇题名碑,是元朝李复《府官续题名记》,此外还有明朝盛端明、陈一松,清朝光绪年间张联桂的《潮州府职官题名记》。张联桂的题名碑,从唐朝韩愈开始,一直到光绪年间,记录了三百多人。出生于清末的佃介眉先生,青年时期曾见过那块题名碑,上面记载着历代潮州主官的姓名,籍贯,到任时间,以及一字之褒贬,如某忠、某勤、某诈、某伪等。“百姓说的‘官声人去后’,确确实实就是这么回事。在任期间,一旦不小心办错某件事,就可能勒于石上、遗臭万年。”

《旧影潮州》增订本中首次亮相的镇海楼。

曾楚楠建议:

将潮州府署主要结构 纳入复建规划

据清乾隆《潮州府志》、光绪《海阳县志》及饶宗颐《潮州志》记述,汉元鼎六年(-111)置揭阳县,属南海郡,辖(清)潮州府全境及嘉应州平远、镇平县地,开启了潮州2100多年的建制史。而自东晋义熙九年(413),分东官立义安郡,潮州升格为郡级建制,隋开皇十一年(591)“以潮水往复为名”改称潮州以来,府城一直是郡、州、路、府之治所,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曾楚楠先生说,至清乾隆三年(1738),潮州府下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大埔、丰顺九县,民国年间,南澳厅改为县,大埔改隶广东省第六区,潮州府改称广东省第五区,仍辖县九,故民间历来有“潮州一府管九县”之说法。能够体现潮州历史沿革,体现郡城作为潮州“首善之区”的标志性建筑,非潮州府署莫属。

“复建镇海楼,对传承弘扬潮州历史文化来说,是一件大好事!”曾楚楠先生认为,复建镇海楼,可考虑将府署的主要结构纳入规划,以较为简洁的手法展现明清府署概貌。建议将申明、旌善二亭,仪门、正堂和职官题名碑等纳入复建规划,这几处设施有助于彰显府署的地位和功能,同时兼具现实的价值意义。镇海楼的第二层,可恢复鼓楼的功能设置,摆放钟鼓、炮筒模型,关公和孔子塑像。第三层可作为陈列展厅,以图文的形式介绍府署的历史沿革,把没有条件复建的结构展示出来。

曾楚楠先生还建议,后续对昌黎路的定位,也应以“府署一条街”为宜。旧时昌黎路因是府署所在地而格外繁华,蒙冤受屈者想到衙门告状,必须递交状纸,而状纸有一定的格式,不是谁都会写,于是,沿街出现了代写状纸的行当,与此相关的笔墨店也就纷纷开张。人流密集场所,自然带旺了餐饮、住宿生意。官府还在此地开设医药局,方便老百姓寻医问诊。因此,镇海楼复建以后,昌黎路沿街可作配套的规划,形成整体的府署文化展示效应。

■相关链接

“府楼猴”:108只还是18只?

采访中,曾楚楠先生还提到“府楼猴”的问题,即是立在镇海楼栏杆上的木猴装饰构件。民间传说,“府楼猴”总共有108只,曾楚楠先生一直表示怀疑。镇海楼在1911年辛亥革命期间被烧毁,木雕构件“府楼猴”幸存三只。从实物上看,木猴体形比较大,以平均2公尺立一只计算,108只需要216公尺。曾楚楠先生认为,这非常夸张,相当于镇海楼周长比广济楼还要大。

曾楚楠先生告诉记者,辛亥革命潮汕起义军指挥者之一黄少白,直接参与了攻打潮州府署,其回忆录中提到,府楼结构坚固,有石砌的围墙,楼上有一口大钟,上刻梁山泊108好汉,中间立着一樽关公塑像,楹头有18只猴头。“如果是18只木猴,那么平均2公尺一只,仅需要36公尺,这个说法是比较可信的。”

另外,黄少白还提到,府楼早晚报时要擂鼓108下,对应大钟上的梁山泊108好汉。而据佃介眉先生的文章讲述,则是对应一年十二个月、廿四节气、七十二候,合起来恰好百零八之数。

来源:潮州日报

探访仪征周边古迹之扬州堡城淮南节度使衙署遗址

同事朱志军(喜欢收藏古瓷片)说扬州正在打造唐子城遗址公园,已有雏形,里面还有个淮南节度使衙署遗址,我一听就来了兴趣,正好想看看新落成的双峰云栈景点,就于2015年3月22日(星期天),开车去了扬州。

车过平山堂、双峰云栈,向北拐弯,停在唐子城北城河附近的一个停车处,沿河滨漫步了一回,发现这个公园面积很大,靠步行到遗址太远,遂回头开车,顺着环城东路来到堡城路,在路边找个地方停车,徒步进入堡城。

堡城是个行政村,属于扬州市邗江区瘦西湖街道。村庄内有十字街,东西向的叫堡城路,南北向的叫雷塘路,雷塘路向北穿过唐子城护城河、槐泗河,可达阮元墓和隋炀帝陵(景区),向南经过唐子城南门(崔致远行经处碑)可达平山堂路,东边是汉广陵王墓博物馆,西边是唐城遗址(含崔志远纪念馆)。据有关资料介绍,宝佑三年(1255),南宋为了抵抗蒙元,在唐子城遗址上筑堡垒城,所以这里又名宝佑城、堡垒城。

【淮南节度使衙署遗址位置图】

沿着堡城路向西往十字街头步行,在堡城路106号“扬州市百禾鞋厂”,朱志军说到了。我们进入厂内,厂子比较破旧,厂容破败,但还在生产,有工人走动。我们来到一排看似古旧的平房前,五间,上面有“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字样,年代为清代。在这排平房南面大概十米处,立有一通石碑,由于碑南约2米还有一排厂房,所以石碑的正面没法拍全,碑背面下面堆有杂物,也拍不全。

【百禾鞋厂大门】

【城隍庙】

笔者对照扬州学者方晓伟所著《崔致远思想和作品研究》,书前彩页有扬州大都督府遗址照片,该书出版于2007年9月,从照片上看,当初这排房子的前面,纪念碑四周是空旷的,碑南面这排紧靠着的房子,乃至整个鞋厂,都是2007年以后建起来的。

【方晓伟书彩页】

由于纪念碑拍不全,所以碑文有些地方无法释读,只能以括号推测之。

石碑正面的碑文:

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衙署遗(址)

【石碑正面】

石碑背面的碑文:

扬州大都督府设立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辖)扬、和、滁、润、常、宣、歙七州,(淮南节度使设)于唐肃宗至德元载(756),辖扬、楚、(和、舒、滁、)庐、寿、濠八州。淮南节度使常委任(朝廷)重臣以副大使身份到任主持日常工作。(XX、)姚崇都担任过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历任著)名人物有高适、杜佑、李吉甫、李鄘、(李德)裕、李坤、李珏等。一批才高学富的文人(担任)节度使掌书记,他们是刘禹锡、梁肃、萧X,还有入唐求学、得中进士的新罗崔致远。

扬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2001年

【石碑背面】

我曾经写过一篇读史笔记:《此扬州非彼扬州》,内容如下:

网上经常有网友争论,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烟花三月下扬州”里面说的“扬州”不是今天的扬州,而是南京,有网友与我探讨这个问题,我翻阅了《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上面说到:“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以广陵国属徐州,自是,扬州或治历阳、或治寿春、或治建业、或治建康、或治会稽,皆与广陵无预。隋开皇九年扬州始治广陵,唐武德初又徙润州,至九年还广陵,继此,乃不复迁改”。

这段话说得很明确,唐武德九年(626)以前,尤其是隋开皇九年(589)之前,所谓的扬州肯定不是今天的扬州,最起码治所不在今天的扬州,而是在徐州、历阳、寿春、建业、建康、会稽、润州等地,唐武德九年(626)后,扬州的州治就是今天的扬州了。

弄清了这几个时间节点,以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最早出自南朝宋人殷芸的《小说》一文,南朝在隋开皇之前,所以这个“扬州”肯定不是今天的扬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唐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成于开元十八年(730),武德是高祖年号,在前,开元是玄宗年号,在后,所以这个扬州应该就是今天的扬州了。

【嘉庆扬州府志之沿革书影】

以上插入的读史笔记,关键点是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扬州大都督府从建康(南京)迁到广陵,复称扬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称广陵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再改称扬州,此后扬州之名始为本地所专用。

扬州大都督府的首长通常由皇家宗室里的王爷担任,实际处理事务的是大都督府长史,而长史后来基本上都担任淮南节度使。所以这个遗址挂“扬州大都督府、淮南节度使衙署”两块牌子。

淮南节度使衙门内设若干职衔,比如杜牧有一首《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就是写给他从前在淮南节度使衙门供职的同僚韩绰的,韩绰时任判官,杜牧曾任掌书记。

关于淮南节度使的史料很多,本文只简述唐朝最后两任淮南节度使高骈、杨行密与仪征有关的内容。

高骈(pin)(821-887),字千里。幽州人,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高骈是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本人也是禁军将领。平党项、破吐蕃、收交趾、征南诏、剿黄巢,累建战功,广明元年(880),高骈出任淮南节度使。

该年黄巢从广州杀回长江,高骈因大将张璘阵亡不敢出战,严备自保,致使黄巢顺利渡江、两京失守,高骈自身兵权被削。黄巢平定后,高骈因当初未立功业,日渐消沉。晚年重用术士吕用之,致使上下离心,终于光启三年(887)为部将毕师铎所囚杀。

杨行密(852-905),原名行愍,字化源,庐州人,早年从军在庐州做小头目,因与上级不和,杀了领导造反,占据庐州。中和三年(883),淮南节度使高骈奏请朝廷同意,任命杨行密为庐州刺史。毕师铎围攻扬州,高骈又请封杨行密为行军司马,招他来扬州解围,高骈被害后,杨行密带兵攻入扬州,为高骈戴孝哭丧三天。

经过十多年军阀混战,杨行密占据江淮,朝廷封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后又封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检校太师、中书令,天复二年(902)封吴王。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在征战中去世,享年五十四岁,他是五代十国之南吴的实际创建者,南吴传二世、四主(后三位吴主是杨行密的三个儿子杨渥、杨隆演、杨溥,其中杨溥还称帝了),详见笔者《帝王过仪征之南吴睿帝杨溥》。

县志卷二十三武备志事略记载:“僖宗广明元年,贼黄巢北渡江,兵势甚盛。时,高骈镇广陵,以诸道兵散,自度不能制,但令诸将自保,不敢出兵。由是,贼犯六合、扬子而北。”

黄巢从广州返回北上时,作为淮南节度使的高骈,依仗之前痛打黄巢的经验,感觉从各地赶来的援军,自己不能节制(怕他们争功),向朝廷报告自己能行,让援军回去。然而手下大将张璘中计阵亡,高骈乱了方寸,命令淮南各地守军闭门避战,结果眼睁睁看着黄巢从六合和仪征(扬子)从容渡江,随即席卷中原,攻取洛阳、长安。高骈铸成了大错,误了一世的英名,甚至被《新唐书》列入了《叛臣列传》。

关于县志记载黄巢在仪征渡江及在胥浦驻扎的“黄巢寨”,详见笔者《帝王过仪征之大齐皇帝黄巢》一文。

高骈晚年迷上了神仙,重用术士吕用之,搞得众叛亲离。县志卷四十七杂类志纪闻记载:唐僖宗时,诏于广陵立高骈生祠,并刻石颂,差人采碑材于宣城。及至扬子院,吕用之一夜遣人,密以犍牯五十牵至州南,凿垣架濠,移入城内。及明,栅缉如故。因令扬子县申府:“昨夜碑石,不知所在。”遂悬购之。至晚,云:“被神人移至街市。”骈大惊,乃于其傍立一大木,木柱上以金书云:“不因人力,自然而至。”即令两都出兵仗鼓乐,迎入碧筠亭。至三桥拥闹之处,故埋石以碍之,伪云:“人牛拽不动。”骈乃朱篆数字,帖于碑上。须臾,去石,乃行。观者互相谓曰:“碑动也。”识者恶之。明日,扬子有一村妪诣府判官陈牒,云:“夜来里胥借耕牛牵碑,误损其足。”远近闻之,莫不绝倒。

这个故事用白话文解读:唐僖宗下诏,给高骈建生祠,还要立碑,赞颂高骈的功绩。高骈于是派人到宣城去采购石材。石材运到扬子(仪征)后,吕用之使个点子,夜里派人征用50头牛,将石材偷偷运到扬州城里,第二天指使扬子(仪征)县令到扬州报告:昨晚已运到扬子县的碑材,不知道哪里去了。高骈就出了悬赏告示寻找,到了晚上有人报告:碑材被神人移动到扬州城里了。高骈大吃一惊,以为真的有神人相助,赶紧在碑材旁边竖立一根木柱,木柱上刻上字:“不因人力,自然而至。”还组织了浩浩荡荡的迎接仪仗队伍,要将碑材运往碧筠亭。在三桥相连的热闹处,事先埋了块石头,碑材运到这里时,兵士们假装说,怪事了,人、牛用再大的劲,也拽不动。高骈出场,用红笔写了几个篆体字,贴在碑材上,悄悄让人将预先埋的石头取走,这时碑材可以拉动了,围观者不明真相,以为高骈的神帖起作用了,纷纷欢呼:碑动了,碑动了!知道内情的人,对高骈的做法比较厌恶。第二天,扬子县有位村妇,到节度使判官陈牒哪儿告状,说,昨天夜里你们派人借我家耕牛拖碑材的,把牛脚弄伤了。至此,大家都知道了吕用之和高骈装神弄鬼的事,传为笑谈。

延伸阅读:高骈的淮南节度使幕府中有位新罗人叫崔致远。纪念碑上说崔致远也名列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之列,方晓伟所著《崔致远思想和作品研究》指:崔致远在淮南节度使幕府担任的最高职位是“都统巡官”,后又被奏授“殿中侍御史内供奉”职事衔,领“赐绯鱼袋”勋位,并继续拥有“承务郎”散官衔,最后以“淮南入新罗兼送国信等使”的官职东归。

崔致远(857-949),字海夫,号孤云,或号海云,新罗王京(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人。咸通九年(868) 十二岁时乘船西渡入唐,就读长安,乾符元年(874)进士及第,出任溧水县尉,三年任期届满,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授职幕府都统巡官。中和四年(884) 二十八岁时,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著有《桂苑笔耕集》。

崔致远在朝鲜享有很高的地位,其家族后裔亦繁衍兴盛至今。在韩国有崔氏宗亲会,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韩国国会议员崔载千。崔议员本人多次来扬州寻访先祖遗迹,资助中韩文化交流活动,对扬州大儒阮元推崇备至。2014年11月,崔议员发起在韩国首尔举办“阮元与金正喜”国际学术研讨会和“孤云崔致远图书馆”落成仪式,笔者作为阮元家乡的学人,获邀随团参会,团队共四人。团长田伟,扬州机关工委副书记;团员三人:王章涛,阮元研究专家;阮锡安,阮元六世孙;巫晨,就是笔者。我们几个团员,都带着自己的书到韩国,捐赠给新落成的孤云崔致远图书馆。

【崔载千议员翻阅笔者的《阮元与仪征》】

【在韩国孤云崔致远图书馆合影】

左起:阮锡安、田伟、王章涛、巫晨。

霍州署衙旅游攻略(霍州署衙开放时间)

霍州的旅游景点有哪些

大张古文化遗址、西周厉王墓、歇马滩、霍州署、千佛崖石刻文物、明代鼓楼、雁塔、霍山、陶唐峪等。

简单介绍几个

陶唐峪

陶唐峪景区位于该市东南15公里处,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陶唐峪之称得名于古平阳(今临汾)上古时期,传说陶(yao)唐氏部落首领尧王(后称尧帝),曾在此山巡游、考察、避暑,山中至今遗有尧祠、尧宫,尧的女儿娥皇、女英也曾在此山中洗浴,故山中也有仙女池。陶唐峪景区大多为自然山水风光,这一点很难得,山雄、水秀、石奇、谷幽、景美、山民朴实等等为其特点,依山傍水所建曲折山道,爬上翻下甚是快慰,从山门下入口处舜渔潭,再往前就是后山一线天处;玉泉寺、龟山(摩山岭)、莲花台,正处于开发状态,山道比较艰难。石门到一线天处,有百米长左右近似攀岩,手抓铁索爬行地段线路,线路一侧是巍峨高峰,一侧是瀑布深河,惊险奇绝之中使人顿生豪气。

2,霍州娲皇庙

娲皇庙位于距山西省霍州市5公里的东郊大张镇贾村。四周青山环绕,东有潺潺泉水流过。据传,此庙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娲皇庙内现存有悬塑及壁画,尤以正殿内壁画而闻名。正殿东一侧的壁画高4米,长6.5米,面积为26平方米;娲皇圣像左侧壁画,高4米,长3米,面积为12平方米,与东侧壁画连为一体。整组画面表现了圣母宴请百官司时,宫廷内忙碌、热闹的生动情景

3,临汾七里峪景区

七里峪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部,地处山西省霍州市境内,东接沁源县灵空山景区,南邻古县,北接灵石,与石膏山景区接壤,面积2039.3公顷,核心区1117.9公顷。景区内有霍沁公路连接霍州与沁源,距景区15公里处的大运高速公路连接山西南北,从游园可直达霍州、临汾、太原等地,交通十分便利。七里峪景区是“中镇霍山”的主要景区之一,其山势雄峻,开阔壮丽,群峰连绵,-波涛,气象万千,奇峰、峡谷、清泉、飞瀑、山松、云海千姿百态。

五一节沿黄公路游:鸡鸣三省-香炉寺-乾坤湾-霍州署衙-大槐树

本文只有一个目的,是为五一节,准备去沿黄公路自驾游的朋友提供行程参考。

5.1沿黄公路自驾游路线图(北段)

第一天,石家庄-宁武-芦芽山悬空村-河曲县,530公里,8个小时,

游悬空村,住河曲县

第二天,河曲县-鸡鸣三省-府州古城-佳县,250公里5小时

游鸡鸣三省景区、府州古城,住佳县

第三天,佳县-香炉寺-乾坤湾,230公里4小时

游香炉寺,住乾坤湾

第四天,乾坤湾-霍州,192公里,3小时

游乾坤湾,霍州府衙,住霍州

第五天,霍州-大槐树-石家庄,476公里7个小时

游洪洞大槐树景区

河曲是“走西口”的地方。

路上,顺路去了芦芽山景区的悬空村。

宁武县悬空村

悬空的街道用木柱支撑

河曲县西口古渡

著名的西口古渡,是山西西北部人们走西口的必经之路,这里是最重要的一个码头,像闯关东一样出名。如今这里亭台楼阁,路树成荫,已经建成集休闲 娱乐 ,观光演出的大广场。

河曲县因地跨三省交界之处,正所谓金鸡齐鸣,三省皆闻,因此也形象地被称为“鸡鸣三省”。

“走西口”的主要原因是生活 环境恶劣,而内蒙河套地区却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急需劳动力来开荒垦地。“走西口”成了生存的主要手段。

西口古渡公园

鸡鸣三省(前面是陕西,后面是内蒙,右侧是黄河,隔河是山西)

府州城

府州古城始建于唐代,后经多次修筑。城垣周长接近五华里。

由徽宗皇帝亲自颁旨在府谷设立了“荣河郡”,是宋朝路、州、府、县四级行政管理以外再设“郡”治,为朝廷直管,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可见当时府谷之重要

一九九六年,府州古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北方保留最完整的石头城。

古城楼上写“府州城”,下写“荣河郡”

佳县香炉寺

香 炉 寺 ,孤悬于香炉峰前面 的巨石上建有一观音小庙,小庙 由一 3米长,1米宽的天桥与主峰相连。置身其上,低头俯看,滔滔黄河激流而下。

延川乾坤湾

黄河 在 延川 境内形成五个S形大转弯,由北向南依次是:漩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清水湾。这里就是著名的 天下黄河第一湾 ——乾坤湾。

在景区要坐观光车,可去乾坤湾、清水湾、会峰寨,黄河栈道、黄河码头景点。

乾坤湾

会峰寨

霍州署衙

霍州署相传曾为隋朝中郎将宋老生的幕府,又为唐尉迟恭的帅府行辕。其作为州治衙署,至今已历时1300多年了。

霍州署是中国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霍州署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共同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

其明柱上镌刻着一副楹联:“莫谓民可欺一二事偶不经心其怨其咨议腾众口,漫说官易做千万户于兹托命以教以养责在藐躬”霍州署楹联言简意赅醒世警人。在中国漫长的封建 社会 里,历代州官把修身立德作为为政之道,书写在官衙的醒目之处,非常耐人寻味,令人赞誉。

洪洞县大槐树寻根

五一节气候不冷不热,适合外出 旅游 ,黄河两岸绿色稍少,黄色显多。正是沿黄公路的黄色、黄土、黄河孕育了陕北几千年 历史 文化,而他正像应时的万物孕满生机,即将收获丰硕的明天。

霍州旅游景点排名

1、七里峪景区

七里峪风景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上霍线,东接沁源县的灵空山,北连灵石县的石膏山和介休市绵山。景区总面积15万亩,区内山清水秀、怪石林立、洞深谷奇、气象万千;五龙壑、滴水崖瀑布、双乳峰、南天门、石人沟、石崖奇松、华北天然落叶松保护区、八仙洞等景点各具特色。

2、霍州州署大堂

霍州署创建年代不详,据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版《霍州志》记载,元代州署已具一定规模,元大德七年(1303年)大地震,建筑全部塌毁。次年重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毁于火灾,唯大堂幸存。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建,后代又屡有增补修葺。现存建筑大堂为元代原构,仪门、戒石亭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

3、霍州署博物馆

霍州署始建于唐代,现存的霍州署是国内唯一遗存的元代州级衙署,建成以来,一直作为历代官员办公的主要场所。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1934年考察霍州署大堂后,称之为我国建筑史上“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现存大门、仪门、牌坊、大堂、二堂等建筑,为元、明、清遗产,规模宏大壮丽,堪称华夏艺术瑰宝。

4、霍州观音庙

霍州观音庙位于霍州市赵家庄村,2006年5月被定为第六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霍州观音庙是集儒、释、道为一体的典型的寺庙综合建筑。观音庙院坐北朝南,总体布局为两条平行轴线,符合了中国传统的对称理念。其东轴线为一进院,轴线上分布有山门、三圣殿,东侧有厢房、廊屋、耳殿,东南角二层有文昌阁。

5、霍州窑址

霍州窑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西南白龙镇陈村以南的汾河西岸台地上,烧造始于金代,终于明代,是中国北方金元时期的重要瓷窑址之一。霍州窑址面积约在15万平方米左右,集中点在陈村村南一带。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46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