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戈壁沙漠

戈壁沙漠亦称戈壁,在蒙古语中有沙漠、砾石荒漠、干旱的地方等意思,而在中文里又称“瀚海沙漠”、“戈壁滩”、“戈壁沙漠”等。它是荒漠的一种类型,即地势起伏平缓、地面覆盖大片砾石的荒漠,戈壁表面大部分不是沙子而是一些裸露的岩石。

戈壁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绵亘在中亚浩瀚的大地,在历史上曾经是蒙古帝国(Mongol Empire)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丝绸之路沿线几个重要城市所在地。它跨越蒙古南部和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广袤的空间:北达阿尔泰山(Altai Mountains)和蒙古草原,西南至河西走廊(Hexi Corridor)和青藏高原(Tibetan Plateau),东南至中国黄淮海平原(North China Plain)。

戈壁从西南至东北长约1610公里,北至南全长800公里,西部最宽,2007年统计显示其占地面积约1295000平方公里,是亚洲最大的沙漠地区。戈壁海拔和纬度都比较高,因此气温比较低,而且年温差、日温差都相当大。植被稀疏罕见,仅在高原和山下的平原上,有灌木似的矮小植被。动物相对来说多种多样,有诸如野骆驼、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詹兰羚羊和捷尔伦羚(dzeren)一类的大哺乳动物以及旱獭与囊鼠等齧齿类动物。

戈壁沙漠

Gobi Desert

必去理由:亚洲最大的沙漠地区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蒙古国[Mongolia]

景点所在省、州:巴彦洪戈尔省、中戈壁省、戈壁阿尔泰省、南戈壁省、苏赫巴托尔省 [Bayankhongor Province,Dundgovi Province,Govi-Altai Province,Ömnögovi Province,Skhbaatar Province]

戈壁英雄汇旅游攻略「戈壁沙漠旅游攻略」

创业英雄汇对创业者有哪些指导性的作用?

创业英雄汇告诉大家首先创业者皆是英雄,然后最重要的就是评

委的指导,给予创业者不断前行的动力与明智的建议,所以在创业过程中一定要有团队,方向正确,导,,

师指导特别重要。这也就是为啥很多创业者愿意入,,

孵的原因,孵化器可以参考马上办公孵化器,上海几百家的孵化器都有对接。

创业英雄汇有多假,是真实的投资吗,要报名费用吗?

不用报名费用。

《创业英雄汇》是2014年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推出首档大型青年创业实战公开课。该节目由谢颖颖、靳强搭档主持。

节目致力于塑造创业人格,传播积极向上、奋进拼搏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节目于2014年12月26日起每周五22:00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出,每期时长为60分钟。

央视财经频道瞄准了青年创业这一当下极具引领性、前瞻性的领域,汇聚了柳传志、俞敏洪、雷军等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创业导师群体,致力于鼓励青年人创业、创新,尤其是80、90后创业者勇敢走进创业新时代。

2014年12月26日22点档全新推出创新节目《创业英雄汇》。《创业英雄汇》是财经频道自创模式的青年创业励志节目,创新采用双现场演播室形式构筑起新颖独特的舞美空间。

谁有麦霸英雄汇小鱼儿的资料

姓名:黄虹馀 性别: 男 生日:1990.6.10 星座:双子座 生肖:马 身高:178cm 来自:中国长春 所学专业:流行演唱 学历:大专 嗜好:游泳和篮球 座右铭:人之所以平凡 是因为无法超越自己 参加过的比赛:2009年《吉林之星》荣获优秀奖 浙江卫视中国蓝长春mvp 艺名:小鱼儿 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流行唱法决赛选手。

支持小鱼儿!!

腾格里沙漠边,有一座绿岛,虽被大漠戈壁包围,却是兰州的生命线

沙漠绿岛

寿鹿山伸展着臂膀为兰州遮风挡沙

有这样一座山,面对数十里戈壁荒原,背靠巍巍祁连山,在沙漠和绿洲边,矗立千万年。

这座山,被人们称为沙漠绿岛。它既是祁连山东段的延伸,更是守护兰州西北的生态屏障。

它就是横亘在景泰、天祝、古浪之间的寿鹿山。

寿鹿山下苍山如海

戈壁,忽然突起,山与戈壁,形成了数百米的高差

自古天下名山僧占多。名山和名寺,有着难以割舍的关联。景泰城外,三四十公里处,有座寿鹿山。深山中藏古寺,据说山中寺院是唐代大将尉迟恭所修建。无疑这是一座名山。然而,这座山还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它是守护兰州、白银的生态屏障。

因而,这座山也被称为沙漠绿岛。一座山,为何会有这样一个名字呢?这个称呼究竟从何而来。三月,我们前往寿鹿山一探究竟。

这是一个春日。在兰州市区尚是蓝天,谁知刚出市区,天气变了,微风吹来,沙尘渐起,等到兰州新区时,远方天边,就挂上了一层黄色纱幕。空气中略微有些沙土的气息,所幸风并不大。

不过,我们要去的寿鹿山,正好和腾格里沙漠南缘接壤。那里的沙尘暴会更大,迎接我们的是否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呢?一切都是未知的。

虎头瓦当

鹿山在景泰县城的西南方向,距县城约三十多公里。我们特地找了景泰县博物馆的苏云来给带路。苏老师是著名美术家,长期在景泰县从事文化工作,多次到过寿鹿山。一上车,他就问,去哪个寿鹿山?原来,在当地概念中有两个寿鹿山。一个是古老的寿鹿山,也是传统中的寿鹿山,民间俗称老爷山。另一个则是寿鹿山自然保护区,它涵盖了景泰寿鹿山和古浪昌灵山两部分。

我们自然选择了老的寿鹿山。出景泰县城,向南大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路口,右拐,上一条乡间公路。寿鹿山在景泰、古浪、天祝三县的交会处,其实它不仅是行政地区上的交会,更是地理上的一种交会。

景泰县城一带,名叫一条山。在它的周围,大部分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戈壁荒原。山在空旷的戈壁滩上非常突出,所以人们才叫做一条山。过去,从一条山到寿鹿山之间,基本上属于戈壁荒滩,只有在零星泉水露头的地方,形成了一个个小村镇。

初上乡间公路,走入我们视野的是一块块农田。这里是景泰的灌区,居民多是从山里搬迁出来的移民。行走在这里,诸如九支、八支之类的地名,不时出现在我们视野中。这些带有“支”的地名,其实是灌区主干渠上支渠的称呼。

寿鹿山往北尽是茫茫戈壁

过了寺滩乡政府后,往前走不远,绕过一个小村,就进入戈壁滩了。公路先向南,而后转向西,路弯弯曲曲向前,望不到边的戈壁令人绝望。幸亏人们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大型风电场,缓缓转动的叶片,给荒原增添了几分生气。顺路,慢慢前行。过风电场后,地貌逐渐有了起伏。路在不知不觉中呈现上坡了。

走过一个废弃的村庄后,山势升高了。这里据说是明代驻军的一处养马的地方,人们俗称骟马沟。

带路的苏老师说,现在有了一条新路,可以直通山腰,这就轻松多了。出村庄,不远,是一体很深的砂河,过去就进山了。路非常简陋,其实就是在山间推土机推出能过车的便道。陡峭、盘旋,是这条路的特征。最陡峭的地方,坡度接近30度。所幸还算平整,虽然费力,行走却无碍。

四十多分钟后,我们抵达了山腰。眼前,地势是一处伸出去的山嘴,大体分为前后两座山头,几座殿堂,散落在两个山头之间,错落有致,殿堂的最高处,则是原始森林。

苏老师带着我们先到前面山头的舍身崖。这是个小山包,高百米。等到了山顶上,令人震惊的情景出现了。往北看,茫茫的戈壁,一眼望不到边,人们所说的“眼前万里江山”、“苍山如海”就是这种意境。

古洞胜迹

山脚下的戈壁,如同大海中的波涛,一波接着一波,无穷无尽,而寿鹿山则如同悬崖一般,矗立在波涛边上,仍由浪花冲击,岿然不动。

戈壁和寿鹿山之间的高差达数百米。这似乎是两种不同的地理地貌,它们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舍身崖,大量巨石,究竟从何而来

我们左前方就是舍身崖。寿鹿山上有大雄宝殿、玉皇殿、大佛寺、真武殿等众多建筑。这些都是近些年重修的。上世纪60年代,苏老师第一次到寿鹿山。他看到山上到处都是庙宇,殿堂周围长满了云杉树。他曾去过兰州五泉山,但这里留给他的印象,却比五泉山深。上山的路,名叫云路天梯,上面还有座天桥,这是一座卧桥,从两座山尖上架过来,长约30米。当时,玉皇阁里供奉着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四大金刚,越到里面,有哼哈二将,一哼一哈,当地乡亲们,把两尊神,一个叫哼哼神,一个叫哈哈神。

舍身崖

如今,舍身崖,是众多建筑中最小的一座。虽然小,却最具特色。这是一处修建在悬崖上边的小亭子。亭子不大,建在水泥浇筑的基础之上,大约三四平方米,很简陋。亭子外围,则是一圈供人们观景的护栏。在山顶上,我们明显感觉出风速在加大,气温也低四五度,衣着单薄的苏老师有些吃不消。不过,沙粒不多。抓紧护栏,顺着简单台阶爬到亭子上,走上去有些颤颤巍巍的,风更加猛烈,呼呼作响,亭子上的旗帜,呼啦啦抖动个不停。匆匆转了一圈就赶紧下了。

这座亭子修建在巨石之上。巨石,从山间直接伸出,笔直向上,有20多米高,托住了亭子,看上去很危险。人们取名舍身崖,显然说明是个比较危险的地方。在山顶,我们发现巨石忽然多了,紧挨着舍身崖,堆放着大量巨石。这些石头,大的有三四张桌子大小,小的也如同椅子般大小。石头,是一种灰白色,和山下戈壁滩上的那种小碎石截然不同。

玉皇殿外

显然,山顶巨石和戈壁碎石,是两种来源。有人说,这些山顶巨石,是人们在山顶平地,修庙时挖出来的。后来,我们在山间其他地方也看到了大量的巨石。显然,这是一座石头山,其上覆盖了黄土层。这些巨石,无疑是祁连山东段延伸时,所搬运过来的。

寿鹿山,又名老虎山。据说山中有老虎,也有人说山形如虎。当地的人们把寿鹿山叫做老爷山。苏老师认为:“农村人的说法,山上有老爷呢,山上是神仙住的地方,过去村民们多把神仙叫老爷。故而,久而久之就成了老爷山了。”明代以前和天祝境内的松山统称为松山。寿鹿山主峰海拔3321米,相对高度达到950米以上,这座山地跨景泰的寺滩、大安、正路、兴泉四个乡镇,三十多个乡村。它和东南的马场山、米家山同为一脉,不仅是黄河西北侧的生态防护屏障,更是兰州、白银的生态前哨。

寿鹿山中的松林

从地理上说,寿鹿山和它并行的昌灵山都是祁连山向东延伸的部分。祁连山东段主峰在天祝境内,其中的乌鞘岭,则是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限。松山,在天祝县北部,因山上多松树而得名,藏语称密哈山,这里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在内部形成松山盆地,海拔平均2500多米,显然这是高原地形。松山有两支东延,一支叫做昌灵山,一支则是寿鹿山,在人们眼中它们似乎是松山伸向沙漠的双臂。

站在山上,往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绵绵不绝。从寿鹿山往北十几里则是永泰城,再往北就是白茨水。那是一处汉代就有的驿站,汉简中称居延置。唐代王维曾经途经此处,前往河西走廊凉州。他的那首《使至塞上》曾写道“属国过居延”,说的就是这里。

从景泰县城到寿鹿山,我们经历绿洲、农田、戈壁、高原。地形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巨大的冲击。

绿草如茵,松林密布,沙漠绿岛守护兰州西北方

严格说来,寿鹿山、昌灵山、松山是一个整体。这是它的生命来源。如果说祁连山东段是一个巨大手掌牢牢按在黄河到武威一线,那么昌灵山、寿鹿山无疑就是手掌几个最有力的指头。

这里地处景泰、古浪、天祝三县交界处。从寿鹿山往东有路可以直达黄河边。向西南则能抵达天祝的囊锁寺。寺边是四娘娘坝,过了四娘娘坝,是一片草原,如同甘南的大草原一样。景泰的白牦牛就出在那里。苏老师说,有一年,他领着白银的画家司老师去看白牦牛。“他远远地看着,说这羊怎么这么大,我说是牛,他不信。结果到跟前真是牛。高兴坏了。人们没有想到这里竟然也有白牦牛。”

寿鹿山西侧的古浪昌灵山是它的另一只臂膀(王树铭 摄)

从寿鹿山往西走就到昌灵山。昌灵山的寺庙在古浪境内,而部分的草原则在景泰境内。相对而言,昌灵山更接近腾格里沙漠。昌灵山距沙漠仅8公里,民间传说,昌灵山是西王母丢失碧玉佛手所转化,可见这里绿色是多么迷人。这里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看惯黄色沙漠、黄色大地的人,眼前兀然突出一片苍莽葱郁的大山,那种感觉绝对震撼人心的。最为罕见的是,昌灵山也是亚洲离沙漠最近的原始森林区。

我们向南,眺望寿鹿山主峰,山势陡峭。苏老师曾经爬到了主峰,那里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这座山的南北两坡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过了陡坡后,山景大变,并不是我们想象的山那样,起伏不平。而是一块平地,夏天长着厚厚的牛毛草,草地绿绿的开着各种各样的花,黄花、紫花、蓝花、白花、蓝花,一簇簇,一团团,分外美丽,此时一群羊从绿草地上走过,这里就和草原没啥区别了,给我印象很深。而北坡则是长满了松林。因为南坡日照强,蒸发量大,水分消耗比较快,而北坡蒸发相对缓慢。所以大量松树都长在了北坡。”苏老师这样认为。

可以说,以松山为根基的昌灵山、寿鹿山等支脉如同一个手掌,将北方来的沙尘暴阻挡在兰州以外。

松根水,一座磨,被遗忘的生态屏障

我们现在看到寿鹿山的植被情形,是历朝历代砍伐后劫后余生的。

这里最早的开发,可以追溯到汉代。汉武帝时,霍去病驱逐匈奴后,汉政府陆续在河西走廊设立了河西四郡。从长安通往西域的国际交通大动脉,就是从景泰过黄河,然后在寿鹿山北方二三十公里的地方,一路向西。当时,人们在那里,不仅修筑了长城,而且设置了驿站。至今,景泰县境内有大量的长城烽火台。

景泰境内调查清楚的烽火台有一百五十多个,这些烽火台就像棋盘一样,构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在长城一线尤为集中,有七十几个烽火台。其余的八十几个烽火台就在全县的其他地方分散分布。可见当时长城沿线驻军的数量了。

咕咕泉水从戈壁中流出

有人,有驻军,就要住房,要生活,伐木是必然的。这里主要树种是青海云杉,高大笔直,生长不易,木质相对松软。原先寿鹿山的林木延伸到长城沿线,随着时代的推移,这些植被的下线,一直在收缩。唐代,山上修建寺院,人们要将林木砍伐掉才能修建。到了明代这里的植被就收缩到距离寿鹿山十几公里永泰城一线了。修建永泰城时人们砍伐了大量的林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这里森林很茂密,从山顶到山脚下,全是树林子。从我们进山的地方开始,全部是树。人们每年搞清山,进行有规划的砍伐,山下好多人家以砍伐树木为生。人们先选好树木,然后树梢顺着山顶砍倒。山中有不少溜槽,专门用来运送木头。树根拴上绳子,附近村子里十八九岁的女孩子,非常勤劳,她们一人就能拉着一棵树,往山下跑。山势陡峭,人和树木,相互借势而行。有一个前提,人要跑得比树快才行,否则树就会撞到人身上。曾经茂密的林木就这样渐渐地消失。但大自然依旧滋养着这方土地。

寿鹿山北面的戈壁滩,虽然没有树木涵养的水源,寿鹿山顶上形成的地下水源,却通过含水层仍旧源源不断渗透到戈壁荒原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把这些泉水叫做松根水。在乡亲们质朴的观念中,有松树才有水,而水的根源,自然就在山间的松林里。距此地不远处,还有一个地方名叫一座磨,那里曾有一座水磨,想必水势也很大,否则也不可能带动水磨。

寿鹿山北侧戈壁中的永泰城

这是个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沙漠绿岛,当层层风沙从这里往南而去时,风啸声在寿鹿山的遮挡下,沙粒被阻拦了下来。它们如同伸展的臂膀,在寿鹿山到黄河之间构成了一道绿色屏障,阻断兰州西北方向的沙尘暴南下。

兰州距离寿鹿山一百多公里。这座从祁连山东段延伸到戈壁滩上的绿岛,在春季里,在春风刮起土的时节,在飘荡着淡淡沙尘气息的日子,守护着我们的家园,可惜兰州知道它作用的人不多。

■本期地理名词

狭管效应

地形对风沙速度的影响比较大,容易形成比较大危害。我省河西走廊南北两侧是巨大的山脉,当风从西往东吹,进入河西走廊后,在南北两山形成的狭长通道中,风速会在瞬间得到加快。而出了峡谷地带,地形开阔,风速就下降。这就是“狭管效应”或“峡谷效应”。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也同样会形成狭管效应。当走过某处高层建筑时,风忽然变大。这一点,在兰州的张掖路、山字石等处感觉会更加明显。

地形对风沙还有另外一种影响,这就是高山对风速的阻挡作用。一般来说,两地高差在300米左右,风速会降低2米每秒。

夏季的昌灵山草原(王树铭 摄)

青海云杉

青海云杉是甘青等地常见的树种,中国独有植物。许多人误以为松树。云杉适应性强,可耐-30℃低温。大多在海拔1750-3100米地带生长。木材性质和云杉相似,可用于建筑、桥梁、舟车、家具、器具等,在寿鹿山,以前修建寺院多用的本山材,就是指青海云杉。

王文元(兰州老王)原创作品。转发惠己利人!

横穿戈壁沙漠,远观祁连雪山,这里是明长城的最西端

嘉峪远眺 摄影:杨东

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长城横断戈壁,北连黑山高崖,南抵讨赖河岸,在其间嘉峪山麓脚下、九眼泉湖西侧,踞有另一处号称“天下第一雄关”的天下名关嘉峪关,锁住河西走廊咽喉。

九眼泉湖及嘉峪关城摄影:王金

嘉峪关始建于明代。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平定北元残余势力,朱元璋进行二次北伐,任命宋国公冯胜为右副将军,领兵5万出击河西,大胜。冯胜考察河西防务,发现酒泉向西40里嘉峪山这一带系河西襟喉,是西域入贡的必经之道,于是在九眼泉西北坡上置关隘,筑土城,周围二百二十丈,高二丈余,东西两城各有月城,以此关为要紧门户。

祁连山雪映雄关 摄影:陈淮

登临嘉峪关城楼,遥望河西走廊,其南祁连山长年覆雪,白色山峰斜刺长空,西面戈壁荒芜浩瀚,黄涛如海,北面马鬃山支脉黑山威严耸峙,身后东侧清泉绿洲,巨型城障辖地势之力,建雄关伟筑,连陲锁钥,不愧为河西第一隘口!

河西咽喉,连陲锁钥 摄影:何涛

冯胜首修的嘉峪关,当时只是一座土城,领明军胜利之威而立于西北边陲。弘治初,吐鲁番国崛起,吞并明在西部设置的羁縻卫所,嘉峪关防御压力陡增。弘治八年(1495),巡抚徐进令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嘉峪关重关(罗城)和关楼。正德元年(1506),李端澄又加固了初筑的土城,并修建嘉峪关内城东西二城楼及官厅、仓库等配套建筑。

南北边墙两翼环抱 摄影:王金

嘉靖十八年(1539),尚书翟銮视察西北防务后,上书加固嘉峪关关城,增筑两翼长城。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一道长三十余里的长城,此后又多次增修、补修嘉峪关周边长城,形成西南、西北、东北三面为半圆形的防御阵地,嘉峪关防御体系成为我们现在所见之模样。

边墙遗址上尤有版筑留下的印痕 摄影:王慧莲

1961年,“万里长城—嘉峪关”即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与八达岭、山海关等一起做为万里长城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2000年被评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2007年又被评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精巧之嘉峪关 摄影:杨东

嘉峪关防御体系由嘉峪关内城、外城、罗城、瓮城、护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等建筑组成。

嘉峪关外城城墙 摄影:王慧莲

关城内城基本为正方形,周长640米,高十米余。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取意旭日东升、紫气东来、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取意怀柔致远,西陲安定。内城东西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门楼,飞阔凌空,遥相对峙,门外各有瓮城守护。

东门瓮城门“朝宗”门 摄影:陈磊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这是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林则徐遣戍伊犁,九月初八日经过嘉峪关留下的四首感赋之一。

光化佛光 摄影:杨东

林则徐在他此行的《荷戈纪程》书中记到,在嘉峪关西门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1837年清朝左宗棠驻肃州时重整关墙和关楼,并重书“天下第一雄关”的匾额。1931年西北军阀拆关楼后此匾下落不明。现立于光华门楼上的“天下第一雄关”匾,为赵朴初先生重新题写。

透过光华门眺望柔远门 摄影:张骅

嘉峪关城内修建有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办公场所,1987年在原建筑遗址上复建的,为两院三厅式四合院。嘉峪关内其他建筑主要在民国期间被驻军修建兵营时拆毁。

嘉峪关城内的游击将军府 摄影:陈淮

嘉峪关内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南北城墙中段各修一座敌楼。内城西门外建有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罗城城门通往关外,有匾额“嘉峪关”,上建嘉峪关楼。关外百余米处立有巨碑,上书“天下雄关”。

俯瞰嘉峪 摄影:王金

嘉峪关建筑布局形式俨然却不失精巧,宏伟沉毅,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嘉峪关流传有很多民间故事,如一块砖、燕鸣石等,令人遐思。

关城朔雪 摄影:王金

嘉峪关景区内有长城博物馆,始建于1989年10月,是国内首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主题,集展示长城文化、长城历史和长城学研究成果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主展“中华之魂”长城历史文化陈列包括:“纵横万里——雄峙千年——长城历史沿革”、“金戈铁马——边塞烽烟——古代长城战争”、“长河落日—— 丝路花雨——河西长城与丝绸之路”、“北漠尘清—— 山河形胜——嘉峪关 ”四个单元,总面积2700平方米,形式多样、历史翔实、可视性强、艺术品位高。

长城第一墩 摄影:李炬

嘉峪关长城向西南延伸,止在讨赖河旁陡峭的河岸边上。在这里,明代肃州兵备道李涵于嘉靖十八年(1539)监筑了一个巨大的长城墩台,名讨赖河墩。

据河临险的第一墩 摄影:梁汉元

它是明代万里长城自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这里便是长城第一墩景区。

讨赖河墩与明长城 摄影:杨东

讨赖河墩北距关城7.5公里,矗立于讨赖河边近56米高的悬崖边上,可谓用极天限。讨赖河发源于是祁连山讨赖掌,因此得名,其水为山雪融水,呈现漂亮的蓝色。

马鬃山支脉黑山 摄影:杨东

嘉峪关北侧有黑山,是河西走廊北侧马鬃山山系的一条支脉。黑山崖壁上发现有摩崖浅石刻岩画153处,是人类文明在河西走廊上活动留下的早期纪录。

嘉峪关北翼长城延伸至黑山之上 摄影:杨东

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明代肃州兵备道李涵修筑长城自嘉峪关至黑山之上,墙体以本地的砾石和黄土夯筑而成。因筑于约四十五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臂长城”。

黑山上的“悬臂长城” 摄影:马骏

悬臂长城距离嘉峪关市区约11公里,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是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悬臂长城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于1987年修缮,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登临山顶,关外大漠荒凉尽收眼底。

小众玩法

河西走廊一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留下了富有层次的文明遗迹。探寻完明清都大规模使用过的嘉峪关长城体系,可以在黑山去探寻人类早期游牧文明留下的黑山岩画,然后前往嘉峪关市新城镇的魏晋壁画墓博物馆,那里有一个“魏晋墓砖壁画艺术陈列”,展出了大量自魏晋砖壁画墓出土的砖壁画,从那里,您能阅读到自西汉开辟丝绸之路后,中原文明西进和东西文化交融在此留下的一道历史年轮。

交通状况

嘉峪关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含高铁)、航空呈立体交通格局。国道312线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嘉峪关有直达北京、上海、西安、兰州等地的航线,嘉峪关机场是4E级国际备降机场。嘉峪关市市内交通也十分便利,市区乘坐4、6路公交可到达关城风景区。

作者:张俊

来源:甘肃省文物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464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