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契丹

契丹

辽真寂之寺

保护性开发:让辽文化更有生命力

但对于辽文化的开发,赤峰进行得很缓慢,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这种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珍爱,在顾宇看来是必要的,“许多历史文物的深刻内涵在于传递着一种不能失传的民族精神。保护文化遗产,实际上也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他充满感情地说。

不只是顾宇,这一次整个赤峰的决策层、主管部门、学者、开发商都达成共识:面对辽文化这座巨大的“文化富矿”,如果盲目开发便是对珍贵历史文化的践踏,只有实施保护性开发,才能使古代原生态文化资源更具有永久性的生命力。

赤峰选准的第一个开发点是建设国家遗址公园。巴林左旗上京辽文化产业园区办公室主任沈铭涵认为:“这是让历经千年沧桑的文明遗址遗迹永远保存下去的好办法。因为依托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发展的文化产业园区,必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带动地区旅游业、物流业、演艺业的空前发展和繁荣。”

辽上京遗址公园的建设,规划投资20亿元,打造集遗址保护、考古体验、城市绿地、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同时,辽上京遗址防洪二期工程、乾德门遗址保护性展示也启动实施。

而且,为了保护辽上京遗址项目,已将国道303改线绕行。

此外,赤峰已连续9年对辽祖州祖陵进行保护性发掘,基本探明了辽祖州祖陵遗址格局,为申报建设辽祖州祖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扫清了技术障碍。而就在辽上京遗址公园旁,气势恢宏的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在拔地而起。

辽文化产业保护性开发的动静,引来了国内文化客商的高度兴趣。

福建客家商会闻讯而来,一番考证,对赤峰独一无二的契丹辽文化资源倾慕不已。当即慷慨承诺,不管参不参与开发,他们都捐赠六百万元,对辽祖州祖陵上一个全套监控设施,以防盗墓和破坏。他们发自肺腑地说“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遗产,不保护起来太可惜了。”

目前,由这家商会援助的“草原天灯”项目已经上马,实施了对辽祖州祖陵的全方位监控。

来自济南的企业看中了真寂之寺景区的扩展提升项目,即刻决定与赤峰契丹旅游有限公司,注资2亿元;来自江苏、山东的客商经过深入调研,认为辽上京文化产业园潜力巨大,已投资5亿元进行开发建设。

目前,赤峰针对辽上京遗址、辽真寂之寺、辽祖州祖陵等遗存开发的文化产业日渐成型。

在计划中,辽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已列出时间表:用五到十年时间,把上京契丹辽文化产业园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园,把辽上京遗址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把祖陵和真寂之寺建成国家4A级景区。届时,一个保护措施完备、遗址展示充分、供市民及游人休闲利用的大遗址景区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丰厚的辽文化资源,是赤峰在多元文化格局中的立身之本,也是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更是迎接全球化的可靠资本。

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辽文化产业,正在奠定向支柱性产业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辽文化产业正从远古乘着时代的巨轮,融入城市建设之中,变成产业优势。

农安辽塔历千年 依稀可见契丹风 契丹

农安辽塔历千年 依稀可见契丹风

文|王可航

图|长春市博物馆、农安县文物所提供

农安辽塔位于农安古城西垣外100米,古城位居高台地,古塔就座落在高台地的制高点上。2013年3月5日,这座近千年古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年底,农安辽塔再次修缮完毕,现已对游人开放。

1953年以前的农安辽塔

农安辽塔高44米

农安辽塔为八角13层实心密檐式塔。由座、身、刹三部分组成,通高44米。塔座呈八角形,每边长7米,高1米,平整坚固,承托塔身,使古塔显得庄严雄伟。在13层的八个角上,共挂104个风铎,塔身上面是塔刹,塔刹指向天宇。

1982年修复前的农安辽塔

______

现在的农安辽塔

塔刹

农安辽塔始建于1023年

经考古专家多方查寻资料和考证,农安辽塔确切修建年代应为辽圣宗太平三年至太平十年,即始建于公元1023年,历经8年,至公元1030年落成。

塔是佛教的象征和产物。辽代契丹人笃信佛教。辽圣宗时,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都发展到鼎盛时期。随着佛教的盛行,辽代在兴建城堡的同时,通常要大兴寺院和佛塔,农安塔就是在这种特定历史环境下修筑而成的 。

农安塔名称很多。基于民间传说,观其雄姿名谓“宝塔”,念其历史悠久而称“古塔”,因与佛门相关曰“佛塔”,考其建塔年代则名“辽塔”。随着建制的兴废和地名的变化,“宝塔”“佛塔”前又常常冠以“黄龙”“龙湾”“隆安”以至“农安”二字。即“黄龙宝塔”“龙湾古塔”“隆安佛塔”或“农安辽塔”。

农安塔历经沧桑,由于战祸连绵,兵匪枪击,风雨剥蚀,虫鸟叼啄,1949年以前,古塔已剥落成两头细中间粗的棒槌形了,塔身岌岌欲坠。

脊兽

风铎

单线阴刻银牌正背面图案

农安辽塔第13层出舍利盒

四次修缮维持辽塔原貌

农安辽塔保护标牌(正面)

绞釉瓷盒(上)瓷炉(左下)白瓷器(右下)

1953年,吉林省人民政府拨款对农安塔进行了第一次修缮。在修缮过程中,塔身十层中部有一块80厘米的方砖,揭起方砖,是一砖室。砖室里的西北角,有个用砖摆的小台,台上为硬山式木质小房,房内有释迦摩尼佛、观音菩萨、银牌、瓷香炉、木盒、银盒、瓷盒、布包等遗物。1983年,进行了第二次修缮,使古塔恢复了本来面貌。1991年,塔身出现裂缝,因而进行了加箍、灌注等方法加固。2018年辽塔再次修缮完毕,继续为世人了解辽代历史提供实物例证。

如今,游人络绎不绝,人们依稀还能看到辽代契丹人的风采。

关注我们

赤峰行纪,探寻神秘契丹文化起源地 契丹

七月的南方,空气里弥漫着闷热潮湿,叫人喘不过气来。突然,怀念起在草原上自由驰骋的日子,天那么蓝,云那么低,成群的牛羊散漫而悠闲。

而心与身体,都是自由的。

便是暗暗下了决心,在严酷的炙热到来时,北上。找寻心中那一抹绿色的清凉。

去看大草原,内蒙古便是首选。三个字,从唇齿间迸发出来,脑海中已是绿油油的色彩,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

我的心中,总有一副画卷。

春日里是莹莹长长的缱绻,薄雾缭绕,田园怡然。夏日里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深深浅浅,层层叠叠。秋日里是五彩斑斓的绚烂,无比浓烈,却又让人宁静。冬日里是纯净无暇的皑皑白雪,万马奔腾,烟波四起。

我到后来才知道,这样子的画面,不过是来自于北方朋友们的分享。点点滴滴,汇聚成了心头的念想。

无数次,心生艳羡。能够如此靠近那片梦幻般的土地,该是多么幸运。

由南至北,一日飞行,我终于又做了那个属于草原的孩子。

【乌兰布统】

天地高远,风涌云起,这里曾经是皇家的猎场,是离帝都最近的草原,是我心目中无数次向往的乌兰布统。

当年康熙大帝领兵20万大战葛尔丹于此,大败敌军,气势恢宏。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随历史的洪流消散,眼前的乌兰布统静谧而又祥和,在柔美的阳光下绿丝绒一般铺展。牛羊在悠闲的吃草,蒙古包上炊烟袅袅,偶尔,有牧民策马而过。亦静亦动,皆美如画。

谁也看不出,这里曾经兵戈铁马。谁也不会遗忘,这里曾经谱写恢弘。

乌兰布统,是蒙语,翻译成汉语便是红色的山。远远望去,轻盈娇嫩的草地背后,坚挺的山峰拔地而起,暗红色的岩石若隐若现,便是乌兰布统峰。

于山前站了许久,远远的望着。我不曾触摸过那坚硬的质地,也不曾俯下身躯亲吻粗燥的纹理。迎着风,仰起头,任青草的芳香带着信仰远行。我的向往与敬仰,风会送到。

还未从远方的追寻中回过神来,便是听到马蹄声奔腾而来。

蒙古的汉子,都是马背上长大的。会骑马的蒙古男人,才是经得起天地的考验,赢取得了喜欢的姑娘。一声长鞭当空响,健硕的身影从前方驰骋而来,这一刻,分不清到底了草原的辽阔造就了蒙古人的洒脱,还是蒙古人的洒脱成全了草原的辽阔。

我们,坐在大草原间,观看了一场实景演出。马上翻腾驰骋,成吉思汗的一生渐渐铺展。出生、娶亲、抢亲、征战,这是属于内蒙大草原上的传奇故事。

【那达慕大会】

抵达赤峰市巴林右旗,终于亲眼得见那达慕大会。这个在影像与文字中向往过无数次的盛会,终于鲜活的摆在了眼前。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游戏”,这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牛羊肥壮的季节,蒙古人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聚会,而聚会的同时,又沿袭了类似汉族人赶集的风俗,渐渐形成了蒙古族人特有的一种聚会形式。

摔跤、射箭、骑马,是每一场那达慕大会必备的内容,也是最吸引人们眼球的部分。

小型的那达慕,在每年七八月水草最为丰美的时节举行,而这一次,在巴林右旗幸运得见四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与蒙古族人们一起狂欢,真实的感受蒙古草原马背上民族。

蒙古摔跤又称之为“搏克”,摔跤手在人群中一眼便能认出。

除了壮硕的体格之外,独特的服饰也是摔跤手的标志。尤其脖子上随风飘扬的彩色布条,更是增添了几分威武之气。莫要小看这些被称之为“景噶”的布条,只有获得冠军才能拥有,并且越多说明获得的冠军越多,这名摔跤手在蒙古的地位也越高。

【真寂之寺】

从来没有想过,在内蒙草原腹地,竟然隐藏着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自辽至今,于历史的长河中书写着独特的篇章。

迎着炙烈的阳光前行,彩色的经幡随风舞动,僧人们的诵经声从石窟寺中穿透而来。若不是站在高地,放眼远方层叠起伏的草地山峦,恍惚间还以为回到了西藏高原。

那一刻,心静如水。

召庙,其实是两座寺庙的结合,跨越了时间与信仰,合为一体。灵岩山下的庙宇,为善福寺,初略一看,与普通庙宇殿堂无太大区别。踏入殿内,才发觉另有天地。

善福寺依山而建,而与之连接的山体石窟,则是辽代保留至今的真寂之寺。真寂之寺为四窟二龛式,石窟内共有大小佛像112尊。佛经上说佛祖的涅槃像是头北脚南枕右手面西侧卧,而真寂之寺里的卧佛是世界上仅此一尊的头南脚北枕右手面东侧卧的雕像。

最特别的是石佛像中,其中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所结手印为世间独一无二,甚至佛家高僧都无法解读。现今有两种说法,一是佛家“不二法门”手印;一是与燃灯古佛,二佛并存的意思。究竟为何意,为何解,或许只有当初辽代建造者知晓了。

灵岩山,本身是一座奇石。远远望去,如雄鸡展翅。据说,有缘之人还可以得见宗喀巴大师的显像。山后有一条陡峭小道,又称“阎王道”,手脚并用才能攀至山顶。

走过阎王道,穿过三生难。立于山巅,豁然开朗,万倾疆田,皆于脚下。恍惚间,仿佛回到锡吉里耶的狮子岩上,数千年的岁月穿越而来,那是信仰与轮回的召唤。

【神秘契丹文化 】

我生长于大理,对于《天龙八部》情有独钟,各个人物与故事,皆是熟读多遍。所有人物中,最喜欢乔峰。

年少时未谙情事,觉得这个侠肝义胆的男人浑身正义。待到年纪渐长,经历了情愫的酸甜苦辣,方知珍贵的是那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

乔峰,是契丹人。

契丹人,究竟在哪里? 这个曾经叱刹荒漠草原戈壁,彪悍凶猛令人生畏的民族,几百万人究竟如何突然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至今无人知晓。

从神秘中来,在神秘中走。契丹,这个谜一般的民族,从他们在历史中现身一样,神秘色彩始终伴随。

这一程,抵达赤峰。站在这片大辽文化的发源地上,似乎离神秘的契丹文化也近了些许。

到辽上京遗址看看曾经辉煌过的地方,到辽太祖陵感受天地精华汇聚之气,最后,带着无尽的幻想与期待走进博物馆,用历史与文物揭开心目中的神秘契丹。

关于契丹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一位女子则乘青牛自上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后来,他们的八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

唐朝末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八部,建立了辽国。1124年,契丹人在中京城下与女真人决战失败,贵族耶律大石率几十万部众迁至漠北,延续了辽政权。辽国最终于1218年被蒙古所灭,此后的史书中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踪迹。

而辽太祖陵,埋葬的正是契丹首领,建立大辽的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

抵达辽太祖陵那一日,便被山势的气魄折服。整座山脉蜿蜒连绵,大气磅礴,宛若展开的翅膀,又如稳健的交椅。即使不懂墓穴风水,也能依稀感受到皇家的气势,心生敬畏。

我把赤峰之旅的详尽攻略搬到了地图上,烧脑的事情让我来,你指享受旅行就好。速来我的微信公众号(鱼鱼众生 yyzs_life)领取这条专门为你设计的赤峰#旅行家攻略地图#吧,有了它,旅行变得更简单。一起玩转赤峰,玩转地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451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