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对夹

对夹是烧饼里夹薰肉的大众食品,是赤峰当地的肉夹馍,香脆可口。就餐时买上几个,亦饭亦菜,十分方便。赤峰对夹自1917年苏文玉创建“复生隆”对夹铺后而逐渐闻名四方。对夹源于一种“杈子烧饼”,这种烧饼和面和制作工艺特殊,而且从吊炉取出后要再摆到铁制杈子上回炉以微火重烤,因而外脆内软,别有风味。对夹内的熏肉十分讲究,精选十几种配料调味,香而不腻。“福兴楼对夹”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

安徽一座“夹江对峙”的山,海拔高度82.12米,全年对游客开放

对夹

从安徽目前境内的很多山川发展上看,不少区域中的山川文化都是很值得称赞的,从它们的旅游魅力上看,很多山川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进而会取得更多游客的美誉,进而能让许多游客感受到很不一样的社会吸引力,而在安徽,知名度最广的山主要是以黄山和九华山为代表,但除了这2座名山之外,也有很多其它名山存在,从它们的占地规模、景点分布和欣赏性上看,都是一座很值得观赏的山川,因此小编就介绍一座比较适合欣赏的山川,在对这座山发展下来看,它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还是很大的,也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

这座山就是天门山。安徽境内的山还是较多的,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之处,虽然从旅游上看来,它们的人气和发展知名度大小也不同,但从其山川的发展表现过程中看来,却可以提升其山川的实际潜力却很大,也是属于安徽一直以来都在努力保护的对象,它位于安徽芜湖市北郊长江畔,从远处看,它就是安徽一座“夹江对峙”的山,这是与其它山川最大的不同之处,更让人感到很有旅游动力的山川。

在此之外,这座山是因李白《望天门山》而闻名全国的,也让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其山川的特点是山势陡峭,隔江对峙和突兀江中,这是它最具特色的3个方面,当游客搭乘船只从“天门”中穿梭往来的时候,会让游人欣赏到这鬼斧神工的美景壮观之处,所以令很多游客感到很不可思议,毕竟它是属于我国少有的山川分布。

再从其山川所拥有的景点上看,它主要是有天门书院、铜佛寺和沙滩等,即便在总体上,它仅是一座3A级山川,与黄山等5A级名山相比,它的发展差距还比较大,但这座山却凭借自己的独特优势,以及是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上吸引到了很多游客赞誉,所以在对这座山发展过程中看,它的发展吸引力也很大。

它是一座海拔高度82.12米的山,而且是全年对游客开放的,这可以提升芜湖的旅游业发展,也让其山城周边的居民旅游收入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伴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芜湖也比较注重对其山川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毕竟这座山是与长江紧密相关的,所以芜湖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其山川的保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赤峰对夹是一种怎样的美食

在内蒙有一种美食,被叫做中国版汉堡,这种食物就是内蒙古的美食,对夹。对夹有点像大西北的肉夹馍,但是又有点不一样。这种据说是驴肉火烧的改良版,对夹在内蒙地区最为常见,尤其是内蒙的赤峰,一起了解一下!

对夹历史介绍

对夹的发明者是一对父子,

而这对父子来自河北,

因此你应知道,

对夹其实是驴肉火烧的改良。

对夹形似肉夹馍,也可以叫肉夹馍的一种吧,但它的外皮是那种酥脆的,没有肉夹馍那么大,比较小。主要夹的原料就是熏肉,刚出炉的饼皮配上熏肉,香香糯糯,美味。除了能夹熏肉外还有多种对夹,像鸡蛋火腿的,牛肉的,香辣对夹,鸡扎对夹(这是赤峰最当地的一种吃法)。吃对夹配上当地的特色小炒,如香辣肺丝,干椒皮拆骨肉,酸菜粉,美味,现在想起来都想吃。

对夹最初是创建于清末赤峰老哈达城,对夹的皮子是用小米面或糜子面制作的,吃的时候,涂以酥油,摆到特制铁叉上,重新回炉用小火重烤一遍,再夹上熏肉即可。

对夹最好就是出炉就吃,一旦变凉,对夹的皮子就会变硬,熏肉也会变干,口感就差很多。吃对夹最好的搭配是羊杂汤,可以让羊杂的腥膻味降低,而且酥油更加香甜。

赤峰对夹和西安肉夹馍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夹吃的重点不在肉馅,而在于对夹皮。因为皮子用了猪油、盐、五香粉和白糖这些配料,反复的叠成千层,所以即便对夹不用熏肉,单就吃那一对夹皮,依旧是仍是美味可口。

说到赤峰的对夹,其实像肉夹馍、饼夹菜等都是和它差不多的,还有中部地区的烧饼加肉、火烧夹肉和人们爱吃的锅盔,做法虽然不一样,但是做好以后都还是挺像的,不知道我说了这么多的饼夹菜和烧饼夹菜你们都吃过几个?

赤峰其它美食推荐:

赤峰除了当地的对夹以外,还有些非常多好吃的美食,像赤峰人爱吃的敖汉拨面、黄米面豆包、赤峰猪血肠、涮羊肉、哈达饼、烤全羊、烤羊腿、烤羊排、达里湖鱼、敖汉小米菜包、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等都是赤峰地区的名吃,有机会可以来品尝下。

青龙山故事8:揭秘武圣宫桥,一块诰封碑、三对夹石乃何人功名?

2019年9月10日,桂北知名的历史文化古村——全州县安和镇青龙山村,迎来了穿村而过的小源江上另一座石桥——武圣宫桥的重建开工,随着热烈的鞭炮响起,历经沧桑52年小石桥即将拆掉,埋藏在桥上的诰封碑和功名夹石(甲石)即将揭开神秘的面纱!。

武圣宫桥

青龙山人崇文尚武,当年建有武圣宫和广福殿两座庙宇,武圣宫给村落聚宝,广福殿为村落祈福。

武圣宫内景

武圣宫建于清朝末期,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面积约300平方米。武圣宫是拜祀关公--关羽的庙宇,正殿供奉忠诚信义的关帝圣君(村人称其关夫子),象征仁义聚财,诚信立村,但关夫子等菩萨塑像已毁于破四旧的时代。别处的武圣宫还有叫关帝庙、关庙的,只是叫法不同。

在青龙山村的东面,还建有一座叫广福殿的庙宇,占地约150平方米,现屋面已完全坍塌,只剩四面墙残存。庙里现存五块碑记,嵌于墙内。根据碑记,广福殿曾先后于清乾隆五年庚申岁(1740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两次重修。始建年份未见碑记,但可以推测应该早于青龙山蒋姓始祖得彪公来到青龙山的建村时间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得彪公初来乍到不可能马上就建庙,所以青龙山蒋姓迁来之前广福殿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得彪公之子汝唐公生于雍正癸丑年(1733年),很可能连1740年的重修都没有参加,根据重修碑记的记载,道光十二年(1832年),汝唐公长子蒋茂昌(谱名叶晋,字茂昌,号旗峰)作为总理首事,主导完成了蒋氏开村后广福殿的第二次重修,蒋茂昌伯侄等捐钱壹拾捌仟文。

广福殿(北面残存断墙)

传说青龙山村自从广福殿重修和武圣宫建起之后,青龙山就接连出了一个武进士、五个武举人。青龙山人的财富也与日俱增,以致后来富甲一方,财主众多。

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广福殿碑记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青龙山村,曾经在武圣宫内宿营、集结,武圣宫与青龙山大公堂——虞三公祠(锡本公之子汝唐,号虞三)、裕昌公祠(叶智,字裕昌)、云集公祠(荣祥,字云集)、兼善公祠(蒋伯文的曾祖父名荣达,号兼善)、广福殿同为红军驻扎歇息的六大公共建筑。

我们在此之前发表的《青龙山故事5》已经提到,在青龙山村辅臣公庄屋桥重修完成后,将重建武圣宫桥,将揭开桥上的诰封碑和夹石的秘密。今天,2019年9月10日早上8点正,喜庆的鞭炮响过,武圣宫桥拆旧建新,保护古碑的工程隆重开工了!

根据1967年亲历利用架桥来保护诰封碑和夹石的蒋廷谱前辈的讲述,这座桥上诰封碑是从青龙山村前的诰封边人工抬过来的,桥墩上的4块夹石主要是从发祖山蒋叶智夫人唐氏的墓前移来,还有一对是从五家苑子蒋叶晋的墓前移来。

2019年9月10日早上8点正,武圣宫桥重建工程开工。

首先炮机凿除了东南侧的混凝土桥面。

接着凿除了西南侧的混凝土桥面,露出了第一块夹石。

首先揭秘的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补行壬子己未)两科乡试中式第五名举人蒋济川建的功名夹石。

首先起吊的是蒋济川的功名夹石。

凿除东北侧混凝土桥面,桥面只剩下诰封碑了。

从1967年架桥至今,沉睡了近52年的诰封碑。

清除保护诰封碑的土石

清洗诰封碑

诰封碑的主人身份揭秘:光绪三十年(1904年)皇帝再嘉奖蒋连杰的伯父蒋锦藩 (号辅臣,谱名生佑) 貤赠昭武都尉,伯母王氏貤封恭人。

起吊诰封碑,装车待运。

诰封碑顺利上车,装车待运

这是荣达公墓前的诰封碑,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1900年)。与这天揭秘的荣达公长子生佑公的诰封碑,制式基本相同。

桥面下压的是小源江轮水碑(南侧)和禁山碑(北侧)

剩下四块夹石

这四块夹石为青龙山一个武进士,蒋连杰((号莲浦,谱名永鑑,伯文的叔父,光绪庚寅1890年恩科第138名进士)和5个武举人在发祖山蒋叶智夫人唐氏的墓前所立:①蒋誉(号九成,谱名生佳,榜名联芳,伯文的祖父,咸丰六年1856年补行辛亥乙卯两科中式第五十名武举人)、②蒋济川(字湘山,谱名生位,榜名济川,咸丰十一年1861年补行壬子己未两科中式第五名武举人)、③蒋联飞(字连甫,谱名生儆,榜名联飞,咸丰十一年1861年补行壬子己未两科中式第六名武举人)、④蒋连杰(光绪戊子科1888年中式第三十二名武举人)、⑤蒋继鲁(字绍周,谱名作诚,光绪辛卯科1891年中式第二十三名武举人)。

还有一对是蒋荣达(号兼善,国学、)、蒋任衡(号春浦,由廪膳生,候选儒学训导)所立。

另外一对是从五家苑子蒋茂昌(谱名叶晋,字茂昌,号旗峰)的墓前移来,蒋叶晋,由优贡,道光元年(1821年)皇清例授恩进士选举孝廉方正,以年老不复仕进,婉拒乡绅推荐。这是青龙山村已知最早的功名夹石了。

桥墩上面是禁山碑和两块夹石(蒋荣达、蒋任衡所立)

桥墩下面的三块夹石

这一块夹石在1967年已架上桥墩后,因没有完全到位,在撬动定位过程中折段,另外半截掉下了河,蒋廷谱前辈当年还为此受了轻伤。

至今仍躺在河中的半截夹石

这是原先安放在桥面南端的半截夹石,蒋叶晋,由优贡,道光元年(1821年)皇清例授恩进士选举孝廉方正。这是青龙山村已知最早的功名夹石了,需要修复。

与2019年7月19日取出的辅臣公庄屋桥上的夹石一样,武圣宫桥上取出的诰封碑和夹石也暂存在诰封边,修复后将重新树立,供人瞻仰。

老打米厂田埂下的功名夹石,光绪庚子年(1900年),谁人所立,有待下次揭秘。

虽然今日武圣宫桥上的古碑已经全部起出,但是仍有一些功名夹石还散落埋藏在别处,如在老打米厂、小井眼,广坑塘井眼及其盖暗沟的夹石,还有好几对,但是这些功名夹石除老打米厂的这块之外,其他的墓前还很难取出,恐怕有待后辈考古发掘了。

蒋士基 蒋廷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448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