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大同华严寺

AAAA级旅游景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大同华严寺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0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座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赞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乘38路公交车在华严街站下车

门票

60元

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位置

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大同市下寺坡街14号

NO.92|山西省大同市景点有华严寺、法华寺、大同古城

大同市地图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是山西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4个区。

大同市城区位于山西省北部,是大同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46.1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万,流动人口15万,没有农业人口,辖区设15个街道办事处,13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云州区,为山西省大同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山西省北部,西与本市新荣区、平城区、云冈区接壤,东北与阳高县毗邻,南、西南与浑源县、怀仁市相接。2016年,云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2亿元。

1、气候

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四季鲜明。

春季气温回升很快,平均气温6.5~9.1℃,总是乍暖还寒,多大风,降雨较少,平均降水量仅为56.1mm,占年降水量的14.6%。

2、交通

大同市内有4个长途客运站,分别为大同汽车客运东站、长途客运北站、新平旺客运站以及新南客运站。大同汽车客运东站位于平城区御河东岸北环路北,客运线路覆盖京、津、冀等14个省市区;长途客运北站位于火车站西200米处,主要是运营发往太原、朔州等省内长途汽车;新平旺客运站位于矿务局百货大楼南100米,主要是发往山西省内县镇以及北京等地的长途汽车;新南客运站位于新建南路699号(大同二电厂北侧),主要运营发往太原、朔州、北京等地的长途汽车。

3、旅游美景

3.1 大同华严寺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中心的大西街,是依据佛教的七大宗之一——华严宗的经典《华严经》而修建的,故名华严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其建筑、塑像、壁画、壁藏、藻井等,都是我国辽代艺术的典范。

上华严寺俗称上寺,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的一组建筑。进入山门,可见方门两侧门楣分别砖刻有“拈花笑”和“擎竹间”三字,均出自于佛家典故。大雄宝殿始建于辽代清宁八年(1062),保大二年(1122)毁于兵火。金代天眷三年(1140)在旧址重建,以后历代予以修补。大殿面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1559平方米,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佛殿之一(另一座是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殿内佛坛上塑有五尊佛像,人称五方佛。正中三尊为木雕,其余二尊及其他胁侍菩萨都是泥塑。佛坛两侧各塑十尊诸天像(0神),神情各异,身躯前倾。殿内四壁满布清代绘制的21幅巨型壁画,色彩艳丽,金碧辉煌,保存完好,面积在山西省寺院壁画中居第二位,仅次于芮城永乐宫。

下华严寺座落于上寺的东南侧,以辽代建筑薄伽教藏殿为主,大同博物馆就设在下华严寺。薄伽是梵语,译为“世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薄伽教藏就是释伽牟尼所说的经典教藏,薄伽教藏殿自辽代中叶以来,就是华严寺的藏经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巧玲线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

大同华严寺大同华严寺

3.2 善化寺

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

据寺内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碑载: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易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1122年)大部分毁于兵火,金天会六年(1128年)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今名。

善化寺俗称南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依中轴线为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层层叠高。东有文殊阁(已毁),西为普贤阁。院内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普贤阁均为辽金时期原构。

天王殿,现为山门,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庑殿顶。是我国现存金代时期最大的山门。左右次间有明塑四大天王像,横眉怒目,姿态威严。

三圣殿位于寺内中部,建于高约1.5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檐下斗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重栱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法。佛坛上的华严三圣为金代原塑,后人予以重粧。殿内两侧有金碑2通,其中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是南宋使金通问副使朱弁所撰,文字优美,书法苍劲古朴。

大雄宝殿是寺内主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庑殿顶。建在高3米有余的台基之上,前有宽及五间的大月台,月台东西长31米,南北宽21米,台前左右为明万历时增建的钟、鼓二楼。大殿明间与左右稍间设门,四壁无窗。檐下斗栱五铺作出双抄。殿内梁架为彻上露明造,正中有平棊藻井两间,雕刻精湛,其形制、手法属典型辽代形制。内供佛像,共33尊,皆金代遗物。殿内四周绘有壁画,为清代所绘。

普贤阁位于大雄宝殿与三圣殿之间西侧,是一座楼阁式建筑,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重檐九脊顶,金贞元二年(1154年)重建。这座天宫楼阁和晋城宋代二仙观的天宫楼阁、应县净土寺大殿的金代天宫楼阁一起构成了山西古代建筑独有的地方特色。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最为经典的两尊塑像历为深受学者与游客的推崇与赞赏,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普贤菩萨像流露着细腻动人的感情,魅力独具。

善化寺善化寺善化寺

3.3 大同法华寺

大同市法华寺位于大同城内和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形成了集宗教、民俗、历史文化内涵为一体的新景观,与精巧的九龙壁和巍峨的东城墙相得益彰,成为完美的历史景观群。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

景区内的砖雕、石雕,构图精美,做工考究,屋顶造型也很有特色,钟鼓楼为圆形攒尖顶式,大殿为庑顶,配殿为悬山顶,大雄宝殿的垛殿为硬山顶,门面房为卷棚顶,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美和结构美。最精彩的是山门的琉璃牌坊、白塔上部的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和待完工的藏经楼上的琉璃镶嵌塔刹,三者遥相呼应,构成了和谐的美景。

大同法华寺大同法华寺大同法华寺大同法华寺

3.4 大同清真大寺

大同清真大寺座落在大同城内大西街九楼巷,寺院西向,建筑古朴。门额用汉文雕塑。全寺占地20余亩,面积呈长方形。从寺门到礼拜寺形成一个下坡。全寺院布局紧凑,结构严谨,洁净肃穆。中轴线上有正门、十字穿心楼阁、石桥、礼拜殿,轴线左右有配房、沐浴室等。主体建筑由四组殿堂毗连而成,前为卷棚式抱厦,后为歇山顶和硬山顶两组大厦,最后一组则为卷棚顶和圆攒尖顶的混合结构。整个建筑外形檐牙起伏,富于变化,既保持着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风格,又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据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年),距今有1200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据清乾隆七年(1742)重立《敕建清真寺碑》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二年(628),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物。在清真大寺的西院内尚有清真女寺。大同清真寺原占地2000多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各种设施陈旧,已不能满足信教群众活动,与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不相称。从2008年起,大同市委、市政府把清真寺修缮扩建作为推进古城复兴工程来抓,总投资1700多万元,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清真寺大殿进行整体落架修复,扩建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新增了两个配殿、两个望月楼、扩建两个办公区、一个浴室。目前,整个清真寺占地10000多平方米,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功能齐全,民族特色浓郁。

大同清真大寺大同清真大寺

3.5 平城遗址

北魏平城是在汉朝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它包括宫城、外城和城廓三个组成部分。根据近年来考古调查发现,今城北上皇庄、白马城和安家小村一带有断断续续板筑夯打的土墙遗址,高处五米多,低处一二米,底部约十几米,这正是外城之北墙,东城墙则在御河之西,南城墙在大同城北操场城一带,西城墙在上皇庄以南,此区面积约有60多平方里。火车站东北处曾经出土有排列整齐的覆盆础石,这些遗迹可以说明北魏宫城和官府衙署之范围。

拓跋硅戏于天兴元年(398)七月迁都平城,至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迁都洛阳,在平城建都97年,历经六帝七世,一直成为我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百万人口。当时平城分皇城、外城、郭城。外城方二十里,外郭周围三十二里,有门十二,“其郭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平城遗址平城遗址

3.6 大同九龙壁(第五批国保)

据《大同府志》记载,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单面五彩琉璃照壁。。

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0米,高8米,厚2.02米。全部使用黄、绿、兰、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须弥座的束腰镶有两层琉璃神兽:第一层是麒麟、狮子、猛虎、梅鹿、飞马等;第二层是行龙,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须弥座上平托九龙琉璃壁身,稳重雄健。壁身之上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栱六十二组,承托琉璃瓦顶。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为高浮雕的多层花瓣、花朵以及行龙等,壁顶脊兽俱全,两侧是雕刻手法细腻的龙吻。

整个壁身下部兰绿色海水汹涌波涛、上部以兰、黄两色的流云为衬底,九条巨龙之间采用云雾、浪花、波涛和山崖相隔相联。九条龙均为高浮雕制作,蜿蜒曲折突兀于壁上,大大增强了立体感。

壁前影池一方,长34米,深0.8米,周置石勾栏围绕。池中清水如镜,九条巨龙倒影池中,遇有微风随波蠕动,极具灵性动感。

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

3.7 大同纯阳宫

大同纯阳宫景区位于大同鼓楼西街,因供奉纯阳吕祖而得名,创建于金末元初,明代洪武四年重修,是我市现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派寺观,在大同和晋北地区影响较大,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纯阳宫坐北朝南,完全按照全真教的仪轨所造,平面布局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门、灵官殿、祖师殿、献殿和三清殿,两侧依次有钟鼓楼、三官殿、奶奶庙、配殿和东西耳楼,内有精美塑像和壁画。

主院的西跨院为园林式建筑,整个道观既有宗教的庄严恢弘,又有园林的秀美和精巧。纯阳宫沿中轴线共有三重大殿,左右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这里的景色变化万千,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特别是在仲夏夜之际,坐在六角攒尖顶的听雨亭内,或观景,或下棋,或操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使人流连往返。整个建筑设计新颖,布局奇巧而紧凑,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长廊水榭曲径通幽,清静典雅,是一座集庙宇庄严,园林精巧为一体的三进式院落。

大同纯阳宫大同纯阳宫

3.8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武州川的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1000余尊,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是在北魏中期齐凿的。北魏经历了“太武灭佛”、“文成复法”。文成帝和平年间(460——465)云冈石窟开始大规模营造,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建成,前后计60多年。初由著名的高僧昙曜主持,“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现第16至20窟就是“昙曜五窟”。现存洞窟大部分凿于太和十八年(494)迁洛前。据《水经注》记载,当时“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日新眺”。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雕刻在我国三大石窟中以造像气魄雄伟、内容丰富多彩见称。最小的佛像2公分。最大的高达17米,多为神态各异的宗教人物形象。石窟有形制多样的仿木构建筑物,有主题突出的佛传浮雕,有精雕细刻的装饰纹样,还有栩栩如生的乐舞雕刻,生动活泼,琳琅满目。其雕刻艺术继承并发展了秦汉雕刻艺术传统,吸收和融合了佛教艺术的精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隋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亚洲国家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云冈石窟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石窟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0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云冈石窟

3.9 辛寨村龙王庙

辛寨村龙王庙整体坐北朝南,南北长50.5米,东西宽28米,占地面积为513平方米,原平面布局为二进院落,原一进院已毁,仅存二进院,现存建筑有5座,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倒座戏台、正殿,正殿两侧有东、西耳殿,现东耳殿已毁,倒座戏台东、西两侧分别设有掖门1座。龙王庙创建年代不详,1989年对正殿、戏台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均为清代遗构。

辛寨村龙王庙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前单步梁对后五架梁通檐用三柱,前一间为廊,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前施抱厦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卷棚顶。明次间均置六抹隔扇各四扇。正殿前月台有如意踏跺,两侧设石旗杆1对,青石质地,雕工精细。

倒座戏台面阔五间,进深前四椽后两椽,前四架梁对后双步梁,通檐用三柱,前单檐歇山卷棚筒板布瓦顶,后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东西两山墙山尖外部砖雕花草吉祥图案,下设圆形露窗,山墙前檐设砖砌八字墙照壁,壁心以浮雕雕刻“福”字。

西耳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

东西掖门面阔一间,单檐悬山筒板布瓦顶,板门上部为砖雕仿木构建筑形式,砖雕普拍枋、斗栱、梁头、椽飞及瓦垄,并浮雕出双龙、鱼、花草等图案,雕刻十分精致,保存较为完整。

辛寨村龙王庙正殿明间前檐伸出歇山卷棚顶抱厦的建筑形制为该地区同时期建筑之特征,戏台为勾连搭式建筑,展现了这一历史时期当地民间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演变过程,该庙整体建筑保存完好,为研究当地清代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2016年,辛寨村龙王庙入列山西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辛寨村龙王庙

3.10 大同方特欢乐世界

大同方特欢乐世界坐落于大同市御东新区,是晋冀蒙地区首家高科技主题乐园。大同方特欢乐世界以科幻和互动体验为最大特色,采用国际一流的理念和技术精心打造,可与世界最先进的主题乐园相媲美。园区由飞越极限、生命之光、逃出恐龙岛、魔法城堡、唐古拉雪山、火流星、海螺湾、华夏五千年、熊出没脱口秀等20多个主题项目区组成,涉及主题项目、游乐项目、休闲及景观项目等200多项。其中包括国际一流的高空飞翔体验VRSoaring项目《飞越极限》,将虚实完美结合的MRRide表演项目《魔法城堡》,综合运用幻影成像、瞬间消失移位等电影特技的ARTheater项目《聊斋》以及由赵忠祥老师配音、融知识娱乐为一体的巨幕剧场《生命之光》……配合大摆锤、海盗船、空中飞舞等室外经典刺激游乐项目。

大同方特欢乐世界

这些项目融汇华强方特自有知识产权的自动控制、人工智能、VR等高科技技术,互动性极高,能让游客切身感受现代科技与科幻世界的独特魅力。方特成就欢乐梦想!方特欢乐世界作为华强方特旗下四大主题乐园品牌之一,遍布国内十三个省市,可谓是华强方特旗下的王牌主题乐园。此次落户大同,历经四年建设打磨,一经开业就大受好评。一方面,为以传统文化旅游为主的大同市,增添“文化”与“科技”结合的旅游体验新形式,另一方面,凭借华强方特强大的技术资源、人才资源,大同方特也必将极大地推动大同文化科技旅游产业,带动大同服务就业、旅游经济、交通运输等多个方面的转型与发展。大同方特开业后,预计每年将吸引数以百万人次计算的游客前来游玩,成为山西旅游的新名片。

大同方特欢乐世界

3.11 观音堂

寺创建于辽重熙年间(1032-1056年)天辅六年(1122年)毁于兵火。明清时期多次修葺,现存建筑系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

寺院坐北朝南,分前后两院。布局紧凑,戏台、观音堂、三真殿、沿中轴线由前至后排列,迭层升高。所不同于一般寺院布局的是山门位于中轴线东侧,大大低于寺院地平。山门结构为砖券门洞。门额-“观音堂”三字。前院有一倒座戏台,建造于离地8米高的券洞口上,洞下是古代车马人行之道。戏台与正殿(观音殿)之间有腰墙相隔,进入腰门,左右两侧各有钟鼓楼和碑廊。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顶为悬山式,覆以琉璃瓦。殿前增置抱厦以扩大佛事活动场地,殿内正中一尊6米高的石雕观音像,头饰花冠直达屋顶。观音两侧有2米高的石雕胁侍立像两尊,系辽代所作。殿内东西两侧伫立十大明王。壁上还绘有二十四幅观音菩萨救难的故事。后院是一座砖券窑洞与木构楼阁相结合的三真殿,殿外东西两端各设砖梯楼道可拾级而上。上层即五间木构楼房,正中三间内塑观音、文殊、普贤像,四壁绘“普救老人”壁画多幅。

观音堂

寺前有三龙琉璃照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双面照壁,为明代遗物。寺西摩崖上镌有三米见方的双钩“佛”字,据考证为辽代遗迹。

观音堂

2013年5月,大同观音堂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2 大同古城墙

大同城墙位于大同市中心区域,古城面积3.45平方公里,轮廓呈正方形。现存城墙是明代大将军徐达在汉、魏、唐、辽、金、元旧城基础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来的。城墙高14米,上宽12米,下宽18米,周长7.2公里,建有主城门四座,东曰和阳门、南曰永泰门、西曰清远门、北曰武定门,同时还建有护城河、吊桥、城楼、箭楼、月楼、望楼、角楼、控军台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古城墙与护城河及环城公园如今已成为大同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丽的风景。

大同古城墙

同古城墙据明正德十年(1515)《大同府志》载,明洪武五年(1372)大将军徐达在唐、辽、金等旧土城基础上增筑新城,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1.8㎞,南北长1.82㎞,周长7.24㎞,面积3.28㎞2。原城设四门:东曰和阳、南曰永泰、西曰清远、北曰武定。四门之外有瓮城。整个城池的形制为东西略长的矩形城池。2008年开始对大同古城墙实施保护性修复,并构筑形成了重要遗存保护展陈体系。

3.13 赵彦庄龙王庙

赵彦庄龙王庙坐北朝南,现仅存戏台、正殿均为清代建筑,庙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34.2米,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梁架为单步梁对五架梁通檐前后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殿内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存清代壁画,面积约32平方米,现明次间装修不存。

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出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卷棚筒板布瓦顶;戏台梁架结构为前四架梁对后四架梁,通檐用三柱,属于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式建筑,现内檐装修不存。

赵彦庄龙王庙

3.14 弥陀山

弥陀山座落在新荣区北部,背依古长城,雄踞拒墙、拒门二堡之间,山势平地拨起,山顶视野开阔,扼晋蒙交通要塞,历来为塞外长城兵家争夺重地,在历史战争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不朽功勋,深受当代百姓的爱戴,并赋予许多美妙而神奇的传说。相传,有一本地人路逢连阴雨,在店内给“南蛮子”讲弥陀山的故事,雨下了七七四十九天,他讲了七七四十九天,才讲到了半山腰水罗殿,可见该山传说之多。在弥陀山众多的传说中,最数弥陀山的形成为著。

弥陀山

3.15 方山陵墓

看点:在南部山顶上,有北魏冯太后墓——永固陵,俗称“祁皇坟”。北魏时期,这里曾经建有灵泉宫和灵泉池,是规模较大的皇家行宫。整个墓室坐北向南,里面设有墓道、前室。雨道、主室等砖砌部分,建筑规模宏大,造型装饰美观,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介绍:位于大同城北25公里处,与长城相邻。四周群山耸峙,山青水碧,风景秀丽。

方山陵墓

3.16 大同七峰山

山南丈人峰巅有辽代禅房寺塔一座,为六角七级,实心砖石结构,高约20米。最上层石料雕有莲瓣。再上为束腰,每块石上均雕有莲花、牡丹、童子等图案。各角各雕勇猛威武力士。上方每面各镌刻有一佛二菩萨浮雕一幅,再上有莲珠束腰两层,并雕有莲瓣等。整个雕刻粗算简练,富有变化,图案花纹,刻工精巧,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七峰山

4、特产美食

4.1 大同烧麦

烧麦,宴席主食,有时称稍梅。因出笼时状为梅朵而得名。边口雪白,中间可透过皮看到里边的肉馅。吃一口一嘴油,细嚼一团肉。据说正德皇帝到大同看中饭铺的李凤姐,曾经在此过夜,一夜皇后""梅龙镇"等闹剧,据说不必考证,但大同烧麦闻名四海是当之无愧的。

大同烧麦

4.2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别称莜面窝窝,是山西省大同市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是用莜面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面食品。因其形状像笆斗,民间叫栳栳,故而得名。莜面栲栳栳工艺讲究,是以莜面、白面、羊肉、猪肉、蘑菇、干辣椒、精盐、食用油、酱油、醋、花椒、胡椒粉、桂皮、蒜泥、葱、姜、香菜等材料制作而成,要点是和面、搭卷和掌握火候。吃时,将蒸熟的莜面栲栳栳盛在碗里,浇上卤汁撒上香菜即可食用。

莜面栲栳栳

4.3 大同兔头

大同兔头,是山西省大同市的著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大同兔头是以速冻鲜兔头、葱、姜块、干辣椒、精盐、味精、硝盐、料酒、红曲米、精炼油、鲜汤以及花椒、八角、桂皮、三奈、砂仁、丁香、草果、豆蔻、香叶、小茴香等香料焖制而成。熬至香料的味浸透到兔肉里,吃起来口味较重,味道香辣,是当地人较爱吃的食物。

大同兔头

4.4 大同刀削面

大同刀削面,是山西省大同市的著名传统特色小吃之一。大同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和面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揉好面团后,一手托面,一手拿特制的弧形削刀直接将面削到开水锅里。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配以酸菜、丸子、卤鸡蛋、卤豆腐,卤豆干等即可食用。吃起来味道鲜美,风味独特。

大同刀削面

4.5 大同涮羊肉

大同涮羊肉有四大特点:味香、肉嫩、质鲜、外形美,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涮羊肉的原料,遍布大同各地,其中以广灵的大尾巴羊和朔州的五花羊肉最为闻名。

这种羊肉,由去骨的绵羊前腿、后腿、大排、肉块四个部分各自冻成肉块,想吃肥的,拣后腿和肉块;想吃瘦的,拣前腿和大排。这种冻羊肉要求达到肉质量洁净、色泽鲜艳、有红有白、外表美观。

厨师将切好的羊肉薄片放在盘内,吃的时候,只须用筷子将羊肉往烧开的火锅里一涮,翻几个过便可捞出来,再蘸上芝麻酱、辣椒油、酱油、香油、味精、香菜、海米、韭菜花、腌糖蒜等作料,佐以云冈啤酒,吃起来味香扑鼻,十分可口。吃腻了,再涮些细粉丝、白菜心,更是荤素爽口,不腻不淡。

大同涮羊肉

4.6 羊杂粉汤

论起吃羊肉的习惯,汉人和有些少数民族也有不同,少数民族只吃羊肉,把羊下水全扔了。而汉人吃完羊肉之后,还把羊头、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肠以及羊血等洗净,煮熟切碎,配以葱、辣椒、盐等调料熬制成汤,因为里边杂七杂八应有尽有,故称羊杂。

特色:羊杂汤里面掺些山药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起来味道鲜美,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舒身等功能,是一味较好的食疗保健食品。凡是外地人来到大同以后,必须品尝一碗又辣又香的羊杂粉汤,方不虚此行。

羊杂粉汤

想了解更多旅游景点、旅游攻略,请大家关注我,喜欢就点赞、关注、分享,或者大家有什么看法和观点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和留言,和大家一起探讨,谢谢大家。

下面我推荐几个值得去的景点。

NO.91|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旅游景点回顾

独具匠心的太谷鼓楼,已有千年的历史足迹

介休袄神楼是三结义庙的山门也是酬神的戏楼

最热线路:华严寺—华严广场—大同古城

《中国大同旅游发展指数(2020年上半年运行报告)》发布,上半年我市旅游综合发展指数均值较2019年同期下降29.69%,但指数自3月以来回升明显,连续三个月实现增长。目前,我市旅游业逐步复苏,发展态势趋于稳定。

由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大同市政府共同发布的中国大同旅游发展指数是国内首支城市级古都旅游大数据指数,于2017年上线,日度计算、季度发布。该指数集旅游资源数据化、品牌传播数字化、产业发展智慧化为一体,对加速推进大同与京津冀地区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与现实作用。

我市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底蕴厚重,吸引了众多青睐历史文化类景区的游客前来。上半年, “华严寺——华严广场——大同古城”成为最热线路。第一季度最热线路为“大同古城——大同城墙景区——御河生态园林”,体现出疫情期间游客对活动空间大、场地开阔的室外旅游或生态旅游场所的偏好。

根据指数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市游客流量热度增势良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该指数较去年同期减少21.04%,但3-5月指数平稳增长,至6月趋于平稳。游客规模较去年有所缩减,但来大同旅游停留5天及以上的游客占比呈上升趋势。上半年,省外游客主要来自张家口、北京、乌兰察布等周边城市,省内游客主要来自朔州、太原,四成以上游客来自京津冀地区。

上半年,我市的旅游市场消费活力回暖,国内旅游收入累计91.45亿元。从消费数据来看,省外城市中,北京游客的旅游消费贡献度最高,杭州、兰州、温州、重庆游客的消费能力最强。省内城市中,太原游客的旅游消费贡献度最高,晋城、吕梁、太原、晋中、朔州游客的消费能力最强。报告认为,18-30岁的年轻游客是来大同旅游消费的主力军。夜间消费金额占比在30%上下浮动,且呈稳定上升态势。

同时,我市旅游关注潜力热度也在显著回升,主要景区评论热度走势整体渐趋平稳。3月,在线旅游评论热度达到小高峰,评论量环比增长104.92%。5月,云冈石窟景区的在线旅游评论热度达上半年小高峰。云冈石窟、悬空寺、华严寺等历史文化古迹是主要旅游吸引物,历史古迹类景区在景观方面的游客满意度较高。“大同黄花”的品牌效应亦展现出独特吸引力。

大美大同 | 云岗石窟 l 华严寺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景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冈石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是中国最大规模的石窟群,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现存的云岗石窟群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

云冈石窟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北魏时称武州山石窟寺或代京灵岩寺。石窟倚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000余尊。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大同云冈石窟陈列馆

项目位于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内西侧,建设用地东北面为北魏石窟,东侧为绿化带,南侧为十里河。总建筑面积9939.46平方米,包含一个陈列馆、一个多功能的演艺中心。

北面陈列馆靠近云冈石窟,中间大厅部分为40米大跨度空间,两侧向外延伸20米,从而形成宽4米,水平长度为60米的单元拱形交错屋面。陈列馆为单层大跨度空间,地下6米,地面南以上最高点标高5.8米,采用直立锁边自防水钛锌板屋面,主色调为砂灰色,墙面材料为当地砂岩。

南面演艺中心为一方形古城堡式的建筑。地下一层,层高3.6米,地上一层檐口标高7.0米,以当地收购的古砖作为立面材料。

华严寺位于大同市大西街,因佛教华严宗而得名,寺内有辽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宝殿以及诸多彩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严寺历史上曾分为上、下寺两处独立的寺院,现已并为一处。

华严寺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取“慈悲之华,必结庄严之果”的大乘教义而命名。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云中古刹华严寺,是历史之珍品,是文物之精华,更是中华文化之结晶,它将继续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百世。

大同华严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綦、藻井等,以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主殿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面阔五间,殿内依墙排列重楼式小木作藏经阁38间及“天宫楼阁”五间,巧夺天工,玲珑之致,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

大同华严寺内的建筑、塑像、壁藏、壁画、平綦、藻井等,以历史之悠久,规模之浩大,技艺之高超,堪称辽金艺术博物馆。主殿大雄宝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公元1062年),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面阔五间,殿内依墙排列重楼式小木作藏经阁38间及“天宫楼阁”五间,巧夺天工,玲珑之致,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誉为“海内孤品”。

大同华严寺始建于辽,现存薄迦教藏殿为辽重熙七年(1038年)遗构。大雄宝殿为金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辽原件重构。大雄宝殿面东坐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十椽。

殿内四壁满绘壁画,内容全部是佛教题材,包括:佛本行经变、佛说法图、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药师如来、十八罗汉、禅宗传嗣等。壁画依据其内容可分为20个相对独立的画幅,各幅大小不等。较大的为佛本行经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和禅宗法衣传嗣图,画面上各类造像1802身。

殿内东壁北端画佛本生经变,亦称释迦牟尼传记。画面表现自释迦牟尼降生、出家、成佛到入灭的全部事迹,用连环画的形式绘成,上下分7至8层,每层10至12幅,共84幅,幅与幅之间灵活运用山石、云雾、河流、树木等自然景物,相隔相连。

东壁北次间,画准提佛母像。东壁南次间,画西方净土经变。东壁南端画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立像,共18面,置千手,每手置一眼,共计千手千眼。东壁南尽间画十六宝观。

南北两壁和西壁南端一铺画七地九会说法图。据《华严经》记载:释迦世尊曾于七地(七处)演经说法,其中人间3处,天上4处,加上两次重会普光明殿,共计九会。即第一寂灭道场(菩提道场)会、第二普光法堂会、第三忉利天宫会、第四夜摩天宫会、第五都率天宫会、第六他化天宫会、第七重会普光法堂、第八三重会普光法堂、第九逝多园林会(亦称重阁讲堂会)。此壁描绘释迦佛于上述七地九会演经说法的场面。

西壁通宽9间,除南端一间已连在上述说法图外,其余8间被界为6大幅,北端两间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亦谓五十三知识。西壁南尽间绘十八罗汉朝拜观世音菩萨图。西壁北梢间的画题为初转法轮(亦称梵轮)。

西壁南梢间画药师浮屠一铺。西壁两次间画禅宗法衣传嗣图,以连环画形式绘成,其间不以墨线界格,而以云雾、树石隔连,与明清体例有所不同。西壁当心间画说法图。

大同城墙

古城墙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北魏平城的故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全国颇有名气。大同城墙的总周长为7270.7米,形制为东西略长的矩形城池。

墙体“三合土”夯填,墙表包砖,高约14米,比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最宽处还宽6.6米。城墙上有62座门搂、角楼、望楼。城门楼四座,其中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杰,呈八角形,称为乾楼。54座望楼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为其他古城墙中少有。同时还建有96座窝铺。

在距墙约40米处,修有护城河,宽10米,深5米。四门外有,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外又筑有,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这样,出入大同城须经三道。各门上还建“”或二层“匾楼”。

大同城墙虽高大坚固,建筑精美,但历经战争;历史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遭到了极大的毁损,现存城墙极少保存较好,大部分只剩下残垣断壁了,其现状为:

1、城门、瓮城及月城全无。

2、角楼、城楼、望楼、箭楼、匾楼、窝铺、、吊桥及闸楼均无半点遗存,护城河的壕堑里盖满了房屋。

3、城墙的包砖、望孔、已基本全无。

4、保存较好的城墙段有四处:即城墙的四角,现有东南角连续段有961.3米,西南角有560米,西北角有473米,东北角有667。6米,这也是全市保存最好的地段。高一般在8米至12米之间,上宽 2.5米至8米之间。

5、原城墙每边有10个,现存北侧有较完整的6个马面,东侧有7个,南侧有2个较完整,2个残缺;西侧仅有1个,其余均无。

6、现存主城残损墙段1341.8米,较好的 2661.9米,已毁3267米,保存较好的占原主城墙总长度的36.6%,现存主城城墙占原城墙总长度的

55%,总之还保存有的一半以上。

7、现存北小城城墙2286米,已毁1222米;南小城毁损较为严重,现存城墙仅为900米。

新建之东城墙(在遗址上新建)长1800米、高12米。东门瓮城和月城,上建一座门楼、一座箭楼、一座。瓮城墙体长700米,高12米,加上城楼,整高28.5米。2009年12月完工。

以瓮城为中心,向南北两边望去,城墙各有6处突出部分,俗称城墙。每个垛子上面各建有一座木楼,称望楼。据了解,城墙本身结构而言,增加垛子就加大了墙身的刚度,而从军事设防角度来看,它还增加了监视策应、侧射和夹击登城敌人的诸多防御能力。有了城墙垛子,也增加了城墙的造型美和节奏感,使城墙造型更加雄伟壮丽。大同城墙垛子突出城墙面多为13—15米,宽一般为17—25米不等,垛子间距96—115米。

转到东城墙的南北两端,也就是古城墙的东南隅和东北隅两个转角处,还设有城角垛子。城角垛子较城墙正身垛子略大,上边分别建有一座角楼,角楼较望楼略为高大。

另外,在距两个城角垛子之外,又各建一座12.512.5米的“控军台”。控军台四面包砌砖体,与城墙同高,上架木桥连通,这可是大同城墙设防的特殊造型。

大同名吃

地方名吃有大同刀削面、羊杂、油炸糕、大同铜火锅、凤临阁烧麦、莜面、广灵豆腐干、浑源凉粉、阳高杏脯等;

凤临阁是大同名气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老店,明代就已经名扬天下,凤临阁百花烧麦是大同凤临阁名吃。庚子年八月三十日慈禧太后偕光绪西逃路经大同,派太监李莲英到凤临阁点菜,厨师精心制作了小笼“百花烧麦”,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着鸡、鸭、鱼、牛、羊、猪等9种肉馅,烧麦上端制成牡丹、芍药、秋菊等9种花形,馅内浇以相应的花形果汁,鲜而不腻,慈禧食后将自己专用的一套银制餐具赏给厨师。从此,凤临阁的百花烧麦名扬华夏,历久不衰。

凤趴窝、虾肉百花烧麦 、养生葫芦丝、浑源凉粉、刀削面、糖醋丸子。

听涛书画院

书画名家 传统文化 天籁之音

鉴藏天下 养生美食 品茶玩壶

扫描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357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