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兴隆香菇

兴隆香菇是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的特产。兴隆香菇具有子实体菇质致密、紧实、子实体个大、肉厚、菇型圆正、柄短、不易开伞、产量高、品质好、色泽鲜艳,口感好、味纯正、清香、有韧性等特性。

兴隆香菇从80年代开始零星栽培,到二十世纪末(93年)开始大面积栽培。经过20多年的发展探索,依托兴隆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昼夜温差15度以上),通过确定适宜栽培期,选育优良高温品种,合理配方,加强水分管理等技术措施,形成兴隆香菇独特的栽培技术模式即两区制栽培、两棚式出菇形式,采取夏季凉棚出菇,冬季温室出菇,实现了兴隆香菇周年生产,四季出菇,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北方香菇周年规模化生产技术”体系。技术体系通过河北省科技厅鉴定,曾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承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兴隆香菇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栽培技术人员不断引进优良品种,据统计,我县引进的香菇中高温优良品种主要有937、8288、168、18、灵鲜3号等,一般发菌温度在15--28度左右,出菇温度在20-30度,平均出菇五茬;冬季日光温室选用的优良品种有老939、新939、808、818等,发菌温度一般为20度左右,发菌期90-120天,出菇温度在12-25度之间,平均出菇三茬。以上栽培品种均具有抗杂能力强,生物转化率高、菇形好、品质高等的特点,销售市场反应良好。

兴隆香菇具有子实体菇质致密、紧实、子实体个大、肉厚、菇型圆正、柄短、不易开伞、产量高、品质好、色泽鲜艳(菌盖表面呈灰白色或浅褐色)、表面光滑、花纹明显、外表含水量低,比外地普通香菇干燥;口感好、味纯正、清香、有韧性等特性。兴隆香菇干制品吸水膨胀后,香菇复原性好,水质清澈、不破碎、不粘糊,在各地批发市场都备受青睐。

兴隆香菇因其独特的品种优势、独特的栽培环境优势形成其独特的风味特点,自上市以来在各地批发市场备受称赞。促使带动我县食用菌产业在近几年内得到长足发展。到2013年底,兴隆食用菌种植面积已达到0.88万亩,产量达到8.8万吨,创产值42500万元,香菇产业成为兴隆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香菇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饮食质量越来越重视,兴隆香菇生产标准也不断提高,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注册商标品牌、认证绿色食品等措施,大大提升了香菇产品质量。截止2013年底,全县从事香菇生产的专业合作社达到20多家,注册品牌香菇8个,分别是兴隆县圆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注册的“官场源”牌香菇、兴隆县明学食用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的“明学”牌香菇、兴隆县众发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的“拨子”牌香菇、兴隆县春宏香菇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的“首地”牌香菇、兴隆县兴鹏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洒河明珠”牌香菇、兴隆县瑞泰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冀兴达隆”牌香菇 、兴隆县桂龙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山里勤发”牌香菇、的“健芬”牌香菇。其中7家合作社香菇通过绿色食品认证(除了兴隆县盛圆食用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兴隆县的兴隆山旅游景点 兴隆山景点介绍

1. 兴隆山景点介绍

兴隆山为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史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汉的灵柩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年8月才迁往青海塔尔寺;195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寝室。兴隆山因这段历史而更加著名。

2. 兴隆山景点介绍作文

汉代的东北边疆民族中,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主要是东胡、鲜卑和乌桓。从自然地理环境上来看,这三个民族的居地西邻蒙古草原,东接东北平原,处于东北平原与蒙古草原的过渡地带。历史上,这三个民族都曾作为匈奴的近邻存在,东胡为匈奴所灭,鲜卑与乌桓都曾成为匈奴的附庸。在这种情况下,以畜牧业为主、以狩猎业为补充的游牧经济成为了这三个民族最为主要的经济形式。

一、东胡族的物质文化

按《逸周书王会解》:“东胡黄罴”,东胡族在成周之会上贡献了“黄罴”,这应该是一种类似于熊的动物,说明西周时东胡族的狩猎业应该已经比较发达,已经足以捕获类似熊的较为凶猛的野生动物。从考古发掘来看,较能体现东胡族社会发展水平的是位于辽西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夏家店上层文化。

在很多夏家店上层文化遗迹之中,出土了很多动物骨骼。此外,位于大、小凌河及老哈河流域的很多汉代遗址中,也出土了相当数量的类似动物骨骼。其中的牛、马、羊、猪、狗等是典型的畜牧动物,而如鸟类、鹿等则更可能是狩猎行为的产物。此种情况表明,畜牧与狩猎在东胡族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另外,在赤峰南山根遗址中发现了铜锄、铜钁;夏家店上层遗址中还发现了石刀、石臼等物,说明东胡族的社会发展中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农业经济。东胡族的手工业应该也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各处遗址中,都发现了一定数量的陶器。

器类主要有扁、献、鼎、罐、豆、盆、瓮、钵、碗等,说明东胡族的陶器制造已经较为多样化。但从出土情况来看,这些陶器普遍为夹砂陶,工艺较为粗糙,说明东胡族的制陶业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但东胡族的“青铜器相当发达……既有一组显示其文化特征的大件容器,如南山根M101出土的环耳圜底鼎、犬形耳球腹鬲、马纹钮双联罐及豆形器等,又有种类繁多、颇具特点的青铜兵器,如各种形式的曲刃短剑、犬纹銎式戈、銎筩锥、双联剑鞘、柱脊柳叶形镞、三稜翼有铤镞、顶附方鼻的铜盔等。

而富有特色的马具、生产工具及装饰品。如鹿首或铃首镳、双螭形銮铃、两端附倒刺的马衔及凸面中央附鼻钮的‘镜形饰’;扇刃方銎斧、銎筩附加重冠的斧、镐,柄底边带齿的刀及一端作扁刃的四楞形锥;人面形、兽形铜牌、双尾形、连珠形铜扣等”。这充分说明东胡族的青铜制造业已经比较发达了。同时,在夏家店上层遗址中出土有陶制纺轮、骨针、骨梭等,这说明东胡族的纺织业也有了一定发展。

二、乌桓族的物质文化

按《后汉书乌桓鲜卑传》可知,乌桓族与东胡一样,是游牧民族的一支,没有固定的居所,居地随水草而迁徙,畜牧业是他们最为重要的生产方式,同时以狩猎业为补充。

考古发现也可以为之佐证,如辽宁省西丰县西岔沟乌桓古墓群中曾出土大量铁马衔及其他马上用具,许多饰牌都绘有双牛、双羊、双驼、犬马、犬鹿、鹰虎等图案,墓葬中还发现许多零散的马牙和牛牙。

这反映出乌桓人的经济生活主要是从事畜牧业和狩猎业,畜群中既有供日常使用的牛羊,也有供骑乘、战阵、交通用的马和骆驼,还有供捕捉飞禽走兽用的猎鹰和猎犬等。”

在从事游牧生产的同时,乌桓族还从事一定的农业生产。据《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记载,乌桓:“其土地宜穄及东墙。东墙似蓬草,实如穄子,至十月而熟。”王沈《魏书》云乌桓:“地宜青穄、东墙,东墙似蓬草,实如葵子,至十月熟。能作白酒,而不知作麹蘖。米常仰中国。”

东墙就是沙蓬,青穄就是糜子,都是比较原始的农业作物,而作为历史上东亚地区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则严重依赖中原地区输入。由这些记载可知,乌桓族中存在一定的农业经济,但其发展水平较低,尚属于农业生产的初级阶段,规模应该也不大。

需要指出的是,当乌桓并入辽东属国之后,由于其已经进入了汉族聚居区,开始与汉族进行大规模的融合,汉文化理应对乌桓文化影响的更为深入。在这种情况下,武帝后的乌桓族农业,应该有了较大进步。

“乌桓人的手工业以铸铜和冶铁最为重要。后来还兴起了金银制造、陶器制造和纺织等手工业。”最能代表乌桓族手工业发展状况的遗址是辽宁西丰西岔沟古墓群,该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铁剑、铁环首长刀及各种材料制作成的镞。其中铁剑共发现71柄,这些铁剑的型制并不相同,包括两大类,一类为木柄铁剑,一类为铜柄铁剑。

其中木柄铁���基本与中原地区流行的铁剑制式相同,而铜柄铁剑则相当具有地方特色。“其中铜柄铁剑又包含两种形制:一种为柄首左右曲环,形似双鸟回首。另一种为柄首做柱状,穿连七、八个铜环,震之发响,风格别具。这种长剑是西岔沟遗存中富有特征的代表性器物。”

这些铁剑的发现充分说明乌桓族已经掌握了比较先进的铜、铁冶炼和制造技术,与“男子能作弓矢鞍勒,锻金铁为兵器”的历史记载是相吻合的。又据《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记载,乌桓族的“妇人能刺韦作文绣,织氀毼。”这说明乌桓族的纺织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

另外,位于今嫩江流域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的,很可能代表着乌桓文化遗存的平洋古墓,就出土了大量带有红色彩绘的陶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红衣陶,虽然在工艺上尚处于落后阶段,但仍然可以说明乌桓族的陶器制造业也有了一定发展。

三、鲜卑族的物质文化

由《后汉书乌桓鲜卑传》等文献可知,鲜卑与东胡、乌桓一样,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二者的物质文化应该差异不大,畜牧业是他们最为重要的生产方式,同时以狩猎业、农业为补充。这种经济特征导致他们的主要生产产品就主要是牛、马等牲畜及各种畜牧副产品,体现在对外贸易上也是如此。如曹丕黄初三年(222年),鲜卑轲比能“帅部落大人小子代郡乌丸修武卢等三千余骑,驱牛马七万余口交市”,可知鲜卑与乌桓主要的贸易产品就是牛、马等。

汉代鲜卑族的狩猎业应该也比较发达,在内蒙古扎赉诺尔鲜卑墓中发现有刻着猎人射鹿图像的骨饰板,以及雕有羊形状的羊形饰牌。这说明狩猎应该是鲜卑族常见的生产方式。

汉代东北地区的鲜卑族是否从事农业生产,在文献中记载很少,但在扎赉诺尔鲜卑墓中曾发现了一些陶罐,罐中多剩有腐烂的谷壳,罐外有火烧痕。这表明汉代的鲜卑族应该也从事着一定的农业生产,但规模应该不大,农作物也不外五谷之类。

从相关的历史记载来看,鲜卑族的手工业在汉代发展比较滞后,只在东汉末期才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轲比能,本小种鲜卑,以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众推以为大人。部落近塞,自袁绍据河北,中国人多亡叛归之,教作兵器铠盾,颇学文字。”

这说明鲜卑的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的技艺,是汉末轲比能时期大量流亡入鲜卑的汉族人传入的,在这之前,其兵器制造的工艺可能十分落后。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扎赉诺尔古墓中同样出土了一些铜、铁器,铜器主要是一些生活用品,铁器则多为矛、刀、镞等武器,从制作方式上看是生铁锻造。

由于相关的冶铸遗址并没发现,因此这些铜、铁器很有可能是从汉族传入的,传入的途径可能是与汉族的贸易以及对汉族的寇钞。与乌桓一样,鲜卑族的陶器制造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根据考古发掘成果,代表鲜卑文化的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完工墓出土了少量红色陶衣陶器,同样代表鲜卑文化的,位于今吉林省西北部通榆县的兴隆山鲜卑墓葬,出土了两件红衣陶器,这些陶器��工艺水平上与乌桓相比并没有明显的进步。

四、总结

总体而言,以东胡、鲜卑、乌桓为代表的,以游牧生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汉代东北边疆民族,其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相对落后的。东胡族在汉代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乌桓族则本非强族,唯鲜卑逐渐势大。但鲜卑得以发展的直接原因在于其夺取了匈奴故地,抢夺了相当一部分的匈奴人口,使自己的疆域和人口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才能够依靠自己逐渐壮大的军事力量成为汉王朝的北方大患。

从根本上讲,这种发展模式与鲜卑族的生产力进步没有直接的关系。仅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即使不与汉王朝相比,在东北边疆民族的内部与高句丽、夫余等族相比较,鲜卑族仍然是落后的。

3. 兴隆山景区游览线路

兴隆半壁山村位于半壁山镇政府东1公里处,潵河北岸的川地上,东邻东闫杖子村,西邻佛爷来村,国道112线从村中通过。

附近有兴隆溶洞风景区、承德兴隆山景区、六里坪国家森林公园、奇石谷、兴隆青龙潭等旅游景点,有兴隆山楂、兴隆板栗、兴隆香菇、兴隆红果、腊肉香肠等特产。

4. 兴隆山附近有什么景点

兰州附近的景点有:兴隆山、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青城古镇、石洞寺、西部欢乐园、榆中官滩沟风景区等。

1、兴隆山: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境内西南五公里处,国家AAAA级景区,甘省之名山、兰郡之胜景。

2、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为东部祁连山山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园内地貌景观奇特,森林景观优美,景物天成,独具特色,享有“华山之险、九寨之奇、峨眉之秀、青城之幽”之美誉。

3、青城古镇:青城古镇被誉为“风雅之地”的青城古镇,位于榆中县北部的崇兰山下,距兰州110公里、白银30公里、榆中县城54.2公里。

5. 兴隆山的介绍

兴隆山诗词景区景点众多,分为兴龙山、栖云山、官滩沟、马山四大景区。著名景点有:云龙桥、太白泉、成吉思汗文物陈列馆、喜松亭、蒋公楼等30余处。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景区已完全具备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服务功能,2002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明末山中众多宫观庙宇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渐有道士于山中重修宫观,为取其山败而复兴之意,遂名“兴隆山”。乾隆年间,又因山形“有如兴龙之状”,改名“兴龙山”,嘉庆末年山中游人增多,香火又盛,为取兴隆发达之意,复称原名。 这里,“二龙戏珠”奇特山势壮观逼真、巧夺天工,16座元、明、清古建庙宇楼阁错落有致、古朴典雅,苍松翠柏栉比鳞次、映带左右,优美的自然风光与宏伟的道教宫观和谐相衬,是休闲观光、求仙问道、红色旅游的绝好胜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山翠水清之外,山间的历史文化也悠久深厚。

6. 兴隆山的景点

海拔2400米。

兴隆山是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自然森林保护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

保护区内风景秀丽,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就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向有“陇上名胜”、“西北道教名山”之称,被誉为“陇原第一名山”,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7. 兴隆山景区景点介绍

答:兰州兴隆山国家森林公园共有两个门,东门和西门,游人可以从东门进入公园后上东山(兴隆山),可游览三宫殿、虚皇殿等景点,游玩东山后可坐缆车到西山游玩,在西山可游览扶云阁、雷祖殿、观音殿、三清殿、二公祠、张一梧,念馆等景点,游览完西山(栖云山)后下山,从西门走出园即可。当然也可以从西山入园,从东山出园。

8. 兴隆山景点介绍结尾

相比较,五泉山好爬一些。兰州市的五泉山风景优美,这里地处皋兰山北麓,建有五泉山公园,是国家AAAA级景区。五泉山平均海拔约1600余米。因山区内有“甘露”、“掬月”、“摸子”、“蒙”、“惠”五口天然泉口而得名“五泉山”。五泉山不仅自然风优秀,人文荟萃的景观也很出色。山上有诸多寺院楼阁,其中有十余座明清时期的建筑,如崇庆寺、金刚殿等。1955年被开辟为公园。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园内举办一年一度的庙会。五泉山建筑群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泉山因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清澈甘美的泉水而得名。相传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霍去病征西,曾驻兵于此,士卒疲渴,霍去病手著马鞭,连击五下,鞭响泉涌,遂成五泉。这虽属神话,但五泉山“五泉”的神奇绝妙确为世人瞩目。

9. 兴隆山旅游景点

兴隆大冰沟,兴隆山景区,塞外江南水镇。

兴隆庄上看兴隆——看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如何进行生态修复

在兖矿集团兴隆庄矿有一座海拔不高、却远近闻名的“山”,这座“山”既是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境内惟一的一座“山”,又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山”。

金秋时节,记者慕名前去探访这座“山”。远看,山体郁郁葱葱,山顶建有凉亭;近观,山下有一湖,曰“兴明湖”。沿青石铺设的蜿蜒小道,十几分钟即可到达山顶。

站在山顶四望,兴隆庄矿尽收眼底。远处是高耸的主副井塔、矿办公大楼和鳞次栉比的职工家属区,近处是山水辉映的兴盛园、湖水碧绿的兴明湖、蜿蜒悠长的兴业长廊、整齐宽广的健身广场、紧张忙碌的拓展基地……

站在矸石山上俯望兴明湖

陪同记者上山的兴隆庄矿党委书记冯腾,边走边介绍兴隆庄矿在环境修复、治理方面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兴隆庄矿积极履行企业绿色责任,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塌陷地治理,保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促进矿井经济发展。”

兖州本无山

“兖州区一直想把这座山要过去,因为他们没有山嘛。”在清风徐徐的山顶,冯腾笑着说,“我们考虑再三,不能给!因为这座山是兴隆庄矿的名片,也承载着兴隆庄矿几代人环境治理的精神和记忆。”

原来,记者脚下这座“兴隆山”本是一块荒地。20世纪80年代,矿井开采时,为了处置煤矸石,就人工造起了这座煤矸石山,并覆土种树,对其进行改造和绿化。他们沿山建起了环山道,修筑了登山台阶,山顶建设了仿古凉亭,栽植了各类乔、灌木20余种,造林面积达64亩。

“当年,我们就是挖这湖里的土,覆盖在矸石堆上,这才有了现如今的兴明湖。”冯腾边说边指着正涌着喷泉的湖水说。

(兴盛园)

说起这座矸石筑成的山,兴隆庄人还口口相传这一个故事。矸石山覆土时,因工作量大,坡高石碎,没有一个推土机手敢开着推土机上山施工。时任矿长赵经彻挥着手大叫:“有没有一个推土机手敢站出来!把最好的推土机手给我找出来!”终于找到了一个老推土机手,在矸石山24度陡坡上,赵经彻跟在他身后,对他说:“你在前头开,我在后面跟着,你后退就先压死你的矿长!”

如今,这座煤矸石山已经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盛装;取土后的塌陷地也被改造成为人工湖,面积达1467平方米,一池清澈的湖水碧波荡漾;湖心建有小桥凉亭,水中养鱼种藕,周围植柳种草;在湖边建立了8000平方米的园中公园,借助公园的自然地势,采用苏杭园林建筑风格,修建了一条蜿蜒横架于湖上的“兴业长廊”,构成了曲折迂回、移步景换的美景。当前,被矿工们命名为“兴隆山”的煤矸石山,已成为当地的地标性景观,“煤矸石综合治理生态建造项目”被评为山东省科技示范工程。

“看,兴业长廊上有对新人正在拍婚纱照呢。”冯腾说,“现如今兖州好几家影楼都把这里当成他们拍外景的首选之地,有时候有三四对新人同时在这里拍照,这都成为我们的一大亮点了。”

(职工带家属到兴隆庄矿矸石山游览)

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矿工们,脱下工装,三三两两来到自家的“公园”,这边是整齐划一的徒步队,那边是热情奔放的广场舞;这里有京剧票友的亮嗓,那里有优雅婉转的琴音;前边是欢声笑语的朋友漫步,后边是卿卿我我的情侣呢喃……

一位矿工兄弟说:“现在孩子在外上学,一天最享受的时光就是陪老婆在公园里转转,不出矿门,不离矿区,生活安逸满足。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都是矿上给的,咱还有啥不满意的?”

煤矸石发了电

“兴隆山”山脚下、兴明湖畔,矗立着两座巨大的、兴隆庄矿煤矸石电厂自备的凉水塔。

为了妥善处置原煤洗选中产生的煤矸石和煤泥,兖矿集团在本部5个煤矿都配套建设了煤矸石发电厂,专门利用煤矸石和煤泥进行发电。兴隆庄矿煤矸石电厂就是其中之一。在机构改革中,这些电厂全部划归华聚能源统一管理。

前几年,华聚能源经过技术研发,把煤矸石和煤泥进行氨法脱硫,提取硫资源进行结晶加工,作为农业化合肥的原料;脱硫后的煤矸石和煤泥经过燃烧发电后,产生的煤灰粉一部分代替黄土用于井下注浆,防止井下煤炭自燃和采空区塌陷,另一部分则作为原料用于生产煤矸石砖和水泥。电厂燃烧煤矸石和煤泥除了用于发电,余热还可用于矿区的供暖、澡堂热水等。据统计,华聚能源一年可以消耗煤矸石和煤泥120万吨,发电量达10.5亿千瓦时。后来,电厂锅炉几经改造,煤矸石用量越来越少,除了井下充填外,兴隆庄矿又在“兴隆山”西边堆起一座新的矸石山。

(新的矸石山开始覆土)

“建设绿色生态矿山是煤炭企业实现转型发展、低碳发展、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对社会、对环境负责的体现。”兴隆庄矿矿长马俊鹏说,“我们正在把新的矸石山打造成新的绿色生态基地,把昔日的废弃物变成矿井创效的‘金疙瘩’。”

初秋的矸石山绿色生态基地,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山鸡追逐,鸟儿嬉戏,生机盎然。微风掠过,枝头的果实随风摇曳,树叶刷拉拉摇荡着和谐之曲,让游者心旷神怡。

记者见到正在新矸石山上忙碌的矿社区服务中心绿化队队长张洪征。他介绍,两年前的这个时候,这里还全都是矸石,特别脏,经过这两年的精心播种、育养,成果显著。记者也看到,新矸石山绿色生态基地已初具规模。

“现如今新的矸石山已经建成,以‘兴隆山’为参考,以全新的形式打造‘春有鲜花夏有荫,秋有果实冬有绿’的矿区职工家属休闲娱乐绿色生态基地。”张洪征说。

他介绍说,兴隆庄矿充分利用矿矸石山及其周围闲置土地建设绿色生态基地,自己进行取土,只花费了设备租赁费和后期少量的买土费用,每立方米平均取土费用只有14元,仅此一项,就节约费用200余万元。

(新的矸石山治理中)

对矸石山进行整体绿化覆盖,针对其矸石多、土层薄、植被少等现状,采用增加覆土厚度、人工建造梯田,分层栽植苗木的方法栽植树木,为确保成活率加大树坑半径,用回填有机土的方法提高栽植成活率。“就地取材,保绿护坡”,将山下土生土长的野生沙柳、构树移植上山;在矸石山的山顶、山坡等空地种植易成活的杨树、雪松等本土树种;在矸石山的山顶又种植了连翘、金银花等开花灌木,对矸石山进行点缀;在山南坡及山下栽植石榴、核桃、苹果、枣树、海棠、桃树等观花经济树木,逐步打造一个生态果园;在山坡上全面播撒大叶女贞种子、苦楝种子、白三叶、马尼拉等草种营造草坪。

目前,绿色生态基地的绿化品种达到30余种之多,包括乔木20余种7000余株,灌木10余种3万余株,各种花儿几十余种,覆盖面积约1200亩,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到100%,实现了采种、育苗、栽种、养护于一体的“一条龙”绿化工序流程。

“两年前,我们绿化队接到任务,要把运煤场边的矸石山打造成一个集采摘、健身、游乐于一体的生态种植园,这着实让我们很是犯难。”张洪征说,“现在看着满山的绿色,再过两三年就初具规模了,到那时会更加漂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经济效益啊!”

塌陷地上起宏图

兴隆庄矿建矿37年来,共发生采煤塌陷地2556公顷。这么大面积的塌陷地是如何治理的?

“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用则用’的理念,我们边开采边治理,利用采煤塌陷形成的地形地貌,深改湖、浅造田,逐步修复和重建生态环境。”马俊鹏说。

马俊鹏介绍,兴隆庄矿坚持对采煤引起的地表沉降综合治理进行研究,实施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工程,一方面将沉降区的表土取出,在地表沉降后用矸石充填,然后再用黄土覆盖造田;另一方面将沉降区用矸石回填平整,作为工业建设用地,发展非煤产业。治理后的土地除成为矿井发展非煤产业和周边压煤村庄过渡搬迁用地外,还用于农林种植或水面养殖,有效利用和节约了土地资源。“塌陷地复垦及生态重建”项目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绿化形成的兴盛园)

“现在我们的采煤塌陷地主要是以缴纳复垦费委托政府治理的方式,履行采煤塌陷地复垦义务,复垦费为每亩9100元。”兴隆庄矿压煤搬迁办公室主任王德剑介绍,“建矿至2017年12月,兴隆庄矿已缴纳复垦费委托政府治理的采煤塌陷地共计2412多公顷。”

兖州区兴隆庄镇一份材料显示,兴隆庄镇塌陷地治理实行“3+3”治理模式,即由“包袱负担”定位向财富资源回归、工程治理为主向生态修复与保护并重、种植农业向水生农业延展“三个转向”,采取借势利用、生态重构、挖深垫浅“三种途径”,统筹兼顾,综合开发。近年来,通过争取国家立项、上级政策,兴隆庄镇先后实施了3次大规模塌陷地综合治理,治理塌陷地1.8万亩,发展渔业养殖水面6000亩,恢复耕地8400亩,种植有机果林、经济片林2000亩,培育出王庄黄金梨、巨王林草莓及兴隆罗非鱼等特色农产品。

兴隆庄镇立足塌陷地特点,深挖旅游资源,以旅游产业拓宽群众增收路径,力促群众“失地不失业,减地不减收”。一是以“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兴隆矿井下生产参观、投资5.76亿元的兴达生态酿造文化园为龙头,大力发展“工业主题游”。二是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兴隆矿矸石山公园、投资2.26亿元建设的兴隆农业大世界和丰富的塌陷地自然景观资源为中心,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游”。三是以果蔬采摘节、农家乐特色餐饮、休闲垂钓园、民俗博物馆等为触角,大力发展“民俗体验游”。截至目前,兴隆庄镇已建成垂钓园5个,蔬果自主采摘园8个,农家乐特色餐饮店60余家,带动了800多人就业,人均增收3000多元,取得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丰收”。

(憧憬美好的未来,笑容挂在脸上)

“这一片塌陷地已经作为兖州兴隆湿地公园进行规划,是湿地公园宣教展示的主要区域。这片区域沼泽湿地面积大,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规划依托区域丰富的湿地资源,陆续建立湿地科普馆,完善湿地知识解说牌、标识牌等宣教设施,为公众体验、感受湿地风光和生态文化营造良好条件。同时,我们还将生态修复、湿地旅游逐步向健康养老、文化教育等多元化产业发展,可谓是真正下活一盘生态棋。”站在“兴隆山”山顶的冯腾如是说。

“落实习总书记的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们的责任。生态矿山建设是煤炭企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企业与人民和谐共处的必要途径。”在缓步下山途中,冯腾边走边说,“建成后的兖州兴隆湿地公园一定是鸟语花香、风景如画!兴隆庄矿把塌陷地、矸石山变成绿水青山,相信兴隆庄矿也会更兴隆、更美好。”

ID:zgkyb01

浙江日报整版关注庆元香菇 | 菇香满庆元 菇民乐开颜

12月16日

浙江日报整版刊登

《菇香满庆元 菇民乐开颜》一文

菇香满庆元 菇民乐开颜

曾有一木一寮,孕育菇香满怀。而今,小小香菇面向国际舞台,愈发自信。

11月10日至12日,2019中国丽水国际食用菌大会暨第十一届庆元香菇文化节(以下简称“国际食用菌大会”)在庆元开幕,欢庆热闹之余,还有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等3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500余位专家学者,共论食用菌发展形势,探索庆元、全国乃至世界的食用菌发展之路。

一朵香菇,如何由浙南小城庆元香飘千万里,令世人瞩目?岁月峥嵘,寰宇悠悠,庆元一方“菇土”,正诉说着菇民们辛劳、收获和期待。

香菇开史 菇香四溢

“香菇之源”,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这是国际著名蕈菌学家张树庭的一副题词,现收藏于庆元县香菇博物馆内。书法艺术的气息流淌于笔墨间,其背后的故事也值得人细品:1989年,张树庭来到庆元考察。走过田间地头,翻阅档案资料,张树庭最终认定,庆元是香菇生产的发源地,并在离开庆元前,郑重地为庆元题词。

800多年前,庆元龙岩村村民吴昱发现林中一些有刀痕的树木常常会长出香菇。他经过长期观察、试验,总结出一整套人工栽培香菇的技术,并将此技术传给子孙后代。吴昱去世后,被当地人尊称为“菇神”。

上世纪九十年代,庆元香菇迅速发展。1990年到1997年,庆元香菇产量从2000万袋增长到了1.6亿袋。进入21世纪后,该县提出“控量提质,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发展反季节夏菇、扩大种植药用菌、珍稀菌;香菇种植模式向“菌棒生产工厂化,栽培管理基地化”转变;提倡“园区集聚”,香菇产业由“单产业”向“全产业链”发展。

为保证香菇质量,庆元推行“标准化生产、全域备案制度”。目前,庆元已建成食用菌核心示范基地100个、菌棒生产厂76家、钢架标准菇棚100万平方米;制订《庆元香菇系列地方标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庆元香菇》国家标准和《庆元香菇“411”工程》等11项制度,实行出口食用菌基地全县域备案,获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百菇朝阳。胡新强 摄

“庆元香菇”也成了行业内的“硬牌子”。“庆元香菇”品牌价值达49.26亿元,连续8年蝉联中国食用菌第一品牌。该品牌也在国际上大放光彩,获得了第五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在国际食用菌大会上,庆元县委负责人不禁感慨,香菇开史、花开全国、享誉世界,庆元的建县史就是一部香菇产业从庆元走向世界的发展史。庆元正在从“食用菌大县”,一步步向“食用菌强县”发展。

菇乡师傅 耕耘不歇

香菇香,师傅棒。“菇乡师傅”是庆元一张亮眼的名片。

2018年10月,庆元的“菇乡师傅”培训班开班,培训对象为30~55岁的食用菌行业人员,他们大多是食用菌种植技术的带头人。全县共131人参加,培训合格者被授予“菇乡师傅”称号。

获得该称号的刘东明,自上个世纪起,就已经深耕在香菇种植领域。

1997年,庆元对口支援四川省青川县,刘东明来到青川县,指导当地人种植食用菌。“当时,食用菌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费工费时,而且效益不高。”走访他乡,刘东明更有远见了,他希望能培育出更适合市场需求的菌类。

多方调研后,刘东明接触了一种在当时颇为少见的菌种——羊肚菌。该菌种是一种珍贵的食材,国内外市场对其需求量都很大。随后,刘东明开始研究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并探索出使该菌种稳定、持续保持高产的方法,助推其规模化生产。2016年,刘东明将羊肚菌生产技术带回了庆元,填补了庆元在羊肚菌种植领域的空白。

如今,在一片青山秀水的包围下,庆元旺源恒家庭农场内,一朵朵伞状菌菇探出了脑袋。

“就市场行情数据显示,羊肚菌干菇每斤价格在800~1300元间,市场上的羊肚菌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刘东明说。

如今,庆元已拥有1万多名“菇乡师傅”,奋战在全国20个省、400多个县城。他们不仅耕耘在自己的家乡,也带着香菇栽培技术,远涉他乡,冬去春回,让制菇技术像菌菇的孢子一样飘向各地。

在庆元职业高级中学,一批潜在的“菇乡师傅”正在孕育。该校的食用菌专业课程是浙江省优势特色专业、丽水市新型特色专业。目前,食用菌专业特色班已培育毕业学生160余名,为10余家食用菌企业输送人才。

“人才队伍是推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在食用菌人才队伍建设上,既要支持高端领军人才,又要在食用菌技术人才、青年后备人才的培育上下功夫,实行各层次的梯队培育。”庆元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道。

接下来,庆元将以“菇乡师傅擂台赛”“菇乡师傅闯天下”等活动为抓手,对食用菌人才队伍进行更加系统、全面的培育,继而形成以高端人才为引领、本土技术人才为支撑、青年人才为储备的地方特色产业人才队伍。

香菇美食。叶金香 摄

线上线下 一样红火

近年来,一到年关,庆元的村民们就和“网红”主播一道,利用互联网吆喝起自己种植的香菇。

“庆元有个吴三公,教得子孙做香菇;只因山中田亩少,讨得朱皇封专营。”村民们对着手机屏幕,向全国各地的买家们推荐自己的香菇。他们嘹亮的声音、自信的笑容温暖了冬日。

酒香也怕巷子深,庆元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为了让更多人嗅到庆元的“菇香”,当地人邀请“网红”主播,讲起“土段子”,向更多的人推介庆元香菇。

6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包括了庆元香菇文化介绍、菇民戏表演、生态旅游推介、庆元名优农产品推介等环节。村民们还和主播们一起尝试了粉丝直播互动、现场产品免单等直播流程。庆元县供销社负责人表示,未来,庆元将举办更多的活动,拓宽农民销售渠道。

线上叫卖声不断,线下也一片红火。由市场物流区、总部经济区、市场配套公寓区、香菇文化广场、香菇大楼及新城商业街区等6大业态区块组成的庆元香菇市场,具有农产品交易、农产品展示展销、旅游购物、电子商务、物流冷藏、食用菌加工、全国食用菌价格指数发布、金融服务、会议服务、餐饮服务等多种功能。目前,庆元香菇市场共有355家商户入驻,被列入浙江商品国际采购中心,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食用菌产品在此集聚。2018年,庆元香菇市场交易量达4.3万吨,交易额达25.96亿元。

做大市场的同时,庆元也在进一步掌握市场中的话语权。2016年11月,“庆元中国香菇指数”发布。“庆元中国香菇指数”是根据庆元香菇产业发展和香菇市场销售情况等多方数据构建的指数系统,由香菇价格指数、香菇发展指数、香菇景气指数3部分组成。香菇价格指数每月发布一次,香菇发展指数和香菇景气指数每季度发布一次。整个指数系统,是香菇行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有了庆元中国香菇指数后,商户可以根据价格走势与表示市场景气与否的相关数值制定相应的采购和销售方案,让生产、销售与市场行情保持一致,进而推动庆元香菇保持畅销,不断扩大庆元香菇的生产规模与市场份额。”庆元食用菌管理局负责人介绍。

第十一届庆元香菇文化节吴三公朝圣大典现场。

菇趣横生 生活怡然

庆元的菇香,还萦绕在田间地头。

身着蓝色马褂,双手握拳,单脚前屈,脸上目光笃定……11月初的一个上午,阳光和煦,庆元县城东小学的操场上,全校学生练起了“香菇功夫”。

自2010年起,该校开设香菇功夫课程,摸索了包括“抱拳行礼”“秤锤落地”“山羊翘角”等招式的多套拳法。为了让学生们有良好的训练环境,学校还专门建起武术教室。2011年,城东小学成为庆元县“香菇功夫传承教学基地”。

“近十年的摸索,香菇功夫在孩子们心里播下了香菇文化的种子。”城东小学语文老师尹雪梅说,香菇功夫让庆元的香菇文化传承“活”了起来。

孩子们制作香菇工艺品。吴长久 摄

香菇的美味,也从舌尖浸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庆元,“百人画菇”活动,鼓励少年们用画笔、巧手表达自己心目中的香菇文化,探寻艺术里的菇味菇趣;“千人踩街闹菇城”展现不同乡镇的香菇文化;香菇博物馆、龙岩村剁花法香菇寮、吴三公故里等特色景点,将食用菌产业与文化旅游巧妙融合。

庆元城郊,一座“香飘四溢购物地、科工联动长寿地、乐享文旅宜居地”的菇乡新城正徐徐绘就。这是围绕庆元香菇市场建成的香菇小镇,于2016年被列入第二批浙江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此处,人们可闲居,可畅玩,可背靠庆元山水,与三五好友将百年来的香菇故事娓娓道来。

小小一朵香菇,还将踏上更远的路途。当前,国家正谋划“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拥有丰富的食用菌原料资源,同时这些国家也拥有巨大的食用菌消费潜力,当地民众大多有长期食用食用菌的习惯。据庆元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庆元将顺应时势,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种菇技术、人才和设备的输出,推动食用菌文化的国际化传播。

香菇菇伞上因温差风化开裂,香味浓郁,又称花菇。

年末,正值香菇采摘季节。香菇基地的农民说,等到霜冻的时候,菇伞表面会裂开纹路,一朵朵香菇将如花般在冬日绽开。百年来,片片“花田”一直陪着庆元人,走过风霜雨雪,跨过红红火火的年关,迎来生机盎然的春日。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钟晴 吴发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326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