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五百居香肠

河北省大名县著名风味名吃。“五百居香肠”创业于1821年。色泽纯正,条杆匀称,香味醇厚,肥瘦适宜,甜咸兼备,软滑利口,食而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悠长,独具一格。而且经久耐放,就是炎夏酷暑也不腐不蛀.

中文名:五百居香肠

五百居香肠

分类:小吃

口味:条杆匀称,香味醇厚

主要食材:猪肉

创始时间:1812年

创始地方:河北省大名县

大名县名吃《五百居香肠》的来历

大名五百居香肠 源是 河北省 邯郸市 大名县 的有名小吃, 邯郸市 八大地方风味美食之一。此菜起源于道光元年。成品色泽纯正,肠条饱满,粗细均匀,肥瘦适宜,香味醇厚,甜咸兼具,软滑利口,食之不腻,且耐久存。

五百居香肠 ,创业于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原籍山东济南府的王湘云来大名谋生,先在官府当厨师,后见大名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业、饮食业 发达,可做生意。

于是他便在城内道前街关帝庙西边开设了店铺,制作香肠及熟肉制品。因 大名府 距济南府约五百里,故取名为“五百居”。

其特点是:味道鲜美、色泽纯正、条杆匀称、香味醇厚浓郁、肥瘦适宜、甜咸兼备、软滑利口、食而不腻、越嚼越香、回味悠久,独具一格。

五百年古民居——王家大屋

王家大屋隶属潜山县五庙乡新建村,是一个地处于潜山、岳西、太湖三县交界处的美丽村庄。

据《潜阳太原王氏族谱》记载,宋神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先祖王罕公携子王琪、侄王圭由四川成都华阳徙居于舒州(舒州即今潜山县,三公在宋史中均有专传记载),传七代至华正公,潜阳王氏共尊华正公为迁潜始祖,又传六代有兰亭、兰轩、兰溪、兰牖、兰芳、兰秀、兰茂兄弟七人在潜岳等地开枝散叶、繁衍子孙。

(网络配图)

一、开基立业

明朝弘治、正德年间,兰亭公曾孙克峭公(十世祖,公元1491——1559)及其子化渚公(十一世组,公元1519——卒缺)即在今地开基立业,因人丁兴旺、贤人辈出,故称王家大屋,至今已繁衍二十多代、五百余年历史。在清代鼎盛时期,这里建有厅堂七进,外加偏屋、厢房共有近百间屋宇,三百余人口,当时有小南京之称。

(网络配图)

古居因战乱和火灾造成大部分被毁,现今仅存三进厅堂,房屋四十余间,于清代前期重建修复,老屋为砖木硬山顶结构,卯榫木架、立柱穿枋、青砖板壁、雕花木屏,虽已老旧,但那古朴幽深的厅堂、雕嵌花草的窗棂、黧黑粗大的梁柱、青石铺砌的台阶,以及照壁上栩栩如生的人物绘画等等,仍依稀可见往昔的辉煌和风采。

二、革命历史

在革命战争年代,王家大屋也作出了很大贡献和牺牲。

1930年3月由中共潜山县委书记王效亭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四师在五庙组建了“红军第二团”,乘五庙大王会之机发动了“八斗暴动”,王家大屋有多名青年参加红军并参与战斗。

1947年5元由皖西军区基干团组建的“五庙游击队”发动了五庙感冲战斗,王家大屋有多名青年参加游击队并参与战斗。

1948年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王家大屋青年王学祝积极参军,任西南军区90团二营5连战士,在1950年2月12日的四川省青木川底保乡战斗中英勇牺牲(刘伯承部队曾颁发有烈士证书)。

1947年11月,鄂豫皖边区第一专员公署成立后,军队被服厂就设在王家大屋,当时厅堂里摆满了缝纫机,日夜不停地加工军服及各种军用物资,同时还设立了后方医院(也称休养所)。王家大屋男女老幼帮助军队割草喂马、挑水做饭、缝衣做鞋、护理伤病员,并将自己种的粮食和各种蔬菜送去支援军队。

(网络配图)

三、文化传承

王家大屋历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清代从乾隆、嘉庆到道光、咸丰近百年时间内先后有王芳楫、王远孝、王远夏、王运来、王炳南、王远吉、王远昌、王远从、王德培等9人获授登士郎;王培端、王松严、王连珠等3人获赐监生;王培彪获敕封知二道;清末光绪年间,有王嘘云、王日暄父子秀才;

民国早期有王学基、王醒华、王学洪、王兴等毕业于安庆六邑中学,民国后期有王学鼎、王申、王学吟等毕业于安庆华正中学,其中王学基任国民党潜山县党部书记、棋盘乡乡长等职;王醒华任国民党滁县政府襄办;王兴在新中国建立后又继续就读于华东水利专科学院,毕业后任淮南市水利局治淮指挥部工程师,为淮河治理作出了较大贡献;王学吟任横中公社社长、乡长、乡党委副书记等职。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家更是铆足了一股劲,节衣缩食、竭尽全力供子女读书,王家大屋现近200人口中(另有族亲迁居陕西和安徽祁门县,还保持联系),取得博士学位的有王智贤、王东风2人,取得硕士学位的有王志良(秦皇岛燕山大学硕士,现任美国达索系统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振安(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现任职英莱新能(上海)有限公司)、王超先(广东中山大学在校读博)、王晓曦4人,本科及大专以上学历的有30多人(名册附后),他(她)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及国内各条战线,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王智贤1994年取得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获得该年度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国科技报》1995年5月12日有专版介绍),其研究成果曾获上海市科协三等奖(《上海科技报》1995年9月27日有专版介绍),1996年4月受美国科罗拉多州立丹佛大学邀请作学术交流两年,现定居加拿大,是北美化学家协会成员,在国际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现任美国吉利得科技公司总监。

王东风于2001年取得华北电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该校教授、硕士生导师,受该校派遣到澳大利亚作学术交流一年,在国内有关一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

四、风水宝地

王家大屋宅基被誉为潜阳王姓四大风水宝地之一,这里两山环抱、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其北面山峦高耸,如梁上飞燕、拱卫于左;南面山丘起伏,似出水莲花、映衬于右;前有小河、玉带环绕;正前方山岗横卧,上有楼台望月,下有青龙衔珠。站在大屋正门前东向远眺,天柱山在群山之中一峰兀立,直插云霄,天柱峰、飞来峰清晰可见,更为奇妙的是夏日晴朗的清晨,一轮红日从天柱峰旁冉冉升起,七彩霞光如同佛光照顶,蔚为壮观。

在正门前山嘴旁有一棵近30米高、500余年的古银杏树,夏天枝叶繁茂、深秋则满树金黄,数百年来她忠实地守卫着这方热土,见证了王家大屋五百年来的风雨变迁。

(村口银杏树,王新华摄)

五、再展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建设新农村、富农惠农强农等一系列新政的有效实施,让王家大屋也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享受了党的好政策,方方面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昔日泥泞狭窄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直接通达各家各户;家家都盖起来宽敞明亮的二三层别墅式楼房;以往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等环境污染也得到彻底整治;进入夜晚,家家户户红灯高照、道路旁路灯整齐开放一直通达到村部,村前广场人头攒动、笑语暄暄、舞曲悠扬,一派祥和吉庆的新农村景象。

王老屋新貌全景图(王新华摄)

目前乡村政府又对王家大屋重新编制了长远发展规划,相信在不久将来,王家大屋这个有着500多年的古落村居将会以更新更美的面貌迎接八方宾朋。

感慨系之,而赋诗云:

古落沧桑五百年,如今随处有新鲜。

民情顺达家家喜,国泽常蒙事事圆。

祖训谆谆明大义,天威赫赫肃邪贪。

更期后辈抒豪志,富国兴乡绘巨篇。

↓↓↓

靖远高氏寓居陇中五百八十年记。

高氏家族微信公众号:gaoshijz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高”,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高氏家族”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世界高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高氏文化,传播高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靖远高氏寓居陇中五百八十年记

四月初四日,又届清明,春意盎然,万物复萌,和风送暖,水秀山青 。沐春风和畅,余与族众驱车前往三角城陆家坟沟先祖老茔祭祖扫墓。过黄河,钻高速桥,一路笑语。车至沟口,路窄,下车驱步,两旁果树初发新芽,杏花怒放,百木竞秀。峰回路转,言语间,不觉已至先祖茔堂前。远远望去,环塗皆山,左环右拥,藏风聚气。顺坡而上,,首入眼睑者墓堂门口立柱上一对石狮端庄肃严,守候着一片宁静,石门左右抱鼓上所刻的莲生葳蕤,蓬结贵子,一派欣欣向荣之景。门口护坡上脚印密布,显然,于我等先来祭祖者络绎不绝。拾阶而入,脚下厚厚一层先来祭祖者所烧冥币之灰,供桌上,各类供祀累而叠加,香炉中,香灰四飞,烟蒂纵横,坟冢之上,新土细润,坟顶所压黄钱,迎风招摇,呼呼作响。三座茔冢之后的牌阙前,几对花篮排放有序,花红叶绿,争芳斗艳。过吨重的牌阙前后,嵌记着我族的史料,四周方正的草白玉围栏上,镌刻着激励后辈们的话语和修缮祖茔族众捐资与投效劳工的记载。栏白字红,夺目显眼,当初修缮祖茔的热火场面,如显眼前。

摆供,上香,焚黄,化冥,奠以酒水,井然有序。言谈间,族中后生问及先祖来龙去脉,有人荐余以述之,余不敢推诿,故将所知,族谱记载,里间传言,尽而以叙。据道光甲辰年德臣公所修老谱记载,始居陇中先祖鼎公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随守备房贵,以军籍入甘,携带家眷,随军驻守,聿来斯土。当时未有靖远之说,领御靖远疆土之衙卫,设于今平川黄湾,称“迭烈逊巡检司”,由于蒙古鞑靼游牧部落每年冬季乘黄河封冻之际,踏冰而过,侵扰不断,当朝遂撤迭烈逊而设靖虏卫,调陕西守备房贵任靖虏卫守备。我族始祖就是当时从陕西合阳县发轫,以军籍自陇右入甘。老谱原语“鼎公能言,晋有世衡,游宦雍州,落业栎阳,后移居合阳”,此语年代久远,无法考证。正统五年,靖虏卫城修葺,始祖鼎公受封百户长,居县城南关,生二世祖进,进公生三子,显公、明公、晖公,在南关置居三院。及四世五世,丁口日益壮多,无法安居。谱记“后裔散居城乡川塬、黄河两岸、白草塬、高崖湾、永安堡、高家崖渠”,“万历年间,本厅衙吕,倡众开渠,吾六世祖克荫、克昌,卜居三角”。五世祖武公元配卒,其子克荫、克昌扶柩葬母于三角城陆家坟沟,及克荫公夫妇逝,为其母挂脚(古人逝后尽孝的一种方式),亦葬于斯。此乃我族三滩老坟成茔之说。以上先祖坟冢,谱载葬于城南山、东阚门、鳖肚台、南湾、吴家台,皆毁于大干运动,惜哉、痛哉!所以三滩老坟,为我族现存最古坟冢。克荫公生二子,槐公(字万世)、椿公(承嗣族叔克忍)。槐公万世,“本衙庠生,过目成诵,九设绛帐,监教盐滩师范甚严,后买砂梁赵姓宅基,始居砂梁堡也”,“徙居糜滩者,昌之元曾也”,老谱清晰载明源流。而槐公迁居砂梁,可谓“槐茂砂梁、开枝散叶”。至此,我砂梁高氏,枝繁叶茂、家族昌盛。清同治二年,陕西逆回冯清厚、白彦虎率众回贼造反,宁夏、青海、临夏回贼亦揭竿而起,西北大乱。同治五年三月十四,靖远城破,我族千余众惨遭屠戮。“务本堂”十一世型公元配路氏,时年八十一岁,子劝躲避,不从,倚门大骂逆回小教,为贼所害,后甘肃督府赠[世守忠贞]匾额,以资嘉奖。此乃历史重大事件“同治兵燹”,清庭派胜保、多隆阿率兵镇压,难以取胜,西北战火遍布,持续达十二年之久,回贼所到之处,汉民殆尽。后清庭大员左宗棠率军平叛,多年之后,方才安定。兵燹之后,我族仅存活男丁十二人(永兴堂剩凤集公、凤翥公、权公,务本堂剩树魁公、槿魁公、槤魁公、檥魁公、楦魁公、枋魁公、林魁公,万顺堂剩文魁公、仲魁公),家族惨淡,悲不可言,呜呼哀哉!兵燹后,我族祖自强不息、耕读传家。辛亥革命、日寇侵略、国内战争,灾难纷沓而至,我先祖唯唯诺诺、小心谨慎,方才度过重重难关。至今,自鼎公寓居陇中已五百八十年整,我族昌盛至一千八百余众。而青城高氏,比我族入甘迟四十年左右,凭借黄河天堑,回民未能染指,人家现称有十万之众。痛哉!悲哉!

九七年冬,三滩彭氏,未经我族众知晓,为拓田地,劈山填沟,将我族三滩老坟深埋四米余,九八清明,经多方协商,在原址请高工依旧向卜定新茔,重起坟堆,年年祭祀。因所填新土虚软,加之雨水浸泡,坟茔四处开裂坍塌,望眼疮痍,满目凄凉。一三年冬,经十五世镒公、明忠公牵头,十六世润本公、步岳公、继祥公、继宏公、润浩公,十七世映生、映品、映元、映和、彦龙等叔,十八世清河兄等多方倡议、积极筹措,我族众集资三万多元、投效二百余工,于一四年清明前将我族老茔修缮完毕,成此盛景,并举行了“祖茔修成及祭奠大会”。参加祭奠的族众四百余人,空前绝后,实属罕见!而后,年年清明、中元祭拜之后裔接踵而至,为三滩人惊讶!可谓后辈有人,为大户人家矣!至此,先祖福份高,后昆愿心足矣! 人之本乎祖,犹如木本乎根、水本乎源,山高千仞,必有其基;树高百尺,必有其本。而今我赫赫大族,每年清明、中元等节不约而同前来老茔祭祖者代不乏人。焚香叩拜,彰祖宗之功德,表后世之虔敬。肃立墓堂,缅怀先祖,不忘其本,敬宗睦族,行孝尚德,抒悠悠之哀思、发渺渺之悲情,墓草含烟,抔土带愁。祈望先祖,福荫后昆、恩被子嗣、遗泽久长、贻庥百世、瓜瓞永昌、惠嗣无疆! 家族之兴旺,须吾辈们共同努力,或官或仕、或商或贾、或工或农,须齐心协力,为我家族兴旺发达、为我国家繁荣昌盛,努力奋斗吧!

逝者长已矣!生者永不息! ----是为记!

靖远高砂梁务本堂十八世传人清晨拜祭 二零一七年清明糓旦

via: 甘肃高姓历史文研究会

关于我们

高氏家族公众平台核心宗旨:

一.帮助高氏宗亲寻根,追寻家族的源流及资料。

二.发展高氏公益事业,帮助有困难的高氏宗亲。

三.联络各地高氏宗亲,作为联谊和交流的桥梁。

论坛网址:http://vzan.cc/f/s-62836

投稿邮箱:9508250@qq.com

平台管理:高连社 QQ9508250

电话/微信:15956651600

团结世界高氏宗亲 凝聚中华高氏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271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