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娱乐生活

玉水河

玉水河在上虞市区东南5公里的祝家庄。

玉水河

玉水河平坦宽阔,河水深处蓝中带黑,浅处清澈如水晶。据传祝英台小时候经常到河里洗手洗脸,河水就有玉一样的碧净了,所以叫做玉水河,又说英台乘舟赴杭城读书时,不小心将一块传世宝玉掉到了河里,河水就像玉一样的细滑了。

地址:浙江省上虞市祝家庄村

古水河上的“玉峡仙踪”

主讲:刘东荣

编辑:蒋雪芳

校对:骆翠云

编审:李东明

2020/10/11/星期日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所发原创文章和图片版权均属广宁县广播电视台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展示 | 淇水流碧玉——鹤壁市淇河

近年来,河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统筹谋划,坚持水生态环境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呈现了一批“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丽河湖,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展示,对加快推进美丽河南建设具有示范价值。“河南环境”新媒体将对部分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进行集中展播。今天,为您展示鹤壁市淇河。

淇河古称淇水,是一条《诗经》中流淌出来的河流,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方脑岭,流经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安阳市林州,进入鹤壁市淇滨区、淇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浚县,至浚县新镇镇流入卫河,属海河流域卫河支流。淇河全长165公里,流域面积2142平方公里,其中在全市境内总长度83公里,流域面积288平方公里。

一、

淇河基本情况

淇河是一条季节性明显的河流。主汛期在每年的7月、8月份。历史上淇河水量较为充沛,有“淇水汤汤”的记述,是我国华北地区未被污染的河流,有“北国漓江”之称。淇河横跨山区、丘陵、平原三种地貌,从盘石头水库—天然太极图段为山区河;从天然太极图—淇滨区刘庄坝段为丘陵河;从刘庄坝—京珠高速公路大桥段为丘陵向平原的过渡河;从京珠高速公路—淇河入卫河口段为平原河。河道上陡下缓,坡降逐渐变小。

淇河是一条生态河,两岸自然风光优美,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现如今的淇河树木葱茏,水清如玉,鱼翔浅底,百鸟争鸣,俨然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在这里,生长着维管束植物90科共506种、脊椎动物87科共351种。据统计,淇河沿岸仅鸟类就有150余种,其中数十种为近几年新发现的白鹭、鸳鸯以及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灰鹤沿河可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鹳、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也频频现身淇河。

淇河多年来长期保持二类水质标准,沿淇河两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为100%。

二、

主要做法

一是保护工作起步早,一张蓝图绘到底。早在2002年全市就成立了专门的淇河保护组织机构——淇河保护办公室。2002年,鹤壁市正式启动对淇河的保护、管理,此后19年间无论人事如何变动,政府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淇河保护的体制从未改变。由于行动早且保护从未间断放松,淇河避免了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鹤壁市早在2009年就开始实行淇河护河员制度,无论春夏秋冬,淇河两岸不时能发现他们的身影。他们是卫生员,每天奔波在分包河段,捡拾清理岸边垃圾、打捞河面漂浮物;他们是监督员,及时发现和劝阻不文明行为、举报破坏淇河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他们是宣传员,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淇河保护的行动中。

二是针对淇河保护的立法工作一刻不停顿。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加强河流执法监管的基础上,鹤壁市政府先后于2003年、2011年两次发布政府令,划定三级红线,明确工作要求,切实加强保护,严禁破坏行为。2020年11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鹤壁市淇河保护条例》并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条例确立了“规划引领、保护优先、属地管理、综合治理”的保护原则,明确了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工作责任,厘清了淇河综合规划与各专业规划间的关系,对于在淇河保护管理区域内严重破坏淇河生态环境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淇河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提升并重。全市先后开展了污染源整治行动、生态绿化修复行动、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小流域治理等集中治理行动,先后关闭了一批“五小”企业,搬迁了一批养殖企业,绿化了上万公顷绿地,形成了乔灌草、花篱藤立体配置的沿河绿化带,构建起了堤岸背景乔木防护林、滩涂小乔木灌木水源林、消落区陆生草本植物、河中水生植物的四级生态栅栏过滤净化系统,起到了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质作用,形成了多层生态保护圈层。

四是加强淇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沿淇河建设了“十一园”一园一品,一园一貌。绚丽的现代文明与《诗经》的古朴存真交相辉映,给淇河平添无尽的诗情妙趣,擘画出摇曳多姿的文化景观河。古蕴许沟、活力桑园等沿河传统村落的活化保护,成为人们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引得众人前来“打卡”,激活百村百业百态,不但实现了保护好绿水青山,还成功地转化成了金山银山。

五是在智慧淇河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20年智慧淇河系统试验段投入使用,主要建设了视频监控点10处、水质监测点2处、水文监测点1处和无人机等硬件设施,配套智慧淇河系统APP及微信公共号等支撑平台,初步实现24小时违法违规事件取证及交办处理、水质水文监测、生态物种抓拍及文化推介等功能。

淇河是鹤壁的母亲河,保护好淇河就是守护好鹤壁的绿水青山,鹤壁市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加强淇河保护力度,打造山水相依、林水相生,城水相融、田水相嵌的全国河湖生态保护的示范典型,展现绿水青山绕、鸟飞鱼跃尽、智水乐山足、戏水亲水欢的淇河盛景。(水生态环境处)

太极图治理前

太极图治理后

淇河湿地公园原貌

淇河湿地公园水草丰茂

编辑:李 真 审核:孙小蒙

美编:余帅康

● 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展示 | 诗画丹江碧水来——南阳市丹江口水库

北京凉水河:“玉带”穿城添美景

凉水河因其源头北京石景山水头庄之水全部来自地下泉水,且水温较低而得名。旧时此地为湿地,芦苇丛生,泉源众多,著名泉源名凤泉。据《明一统志》记载,水头庄附近有泉眼百余处,各路泉水汇聚而形成一条溪水,向东南流至柳村,曾名“百泉溪”。水头庄东三里有万泉寺,平地多有泉水涌出,有三步一泉之说,因而得名。

“凉水河边路,依稀似故乡。野亭穿径窄,溪柳夹川长。”有着1400多年历史的凉水河,是北京东南部重要的古河道,也是诗人眼中的无限美景。它流经海淀、西城、丰台、朝阳、大兴,全长68公里,朝阳辖域河道4.2公里,流域面积119.4平方公里。始建于隋的凉水河,曾是隋唐时期重要的交通运输线,哺育了一代代南城人民。如今几经治理,它已成横贯南城的一条优美“玉带”,成为市民亲近自然的生态空间。

-历史故事-

始建于隋的古河道

凉水河发源于北京石景山水头庄,流经海淀、西城、丰台、朝阳、大兴,在通州区榆林庄闸上游汇入北运河,全长约68公里,流域面积605.7平方公里,曾在北京城的建设史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凉水河于隋朝开凿,名永济渠、御河、萧太后护城河,隋唐时期为主要水路交通运输线。

《北京市丰台区志》记载:隋大业四年“正月,发河北诸郡民男女百余万人开永济渠。又连接卫河通桑干河(今永定河,此段为今北京城南凉水河),直达蓟城南”。 《日下旧闻考》记载隋朝皇帝杨广曾坐船过凉水河:大业“七年二月,帝自江都行幸涿郡,御龙舟渡河,入永济渠。夏四月,车驾至涿郡之临朔宫”。唐代北京名蓟城,仍为军事重镇和贸易中心,永济渠仍为主要水路交通。

早年的凉水河,堪称九曲十八弯。明清时期著名诗人写有赞颂凉水河的诗。明代诗人邵经邦(今杭州市人)的《游凉水河》诗,写了凉水河一带湿地景象,夸凉水河一带似杭州故乡:

凉水河边路,依稀似故乡。

野亭穿径窄,溪柳夹川长。

隔岸闻新调,回车露浅妆。

乘春且随意,莫负碧霞觞。

凉水河流经南清代苑皇家园林——南海子,滋润了城东南六百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它也常泛滥,康熙乾隆曾多次视察、治理凉水河。乾隆曾多次写关于凉水河的诗文。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皇帝对疏浚治理后的凉水河又进行了视察,写《凉水河作》诗,并将诗作御笔刻在碑石之上,立于北大红门外永胜桥东侧凉水河北岸:“凉水出凤泉,玉泉各别路。源出京西南,分流东南注。岁久未疏剔,率多成沮洳。漫溢阻道途,往来颇致误。王政之一端,未可置弗顾。迩年治水利,次第修斯处。建闸蓄其微,通渠泻其怒。有节复有宣,遂得成川巨。川傍垦稻田,更赖资稼务。南苑红门外,历览欣始遇。或云似汇乡,宁饰江乡趣。兴农利旅然,永言识其故。”碑石现无存。

-发展现状-

今为南城生态“玉带”

凉水河是北京南城地区的主要大河,同时又是一条多年用于排污的河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凉水河曾一度是首钢污水的排放河渠。随着城市的发展,河两岸的水田和菜园已被居民小区和工厂所取代。凉水河支流收纳的污水全部流入干流,干流又继续接纳污水,造成了凉水河长期臭气熏天的局面。凉水河的治理,刻不容缓。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对凉水河进行拓宽治理,河道上建了大红门、马驹桥、新河、张家湾4座拦河闸,可蓄水400多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0多万亩,但污染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21世纪初,为还百姓一个“蓝天碧水”,凉水河改造工程成了北京市政府工作的重点“折子工程”。该工程对自莲花河暗涵出口至旧宫桥下游进行治理,全长19.313公里。经过这次综合治理,河道行洪能力、排污口治理、河道景观、水环境得到大幅改善,河道常年维持景观水面,基本形成“三季岸绿、四季有水”的局面。

目前,随着北京市第二大污水处理厂小红门污水处理厂和从新开渠到莲花河、从莲花河到小红门两条总计60公里长的排污总干线的建成,凉水河流域的污水将得到全部处理,经处理达标后的水再排入河道,最终还清澈于凉水河。

凉水河河道分段形成了观赏水面和较宽阔的绿地景观,在提高河道自净能力的同时,也为水生植物和动物营造了生长栖息的自然空间。千年古河道旧貌换新颜,俨然成为横贯南城的一条全新的生态“玉带”。

-文物遗迹-

五代独木舟

1990年11月,在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凉水河北岸淤沙中发掘出土一艘五代时期的独木舟。整体上看,该舟是由一根粗大的柏木雕刻而成的,通长10米,外径1.1米,内径0.9米,舟舷厚度为0.08—0.1米,舟体的宽度从舟首至舟尾基本一致,舟首和舟尾的底部略微有点向上翘。在舟口位置有一些排列密集而均匀的铁钉。舟体外侧较为光滑,但舱的内侧却留有较明显的加工痕迹。另外,在舱内没有找到隔梁或隔板,但发现了两件陶碗。据此,考古学家大体推断:这艘独木舟应该是五代时期的物件。这是北京地区第一次发现较完整的独木舟,体现了凉水河悠久的航运历史。目前陈列于中国农业博物馆古代农业科技史馆内。

珊瑚桥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旺兴湖郊野公园北区东侧。系元、明、清三代皇家猎场南苑内的凉水河上的一座重要桥梁。该桥始建于明代,为花岗岩石砌筑七孔板桥。长十余丈宽二丈许。其护栏上曾有清乾隆御笔“珊瑚桥”三字。20世纪70年代,修建新珊瑚桥代替旧桥,旧桥遂废弃。1991年冬至1992年夏,整治凉水河,拓宽河道,旧桥遗址因影响行洪而被清除。目前,该地仅剩一纪念碑。

来源:朝阳区通讯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baowenzhan.com.cn//ylsh/222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